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活在希特勒陰影下嗎?(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文化生活譯叢
ISBN13:9787108036407
出版社:北京三聯
作者:(德)海因裡希‧奧古斯特‧溫克勒
譯者:丁君君
出版日:2011/06/01
裝訂/頁數:平裝/235頁
規格:19cm*13cm (高/寬)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永遠活在希特勒陰影下嗎?》內容簡介:回顧過去幾年的歷史,可以發現,在統一后的德國,納粹時代依然是一個被回避的話題。除了1933和1945年,目前德國回避的話題中又多了一項內容:1989/1990,,為什麼會這樣?“德國問題”到底意味著什麼?《永遠活在希特勒陰影下嗎?》著眼的并不僅僅是德國歷史,還有作為德國歷史參照體系的歐洲和整個西方史。只有放在這一體系中,衡量德國近代歷史的標準才會明晰起來:那是西方世界的標準,歷史中的德國一度是西方的一分子,德國參與構建了西方世界,卻不止一次地游離于西方之外。最后一次游離引發了世界史的一場大災難。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海因里希·奧古斯特·溫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 譯者:丁君君
海因里希·奧古斯特·溫克勒,洪堡大學當代史教授,德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家之一。其代表作《邁向西方的長路》(兩卷本)在國際享有盛譽,是有關德國十九、二十世紀歷史的經典著作。
海因里希·奧古斯特·溫克勒,洪堡大學當代史教授,德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家之一。其代表作《邁向西方的長路》(兩卷本)在國際享有盛譽,是有關德國十九、二十世紀歷史的經典著作。
目次
前言
一 普魯士的革命只能造就國王
二 1848年:艱難的革命
三 一位容克革命家
四 刺殺事件和不在場證明
五 反革命的革命
六 對內戰的恐懼
七 被壓制的罪責
八 千瘡百孔的進步
九 1923年:魏瑪瀕危
十 興登堡——德國的災難
十一 可避免的災難
十二 淪陷之后的逆轉
十三 融入西方
十四 柏林的巴士底獄
十五 永遠活在希特勒陰影下嗎?
十六 反面觀
十七 11月9日
十八 波蘭的解放和德國的統
十九 矛盾的記憶
二十 什么是西方價值共同體?
名詞縮寫表
人名索引
一 普魯士的革命只能造就國王
二 1848年:艱難的革命
三 一位容克革命家
四 刺殺事件和不在場證明
五 反革命的革命
六 對內戰的恐懼
七 被壓制的罪責
八 千瘡百孔的進步
九 1923年:魏瑪瀕危
十 興登堡——德國的災難
十一 可避免的災難
十二 淪陷之后的逆轉
十三 融入西方
十四 柏林的巴士底獄
十五 永遠活在希特勒陰影下嗎?
十六 反面觀
十七 11月9日
十八 波蘭的解放和德國的統
十九 矛盾的記憶
二十 什么是西方價值共同體?
名詞縮寫表
人名索引
序言
德國人會永遠活在希特勒的陰影下嗎?相較于二十年前,本書名提出的
這一疑問已不太被人提及。在1986年的“歷史學家大爭論”中,我曾發表過
一篇與本書同名的文章,討論納粹屠猶行為的獨一無二性。這篇文章也被收
入了本書中,并附有一篇我十年之后續寫的回顧。1996年我思考的問題是:
20世紀80年代中期,真的只有保守派在宣揚“歷史政治”嗎?我們這些(自
詡為左翼民主人士的)批判右翼修正主義分子的人,在言談和寫作中是否也
在做類似的事情?時至今日,“歷史政治”的概念早已變成了一個流行詞,
據我所知,這一概念最早是出現在“歷史學家大爭論”中(當年我在文中也
使用過),為的是警示出于政治目的將歷史工具化的危險。
兩德統一并沒有驅散希特勒的陰影,也不會驅散。“二戰”結束四十年
后,猶太人大屠殺才以其真正面目被德國人的集體記憶所承認,這一真面目
是:大屠殺是20世紀德國歷史中的核心事件。正因為如此,“歷史學家大爭
論”才是一種必須之舉。因為爭議的真正主題是德國犯下反人類罪行的歷史
地點,而觸發爭議的則是某些將歐洲猶太人大屠殺行為相對化的嘗試。
兩德統一后的頭十年里,奧斯維辛的話題無疑變得越來越棘手,越來越
可怕。部分左派以猶太人大屠殺為名斥責聯邦政府參與以維護人權為目的的
武裝行為。1999年,在派遣聯邦軍去科索沃的問題上,紅綠黨的聯邦政府卻
倒打一槍,聲稱:正因為有奧斯維辛的歷史,德國才更應義不容辭地對巴爾
干進行軍事干涉。
自此之后,猶太人大屠殺的話題逐漸退出了日常政治生活,這是一種進
步,因為任何一種對這一罪行的工具化都會逐步走向庸俗化。面對歷史,負
責任的做法應是致力于如何在當下為負責任的行為創造條件。從這一考慮出
發,需要做到兩點:其一,德國人不應該在回顧歷史的過程中止步不前;其
二,德國人不應把猶太人大屠殺視為歷史中的唯一合理教訓,夸大看待某些
政治決策。
回顧過去幾年的歷史,可以發現,在統一后的德國,納粹時代依然是一
個被回避的話題。1933年之前的歷史未必直接導致了希特勒的上臺,卻為這
一事件及其后果創造了前提條件。本書收錄的多篇文章正是以此為討論對象
,從18世紀開始,探討當時對德國后世影響深遠的自由和專制體制。
除了1933年和1945年,目前德國回避的話題中又多了一項內容:1989—
1990。直到1 990年10月3日那一天,即兩德統一之日,困擾人們一個世紀之
久的“德國問題”才堪稱真正得到了解決。為什么會這樣?“德國問題”到
底意味著什么?這也是本書中某些文章思考的主題。這些文章著眼的并不僅
僅是德國歷史,還有作為德國歷史參照體系的歐洲的歷史和整個西方史。只
有放在這一體系中,衡量德國近代歷史的標準才會明晰起來:那是西方世界
的標準,歷史中的德國一度是西方的一分子,德國參與構建了西方世界,卻
不止一次地游離于西方之外,最后一次游離引發了世界史的一場大災難。
本書中的文章基本都曾發表在日報和周刊上。筆者針對的對象并非專業
人士,而是更廣泛的、對歷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群:某些觀點和引文因其提
綱挈領的意義在書中重復出現了多次,一些直接引用的出處在注釋部分都有
注明,但因為篇幅原因未能概全。如果讀者們對本書探討的課題有深入了解
的興趣,容我推薦大家參考我編寫的19、20世紀德國史(兩卷本),書名為《
邁向西方的長路》(Derlange weg nach Westen),2000年由C.H.Beck出版社
出版發行,目前已重印到第六版。
2007年5月,柏林
海因里希·奧古斯特·溫克勒
這一疑問已不太被人提及。在1986年的“歷史學家大爭論”中,我曾發表過
一篇與本書同名的文章,討論納粹屠猶行為的獨一無二性。這篇文章也被收
入了本書中,并附有一篇我十年之后續寫的回顧。1996年我思考的問題是:
20世紀80年代中期,真的只有保守派在宣揚“歷史政治”嗎?我們這些(自
詡為左翼民主人士的)批判右翼修正主義分子的人,在言談和寫作中是否也
在做類似的事情?時至今日,“歷史政治”的概念早已變成了一個流行詞,
據我所知,這一概念最早是出現在“歷史學家大爭論”中(當年我在文中也
使用過),為的是警示出于政治目的將歷史工具化的危險。
兩德統一并沒有驅散希特勒的陰影,也不會驅散。“二戰”結束四十年
后,猶太人大屠殺才以其真正面目被德國人的集體記憶所承認,這一真面目
是:大屠殺是20世紀德國歷史中的核心事件。正因為如此,“歷史學家大爭
論”才是一種必須之舉。因為爭議的真正主題是德國犯下反人類罪行的歷史
地點,而觸發爭議的則是某些將歐洲猶太人大屠殺行為相對化的嘗試。
兩德統一后的頭十年里,奧斯維辛的話題無疑變得越來越棘手,越來越
可怕。部分左派以猶太人大屠殺為名斥責聯邦政府參與以維護人權為目的的
武裝行為。1999年,在派遣聯邦軍去科索沃的問題上,紅綠黨的聯邦政府卻
倒打一槍,聲稱:正因為有奧斯維辛的歷史,德國才更應義不容辭地對巴爾
干進行軍事干涉。
自此之后,猶太人大屠殺的話題逐漸退出了日常政治生活,這是一種進
步,因為任何一種對這一罪行的工具化都會逐步走向庸俗化。面對歷史,負
責任的做法應是致力于如何在當下為負責任的行為創造條件。從這一考慮出
發,需要做到兩點:其一,德國人不應該在回顧歷史的過程中止步不前;其
二,德國人不應把猶太人大屠殺視為歷史中的唯一合理教訓,夸大看待某些
政治決策。
回顧過去幾年的歷史,可以發現,在統一后的德國,納粹時代依然是一
個被回避的話題。1933年之前的歷史未必直接導致了希特勒的上臺,卻為這
一事件及其后果創造了前提條件。本書收錄的多篇文章正是以此為討論對象
,從18世紀開始,探討當時對德國后世影響深遠的自由和專制體制。
除了1933年和1945年,目前德國回避的話題中又多了一項內容:1989—
1990。直到1 990年10月3日那一天,即兩德統一之日,困擾人們一個世紀之
久的“德國問題”才堪稱真正得到了解決。為什么會這樣?“德國問題”到
底意味著什么?這也是本書中某些文章思考的主題。這些文章著眼的并不僅
僅是德國歷史,還有作為德國歷史參照體系的歐洲的歷史和整個西方史。只
有放在這一體系中,衡量德國近代歷史的標準才會明晰起來:那是西方世界
的標準,歷史中的德國一度是西方的一分子,德國參與構建了西方世界,卻
不止一次地游離于西方之外,最后一次游離引發了世界史的一場大災難。
本書中的文章基本都曾發表在日報和周刊上。筆者針對的對象并非專業
人士,而是更廣泛的、對歷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群:某些觀點和引文因其提
綱挈領的意義在書中重復出現了多次,一些直接引用的出處在注釋部分都有
注明,但因為篇幅原因未能概全。如果讀者們對本書探討的課題有深入了解
的興趣,容我推薦大家參考我編寫的19、20世紀德國史(兩卷本),書名為《
邁向西方的長路》(Derlange weg nach Westen),2000年由C.H.Beck出版社
出版發行,目前已重印到第六版。
2007年5月,柏林
海因里希·奧古斯特·溫克勒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