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以場域-慣習理論作為分析框架研究市民的公共參與行為,更好地發掘影響公共參與的深層因素,從而為社會管理提供理論基礎,進而通過為社會管理提供有意義的政策性建議,提升公共參與,推動社會管理向善治轉型。本書研究有三方面的啟示:第一,反思重塑家文化,弘揚其利於參與的積極因子;第二,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推動家庭道德的社會化;第三,社區文化建設是推動公共參與的重要途徑。
作者簡介
戴烽,中華人力資源研究總會理事、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員、江西師範大學副教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博士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具有16年的高校教學經驗,先后擔任過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人力資源管理多類課程的教學,主持三項、參與十余項省級課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五”規劃重點項目三項,擔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韓國跨國移民的社區比較研究》第二主持人。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奧運公共文明參與引發的思考
第二節 公共參與的概念及內涵
第三節 公共參與的理論范式
第四節 影響公共參與的現實因素分析
一、個人因素
二、社會環境因素
第五節 公共參與研究的文化走向
第二章 公共參與場域——解讀公共參與問題的理論視角
第一節 場域的基本概念
一、場域的概念
二、場域的特徵
三、場域與資本
四、場域與慣習
五、實踐是慣習、資本和場域相互作用的產物
第二節 公共參與場域
一、公共參與及公共參與場域的基本含義
二、公共參與場域的結構
三、公共參與場域的運行邏輯
第三節 公共參與研究的思路及框架
第四節 研究設計
一、調查總體與樣本
二、問卷的信度與效度
三、問卷設計思路及問卷的演變
四、研究方法的選取
第三章 家庭場域參與——封閉空間的責任取向參與
第一節 家庭場域及其性質
一、家庭物理空間的封閉性
二、家庭心理空間的情感性
三、家庭行動空間的自利性
第二節 家庭場域公共參與的特點
一、家庭場域中總體參與水平較高
二、公共衛生和公共秩序的干預性參與高于自覺性參與
第三節 影響家庭場域公共參與的因素
一、家庭公共衛生參與:父母教育、性別、婚姻影響
二、家庭公共討論參與:取決于家庭教育
三、家庭公共秩序參與:與情感性因素、工具性因素、印象管理因素負相關
四、家庭公共合作參與:重在誠信
第四節 相對封閉空間的責任取向參與
一、對家庭場域的公共事務具有較強的責任意識
二、當個人利益和家庭整體利益具有一致性時,人們的責任意識更強
三、父母教育是影響人們家庭場域責任意識的重要因素
四、人們在家庭場域的責任意識顯示出一定的自主性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社會場域參與——開放空間的道德取向參與
第一節 社會場域及其理性選擇
一、社會物理空間的理性選擇
二、社會心理空間的理性選擇
三、社會行動空間的理性選擇
第二節 社會場域公共參與的特點
第三節 影響社會場域公共參與的因素
一、社會公共衛生參與:家庭教育因素、懲罰性因素、道德感影響
二、社會公共秩序參與:自我形象因素影響
三、社會公共合作參與:誠信因素影響
四、社會公共討論參與:從眾心理及利益因素影響
第四節 開放空間的道德取向參與
一、社會公德影響公共衛生的自覺性參與
二、職業道德影響公共衛生的干預性參與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社區場域參與——過渡空間的身份取向參與
第一節 社區場域及其性質
一、社區物理空間的過渡性
二、社區心理空間的過渡性
三、社區行動空間的過渡性
第二節 社區場域公共參與的特點
一、社區場域公共參與具有過渡性
二、社區場域的自覺性參與高于干預性參與
第三節 影響社區場域公共參與的因素
一、社區公共衛生參與:父母的教育與道德感影響并重
二、社區公共秩序參與:性別、年齡影響
三、社區公共討論參與:性別、年齡、鄰里狀況影響
四、社區公共合作參與:情感影響
第四節 過渡空間的身份取向參與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家庭、社區、社會場域公共參與的比較分析
第一節 家庭、社區、社會場域公共參與的差異性
第二節 家庭、社區、社會場域公共參與的趨同性
一、個體參與的趨同性
二、參與邏輯的趨同性
三、影響因素的趨同性
第三節 公共參與行為:場域與慣習的互構
一、責任資本導致場域參與的差異性
二、責任慣習導致場域參與的趨同性
三、場域與慣習互構的公共參與行為
第四節 小結
第七章 家文化與公共參與場域
第一節 家文化的內涵及表現形式
一、家文化的內涵
二、家文化的表現形式
第二節 家文化與公共參與場域
一、家文化對公共參與的影響
二、家文化對公共參與場域結構的影響
三、家文化對個體公共參與慣習的影響
第三節 家文化的現代轉向
一、家庭領域意識轉向公民社會領域意識
二、壓抑自我的和諧意識轉向自主的和諧意識
三、等級性的權威意識轉向平等的權威意識
四、絕對的利他意識轉向相對的利他意識
第四節 現代家文化視角下公共參與場域的構建
一、增加社區公民參與網絡,提升社區參與功能
二、推進家文化轉向,改善公共參與慣習
務專論
附錄1 公共參與問卷調查
附錄2 訪談提綱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奧運公共文明參與引發的思考
第二節 公共參與的概念及內涵
第三節 公共參與的理論范式
第四節 影響公共參與的現實因素分析
一、個人因素
二、社會環境因素
第五節 公共參與研究的文化走向
第二章 公共參與場域——解讀公共參與問題的理論視角
第一節 場域的基本概念
一、場域的概念
二、場域的特徵
三、場域與資本
四、場域與慣習
五、實踐是慣習、資本和場域相互作用的產物
第二節 公共參與場域
一、公共參與及公共參與場域的基本含義
二、公共參與場域的結構
三、公共參與場域的運行邏輯
第三節 公共參與研究的思路及框架
第四節 研究設計
一、調查總體與樣本
二、問卷的信度與效度
三、問卷設計思路及問卷的演變
四、研究方法的選取
第三章 家庭場域參與——封閉空間的責任取向參與
第一節 家庭場域及其性質
一、家庭物理空間的封閉性
二、家庭心理空間的情感性
三、家庭行動空間的自利性
第二節 家庭場域公共參與的特點
一、家庭場域中總體參與水平較高
二、公共衛生和公共秩序的干預性參與高于自覺性參與
第三節 影響家庭場域公共參與的因素
一、家庭公共衛生參與:父母教育、性別、婚姻影響
二、家庭公共討論參與:取決于家庭教育
三、家庭公共秩序參與:與情感性因素、工具性因素、印象管理因素負相關
四、家庭公共合作參與:重在誠信
第四節 相對封閉空間的責任取向參與
一、對家庭場域的公共事務具有較強的責任意識
二、當個人利益和家庭整體利益具有一致性時,人們的責任意識更強
三、父母教育是影響人們家庭場域責任意識的重要因素
四、人們在家庭場域的責任意識顯示出一定的自主性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社會場域參與——開放空間的道德取向參與
第一節 社會場域及其理性選擇
一、社會物理空間的理性選擇
二、社會心理空間的理性選擇
三、社會行動空間的理性選擇
第二節 社會場域公共參與的特點
第三節 影響社會場域公共參與的因素
一、社會公共衛生參與:家庭教育因素、懲罰性因素、道德感影響
二、社會公共秩序參與:自我形象因素影響
三、社會公共合作參與:誠信因素影響
四、社會公共討論參與:從眾心理及利益因素影響
第四節 開放空間的道德取向參與
一、社會公德影響公共衛生的自覺性參與
二、職業道德影響公共衛生的干預性參與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社區場域參與——過渡空間的身份取向參與
第一節 社區場域及其性質
一、社區物理空間的過渡性
二、社區心理空間的過渡性
三、社區行動空間的過渡性
第二節 社區場域公共參與的特點
一、社區場域公共參與具有過渡性
二、社區場域的自覺性參與高于干預性參與
第三節 影響社區場域公共參與的因素
一、社區公共衛生參與:父母的教育與道德感影響并重
二、社區公共秩序參與:性別、年齡影響
三、社區公共討論參與:性別、年齡、鄰里狀況影響
四、社區公共合作參與:情感影響
第四節 過渡空間的身份取向參與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家庭、社區、社會場域公共參與的比較分析
第一節 家庭、社區、社會場域公共參與的差異性
第二節 家庭、社區、社會場域公共參與的趨同性
一、個體參與的趨同性
二、參與邏輯的趨同性
三、影響因素的趨同性
第三節 公共參與行為:場域與慣習的互構
一、責任資本導致場域參與的差異性
二、責任慣習導致場域參與的趨同性
三、場域與慣習互構的公共參與行為
第四節 小結
第七章 家文化與公共參與場域
第一節 家文化的內涵及表現形式
一、家文化的內涵
二、家文化的表現形式
第二節 家文化與公共參與場域
一、家文化對公共參與的影響
二、家文化對公共參與場域結構的影響
三、家文化對個體公共參與慣習的影響
第三節 家文化的現代轉向
一、家庭領域意識轉向公民社會領域意識
二、壓抑自我的和諧意識轉向自主的和諧意識
三、等級性的權威意識轉向平等的權威意識
四、絕對的利他意識轉向相對的利他意識
第四節 現代家文化視角下公共參與場域的構建
一、增加社區公民參與網絡,提升社區參與功能
二、推進家文化轉向,改善公共參與慣習
務專論
附錄1 公共參與問卷調查
附錄2 訪談提綱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