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優惠價
:87 折 183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古時代·隋唐時期》是“白壽彝史學二十講”系列之一。
《中古時代·隋唐時期》論述了隋開皇元年(581年)至唐哀帝天祜四
年(907年)的歷史。這是中國中古時代封建社會發展時期後期的歷史。公
元581年,總攬北周軍政大權的楊堅迫使周靜帝宇文闡(即宇文衍)讓位,
建立隋朝,年號開皇。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結束了西晉滅亡以來
二百七十余年的分裂局面。隋自公元581年建立,到618年滅亡,歷時凡三
十七年。
《中古時代·隋唐時期》論述了隋開皇元年(581年)至唐哀帝天祜四
年(907年)的歷史。這是中國中古時代封建社會發展時期後期的歷史。公
元581年,總攬北周軍政大權的楊堅迫使周靜帝宇文闡(即宇文衍)讓位,
建立隋朝,年號開皇。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結束了西晉滅亡以來
二百七十余年的分裂局面。隋自公元581年建立,到618年滅亡,歷時凡三
十七年。
作者簡介
白至德,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民族理論工作者。回族,河南開封人,早年就讀于中州大學、文治大學和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研究生。曾為云南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1949年,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代表,并在天安門城樓上,親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此後,為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并與侯外廬等籌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員;同郭沫若、范文瀾等創辦了新中國史學會;創辦了《光明日報》的《歷史教學》半月刊,與劉大年等發起創辦了《歷史研究》雜志;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關懷下,主持了《二十四史》的點校工作。
改革開放後,任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創辦了史學研究所、古籍研究所,任所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史學會會長等。國家教育部稱他“年高德劭,學識淵博,教書育人,譽滿學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贊他“為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史學會認為他“學術的追求,是創新的意識,批判繼承祖國文學遺產,成自得之學;學術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變,關注祖國歷史的興衰,思考民族的未來。”
他的一生著述頗豐,主要有《史學概論》、《史學論集》、《中國史學史》、《中國交通史》、《中國通史綱要》、《民族宗教論集》、《回族人物志》、《中國回族史》等,由他總主編的《中國通史》12卷22冊全部出版,江澤民總書記親筆致信祝賀,對《中國通史》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通史》的出版,是我國史學界的一大喜事,一定會有益于推動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學習歷史的濃厚風氣。
1949年,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代表,并在天安門城樓上,親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此後,為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并與侯外廬等籌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員;同郭沫若、范文瀾等創辦了新中國史學會;創辦了《光明日報》的《歷史教學》半月刊,與劉大年等發起創辦了《歷史研究》雜志;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關懷下,主持了《二十四史》的點校工作。
改革開放後,任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創辦了史學研究所、古籍研究所,任所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史學會會長等。國家教育部稱他“年高德劭,學識淵博,教書育人,譽滿學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贊他“為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史學會認為他“學術的追求,是創新的意識,批判繼承祖國文學遺產,成自得之學;學術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變,關注祖國歷史的興衰,思考民族的未來。”
他的一生著述頗豐,主要有《史學概論》、《史學論集》、《中國史學史》、《中國交通史》、《中國通史綱要》、《民族宗教論集》、《回族人物志》、《中國回族史》等,由他總主編的《中國通史》12卷22冊全部出版,江澤民總書記親筆致信祝賀,對《中國通史》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通史》的出版,是我國史學界的一大喜事,一定會有益于推動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學習歷史的濃厚風氣。
名人/編輯推薦
大家的觀點,通俗的闡釋,一部精要的中國通史,一部精略的中國史學史。
《白壽彝史學20講》是一套科學普及中國史學知識的叢書,共11冊。《中古時代·隋唐時期》為叢書的第5冊,即“中古時代·隋唐時期”冊。
中古時代·隋唐時期,論述的是中國中古時代封建社會發展時期後期的歷史,主要敘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強盛時代——隋唐兩朝的史學。從中可以看到隋唐的史學發展、歷史演變的過程以及相關的焦點議題,從而多方面、深層次地探索了隋唐強盛發展的原因。
《白壽彝史學20講》是一套科學普及中國史學知識的叢書,共11冊。《中古時代·隋唐時期》為叢書的第5冊,即“中古時代·隋唐時期”冊。
中古時代·隋唐時期,論述的是中國中古時代封建社會發展時期後期的歷史,主要敘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強盛時代——隋唐兩朝的史學。從中可以看到隋唐的史學發展、歷史演變的過程以及相關的焦點議題,從而多方面、深層次地探索了隋唐強盛發展的原因。
序
《白壽彝史學20講》是一套科學普及中國史學知識的叢書,共11冊。
本書為叢書的第5冊,即“中古時代·隋唐時期”冊。
中古時代·隋唐時期,論述的是中國中古時代封建社會發展時期後
期的歷史,主要敘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強盛時代——隋唐兩朝的史
學。從中可以看到隋唐的史學發展、歷史演變的過程以及相關的焦點議
題,從而多方面、深層次地探索了隋唐強盛發展的原因。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封建帝國。
隋唐之所以強盛,國家的統一和經濟的發展是基礎,是根本;社會的開
放,漢族與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廣泛交流則是推動社會進步繁
榮的動力。南北朝以來的民族融合,到隋唐又有更大的發展。隋唐統治者
對周邊少數民族采取了包容的態度,促使其紛紛向中國內地遷移,在唐初
形成一個民族大融合的高潮。這種融合,使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煥發
出了新的活力,在觀念、倫理道德、文化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一種開放的
、
朝氣蓬勃的新氣象。隋唐一方面積極地吸收外來文化,一方面輸出本國先
進的文化。隋唐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強盛的帝國,為世界文明的進步和
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如果說哥侖布發現了美洲大陸是歐洲人最引以自
豪的成就,那么,唐朝在推動歐洲向文明社會進步中曾起到了何等重要的
作用,則是中國與世界學者應當認真研究的問題。
在《白壽彝史學20講》的系列叢書“中古時代·隋唐時期”冊中,
因為只能講20個專題,所以也只能講述白壽彝先生在這個歷史時代所涉
及到的一些史學研究的部分內容,再有還要兼顧廣大讀者感興趣的一些
史學問題,也就不可能對中國中古時代·隋唐時期的相關史學研究做出
全面系統的論述了。在這冊書中,力爭突出科學性、普及性、趣味性,
靠近大眾,盡力讓廣大的讀者了解白壽彝的史學觀點之精髓,史學研究
之深廣,并有助于廣大的讀者在學習中國史學時有所幫助,也為不同層
次的讀者的需要,提供一些參考,方便閱讀,從中不斷獲得更多的史學
知識。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觸摸史學,就可以感悟歷史的真諦,
努力做到彰往而知來。
《白壽彝史學20講》,因為是普及史學科學的讀物,所以我們對于材
料的來源都沒有注明。我們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書中用楷體字,是白
壽彝講史學的文字部分;一般宋體字,是編者插入的輔助文字,這主要
是為了使讀者更好地了解白壽彝所講的史學內容,并使全書內容順暢一
致,方便讀者的閱讀,就此也請讀者閱讀時加以注意。
《白壽彝史學20講》系列叢書的出版,應該感謝我的父親白壽彝賦
予我的力量與勇氣,以及他的摯友、同仁、學子和弟子們的熱情、廣泛
而全面的支持和幫助。當然,還應該特別感激中國友誼出版公司的領導
和同志們,他們為出版這套叢書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熱忱,甚至于不辭
辛苦。最後,還應提及我的小孫女白知靈的親情助力。
如今,我們已經跨人了嶄新的21世紀,中華民族奮進的步伐,越邁
越大,越邁越快,這個嶄新的21世紀是屬于我們的。讓我們用心去觸摸
史學,就可以深刻地感悟歷史的真諦。我們只有重視歷史的功能和作用,
通過加強歷史教育,弘揚和培育我們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最終實現我
們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
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白至德
2010年7月8日
林萃書屋
本書為叢書的第5冊,即“中古時代·隋唐時期”冊。
中古時代·隋唐時期,論述的是中國中古時代封建社會發展時期後
期的歷史,主要敘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強盛時代——隋唐兩朝的史
學。從中可以看到隋唐的史學發展、歷史演變的過程以及相關的焦點議
題,從而多方面、深層次地探索了隋唐強盛發展的原因。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封建帝國。
隋唐之所以強盛,國家的統一和經濟的發展是基礎,是根本;社會的開
放,漢族與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廣泛交流則是推動社會進步繁
榮的動力。南北朝以來的民族融合,到隋唐又有更大的發展。隋唐統治者
對周邊少數民族采取了包容的態度,促使其紛紛向中國內地遷移,在唐初
形成一個民族大融合的高潮。這種融合,使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煥發
出了新的活力,在觀念、倫理道德、文化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一種開放的
、
朝氣蓬勃的新氣象。隋唐一方面積極地吸收外來文化,一方面輸出本國先
進的文化。隋唐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強盛的帝國,為世界文明的進步和
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如果說哥侖布發現了美洲大陸是歐洲人最引以自
豪的成就,那么,唐朝在推動歐洲向文明社會進步中曾起到了何等重要的
作用,則是中國與世界學者應當認真研究的問題。
在《白壽彝史學20講》的系列叢書“中古時代·隋唐時期”冊中,
因為只能講20個專題,所以也只能講述白壽彝先生在這個歷史時代所涉
及到的一些史學研究的部分內容,再有還要兼顧廣大讀者感興趣的一些
史學問題,也就不可能對中國中古時代·隋唐時期的相關史學研究做出
全面系統的論述了。在這冊書中,力爭突出科學性、普及性、趣味性,
靠近大眾,盡力讓廣大的讀者了解白壽彝的史學觀點之精髓,史學研究
之深廣,并有助于廣大的讀者在學習中國史學時有所幫助,也為不同層
次的讀者的需要,提供一些參考,方便閱讀,從中不斷獲得更多的史學
知識。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觸摸史學,就可以感悟歷史的真諦,
努力做到彰往而知來。
《白壽彝史學20講》,因為是普及史學科學的讀物,所以我們對于材
料的來源都沒有注明。我們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書中用楷體字,是白
壽彝講史學的文字部分;一般宋體字,是編者插入的輔助文字,這主要
是為了使讀者更好地了解白壽彝所講的史學內容,并使全書內容順暢一
致,方便讀者的閱讀,就此也請讀者閱讀時加以注意。
《白壽彝史學20講》系列叢書的出版,應該感謝我的父親白壽彝賦
予我的力量與勇氣,以及他的摯友、同仁、學子和弟子們的熱情、廣泛
而全面的支持和幫助。當然,還應該特別感激中國友誼出版公司的領導
和同志們,他們為出版這套叢書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熱忱,甚至于不辭
辛苦。最後,還應提及我的小孫女白知靈的親情助力。
如今,我們已經跨人了嶄新的21世紀,中華民族奮進的步伐,越邁
越大,越邁越快,這個嶄新的21世紀是屬于我們的。讓我們用心去觸摸
史學,就可以深刻地感悟歷史的真諦。我們只有重視歷史的功能和作用,
通過加強歷史教育,弘揚和培育我們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最終實現我
們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
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白至德
2010年7月8日
林萃書屋
目次
前言/1
中古時代·隋唐時期/1
第一講 唐皇朝史撰述的興盛/3
1.歷史意識的強化和史館的設立/4
2.五代史紀傳和《五代史志》/6
3.新修《晉書》和《南史》、《北史》/9
4.吳兢和《貞觀政要》/12
第二講 史學理論的發展——劉知幾和《史通》/17
1.劉知幾著《史通》/18
2.《史通》的史學批評理論/19
3.劉知幾論“史才三長”/25
第三講 典制史的崛起——杜佑和《通典》/27
1.杜佑著《通典》/28
2.《通典》關于國家職能認識的新發展/29
3.杜佑的史學思想和樸素的歷史進化觀/31
第四講 歷史思想領域的成就/37
1.神滅論與興亡論/38
2.封建論與民族論/40
3.《人物志》與帝王論/43
第五講 歷史文獻學的成長/53
1.史書部類趨于定型/54
2.史注的突出成就/55
3.文獻整理、總集和類書/59
第六講 隋皇朝的建立/61
1.楊堅在位的15年/62
2.楊廣在位也只有13年/73
3.高頰號稱“真宰相”/79
4.宇文愷創建歷史名城/84
第七講 隋末農民大起義/89
1.王薄揭開了大起義的序幕/90
2.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92
3.杜伏威、輔公柘的江淮軍/96
4.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99
5.楊玄感起兵反隋/103
第八講 唐皇朝的盛世/105
1.唐高祖的重新統一/106
2.唐太宗與貞觀之世/111
3.制度的改進與發展/121
4.人才的網羅和使用/127
5.武?稱制/128
6.上承貞觀下啟開元/130
7.唐玄宗的開元盛世/134
8.義軍的女文佳皇帝/144
9.內外關系較為密切/146
10.多種宗教國內流傳/148
第九講 唐中葉的變化/151
1.唐中葉的變亂/152
2.民族間的不和/154
3.文化受到刺激/155
4.顏真卿的書法/174
第十講 唐皇朝的沒落/177
1.皇朝的名實俱亡/178
2.皇朝統治進一步腐朽/178
3.唐的統治在加速沒落/178
4.一代名相李德裕/179
5.安祿山勢力的延續/187
第十一講 唐末農民大起義/199
1.農民大起義的前奏/200
2.王仙芝、黃巢起義/201
3.藩鎮之間的混戰/203
4.民族關系的演變/203
5.唐末文化的衰弱/204
第十二講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205
1.農業顯著的發展/206
2.手工業較大發展/207
3.商業在逐漸興盛/208
4.天文歷算的新績/209
第十三講 封建關系的新發展/211
1.門閥社會地位漸弱/212
2.新興的寺院地主層/212
3.所謂的庶族地主層/212
4.地方性的豪族地主/213
5.富商地主資產雄厚/213
6.土地私有的廣泛性/214
第十四講 煉丹術的鼎盛和化學的發展/217
1.古煉丹術的鼎盛與悲哀/218
2.孫思邈及煉丹術的貢獻/219
3.古代煉丹家的火藥發明/221
第十五講 中醫藥學的突出發展/223
1.基礎醫學理論的研究/224
2.《新修本草》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典/225
3.孫思邈和《千金方》/225
4.王燾與《外臺秘要》/226
5.藺道人與正骨醫術/227
6.太醫署和醫學教育/228
7.國內外的學術交流/229
第十六講 民族融合的隋唐音樂/231
1.隋朝的宮廷燕樂/232
2.唐朝的宮廷燕樂/233
3.唐朝的音樂機構/233
4.唐代的民間音樂/234
5.唐代的樂曲/236
6.唐代的曲子詞/236
7.中外音樂的交流/238
第十七講 獨具特色的服飾與禮樂/243
1.服飾顯示時代的精神/244
2.禮樂主要為“禮”服務/248
第十八講 隋唐之巾幗英雄/251
1.巾幗第一人:洗夫人/252
2.絕對英雄:平陽公主/255
3.婦女書與宋氏姊妹/256
第十九講 隋唐的交通縱觀/261
1.交通與東南財富/262
2.國內交通路線/263
3.運河/266
4.域外交通/268
5.大都會/269
6.唐館驛/270
7.交通工具/272
第二十講 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275
1.中國成為了世界歷史的先導/276
2.中國成為了東方文化的淵源/279
3.中國成為了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288
中古時代·隋唐時期/1
第一講 唐皇朝史撰述的興盛/3
1.歷史意識的強化和史館的設立/4
2.五代史紀傳和《五代史志》/6
3.新修《晉書》和《南史》、《北史》/9
4.吳兢和《貞觀政要》/12
第二講 史學理論的發展——劉知幾和《史通》/17
1.劉知幾著《史通》/18
2.《史通》的史學批評理論/19
3.劉知幾論“史才三長”/25
第三講 典制史的崛起——杜佑和《通典》/27
1.杜佑著《通典》/28
2.《通典》關于國家職能認識的新發展/29
3.杜佑的史學思想和樸素的歷史進化觀/31
第四講 歷史思想領域的成就/37
1.神滅論與興亡論/38
2.封建論與民族論/40
3.《人物志》與帝王論/43
第五講 歷史文獻學的成長/53
1.史書部類趨于定型/54
2.史注的突出成就/55
3.文獻整理、總集和類書/59
第六講 隋皇朝的建立/61
1.楊堅在位的15年/62
2.楊廣在位也只有13年/73
3.高頰號稱“真宰相”/79
4.宇文愷創建歷史名城/84
第七講 隋末農民大起義/89
1.王薄揭開了大起義的序幕/90
2.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92
3.杜伏威、輔公柘的江淮軍/96
4.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99
5.楊玄感起兵反隋/103
第八講 唐皇朝的盛世/105
1.唐高祖的重新統一/106
2.唐太宗與貞觀之世/111
3.制度的改進與發展/121
4.人才的網羅和使用/127
5.武?稱制/128
6.上承貞觀下啟開元/130
7.唐玄宗的開元盛世/134
8.義軍的女文佳皇帝/144
9.內外關系較為密切/146
10.多種宗教國內流傳/148
第九講 唐中葉的變化/151
1.唐中葉的變亂/152
2.民族間的不和/154
3.文化受到刺激/155
4.顏真卿的書法/174
第十講 唐皇朝的沒落/177
1.皇朝的名實俱亡/178
2.皇朝統治進一步腐朽/178
3.唐的統治在加速沒落/178
4.一代名相李德裕/179
5.安祿山勢力的延續/187
第十一講 唐末農民大起義/199
1.農民大起義的前奏/200
2.王仙芝、黃巢起義/201
3.藩鎮之間的混戰/203
4.民族關系的演變/203
5.唐末文化的衰弱/204
第十二講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205
1.農業顯著的發展/206
2.手工業較大發展/207
3.商業在逐漸興盛/208
4.天文歷算的新績/209
第十三講 封建關系的新發展/211
1.門閥社會地位漸弱/212
2.新興的寺院地主層/212
3.所謂的庶族地主層/212
4.地方性的豪族地主/213
5.富商地主資產雄厚/213
6.土地私有的廣泛性/214
第十四講 煉丹術的鼎盛和化學的發展/217
1.古煉丹術的鼎盛與悲哀/218
2.孫思邈及煉丹術的貢獻/219
3.古代煉丹家的火藥發明/221
第十五講 中醫藥學的突出發展/223
1.基礎醫學理論的研究/224
2.《新修本草》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典/225
3.孫思邈和《千金方》/225
4.王燾與《外臺秘要》/226
5.藺道人與正骨醫術/227
6.太醫署和醫學教育/228
7.國內外的學術交流/229
第十六講 民族融合的隋唐音樂/231
1.隋朝的宮廷燕樂/232
2.唐朝的宮廷燕樂/233
3.唐朝的音樂機構/233
4.唐代的民間音樂/234
5.唐代的樂曲/236
6.唐代的曲子詞/236
7.中外音樂的交流/238
第十七講 獨具特色的服飾與禮樂/243
1.服飾顯示時代的精神/244
2.禮樂主要為“禮”服務/248
第十八講 隋唐之巾幗英雄/251
1.巾幗第一人:洗夫人/252
2.絕對英雄:平陽公主/255
3.婦女書與宋氏姊妹/256
第十九講 隋唐的交通縱觀/261
1.交通與東南財富/262
2.國內交通路線/263
3.運河/266
4.域外交通/268
5.大都會/269
6.唐館驛/270
7.交通工具/272
第二十講 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275
1.中國成為了世界歷史的先導/276
2.中國成為了東方文化的淵源/279
3.中國成為了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288
書摘/試閱
隋文帝在平定南方,統一全國方面,同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隋文帝取代北周之前,內遷的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的反抗斗爭,
迫使晉室南移,逐而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生產
斗爭和階級斗爭,以及漢族經濟、文化的影響,促進了北方經濟發展和
民族組合的進程;南方地區由于北方人民不斷南遷,人口增加,生產技
術有所進步,南方經濟也得到了發展。這就使得南北分裂,給人民都造
成了戰亂的苦難,阻礙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因此實現統一便成為
當時南北人民一致的呼聲。
隋文帝取代北周以後,便要吞并江南,即任用賀若弼為吳州總管,
鎮廣陵(今江蘇揚州);韓擒虎為廬州總管,鎮廬州(今安徽合肥),以
偵察陳國的動靜。同時,又在永安(今四川奉節)大造戰艦,以為水戰
的需要。當時群臣競獻平陳之策,虢州刺史崔仲方上書:“今唯須武昌已
下,蘄、和、滁、方(今江蘇六合)、吳、海等州更帖精兵,密營渡計。
益、信(今湖北巴東)、襄、荊、基(今湖北鐘祥)、郢等州速造舟楫,
多張形勢,為水戰之具。蜀、漢二江,是其上流,水路沖要,必爭之所。
賊雖于流頭、荊門、延州、公安、巴陵、隱磯、夏首、蘄口、盆城置船,
然終聚漢口、峽口,以水戰大決。若賊必以上流有軍,令精兵赴援者,
下流諸將即須擇便橫渡。如擁眾自衛,上江水軍鼓行以前。雖恃九江五
湖之險,非德無以為固,徒有三吳、百越之兵,無恩不能自立。”隋文帝
看了崔仲方對平陳之戰的分折,非常高興,從此也確立了平陳的方略。
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因蕭琮入朝,遂滅後梁。梁宗室蕭巖等
投奔了陳國。晉州刺史皇甫績進言隋文帝,說有三條理由可滅陳國,“大
吞小,一也;以有道伐元道,二也;納叛臣蕭巖,于我有詞,三也。”于
是隋文帝便以陳國收納蕭巖為借口,攻打陳國。于開皇八年3月下詔伐
陳,并且宣布了陳後主的20條罪狀。lO月,命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
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于是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出信州,劉
仁恩出江陵,王世積出蘄春,韓擒虎出廬江,賀若弼出吳州,燕榮出東
海,合總管90,兵518000,都受楊廣節制。隋文帝親自到定城(今河南
潢川)誓師,以要必勝。
正當隋軍分道進發的時候,消息傳到陳朝,施文慶、沈客卿用事,
“并抑而不言,故無備御”。及聞隋軍臨江,陳後主還說:“王氣在此,
齊
兵三度來,周兵再度至,無不摧沒,虜今來者必自敗。”孔范也說隋軍決
無渡江之理。這個腐朽的統治集團,在末日已經降臨的頃刻之暇,還
“奏伎縱酒,作詩不輟”。
開皇九年正月,賀若弼自廣陵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蘇鎮江)。韓擒
虎自橫江渡采石,進拔姑孰(今安徽當涂)。賀、韓兩軍東西夾攻建康。
陳將蕭摩訶被俘,任忠出降。隋軍直人朱雀門,城內文武百官紛紛逃散,
陳後主與張貴妃、孔貴嬪躲到景陽宮內枯井中,為隋軍所獲。楊素與劉
仁恩率水軍下三峽,大破陳將呂忠肅,乘勝至漢口,與楊俊會合。此時,
建康城已破,楊廣使陳後主以手書招降上江諸將及嶺南女首領冼氏,于
是南方全部平定。
隋文帝的這一平定南方的巨大勝利,使西晉末年以來270多年的分裂
局面,又重新獲得了統一。
不久,又鎮壓了婺州、越州、蘇州等地的豪強地主的叛亂,并下令
銷毀“人間甲仗”,對于江南諸州私造的大船,也“悉括人官”,進一步
鞏固了全國的統一。
政治上的改革和江南叛亂的平定,使隋初的政局得到了穩定,社會
經濟很快地發展起來。隋初十幾年糧食經常豐收,手工業和商業也有了
較大發展。朝廷修建了許多糧倉,如洛陽的含嘉倉,能儲糧48萬石,洛
口(今河南省鞏縣)的興洛倉,能儲糧240萬石,洛陽北的回洛倉,能
儲糧240萬石。據說到楊堅末年,儲藏的糧食能供好多年食用。
隋文帝在發展經濟方面也采取了許多措施。首先是繼續推行魏、周
以來的均田制。除授予貴族官僚大量土地外,農民每戶夫婦規定授田140
畝。開皇十二年(592年),隋文帝派遣使者到全國各地推行均田法,寬
鄉農民可以得到足數的土地,狹鄉每丁才得20畝,老幼所得更少。但無
地少地的農民終究得到了一些土地。隋文帝又把北周歲役1月的12番法,
減為歲役20日。又改定服役年限,由北周規定的18歲—59歲,改為21
歲—50歲。裁減了服役年限,并縮短了每年的役期。隋文帝還注重農田
水利的興修。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開皇二年,隋文帝以長安城“凋殘日久”,在城東南龍首山創建了一
座新的都城,名叫大興城。城內有東西二市,東市名都會,西市名利人。
因系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華戎雜錯。去農從商,爭朝夕之
利,游手為事,競錐刀之末”,成為當時最大的商業都市。隋文帝鑒于前
朝幣制的混亂,鑄造標準的五銖錢,禁用古錢和雜錢。五銖錢“所在流
布,百姓便之”,使貨幣得到統一。開皇時,又規定以古尺1尺2寸為1
尺,以古斗3升為1升,以古秤3斤為1斤,采冀州刺史趙煲所定的“銅
斗鐵尺”,頒行全國,度量衡也統一起來了。至于“除人市之稅”,“罷
酒
坊,通鹽池鹽井,與百姓共之”,這都有利于商業的發展。
由于隋初以來政治安定,經濟發展,呈現出了一派繁榮的景象。《隋
書》稱:“倉廩實,法令行,君子咸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陵弱,
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這雖不免有溢美之處,但也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所謂“開皇之治”的實際情況。
隋文帝與歷代的封建統治者相比,算是比較節儉的皇帝。他即位之
初,就宣布“犬馬服玩,不得獻上”。對于以布袋進干姜,以氍袋獻香料
的官吏,都認為是浪費,“大加譴責”。史稱,“其自奉養,務為儉素,
乘
輿御物,故弊者隨宜補用;自非享宴,所食不過一肉;後宮皆服浣濯之
衣”,生活特別儉約。
隋文帝的皇後獨孤氏(553年—602年),是北周功臣獨孤信的女兒。
14歲嫁給了隋文帝,兩人感情一直很好。有一次幽州總管陰壽報告一個
情況,在與突厥的互市中,有一篋價值800萬的明珠,勸她買了。獨孤後
說:“非我所須也。當今戎狄屢寇,將士罷勞,未若以800萬分賞有功
者。”隋文帝為此十分感動,并很敬重她,許多事情都與她商議。隋文帝
臨朝時,獨孤後一同前去,坐在閣內,派宦官打聽情況,“政有所失,隨
則匡諫”,因此宮中尊稱獨孤後為“二聖”。
開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詔,要楊素于岐州之北,新建仁壽
宮。平山填谷,以建宮殿,規模很大。又因督催工期,丁夫死者上萬。
開皇十五年,仁壽宮修成。隋文帝到了那里,看到宮殿十分壯麗,反而
大怒道:“楊素殫民力為離宮,為吾結怨天下。”楊素聽了,很是害怕,
但是獨孤後對這所離宮很是滿意,隋文帝的態度也就隨之變了。第二天
召見楊素,賜錢100萬,錦絹3000段。由此于見“二聖”的感召,對于
隋文帝來講,也是很靈的。
獨孤後生性嫉妒,後宮不敢進御。尉遲迥的孫女有美色,隋文帝很
喜愛她,在仁壽宮得幸。獨孤後伺文帝上朝,暗地將她處死。隋文帝得
知後,大為憤怒,從苑中單騎出走,入山谷20多里。高潁、楊素慌忙追
去,苦諫相勸。隋文帝嘆息道:“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潁說:
“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這才把隋文帝勸回宮中。後來皇後聽到高
潁說她是一婦人,心懷愧恨,便常在隋文帝面前,詆毀他,高潁終于被
陷害,除名為民。
太子楊勇性寬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他曾經把蜀人所做精美
鎧甲,再加裝飾,隋文帝看了很不高興,告誡他,“當以儉約為先,乃能
奉承宗廟”。後來遇到冬至節日,百官都到太子宮,太子張燈奏樂來慶
賀。隋文帝又是不快,下詔責難太子,從此父子便生猜忌。獨孤後又因
太子妃元氏無寵,心疾而死,疑有他故,頗為不平,乃派人暗察太子。
而晉王楊廣則矯情飾詐,諂媚母後,外結朝士,拉攏權臣楊素,積極進
行奪取太子地位的活動。開皇二十年,隋文帝在眾口鑠金的情況下,廢
黜了“撫軍監國幾二十年”的太子楊勇,立楊廣為太子。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臥病在床,一次看到寵姬宣華夫人倉促
從外面進來,神色有異,問她出了什么事。陳氏不覺流淚說:“太子無
禮!”隋文帝大怒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又時值楊廣與
楊
素勾結密謀之信為文帝所知,便叫柳述、元巖,讓他們草詔,召回楊勇。
楊素得知,立刻告訴太子,矯詔逮捕了柳、元二人,派親信右庶子張衡
入寢殿侍疾,把宮人全部趕走。事隔不久,隋文帝就死了,時年64歲。
P69-72
隋文帝取代北周之前,內遷的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的反抗斗爭,
迫使晉室南移,逐而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生產
斗爭和階級斗爭,以及漢族經濟、文化的影響,促進了北方經濟發展和
民族組合的進程;南方地區由于北方人民不斷南遷,人口增加,生產技
術有所進步,南方經濟也得到了發展。這就使得南北分裂,給人民都造
成了戰亂的苦難,阻礙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因此實現統一便成為
當時南北人民一致的呼聲。
隋文帝取代北周以後,便要吞并江南,即任用賀若弼為吳州總管,
鎮廣陵(今江蘇揚州);韓擒虎為廬州總管,鎮廬州(今安徽合肥),以
偵察陳國的動靜。同時,又在永安(今四川奉節)大造戰艦,以為水戰
的需要。當時群臣競獻平陳之策,虢州刺史崔仲方上書:“今唯須武昌已
下,蘄、和、滁、方(今江蘇六合)、吳、海等州更帖精兵,密營渡計。
益、信(今湖北巴東)、襄、荊、基(今湖北鐘祥)、郢等州速造舟楫,
多張形勢,為水戰之具。蜀、漢二江,是其上流,水路沖要,必爭之所。
賊雖于流頭、荊門、延州、公安、巴陵、隱磯、夏首、蘄口、盆城置船,
然終聚漢口、峽口,以水戰大決。若賊必以上流有軍,令精兵赴援者,
下流諸將即須擇便橫渡。如擁眾自衛,上江水軍鼓行以前。雖恃九江五
湖之險,非德無以為固,徒有三吳、百越之兵,無恩不能自立。”隋文帝
看了崔仲方對平陳之戰的分折,非常高興,從此也確立了平陳的方略。
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因蕭琮入朝,遂滅後梁。梁宗室蕭巖等
投奔了陳國。晉州刺史皇甫績進言隋文帝,說有三條理由可滅陳國,“大
吞小,一也;以有道伐元道,二也;納叛臣蕭巖,于我有詞,三也。”于
是隋文帝便以陳國收納蕭巖為借口,攻打陳國。于開皇八年3月下詔伐
陳,并且宣布了陳後主的20條罪狀。lO月,命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
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于是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出信州,劉
仁恩出江陵,王世積出蘄春,韓擒虎出廬江,賀若弼出吳州,燕榮出東
海,合總管90,兵518000,都受楊廣節制。隋文帝親自到定城(今河南
潢川)誓師,以要必勝。
正當隋軍分道進發的時候,消息傳到陳朝,施文慶、沈客卿用事,
“并抑而不言,故無備御”。及聞隋軍臨江,陳後主還說:“王氣在此,
齊
兵三度來,周兵再度至,無不摧沒,虜今來者必自敗。”孔范也說隋軍決
無渡江之理。這個腐朽的統治集團,在末日已經降臨的頃刻之暇,還
“奏伎縱酒,作詩不輟”。
開皇九年正月,賀若弼自廣陵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蘇鎮江)。韓擒
虎自橫江渡采石,進拔姑孰(今安徽當涂)。賀、韓兩軍東西夾攻建康。
陳將蕭摩訶被俘,任忠出降。隋軍直人朱雀門,城內文武百官紛紛逃散,
陳後主與張貴妃、孔貴嬪躲到景陽宮內枯井中,為隋軍所獲。楊素與劉
仁恩率水軍下三峽,大破陳將呂忠肅,乘勝至漢口,與楊俊會合。此時,
建康城已破,楊廣使陳後主以手書招降上江諸將及嶺南女首領冼氏,于
是南方全部平定。
隋文帝的這一平定南方的巨大勝利,使西晉末年以來270多年的分裂
局面,又重新獲得了統一。
不久,又鎮壓了婺州、越州、蘇州等地的豪強地主的叛亂,并下令
銷毀“人間甲仗”,對于江南諸州私造的大船,也“悉括人官”,進一步
鞏固了全國的統一。
政治上的改革和江南叛亂的平定,使隋初的政局得到了穩定,社會
經濟很快地發展起來。隋初十幾年糧食經常豐收,手工業和商業也有了
較大發展。朝廷修建了許多糧倉,如洛陽的含嘉倉,能儲糧48萬石,洛
口(今河南省鞏縣)的興洛倉,能儲糧240萬石,洛陽北的回洛倉,能
儲糧240萬石。據說到楊堅末年,儲藏的糧食能供好多年食用。
隋文帝在發展經濟方面也采取了許多措施。首先是繼續推行魏、周
以來的均田制。除授予貴族官僚大量土地外,農民每戶夫婦規定授田140
畝。開皇十二年(592年),隋文帝派遣使者到全國各地推行均田法,寬
鄉農民可以得到足數的土地,狹鄉每丁才得20畝,老幼所得更少。但無
地少地的農民終究得到了一些土地。隋文帝又把北周歲役1月的12番法,
減為歲役20日。又改定服役年限,由北周規定的18歲—59歲,改為21
歲—50歲。裁減了服役年限,并縮短了每年的役期。隋文帝還注重農田
水利的興修。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開皇二年,隋文帝以長安城“凋殘日久”,在城東南龍首山創建了一
座新的都城,名叫大興城。城內有東西二市,東市名都會,西市名利人。
因系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華戎雜錯。去農從商,爭朝夕之
利,游手為事,競錐刀之末”,成為當時最大的商業都市。隋文帝鑒于前
朝幣制的混亂,鑄造標準的五銖錢,禁用古錢和雜錢。五銖錢“所在流
布,百姓便之”,使貨幣得到統一。開皇時,又規定以古尺1尺2寸為1
尺,以古斗3升為1升,以古秤3斤為1斤,采冀州刺史趙煲所定的“銅
斗鐵尺”,頒行全國,度量衡也統一起來了。至于“除人市之稅”,“罷
酒
坊,通鹽池鹽井,與百姓共之”,這都有利于商業的發展。
由于隋初以來政治安定,經濟發展,呈現出了一派繁榮的景象。《隋
書》稱:“倉廩實,法令行,君子咸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陵弱,
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這雖不免有溢美之處,但也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所謂“開皇之治”的實際情況。
隋文帝與歷代的封建統治者相比,算是比較節儉的皇帝。他即位之
初,就宣布“犬馬服玩,不得獻上”。對于以布袋進干姜,以氍袋獻香料
的官吏,都認為是浪費,“大加譴責”。史稱,“其自奉養,務為儉素,
乘
輿御物,故弊者隨宜補用;自非享宴,所食不過一肉;後宮皆服浣濯之
衣”,生活特別儉約。
隋文帝的皇後獨孤氏(553年—602年),是北周功臣獨孤信的女兒。
14歲嫁給了隋文帝,兩人感情一直很好。有一次幽州總管陰壽報告一個
情況,在與突厥的互市中,有一篋價值800萬的明珠,勸她買了。獨孤後
說:“非我所須也。當今戎狄屢寇,將士罷勞,未若以800萬分賞有功
者。”隋文帝為此十分感動,并很敬重她,許多事情都與她商議。隋文帝
臨朝時,獨孤後一同前去,坐在閣內,派宦官打聽情況,“政有所失,隨
則匡諫”,因此宮中尊稱獨孤後為“二聖”。
開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詔,要楊素于岐州之北,新建仁壽
宮。平山填谷,以建宮殿,規模很大。又因督催工期,丁夫死者上萬。
開皇十五年,仁壽宮修成。隋文帝到了那里,看到宮殿十分壯麗,反而
大怒道:“楊素殫民力為離宮,為吾結怨天下。”楊素聽了,很是害怕,
但是獨孤後對這所離宮很是滿意,隋文帝的態度也就隨之變了。第二天
召見楊素,賜錢100萬,錦絹3000段。由此于見“二聖”的感召,對于
隋文帝來講,也是很靈的。
獨孤後生性嫉妒,後宮不敢進御。尉遲迥的孫女有美色,隋文帝很
喜愛她,在仁壽宮得幸。獨孤後伺文帝上朝,暗地將她處死。隋文帝得
知後,大為憤怒,從苑中單騎出走,入山谷20多里。高潁、楊素慌忙追
去,苦諫相勸。隋文帝嘆息道:“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潁說:
“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這才把隋文帝勸回宮中。後來皇後聽到高
潁說她是一婦人,心懷愧恨,便常在隋文帝面前,詆毀他,高潁終于被
陷害,除名為民。
太子楊勇性寬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他曾經把蜀人所做精美
鎧甲,再加裝飾,隋文帝看了很不高興,告誡他,“當以儉約為先,乃能
奉承宗廟”。後來遇到冬至節日,百官都到太子宮,太子張燈奏樂來慶
賀。隋文帝又是不快,下詔責難太子,從此父子便生猜忌。獨孤後又因
太子妃元氏無寵,心疾而死,疑有他故,頗為不平,乃派人暗察太子。
而晉王楊廣則矯情飾詐,諂媚母後,外結朝士,拉攏權臣楊素,積極進
行奪取太子地位的活動。開皇二十年,隋文帝在眾口鑠金的情況下,廢
黜了“撫軍監國幾二十年”的太子楊勇,立楊廣為太子。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臥病在床,一次看到寵姬宣華夫人倉促
從外面進來,神色有異,問她出了什么事。陳氏不覺流淚說:“太子無
禮!”隋文帝大怒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又時值楊廣與
楊
素勾結密謀之信為文帝所知,便叫柳述、元巖,讓他們草詔,召回楊勇。
楊素得知,立刻告訴太子,矯詔逮捕了柳、元二人,派親信右庶子張衡
入寢殿侍疾,把宮人全部趕走。事隔不久,隋文帝就死了,時年64歲。
P69-72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