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移動通信無線網絡設計(簡體書)
滿額折

移動通信無線網絡設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 元
定價
:NT$ 354 元
優惠價
8730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移動通信無線網絡設計》詳細介紹了移動通信無線網絡的設計,主要內容包括:無線通信系統的架構,無線網絡與電路設計必需的電波傳播預測模型與相關數據,電波傳播與無線通信的關係以及無線網絡與電路設計,頻率資源和CDMA與3G系統無線電資源的合理指配和使用,無線網絡、基站和小區的無線工程設計,無線網內同頻和互調干擾以及頻率復用問題等。相關的設計內容都給出了完整、實用的計算公式,可以直接應用于無線通信工程設計計算。
《移動通信無線網絡設計》的主要讀者對象為從事無線電通信網絡規劃、設計、優化與系統維護的技術人員,從事無線電通信系統與網絡設備研究、製造的人員,從事無線電管理的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無線電通信專業的師生等。

作者簡介

謝益溪,1938年生,江西瑞金人,196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物理系,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通信學會會士,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65年5月至1998年10月,在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從事精密無線電定位測速系統大氣折射修正的理論、實驗和工程應用研究、無線電管理中的電波傳播技術支持、超短波微波傳播研究以及無線電通信系統工程設計與電測工作,此前在原國防科委第十研究院第19研究所從事對流層散射、無線電氣象與大氣折射研究。1998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深圳從事無線電管理中電磁兼容分析系統的開發與傳播模型和算法研究以及移動通信無線網絡規劃設計軟件系統的研發工作。2005年11月起在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青島)工作,從事無線電波傳播研究、無線電網絡與電路設計以及無線電干擾與兼容分析研究。獨著或與國內外學者合著出版了《無線電波傳播(超短波、微波、毫米波)》、《Mierowave and Millimeter Wave Propagation》、《現代無線電通信知識講座》和《無線電波傳播一原理與應用》等四部著作。現在的專業興趣是無線電波傳播、通信系統無線網絡與電路的規劃設計、復雜電磁環境無線電干擾協調與兼容性分析以及與此相關的軟件系統開發等。

目次

第1章 緒論
1.1 無線通信業務的分類與架構
1.2 無線通信業務與電波傳播模式
1.3 射頻信道的傳輸特性
1.4 無線網絡與電路設計
1.5 無線電干擾與兼容性分析
參考文獻

第2章 地面地物對電波傳播的影響
2.1 無線電波傳播的地面環境
2.1.1 地面環境對電波傳播的影響
2.1.2 陸地地形與環境分類
2.1.3 海面分類
2.2 鏡反射和漫反射
2.3 地反射的幾何參數
2.3.1 等效反射平面與等效高度
2.3.2 地反射射線的掠射角
2.3.3 地反射射線的出射角和到達角
2.3.4 直接射線的出射角和到達角
2.3.5 反射點的位置和反射面的費涅爾區
2.4 反射系數與反射損耗
2.4.1 費涅爾反射系數
2.4.2 反射系數的幅度與相位
2.4.3 地反射射線和直接射線之間的程差與時延
2.4.4 地反射損耗
2.5 地形剖面與繞射傳播效應
2.5.1 地形、地物對電波傳播的阻擋
2.5.2 地形剖面與地球凸起
2.6 傳播電路余隙與電路的幾何參數
2.6.1 電路距離
2.6.2 電路的方位角
2.6.3 電路余隙與相對余隙
2.7 半無限吸收屏繞射場的波動解
2.7.1 半無限吸收屏繞射的波動解
2.7.2 半無限吸收屏繞射損耗的近似表達式
2.8 地面電路半無限屏繞射場的幾何光學解
2.8.1 地面電路半無限屏繞射場的幾何光學解
2.8.2 繞射損耗的幾何光學解與波動解的一致性
2.8.3 幾何光學解與波動解近似公式的一致性
2.8.4 幾何光學近似條件的定量表達
2.9 多屏繞射場和繞射損耗的幾何光學解
2.9.1 二屏繞射損耗的幾何光學解
2.9.2 三屏繞射損耗的幾何光學解
2.9.3 多屏繞射損耗的幾何光學解
2.10 繞射損耗的經驗預測模型
2.10.1 實用的繞射障礙物分類
2.10.2 經驗的繞射損耗預測模型
參考文獻

第3章 對流層大氣及其沉降物對電波傳播的影響
3.1 地球大氣
3.1.1 對流層
3.1.2 同溫層
3.1.3 電離層
3.2 對流層氣象的統計特性
3.2.1 溫度
3.2.2 氣壓
3.2.3 濕度
3.3 中國大陸地區氣候的特徵
3.4 降雨、云霧和沙塵特性
3.4.1 降雨特性
3.4.2 云霧特性
3.4.3 沙暴和沙塵特性
3.5 大氣吸收
3.5.1 大氣吸收的物理過程
3.5.2 氧氣吸收衰減率
3.5.3 水汽吸收衰減率
3.6 地面電路大氣吸收模型
3.7 地面電路雨衰減
3.7.1 地面電路0.01%時間被超過的雨衰減
3.7.2 地面電路p%時間被超過的雨衰減
3.8 云、霧衰減預測模型
3.8.1 云、霧物理模型
3.8.2 云、霧衰減率
3.8.3 云、霧衰減預測模型
參考文獻

第4章 超短波通信無線電路設計
4.1 點對點傳播模型
4.2 已知參數
4.3 電路視通設計
4.3.1 地理環境與地形剖面
4.3.2 電路的距離與方位角和俯仰角
4.3.3 直接射線、費涅爾橢球與等效地球表面
4.3.4 主障礙與電路余隙
4.4 反射點位置與地反射射線作圖
4.4.1 反射點到發射站和接收站的水平距離
4.4.2 入射線和地反射線的作圖
4.5 傳播損耗
4.5.1 自由空間與自由空間損耗
4.5.2 繞射損耗
4.5.3 地反射損耗
4.6 接收場強和電平計算
4.6.1 功率通量密度、場強和接收電平
4.6.2 接收場強和接收電平的中值
4.6.3 衰落深度
4.6.4 T%時間場強與接收電平
4.6.5 衰落儲備與衰落余額
4.6.6 電路設計的邏輯流程圖
4.7 VHF/UHF頻段電路設計計算舉例
4.7.1 電路幾何參數與視通圖
4.7.2 接收信號電平的設計計算結果
參考文獻

第5章 微波通信無線電路設計
5.1 引言
5.2 需要輸入的己知參數
5.2.1 基本已知參數
5.2.2 地形剖面數據
5.3 電路視通設計
5.4 反射點位置與反射損耗的計算
5.5 大氣吸收損耗
5.6 雨衰減
5.6.1 0.01%時間被超過的雨衰減
5.6.2 p%時間被超過的雨衰減
5.7 多徑衰落
5.8 接收電平與衰落儲備預測
5.8.1 正常基本傳輸損耗與正常接收電平
5.8.2 p%時間的基本傳輸損耗與接收電平
5.9 分集設計與分集改善度
5.9.1 空間分集間隔與分集改善度
5.9.2 頻率分集改善度
5.10微波電路設計程序
5.11微波電路設計實例
5.11.1 電路視通圖
5.11.2 主障礙點和反射點位置
5.11.3 電路工程數據表
5.11.4 接收電平統計
5.11.5 幾何參數
參考文獻

第6章 移動通信的信道規劃與頻率指配
6.1 陸地移動通信業務的頻率資
6.1.1 移動通信業務的頻帶劃分
6.1.2 GSM900/1800系統的頻率資源
6.1.3 CDMA(IS.9 5)系統的頻率資源
6.1.4 集群移動通信系統的頻率資源
6.1.5 PHS無線市話系統的頻率資源
6.1.6 3G移動通信系統的頻率資源
6.2 頻率資源管理
6.2.1 頻帶劃分
6.2.2 頻道規劃
6.2.3 頻率分配
6.2.4 頻率指配
6.3 無線網話務業務的信道與頻率規劃
6.3.1 話務量估算
6.3.2 無線網和小區的信道與頻率需求規劃
6.4 GPRS業務的信道與頻率規劃
6.4.1 GPRS業務信道規劃
6.4.2 GPRS業務的頻率規劃與覆蓋設計
6.5 無線網絡的自動頻率指配
6.5.1 無線電干擾與頻率指配
6.5.2 自動頻率指配的已知條件和任務
6.5.3 電磁兼容矩陣
6.5.4 頻道需求向量與頻道狀態矩陣
6.5.5 頻道排序
6.5.6 頻率指配
6.5.7 頻率自動指配的邏輯流程與指配舉例
6.6 移動通信系統跳頻算法與跳頻序列設計
6.6.1 跳頻算法
6.6.2 慢跳頻(SFH)系統頻率指配
6.6.3 慢跳頻GSM系統的容量
6.6.4 跳頻系統頻率指配的計算與應用舉例
參考文獻

第7章 無線通信的互調干擾問題
7.1 非線性效應
7.1.1 二信號合成非線性失真
7.1.2 三信號合成非線性失真
7.1.3 可能產生互調干擾的諧波分量
7.2 互調頻率組的鑒別
7.2.1 互調干擾的頻率關係
7.2.2 鑒別互調干擾頻率組的算法設計
7.3 互調干擾的產生機制與分類
7.3.1 互調產物
7.3.2 發射機互調產物引起的互調干擾
7.3.3 接收機互調產物引起的互調干擾
7.4 查找引起接收機互調干擾的信
7.4.1 可能對接收機產生干擾的互調產物
7.4.2 互調產物頻率檢驗算法與邏輯流程圖
7.5 同站址互調干擾所要求的空間隔離度
7.5.1 收發天線間的水平隔離距離的計算
7.5.2 收發天線間的垂直隔離距離的計算
7.6 接收機互調干擾電平的計算
7.6.1 接收機互調干擾產物的電平
7.6.2 干擾判決
7.6.3 接收機互調干擾計算舉例
7.7 發射機互調干擾信號的覆蓋范
7.8 陸地移動業務接收機互調干擾分析
7.8.1 互調干擾頻率組的檢驗
7.8.2 陸地移動通信業務的保護場強和保護比
7.8.3 計算互調干擾信號的平均場強
7.8.4 干擾保護余額和干擾判決
參考文獻

第8章 基站與小區的無線工程設計
8.1 傳播模型與場強分析
8.1.1 點對面統計傳播模型
8.1.2 點對點傳播模型
8.1.3 接收點場強和接收電平的計算
8.2 接收機靈敏度與保護場強
8.2.1 電壓靈敏度與功率靈敏度
8.2.2 天線噪聲
8.2.3 接收機熱噪聲與接收機最大可用靈敏度
8.2.4 靜態接收機靈敏度
8.2.5 噪聲、門限電平與保護場強
8.3 基站覆蓋區的優化設計
8.3.1 引言
8.3.2 輸入數據表
8.3.3 軟件邏輯框圖
8.3.4 輸出數據圖表
8.4 基站覆蓋區的仿真分析
8.4.1 引言
8.4.2 覆蓋區仿真的功能
8.4.3 輸入數據
8.4.4 數學模型與算法設計
8.4.5 輸出圖形與數據表格
8.4.6 移動通信無線覆蓋方式的多樣性
8.5 室內覆蓋分析
8.5.1 室內傳播模型
8.5.2 建築物外牆的穿透損耗
8.5.3 場強與接收電平計算
參考文獻

第9章 3G和CDMA系統無線網絡規劃設計
9.1 CDMA系統的多址方式與信道結構
9.1.1 偽隨機系列與Walsh函數
9.1.2 CDMA移動通信系統的信道結構
9.2 CDMA系統無線網業務容量和信道規劃
9.2.1 引言
9.2.2 信道規劃
9.2.3 容量規劃
9.2.4 多頻共用的容量
9.2.5 CDMA系統各信道所要求的載噪比門限
9.2.6 小區容量與信道規劃舉例
9.3 CDMA系統基站覆蓋區優化設計與仿真
9.3.1 CDMA系統基站覆蓋區優化設計的特點
9.3.2 CDMA系統基站覆蓋區優化設計和仿真
9.3.3 場強模型
9.3.4 導頻信道和前向業務信道所允許的最低場強
9.4 CDMA系統無線網導頻PN.offset指配
9.4.1 引言
9.4.2 最小同PN.offset復用距離
9.4.3 導頻偏置指數的最小間隔
9.4.4 一個區群內的小區數
9.4.5 區群結構
9.4.6 小區導頻相位矩陣與偏置指數向量
9.4.7 偏置指數值的分配
9.4.8 PN-offset指配邏輯流程
9.5 反向鏈路覆蓋設
9.5.1 引言
9.5.2 基站允許的最低接收電平
9.5.3 基站最低接收電平計算舉例
9.5.4 反向業務信道所要求的最小發射功率
9.5.5 移動臺所需最小發射功率計算舉例
9.5.6 反向覆蓋算法設計
參考文獻

第10章 3G與多業務系統信道和頻譜需求規劃
10.1 3G系統特點
10.2 3G系統的頻段
10.3 3G與多業務系統地面頻譜需求量計算
10.3.1 計算頻譜需求量的總公式
……
第11章 陸地移動通信網的干擾與協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