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環境科學概論(第2版)》是北京市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國家精品課程的建設成果,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環境科學概論(第2版)》凝聚了作者長期在環境科學領域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成果,并融人國內外環境科學領域的教學、科研創新和發展動態。
全書以人一地環境復合系統理論為基礎,以環境問題為導向,以整體論和綜合性為科學方法指引,以化解環境危機為目標,系統構建了環境科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技術與方法,并輔以與環境科學實踐密切相關的案例分析。《環境科學概論(第2版)》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為非環境專業的教材和參考書,同時還可用于高中師生、成人在職培訓與公眾的環境教育。
全書以人一地環境復合系統理論為基礎,以環境問題為導向,以整體論和綜合性為科學方法指引,以化解環境危機為目標,系統構建了環境科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技術與方法,并輔以與環境科學實踐密切相關的案例分析。《環境科學概論(第2版)》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為非環境專業的教材和參考書,同時還可用于高中師生、成人在職培訓與公眾的環境教育。
目次
第一篇 環境與環境問題
1緒論
1.1 環境及類型
1.1.1 環境的概念
1.1.2 類型
1.1.3 環境的特性
1.2 環境科學及其發展
1.2.1 環境科學的形成與發展階段
1.2.2 環境科學研究對象
1.2.3 環境科學的任務
1.2.4 分支學科
1.3 環境科學思想與方法論
1.3.1 整體性
1.3.2 系統性
1.3.3 綜合性
1.3.4 復雜性
1.4 學習目標與要求
1.4.1 學習目標
1.4.2 學習要求
1.5 小結
問題與討論
閱讀資源
2 自然環境
2.1 地球表層系統
2.1.1 地球表層系統概述
2.1.2 大地女神(Gaia)假說
2.2 自然環境的圈層結構
2.2.1 大氣圈
2.2.2 水圈
2.2.3 岩石圈
2.2.4 土壤圈
2.2.5 生物圈
2.3 自然環境中物質循環、能量流動與信息傳遞
2.3.1 物質循環
2.3.2 能量流動
2.3.3 信息傳遞
2.4 自然環境的地帶性規律
2.4.1 陸地生態系統分布規律
2.4.2 水生生態系統的分布特徵
2.5 小結
問題與討論
閱讀資源
3 人工環境
3.1 人工環境類型及特點
3.1.1 人工環境的類型
3.1.2 人工環境的特點
3.2 城市環境
3.2.1 城市
3.2.2 城市化
3.2.3 城郊過渡帶
3.3 鄉鎮與農村環境
3.3.1 鄉村環境
3.3.2 鄉鎮企業
3.3.3 人工種植和養殖基地
3.4 水利環境
3.4.1 水利工程
3.4.2 生態水利
3.5 交通環境
3.5.1 交通線路與環境
3.5.2 綠色交通
3.6 人文環境
3.6.1 人文環境特徵
3.6.2 名勝古跡的開發與保護
3.7 小結
案例研究
問題與討論
閱讀資源
4 人類活動與環境問題
4.1 人類發展與環境的關係
4.1.1 人類與環境相互依存
4.1.2 人類發展過程與環境
4.1.3 人類發展與資源消費的平衡
4.2 人類活動與環境危機
4.2.1 環境問題的實質
4.2.2 污染型環境問題
4.2.3 資源短缺與耗竭型環境問題
4.2.4 生態破壞與環境失衡
4.3 環境與人類健康
4.3.1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4.3.2 環境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4.3.3 居住環境與人體健康
4.4 小結
案例研究
問題與討論
閱讀資源
5 全球環境變化
5.1 全球變暖
5.1.1 溫室效應及全球變暖
5.1.2 未來全球變暖的可能情景
5.1.3 全球變暖的可能影響及協調行動
5.2 臭氧層耗竭
5.2.1 臭氧層存在的意義
5.2.2 大氣臭氧層的形成及破壞
5.2.3 臭氧層耗竭的潛在威脅
5.3 酸雨危害加劇
5.3.1 酸雨污染的態勢
5.3.2 酸雨的形成
5.3.3 酸雨的危害
5.4 全球生態系統退化
5.4.1 森林與濕地萎縮
5.4.2 生物多樣性減少
5.4.3 淡水資源匱乏
5.4.4 土地退化及荒漠化
5.5 環境安全及國際合作
5.5.1 環境安全的概念
5.5.2 環境安全的主要內容
5.5.3 環境安全的國際合作
5.6 小結
案例研究
問題與討論
閱讀資源
第二篇 環境科學的理論基礎
6 環境倫理
6.1 不同環境倫理觀出現的背景及其發展
6.1.1 中國古代樸素的“天人合一”觀
6.1.2 馬爾薩斯的“人地矛盾”觀
6.1.3 人類中心論
6.1.4 生物中心論
6.1.5 地球整體論
6.1.6 代際均等的倫理觀
6.2 環境道德觀
6.3 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觀
6.4 環境倫理的基本原則
6.5 可持續發展
6.5.1 幾種代表性的發展模式
6.5.2 可持續發展要旨
6.5.3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6.6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6.6.1 中國的必然選擇
……
環境地學
環境生態
環境化學
環境經濟學
第三篇 環境科學技術與方法
環境規劃
環境污染控制
第四篇 環境管理與實踐
環境政策與法規
流域環境管理
城市環境管理與實踐
工業環境管理與生態工業
農業環境管理與實踐
公眾參與
參考文獻
1緒論
1.1 環境及類型
1.1.1 環境的概念
1.1.2 類型
1.1.3 環境的特性
1.2 環境科學及其發展
1.2.1 環境科學的形成與發展階段
1.2.2 環境科學研究對象
1.2.3 環境科學的任務
1.2.4 分支學科
1.3 環境科學思想與方法論
1.3.1 整體性
1.3.2 系統性
1.3.3 綜合性
1.3.4 復雜性
1.4 學習目標與要求
1.4.1 學習目標
1.4.2 學習要求
1.5 小結
問題與討論
閱讀資源
2 自然環境
2.1 地球表層系統
2.1.1 地球表層系統概述
2.1.2 大地女神(Gaia)假說
2.2 自然環境的圈層結構
2.2.1 大氣圈
2.2.2 水圈
2.2.3 岩石圈
2.2.4 土壤圈
2.2.5 生物圈
2.3 自然環境中物質循環、能量流動與信息傳遞
2.3.1 物質循環
2.3.2 能量流動
2.3.3 信息傳遞
2.4 自然環境的地帶性規律
2.4.1 陸地生態系統分布規律
2.4.2 水生生態系統的分布特徵
2.5 小結
問題與討論
閱讀資源
3 人工環境
3.1 人工環境類型及特點
3.1.1 人工環境的類型
3.1.2 人工環境的特點
3.2 城市環境
3.2.1 城市
3.2.2 城市化
3.2.3 城郊過渡帶
3.3 鄉鎮與農村環境
3.3.1 鄉村環境
3.3.2 鄉鎮企業
3.3.3 人工種植和養殖基地
3.4 水利環境
3.4.1 水利工程
3.4.2 生態水利
3.5 交通環境
3.5.1 交通線路與環境
3.5.2 綠色交通
3.6 人文環境
3.6.1 人文環境特徵
3.6.2 名勝古跡的開發與保護
3.7 小結
案例研究
問題與討論
閱讀資源
4 人類活動與環境問題
4.1 人類發展與環境的關係
4.1.1 人類與環境相互依存
4.1.2 人類發展過程與環境
4.1.3 人類發展與資源消費的平衡
4.2 人類活動與環境危機
4.2.1 環境問題的實質
4.2.2 污染型環境問題
4.2.3 資源短缺與耗竭型環境問題
4.2.4 生態破壞與環境失衡
4.3 環境與人類健康
4.3.1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4.3.2 環境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4.3.3 居住環境與人體健康
4.4 小結
案例研究
問題與討論
閱讀資源
5 全球環境變化
5.1 全球變暖
5.1.1 溫室效應及全球變暖
5.1.2 未來全球變暖的可能情景
5.1.3 全球變暖的可能影響及協調行動
5.2 臭氧層耗竭
5.2.1 臭氧層存在的意義
5.2.2 大氣臭氧層的形成及破壞
5.2.3 臭氧層耗竭的潛在威脅
5.3 酸雨危害加劇
5.3.1 酸雨污染的態勢
5.3.2 酸雨的形成
5.3.3 酸雨的危害
5.4 全球生態系統退化
5.4.1 森林與濕地萎縮
5.4.2 生物多樣性減少
5.4.3 淡水資源匱乏
5.4.4 土地退化及荒漠化
5.5 環境安全及國際合作
5.5.1 環境安全的概念
5.5.2 環境安全的主要內容
5.5.3 環境安全的國際合作
5.6 小結
案例研究
問題與討論
閱讀資源
第二篇 環境科學的理論基礎
6 環境倫理
6.1 不同環境倫理觀出現的背景及其發展
6.1.1 中國古代樸素的“天人合一”觀
6.1.2 馬爾薩斯的“人地矛盾”觀
6.1.3 人類中心論
6.1.4 生物中心論
6.1.5 地球整體論
6.1.6 代際均等的倫理觀
6.2 環境道德觀
6.3 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觀
6.4 環境倫理的基本原則
6.5 可持續發展
6.5.1 幾種代表性的發展模式
6.5.2 可持續發展要旨
6.5.3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6.6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6.6.1 中國的必然選擇
……
環境地學
環境生態
環境化學
環境經濟學
第三篇 環境科學技術與方法
環境規劃
環境污染控制
第四篇 環境管理與實踐
環境政策與法規
流域環境管理
城市環境管理與實踐
工業環境管理與生態工業
農業環境管理與實踐
公眾參與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