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音樂便利貼:音樂之源(簡體書)
滿額折

音樂便利貼:音樂之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0 元
定價
:NT$ 120 元
優惠價
87104
促銷優惠
文具禮品大賞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作者簡介

湖北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湖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美育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楚天藝術教育》雜志編委。多年來在海內外發表各類音樂作品、音樂教育學術論文等500余件,出版《兒童少年美育全書》、《樂壇大師軼事錄》、《舞臺與講臺的對話》等專著18部(含合作),參加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國中學《音樂》教材教參及湖北省高中、初中、小學《音樂》教材教參的編寫,計約48冊(套)。田敬英:湖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多年來發表和獲獎的主要作品、論文有《節日舞曲》、《音樂教學中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等十余件,出版《樂壇大師軼事錄》等專著,編導或指導的舞蹈、聲樂節目多次獲得各級各類專業比賽、演出一等獎。

名人/編輯推薦

《拍號的來歷》、《大小調的來歷》、《唱名的演變》、《音階的由來》、《商音的來歷》、《雅樂起源于何時》、《樂府小探》、《國際標準音高的來歷》……《音樂之源》(作者杜磊、田敬英)一書,由81篇短文組成,每篇大多千字左右,都是人們最關心、最常用的音樂文化知識,力求比較系統、簡潔、準確地介紹這些音樂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并突出其知識性、通俗性、趣味性。

德國著名音樂家舒曼曾經指出:“學術界對基本原理之求證,以音樂為
最難。科學可以根據數理;詩人可以搜集佳句;其它藝術可以信賴造物之形
態;唯有音樂——這可憐的孤兒,無人知曉其身世來歷……”然而,音樂藝
術是全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有責任讓人們了解我國及世界古老、燦爛
的音樂藝術淵源及其發展。
《音樂之源》一書,由81篇短文組成,每篇大多千字左右,都是人們最
關心、最常用的音樂文化知識,力求比較系統、簡潔、準確地介紹這些音樂
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并突出其知識性、通俗性、趣味性。從而,不僅使人們
進一步了解這些音樂文化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且使人們進一步擴大音樂視野
,獲取更多的音樂知識。
本書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了國內的一些著名音樂家和音樂教育工作者的
大力支持與幫助,同時也參考了有關書籍和報刊資料,力求吸取學術研究的
最新成果,以期盡可能地使知識詳實、準確。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加之書中涉及的知識廣泛、內容繁雜,對某些音樂
知識的挖掘還不夠深透,編排也不盡合理,許多重要音樂知識也未及寫入書
中,肯定存在不少缺點,懇請讀者教正,以期再版時加以修訂,使該書進一
步完善。
杜磊 田敬英
2011年5月

目次

1.“音樂”探源
2.“歌曲”探源
3.樂徽的來歷
4.五線譜的來歷
5.簡譜的來歷
6.工尺譜的來歷
7.拍號的來歷
8.大小調的來歷
9.唱名的演變
10.音階的由來
11.商音的來歷
12.雅樂起源于何時
13.樂府小探
14.國際標準音高的來歷
15.音叉的來歷
16.拍節機的來歷
17.指揮棒的演變
18.“靡靡之音”的由來
19.“梨園弟子”小考
20.軍歌探源
21.《新四軍軍歌》的來歷
22.《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來歷
23.軍樂探源
24.哀樂的由來
25.聖誕歌的來歷
26.校園歌曲的起源
27.表演唱的由來
28.弦子歌舞的產生
29.交響曲的來歷
30.輕音樂小探
31.爵士音樂的起源
32.圓舞曲史話
33.電話音樂小史
34.唱片小史
35.鋼琴小史
36.手風琴小史
37.電子琴史話
38.小提琴的來歷
39.單簧管史話
40.吉它探源
41.小號的演變
42.圓號的來歷
43.長號的起源
44.大號的來歷
45.口琴的由來
46.電子合成器的興始
47.口哨音樂的起源與發展
48.古琴的創造與發展
49.焦尾琴的來歷
50.二胡探源
51.琵琶溯源
52.嗩吶史話
53.巴烏探源
54.阮的來歷
55.擂琴小史
56.蘆笙小考
57.管子史話
58.馬頭琴的由來
59.冬布拉的由來
60.伽仰琴小史
61.簫的來歷
62.笙的來歷
63.箜篌的來歷
64.口弦的來歷
65.磬的來歷
66.拍板小探
67.說鼓
68.話鑼
69.鼓吹樂探源
70.學堂樂歌的興始
71.京劇的來歷
72.京劇角色名稱小考
73.京劇四大名旦的由來
74.歌仔戲溯源
75.舞蹈小考
76.芭蕾舞的起源
77.劇場溯源
78:文藝會演的興始
79.音樂會的由來
80.音樂節的來歷
81.國際音樂節的來歷

書摘/試閱

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樂音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
映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音樂是上層建筑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一種社
會意識形態,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
音樂,起源于勞動。那么,“音樂”一詞是怎樣形成的呢?
“音”和“樂”,在中國古代,是含意上有區別的兩個字。在商代甲骨
文中,“音”寫作“□”,下部是口字、上部為管樂器的象形,意思是用口
吹管樂器而發“音”,所以是會意字。商代,“音”與“言”兩字還可通用
;在商代甲骨文中,“樂”寫作“□”,上方是絲字,下方是木字,絲(弦)
附在木上,正是用來奏“樂”的弦樂器的象形。在先秦典籍中,特別是在諸
子言“樂”的著述里,“樂”不是指音樂而言,它一般與“詩”、“歌”、
“舞”等密切地聯系在一起,是當時多種藝術類型的總稱。正如《樂記·樂
本篇》所說:“比音而樂之,及于戚羽旄,謂之樂。”
“音”與“樂”兩字在古代文獻中分別出現時,多具有不同的含義。如
,《樂記》中載:“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將“音
樂”兩字連用最早的實例,是《韓非子·說林下》:“吾嘗好音樂,此人遺
我鳴琴。”在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大樂篇》中也出現了這一詞:“音樂之
所以由來者遠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當然,當時的“音樂”一詞的含
義和現在的不盡相同。當時是指一種包括音樂、詩歌、舞蹈的綜合藝術形式

英語中的“音樂”一詞寫作“Music”,是由拉丁語“Musica”演化而
來的,最早源于古希臘語“Motlsike”一詞。直到公元前五世紀,“音樂”
一詞才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形式而被人們接受并沿用下來。現在,歐洲各國
語言中的“音樂”一詞,大都由古希臘語——拉丁語的詞根變化而成。在日
語中,原來是沒有“音樂”一詞的,只是借用漢字的書寫和發音。產生于八
世紀中葉的日本最古老的詩歌集——《萬葉集》中,才開始見有“音樂”一
詞,其寫法和含義與中國古代文獻相同。直到“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采用
了中國《呂氏春秋》等古代文獻中的“音樂”一詞作對應用語而加以意譯使
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日本學習音樂的中國留學生曾志□、沈心工等人
,又將日語漢字中的“音樂”一詞再傳回中國。從此以後,在中國人的口語
及書籍中,“音樂”這一古老而又新鮮的詞匯就廣泛地流傳開了。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其主要表現手段是節奏、旋律、音色、力度以及
和聲、復調、曲式、管弦樂法等等。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獨特的音樂語言和不
同的演唱、演奏風格。豐富的人民生活、火熱的勞動實踐和各民族民間的優
秀音樂,是專業和業余音樂創作者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音樂是“
時間的藝術”,每首作品必須在演唱、演奏的過程中才能產生藝術感染力。
音樂作品可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按形式、體裁和風格等的不同,還可以
分為:獨唱、重唱、合唱等歌曲;獨奏、重奏、合奏等樂曲;吹打、絲竹、
民族管弦樂曲和交響樂曲;戲曲、曲藝音樂以及新歌劇、秧歌劇、舞劇、電
視、電影或話劇的配音歌曲、樂曲等許多種不同的類型。
歌曲,是音樂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歌詞與曲調構成。歌曲必須通過
演唱才能為聽眾所感受而產生藝術效果。那么,“歌曲”一詞是怎么來的呢

現代漢語中的“歌曲”一詞,是從古代漢語中“歌”和“曲”兩個含意
有所不同的詞組合、演化而來的。
“歌”,這個字起源可能比較晚,在商代的甲骨文中還沒有見到這個字
。“歌”字的右邊是個(打哈欠的)“欠”字,甲骨文寫作“□”,像是一個
人跪著張大嘴打哈欠的形象。因為唱歌也要張嘴,所以用欠字為意符。跪著
的人形正反映了古代樂工的身份。“歌”字左邊的哥,是個聲符。所以,歌
是個形聲字。
“曲”,這個字在小篆中寫作“□”。《說文解字》記載:“曲,像器
曲受物之形。”清代著名古文字學家段玉裁注釋:“引申之為凡委曲之稱。
又樂章為曲,謂音宛曲而成章也。”可見,“曲”原來是一種旁曲而可以盛
放物品的器皿的名稱,轉意引申為歌曲,是表示歌聲婉轉曲折的意思。我國
遠古時代的宗教歌曲和勞動歌曲,旋律大都比較簡單平直。後來,旋律有了
變化發展,特別是一些抒情性民歌中出現了比較婉轉動聽的旋律,這類民歌
即稱為“曲”。我國先秦文獻中有“獻曲”之說(見《國語》),就是收集民
歌供周王了解民情的意思;漢初收集的先秦文獻中,還有“聲曲析”一類書
籍,可能就是指經過整理的古代民歌集的曲譜。
我國古代將不用伴奏的清唱(多數是民歌)稱為“曲”,也稱為“謠”;
加上伴奏的則稱為“歌”。大約在唐朝以後,“歌曲”二字就逐漸連在一起
而通用了。直至現代,“歌曲”則專指一種用聲樂來演唱的藝術形式(包括
有伴奏和無伴奏的),而與由器樂演奏的器樂曲相區別。
我們經常可以在音樂書刊、音樂會節目單以及音樂會舞臺上,見到一個
象征音樂藝術的圖案,這就是“樂徽”(見圖),意大利文寫作“Lyra”。
然而,知道“樂徽”來歷的人還不多。
“樂徽”,起源于古代希臘的一種民間樂器——抱琴(希臘文寫作
“Lyre”,讀作“拉愛爾”;意大利文寫作“Lyra”,讀作“里拉”)。這
種樂器的外形是一個呈“U”字形的框子:上端有一個橫梁,中間懸有若干
條弦線(少則三條,多至十余條,通常為三至五條),底端為共鳴箱。演奏時
,抱于懷中,放于兩膝之間,左手按弦,右手握撥子彈奏(也有站立演奏的)
。相傳,這種樂器為古希臘樂神阿波羅所創。阿波羅為幫助廣大民眾解脫苦
難,便把它賜給人類。從此,抱琴便傳播于人間。抱琴是歐洲最古老的樂器
之一,歐洲人亦稱之為“古琴”;又因為古希臘詩人常用它來給自己的抒情
詩伴奏,可算得上是世界上一件最早配樂詩朗誦的樂器。故在當時,人們又
稱抱琴為“詩琴”。
由于抱琴結構嚴謹、外形美觀,因而各國人民十分喜愛和珍視這件古老
而又有代表性的樂器。所以,便將它作為“樂徽”,用以象征音樂藝術。後
來,人們為使“樂徽”的圖案更加對稱和美麗,便在原樂器外形的基礎上做
了進一步修飾,使其更加華美莊重,而成為今天的這個樣子。
五線譜,是用五條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來記錄音符及休止符等的一種記譜
方法。它是由譜表、譜號、音符、節拍、調號等的逐步出現、組合而至完善
的。五線譜從誕生之日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在五線譜尚未發明之前,人們大多用文字譜來記錄、表述音的高低。文
字譜產生于中世紀以前,那時,由于基督教做禮拜、唱彌撒聖歌的需要,產
生了一種以A、B、C、D、E、F、G作為音階各音的字母譜,A代表音名序列的
“1”音,後幾個字母根據七個音依次類推。高八度的音則用H、I、K、L、M
、N、O、P等字母來代表(中間省去J)。後來,有人認為用這么多的字母太復
雜,于是改用只重復A到G的七個音字母,大寫代表低音,小寫代表高音,重
復的小寫字母則代表更高的音。我們現在所用的音名,大體就是起源于這種
字母譜。
到了公元6世紀,教會音樂家覺得用手在空中比劃,來表示歌曲的抑揚
氣勢,很不方便。于是,逐步產生了一種叫“紐姆”的記譜法。.它的特點
是用“點”、“劃”、“鉤”等符號,來表示音的趨向和高低。這些紐姆符
號記在字母譜上,使試唱者大致知道了音名和高低,但還是脫離不了有人教
唱。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教會音樂中出現了符號譜,用紐姆符號記在一線或
三線上,稱為“紐姆譜”。公元9世紀末,已有兩種紐姆譜:一種是在意大
利流行的拉丁紐姆譜;另一種是在君士坦丁堡流行的比昌池紐姆譜。P1-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