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揭開GATT的面紗-全球貿易的秩序與趨勢
滿額折

揭開GATT的面紗-全球貿易的秩序與趨勢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90135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二次大戰結束時,日本的經濟已是奄奄一息,幾近崩潰狀態。1945年8月的礦工業生產量只有戰前的十分之一,農業生產量也只有戰前的人60%。由於配給米糧根本不夠填飽肚子,一般老百姓只好去購買比配給米價格貴一百倍的黑市米。東京地方法院有位推事山口良忠,因為堅持只食用配合米,拒購黑市米,前於47年10月因營養不良而死。成人每天必須補充2400卡路里的熱量,而當時若只依靠配給,僅能獲得1000卡路里。山口良忠為了守法,不惜餓死,固然令人肅然起敬,但也凸顯了戰後日本糧食不足的嚴重性。

除了糧食不足外,失業問題也是一大危機。戰後約有720萬的軍隊及150萬的移民由海外回到日本,這些如潮水般湧進的人潮,再加上原先在軍火工廠工作的四百萬失業勞工,使當時的失業人數暴增至一千萬人左右。

日本的戰後經濟重建,便是在這種滿目瘡痍、步步危機的情況下起步。可是,誰也沒料想到,奄奄上息的經濟,居然在短短數年間,逐漸恢復正常脈搏,步上復興之途。請看下面數字!日本的工業生產,於1951年突破戰前水準,57年達到戰前二倍;實質國民總生產(GNP)於51年突破戰前水準,59年達到戰前二倍;實質設備投資於51年突破戰前水準,56年達到戰前二倍。

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日本經濟如此驚人的復興速度呢?人民的教育水準高,以及勤儉刻苦的民族性,是主要因素之一。戰火雖可以摧毀廠房設備、港口交通,卻無法摧毀人的素質。因此,高品質的人力,可說是日本戰後重建的最基本籌碼。但是,光憑這點仍不夠,真正促使日本經濟反敗為勝的是另外兩個因素,一個是美國(嚴格地說應是盟軍)佔領政策的成功,另一個是國際環境的趨勢對日有利。1945年8月13日,美國太平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元帥兼任了盟軍最高司令官。8月30日,盟軍進駐日本,此後,在GHQ(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的指揮下,展開了長達七年的盟軍對日佔領政策。

45年9月,美國政府擬定了一份「投降後的初期對日方針」,送到東京麥帥處。「方針」中明白指出,佔領政策的最終目的是「使日本不寫成為世界和平及安全的威脅」。這項目的,說得更明確一點,就是掃除造成日本軍國主義的因素,並培養新興民主力量。於是,各種措施接二連三展開——解散財閥,剝奪多數財界人士的公職,制定「獨占禁止法」及「集中排除法」,重組農會,實施農地改革,訂定「勞動基本法」、「勞動關係調整法」及「勞動工會法」,並重訂放棄戰爭權的「和平憲法」。

這些措施簡直就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史上最大的變革,如果日本不是在GHQ這種絕對性權力的控制下,根本不可能和平達成。改革之初,雖然引起多數日本人的心理不安,並犧牲少數既得利益者的權益,但是,這些民主化政策卻為日本戰後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自由競爭所必要的環境。舊財閥的解體,使新興企業有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放棄戰爭與軍備,使日本能在美國的保護下,無後顧之憂,全力發展經濟;甚至組織工會,當初美國原希望藉工會組織牽制日本資本主義的競爭力,不料經過多次勞資爭議後,勞資雙方體悟同舟共濟之理,發展出全世界最安定的勞資關係。

明治維新成功以來,命運之神將日本帶往了歧途——軍國主義。可是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命運之神對投了二個原子彈的日本,似乎突然垂憐起來,這回,她準備將日本帶往黃金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3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