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臺灣當代散文藝術流變史》以臺灣當代散文的藝術創新為經,以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至今的三個歷史階段的時間跨度為緯,詳細探討臺灣當代散文藝術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變遷,并在此基礎上更深入地總結、概括出其藝術流變的特點。雖然散文被稱為是藝術變化最少的一種文類,但實際上臺灣當代散文的內涵和外延卻經常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動而發生變化,散文家們也有意識地吸收、化用小說、詩歌、戲劇、電影、音樂、美術等其他文學藝術類型的諸多因素,不斷追求散文藝術的創新和變化,并使得散文觀念亦發生巨大變化。
作者簡介
張清芳,山東臨沂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魯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曾于2006年被選拔到臺灣“中央大學”學習。主持國家社科后期項目及山東省社科項目各一項。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中國圖書商報》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陳愛強,山東臨沂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現為魯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在《魯迅研究月刊》、《東岳論叢》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膠東文學與20世紀膠東文學》。
陳愛強,山東臨沂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現為魯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在《魯迅研究月刊》、《東岳論叢》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膠東文學與20世紀膠東文學》。
目次
序一
序二
導論:臺灣當代散文60年的藝術流變概況
上編“詩歌化”散文的鼎盛——五六十年代的臺灣散文
第一章 五六十年代臺灣散文的背景
第二章 臺灣五六十年代懷鄉散文概況
第三章 在懷鄉中詩意建構“真實的中國歷史”:現代散文的“真實觀”
第四章 建構“真實的中國歷史”的另一手段:向中國古典詩歌“出位”的詩歌化特點
第五章 臺灣五六十年代懷鄉散文代表作家的創作特點
第六章 詩意地“言志”:五六十年代的臺灣小品文
中編 多方位的文類融合——七八十年代的臺灣散文
第七章 七八十年代臺灣散文概況
第八章 詩化的哲理散文
第九章 詩化的田園散文
第十章 詩意的淡化:臺灣七八十年代的懷鄉散文
第十一章 散文的小說化:臺灣七八十年代小說化散文
第十二章 小品文的學術性:臺灣學者散文的藝術特點
下編 后現代的新變——90年代至今的臺灣散文
第十三章 后現代主義時代臺灣散文的概況
第十四章 詩化散文的變體:90年代后詩化散文
第十五章 后現代主義時代的故事:90年代后臺灣的小說化散文
第十六章 “混血”的戲劇化特點:90年代后的戲劇化散文
第十七章 小品文的飲食書寫:臺灣飲食文化散文小品
附錄1:臺灣當代散文集出版年表(1996-2005)
附錄2:臺灣當代散文大事記(1978-2009)
序二
導論:臺灣當代散文60年的藝術流變概況
上編“詩歌化”散文的鼎盛——五六十年代的臺灣散文
第一章 五六十年代臺灣散文的背景
第二章 臺灣五六十年代懷鄉散文概況
第三章 在懷鄉中詩意建構“真實的中國歷史”:現代散文的“真實觀”
第四章 建構“真實的中國歷史”的另一手段:向中國古典詩歌“出位”的詩歌化特點
第五章 臺灣五六十年代懷鄉散文代表作家的創作特點
第六章 詩意地“言志”:五六十年代的臺灣小品文
中編 多方位的文類融合——七八十年代的臺灣散文
第七章 七八十年代臺灣散文概況
第八章 詩化的哲理散文
第九章 詩化的田園散文
第十章 詩意的淡化:臺灣七八十年代的懷鄉散文
第十一章 散文的小說化:臺灣七八十年代小說化散文
第十二章 小品文的學術性:臺灣學者散文的藝術特點
下編 后現代的新變——90年代至今的臺灣散文
第十三章 后現代主義時代臺灣散文的概況
第十四章 詩化散文的變體:90年代后詩化散文
第十五章 后現代主義時代的故事:90年代后臺灣的小說化散文
第十六章 “混血”的戲劇化特點:90年代后的戲劇化散文
第十七章 小品文的飲食書寫:臺灣飲食文化散文小品
附錄1:臺灣當代散文集出版年表(1996-2005)
附錄2:臺灣當代散文大事記(1978-2009)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