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基礎(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ISBN13:9787513202336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作者:謝寧
出版日:2016/08/10
裝訂/頁數:平裝/469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醫學基礎(供中醫學、藥學、中醫護理等專業用)》是高等中醫藥院校中藥學、藥學、公共(衛生)事業管理、中醫護理、醫學心理學等專業的一門主干基礎課。這門課程系統講授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陰陽五行、藏象、精氣血津液、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診法、辨證、防治原則、常用中藥及方劑等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隨著高等醫學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專業和專業方向,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新形勢下對教學、科研工作的需要,我們組織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編寫了這本教材。
目次
緒論
第一篇 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章 陰陽五行
第一節 陰陽學說
第二節 五行學說
第二章 藏象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五臟
第三節 六腑
第四節 奇恆之腑
第五節 臟腑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 氣血津液
第一節 氣
第二節 血
第三節 津液
第四節 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 經絡
第一節 經絡系統的組成和生理功能
第二節 十二經脈
第三節 奇經八脈
第五章 體質
第一節 體質學說概念
第二節 體質的生理學基礎
第三節 體質的分類
第四節 體質學說的應用
第六章 病因病機
第一節 病因
第二節 發病
第三節 病機
第七章 防治原則
第一節 預防
第二節 治則
第二篇 診斷學
第八章 診法
第一節 望診
第二節 聞診
第三節 問診
第四節 切診
第九章 辨證
第一節 八綱辨證
第二節 氣血津液病辨證
第三節 臟腑辨證
第四節 其他辨證方法
第三篇 中藥學
第十章 中藥的起源與中藥學的發展
第十一章 中藥的采制
第一節 產地與采集
第二節 炮制與制劑
第十二章 中藥的性能
第一節 四氣五味
第二節 升降浮沉
第三節 歸經
第四節 毒性
第十三章 中藥的應用
第一節 配伍
第二節 用藥禁忌
第三節 用量與用法
第十四章 解表藥
第一節 發散風寒藥
第二節 發散風熱藥
第十五章 清熱藥
第一節 清熱瀉火藥
第二節 清熱燥濕藥
第三節 清熱解毒藥
第四節 清熱涼血藥
第五節 清虛熱藥
第十六章 瀉下藥
第一節 攻下藥
第二節 潤下藥
第三節 峻下逐水藥
第十七章 祛風濕藥
第一節 祛風濕散寒藥
第二節 祛風濕清熱藥
第三節 祛風濕強筋骨藥
第十八章 化濕藥
第十九章 利水滲濕藥
第一節 利水消腫藥
第二節 利水通淋藥
第三節 利濕退黃藥
第二十章 溫里藥
第二十一章 理氣藥
第二十二章 消食藥
第二十三章 驅蟲藥
第二十四章 止血藥
第一節 涼血止血藥
第二節 化瘀止血藥
第三節 收斂止血藥
第四節 溫經止血藥
第二十五章 活血化瘀藥
第一節 活血止痛藥
第二節 活血調經藥
第三節 活血療傷藥
第四節 破血消少,癓藥
第二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一節 化痰藥
第二節 止咳平喘藥
第二十七章 安神藥
第一節 重鎮安神藥
第二節 養心安神藥
第二十八章 平肝息風藥
第一節 平肝潛陽藥
第二節 息風止痙藥
第二十九章 開竅藥
第三十章 補虛藥
第一節 補氣藥
第二節 補陽藥
第三節 補血藥
第四節 補陰藥
第三十一章 收澀藥
第三十二章 涌吐藥
第三十三章 外用藥
第四篇 方劑學基礎
第三十四章 方劑學基本知識
第一節 方劑與治法
第二節 方劑的分類
第三節 方劑的組成
第四節 方劑的常用劑型
第三十五章 解表劑
第三十六章 瀉下劑
第三十七章 和解劑
第三十八章 清熱劑
第三十九章 溫里劑
第四十章 補益劑
第四十一章 固澀劑
第四十二章 安神劑
第四十三章 開竅劑
第四十四章 理氣劑
第四十五章 理血劑
第四十六章 治風劑
第四十七章 治燥劑
第四十八章 祛濕劑
第四十九章 祛痰劑
第五十章 消食劑
第五十一章 驅蟲劑
第一篇 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章 陰陽五行
第一節 陰陽學說
第二節 五行學說
第二章 藏象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五臟
第三節 六腑
第四節 奇恆之腑
第五節 臟腑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 氣血津液
第一節 氣
第二節 血
第三節 津液
第四節 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 經絡
第一節 經絡系統的組成和生理功能
第二節 十二經脈
第三節 奇經八脈
第五章 體質
第一節 體質學說概念
第二節 體質的生理學基礎
第三節 體質的分類
第四節 體質學說的應用
第六章 病因病機
第一節 病因
第二節 發病
第三節 病機
第七章 防治原則
第一節 預防
第二節 治則
第二篇 診斷學
第八章 診法
第一節 望診
第二節 聞診
第三節 問診
第四節 切診
第九章 辨證
第一節 八綱辨證
第二節 氣血津液病辨證
第三節 臟腑辨證
第四節 其他辨證方法
第三篇 中藥學
第十章 中藥的起源與中藥學的發展
第十一章 中藥的采制
第一節 產地與采集
第二節 炮制與制劑
第十二章 中藥的性能
第一節 四氣五味
第二節 升降浮沉
第三節 歸經
第四節 毒性
第十三章 中藥的應用
第一節 配伍
第二節 用藥禁忌
第三節 用量與用法
第十四章 解表藥
第一節 發散風寒藥
第二節 發散風熱藥
第十五章 清熱藥
第一節 清熱瀉火藥
第二節 清熱燥濕藥
第三節 清熱解毒藥
第四節 清熱涼血藥
第五節 清虛熱藥
第十六章 瀉下藥
第一節 攻下藥
第二節 潤下藥
第三節 峻下逐水藥
第十七章 祛風濕藥
第一節 祛風濕散寒藥
第二節 祛風濕清熱藥
第三節 祛風濕強筋骨藥
第十八章 化濕藥
第十九章 利水滲濕藥
第一節 利水消腫藥
第二節 利水通淋藥
第三節 利濕退黃藥
第二十章 溫里藥
第二十一章 理氣藥
第二十二章 消食藥
第二十三章 驅蟲藥
第二十四章 止血藥
第一節 涼血止血藥
第二節 化瘀止血藥
第三節 收斂止血藥
第四節 溫經止血藥
第二十五章 活血化瘀藥
第一節 活血止痛藥
第二節 活血調經藥
第三節 活血療傷藥
第四節 破血消少,癓藥
第二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一節 化痰藥
第二節 止咳平喘藥
第二十七章 安神藥
第一節 重鎮安神藥
第二節 養心安神藥
第二十八章 平肝息風藥
第一節 平肝潛陽藥
第二節 息風止痙藥
第二十九章 開竅藥
第三十章 補虛藥
第一節 補氣藥
第二節 補陽藥
第三節 補血藥
第四節 補陰藥
第三十一章 收澀藥
第三十二章 涌吐藥
第三十三章 外用藥
第四篇 方劑學基礎
第三十四章 方劑學基本知識
第一節 方劑與治法
第二節 方劑的分類
第三節 方劑的組成
第四節 方劑的常用劑型
第三十五章 解表劑
第三十六章 瀉下劑
第三十七章 和解劑
第三十八章 清熱劑
第三十九章 溫里劑
第四十章 補益劑
第四十一章 固澀劑
第四十二章 安神劑
第四十三章 開竅劑
第四十四章 理氣劑
第四十五章 理血劑
第四十六章 治風劑
第四十七章 治燥劑
第四十八章 祛濕劑
第四十九章 祛痰劑
第五十章 消食劑
第五十一章 驅蟲劑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