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優惠價
:87 折 146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活著即修行》內容簡介:他畢業於日本最著名的大學,曾任大型百貨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在日復一日的加班、升職、生活的諸多壓力中,他越來越疲憊,常常不明白為什麼每天要這樣生活著,似乎因為大家都這樣,所以也就這樣了。每天臨睡前,他都會痛苦地想:我不快樂,我不喜歡現在的生活,然後帶著疲憊入睡。第二天起來,生活還是一成不變,反復重演。26歲那年,他終於決定拋下一切,出家修行。經過二十多年的修行生涯,他對人生有了完全不同的領悟,幫助成千上萬的上班族找回了心靈的放鬆與寧靜。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南直哉禪師 譯者:王玥南直哉禪師,日本著名的禪師。他於1958年生於日本長野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曾任大型百貨公司管理人員,1984年出家入曹洞宗,至今已度過二十多年的修行生活,現任福井縣靈泉寺住持,青森縣恐山菩提寺代理住持。南直哉禪師著有《日常生活中的禪》、《讀〈正法眼藏〉》、《師傅與少年》、《從“疑問”開始的佛教》;與人合著有《簡易“禪”入門》、《“疑問”對答》。
名人/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讓人心情平靜的書,《活著即修行》,讓日本上班族站在擁擠的地鐵裡放鬆微笑,《活著即修行》,寫字樓裡的白領憂慮的時候就要拿出來看看,結束職場生涯,遁入空門,他,究竟有了什么不一樣的頓悟?日本震後療愈第一書,安撫都市紅塵中每一顆疲憊不堪的心靈。
序
自從篤信佛教,皈依佛門後,總有形形色色的人向我傾訴煩惱和痛苦,甚至有人說:“不想活了”。“真想從這世上消失”。對這樣的人勸說什麼“活著多麼美好啊”,他是全然聽不進去的。面對這些絕望痛苦的人,我從來不會用一些諸如“人無論如何都得活著”這樣的大道理來解決,我會順著他們的意思說:“其實死也未嘗不可,畢竟現在你有能力自殺。”只有如此切入,對話才能開始。打個比方,醫生不會給健康的人看病。定期體檢雖然也是必要的,但醫生不會給健康的體檢者進一步開藥治療,因為醫生關注的首要目標群體乃是患病的人。同樣道理,佛教關注的也不是那些認為生活無比美好的人,而是認為人生痛苦,在這世上活得艱難的人。也許是因為體弱多病,我自幼便對“死亡”十分敏感。我所懷有的求生不易之感大抵來源於此。對我來說,與“生”相比,“死”乃是更為現實的問題。活著仿佛是某種不可靠的、脆弱的、岌岌可危的幻影,而死卻更為真實,仿佛觸手可及。高中時我接觸了基督教,之後又胡亂讀了些哲學書,想為我心中的問題找到答案。終於,我得到了釋尊、道元禪師的教誨,選擇了修行之路,決意出家。出家並不代表人生問題從此統統迎刃而解。每當看到“活得痛苦”的人,我就有種幾乎發自本能的共鳴。對於那些苦悶、自閉、抑鬱,或是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我反而懷有強烈的親切感。而且我想,我們對生命共同的疑問或許蘊涵著某種意義。我把宗教看做一種“生活的技巧”。佛教的教誨之所以能夠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並發揮某種現實意義,是因為它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社會、看人。也就是說,立足佛的教誨來反觀人世,會有不同的發現。而這些發現也許會為我們提供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但若讀者諸君和我同樣懷有“我是誰?”“我為什麼而活?”此類本源性的疑問,那麼我以下的話或許能提供某種程度的參考。如此幸甚。
目次
前 言Chapter 1我們為什麼不幸福? 1
渴望被人稱贊 3
“空虛感”為何蔓延? 5
哪里才是我的安身之所? 8孤獨使人陷入絕望 11
“唯一”比“第一”更難 14地震對人的身心造成巨大傷害 17
看不到活著的意義 20
極端的自我厭惡狂失控之時 22
“做有個性的人”其實是種折磨人的咒縛 25
Chapter 2“那個世界”真的存在嗎? 29
人是“不得已”降生到這個世界的 31
誰也沒法親歷“出生”和“死亡” 34
我從哪裡來?要往何處去? 37
相信“前世”、“來生”的傳說 39
追究靈異現象的真偽毫無意義 41
通靈者和巫女都是有特異功能的人 44
要學會如何悲傷 47
只要去恐山,就能“見到”思念的人 49
盛斂思念的“容器”——佛教 53
信仰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57
注意!“信仰詐騙”是同神佛作“交易” 59
有難之時來喚“靈” 61
Chapter 3“真我”在何方?
63迂回避開人生難題很重要 65“個人責任”能解決的都不過是些瑣事 68
誰也不喜歡做“個人決定” 71
不要被流於表面的愛國主義所迷惑 74
花錢的方式能體現人品 77對自己來說什麼最重要? 79
過分“胸懷大志”的成年人令社會變糟 81
別以為自己多有價值 84
永遠找不到答案的“尋找自我” 87
“我”只存在於同他人的關系中 89
Chapter 4活在“當下”的意義何在? 91
人生苦痛,悲傷事更多 93
笑著活下去 95
依賴癥是對“自我”的逃避 98
“疑惑”能否具體化為“問題”? 101
人生不存在“正確答案” 104擁有懷疑常識的“第三方視點” 107
夢想不是生活的目的 110
正因絕望才更執著於希望 114
選擇活著,你準備好了嗎? 116
只有被人接受,“業”才成其為業 119
Chapter 5親子之間親密而又痛苦的羈絆 121
沒有什么比親子關系更脆弱 123
問題越是深刻,感情越是無能為力126
“不良少女”心中的苦惱 129
害怕被父母拋棄 132
你享受過無條件的嬌寵嗎? 135
失去孩子的母親的痛苦 137
父親的角色是將母子相對化 139
人都渴望得到肯定 141
親子關系不過是一種“規則” 144
Chapter 6人際關系為何惱人? 147
孩子因為自己痛苦才欺負別人 149
導致欺負行為必然出現的因素 152對他人的慈悲能超越支配欲 155
“原諒”的困難 157
世間就算沒有愛,人與人的關系也一樣加深 160
只有互相尊重的關系才最理想 163
掙脫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 166
僅憑當事雙方無法消除歧視 168
好的信仰“信法”不“信人” 171
不可把人生選擇權交與他人 174
憤怒時的克制法 176
Chapter 7如何度過困難時期?
179建成重視修養和知識的社會 181
成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共有危機感? 185
方便帶來不便 188
為了得到一些,捨棄另一些 190
擁有自我批判力的人 193
自以為是最淺薄 195
當“生”的強度超過“死”的真實性 198
人與人只有共患難才能產生羈絆 201
Chapter 8人生的終極技巧 203
不改變生活方式,自己就不會改變 205
一日坐禪五分鐘,堅持一生必開悟 207提倡“隨興式”的坐禪 209
咨詢是一種“緩解治療” 211
沒煩惱也就沒智慧 213
活下去的智慧 215
佛教提供的是“處生之道”而非“處世之道” 217
信仰是不須下注的“賭博” 219
後 記 223
渴望被人稱贊 3
“空虛感”為何蔓延? 5
哪里才是我的安身之所? 8孤獨使人陷入絕望 11
“唯一”比“第一”更難 14地震對人的身心造成巨大傷害 17
看不到活著的意義 20
極端的自我厭惡狂失控之時 22
“做有個性的人”其實是種折磨人的咒縛 25
Chapter 2“那個世界”真的存在嗎? 29
人是“不得已”降生到這個世界的 31
誰也沒法親歷“出生”和“死亡” 34
我從哪裡來?要往何處去? 37
相信“前世”、“來生”的傳說 39
追究靈異現象的真偽毫無意義 41
通靈者和巫女都是有特異功能的人 44
要學會如何悲傷 47
只要去恐山,就能“見到”思念的人 49
盛斂思念的“容器”——佛教 53
信仰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57
注意!“信仰詐騙”是同神佛作“交易” 59
有難之時來喚“靈” 61
Chapter 3“真我”在何方?
63迂回避開人生難題很重要 65“個人責任”能解決的都不過是些瑣事 68
誰也不喜歡做“個人決定” 71
不要被流於表面的愛國主義所迷惑 74
花錢的方式能體現人品 77對自己來說什麼最重要? 79
過分“胸懷大志”的成年人令社會變糟 81
別以為自己多有價值 84
永遠找不到答案的“尋找自我” 87
“我”只存在於同他人的關系中 89
Chapter 4活在“當下”的意義何在? 91
人生苦痛,悲傷事更多 93
笑著活下去 95
依賴癥是對“自我”的逃避 98
“疑惑”能否具體化為“問題”? 101
人生不存在“正確答案” 104擁有懷疑常識的“第三方視點” 107
夢想不是生活的目的 110
正因絕望才更執著於希望 114
選擇活著,你準備好了嗎? 116
只有被人接受,“業”才成其為業 119
Chapter 5親子之間親密而又痛苦的羈絆 121
沒有什么比親子關系更脆弱 123
問題越是深刻,感情越是無能為力126
“不良少女”心中的苦惱 129
害怕被父母拋棄 132
你享受過無條件的嬌寵嗎? 135
失去孩子的母親的痛苦 137
父親的角色是將母子相對化 139
人都渴望得到肯定 141
親子關系不過是一種“規則” 144
Chapter 6人際關系為何惱人? 147
孩子因為自己痛苦才欺負別人 149
導致欺負行為必然出現的因素 152對他人的慈悲能超越支配欲 155
“原諒”的困難 157
世間就算沒有愛,人與人的關系也一樣加深 160
只有互相尊重的關系才最理想 163
掙脫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 166
僅憑當事雙方無法消除歧視 168
好的信仰“信法”不“信人” 171
不可把人生選擇權交與他人 174
憤怒時的克制法 176
Chapter 7如何度過困難時期?
179建成重視修養和知識的社會 181
成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共有危機感? 185
方便帶來不便 188
為了得到一些,捨棄另一些 190
擁有自我批判力的人 193
自以為是最淺薄 195
當“生”的強度超過“死”的真實性 198
人與人只有共患難才能產生羈絆 201
Chapter 8人生的終極技巧 203
不改變生活方式,自己就不會改變 205
一日坐禪五分鐘,堅持一生必開悟 207提倡“隨興式”的坐禪 209
咨詢是一種“緩解治療” 211
沒煩惱也就沒智慧 213
活下去的智慧 215
佛教提供的是“處生之道”而非“處世之道” 217
信仰是不須下注的“賭博” 219
後 記 223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