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滿額折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由王冬青編著的《皇朝戰史》所表現出的良好學風,是作者多年致力于學術研究和教學的結晶。學術研究最忌浮躁,如制假、販假,尤屬學術之大敵。《皇朝戰史》樹立的學風,就是堅持歷史的真實是第一位的。十大戰爭涉及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需要用大量的史實來透視歷史真相。作者堅持用事實說話,不調侃,不取媚俗的所謂“幽默”,卻同樣生動,引人入勝,讓人愛讀而不忍釋手!在這方面,作者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他所做的努力,不妨說是對“品讀派”之類惡劣文風的一個否定和批駁。

作者簡介

王冬青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學院教師。早年參軍入伍,上過軍校,下過連隊,因此對軍事史情有獨鐘。無論課堂開講,還是發表論文,包括博士論文、出站報告,必言戰事。

名人/編輯推薦

由王冬青編著的《皇朝戰史》是一部極其創新意味的作品。作者多年從事明清戰爭史教學與研究,繼承前人研究成果,又有所超越,重新解讀這些戰爭,薪見迭出,給入耳目一新之感。作者擺脫了以往歷史著作沉悶枯燥的敘事模式,展現生動的情節,以“講故事”的方式,向讀者娓娓道來,盡顯歷史自身的無窮魅力。

軍事史、戰史,無疑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歷史悠久,戰爭史同樣漫長。伴隨著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國境內的原始氏族部落之間就已經展開了戰爭。從此,直到中國最後一代王朝——清朝的結束。,戰爭從沒有斷絕過!在古代,諸如各民族間的紛爭、奴隸暴動、農民戰爭、軍閥混戰、各政治軍事集團割據而攻伐不已……王朝的興亡總伴隨著戰爭而決出結果。中國古代和近代戰爭之多,創造的戰例之驚人,軍事謀略之豐富而奇妙,堪稱舉世稀見!春秋時孫武著兵書《孫子兵法》,迄今仍為世界軍事寶典,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古代軍事史及軍事人物,是國史研究中一個重要的學術領域。改革開放三十年中,雖有一些學者涉足這個領域,但大多數人并不那么看好這門學術。比起社會經濟史、政治史、民族史、文化史研究,軍事史的研究就顯得遠遠不足。故稱得起有影響的中國古代軍事史或戰史著作,也是太少,而能讓大眾讀者感到賞心悅目的軍事史著作更是屈指可數!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部《皇朝戰史——明代十大戰爭》,是王冬青博士的新作,在我國古代軍事史的著作中又增添了一個豐碩的成果。我相信,廣大讀者將會對此書充滿濃厚的興趣。首先,明代戰爭本身就具有引人入勝的魅力。明朝統治全國長達270余年,如果加上南明階段,則長達近300年。除夏商周,自秦以降,明是中國歷代王朝中僅有的兩三個“長命”王朝之一。在它存在的漫長歲月中,發生的戰爭之多難以統計,是戰爭最多的少數王朝之一。從建國伊始,明朝就與被趕到塞外的元朝余部進行連綿戰爭,元朝後裔與明朝勢不兩立,雙方時斷時續地打了兩百余年,直到明亡,殘元也沒有被打垮。最為嚴重時,蒙古瓦刺部竟突入長城,不僅俘獲了明英宗,而且兵臨北京城下,國家的危亡,已在旦夕之間!至明中葉,又有倭寇入侵東南沿海,再侵略朝鮮,明朝與之戰斗,直至將其擊敗。 與此同時,在東北地區,女真人也不斷與明軍相沖突,大戰沒有,小戰不斷!至萬歷初,女真人開始強大,建軍建國,向明宣戰,從此展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明清(後金)戰爭。在女真人崛起之時,又有西北農民起義,發展成規模宏大、聲勢壯觀的農民戰爭,這就是高迎祥、李白成、張獻忠等領導的農民戰爭,最終將明朝葬身在農民戰爭的烈火之中。在明朝兩百多年的統治中,上述幾個方面的軍事斗爭,其戰斗、戰役之多,難以統計!其間,十幾萬人,乃至數十萬人的大戰、決戰,屢屢發生。如明朝前期的靖難之役、土木堡之役,後期的薩爾滸激戰、遼沈大戰、寧遠攻城、松錦決戰、滎陽會戰等,無論是規模和激烈的程度,及其重大影響,都可以稱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著名的戰例。至于幾萬人的戰斗,更是屢見不鮮,這在歷代王朝中是不多見的。 不言而喻,軍事活動及其戰爭貫穿了明史的全過程,其內容極為豐富而多彩。迄今,尚無一部有關明代戰爭史或戰史的專門著作。已發表的成果,多是對個別戰役的研究,也有論及明代“九邊”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也只是限于個別的局部的戰事戰例,還構不成有明一代軍事的整體研究。 王冬青博士的這項研究成果,既不是對明代軍事史的系統記述,也不是單篇軍事論文的匯集,而是從明代豐富的戰爭中選取大戰役,從戰略層面展開敘述,有的涉及塞北,有的跨越海疆。無論是從哪個方面或角度看,本書在選題、內容的取舍、敘述的方式、寫作方法,乃至語言的運用,確有創新之處。 首先在選題,即十大戰爭,各有特點。每次戰爭都反映了一個時期的政治軍事斗爭狀態,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并保持了內在的密切聯系和敘述的連貫性,基本上反映了明代戰爭的歷史進程。換言之,從某種意義上說,十大戰爭亦構成了明代軍事史的基本內容,渾然一體,勾勒出明代軍事的全貌。其次是內容的取舍,更見作者對明代軍事史嫻熟的程度。作者多年從事明清戰爭史的研究與教學,既發表過明清戰爭史的學術論文,也在高校講臺上主講明清戰爭史的課程,對明清兩朝的軍事活動十分了解;對寫作內容和講述對象,何者當取而詳說,何者當略而不論,何為主,何為次,分辨得格外清楚,這就是大而有當。換而言之,從大處或者說從全局入手,取舍、主次、詳略皆屬恰當。 本書的一大特色,亦與眼下的“流行體”或傳統習慣不同,就在于它的敘述方式包括寫作方法,整體表現出創新的一種風格,是對現有書寫歷史方式的一個超越。通常記述戰爭或寫軍事斗爭,往往是用“流水賬”的方法:按時間順序,先寫背景、原因,次寫經過,最後寫勝敗結局及影響,等等。如今,最時髦的寫法,如《品三國》、《論語心得》、《正說……》之類,既不講歷史發展經過,也不講史實,而是抓住一點大做文章,尤其是用一知半解的知識和低俗性的語言,專以嘩眾取寵、逗人一樂為能事。一句話,信口胡說。前一種,是傳統習慣,難免呆板、枯燥,且教條,以不變應萬變。這種文風、這種謀篇布局、這種敘述方式,的確是落後了。後一種,完全是背棄我國學術的優良傳統,迎合社會上部分人的低級需要,隨心所欲,只要刺激讀者、觀眾樂,就無所顧忌。他們的要害,就是不要歷史的真實,不要經典的原意,可以胡說,可以說假話! 本書與上述兩種傾向劃清了界限。作者概述不同的戰爭,采取了靈活多變、各有特色的敘述方式,將十大戰爭寫得繪聲繪色。如,土木之變,開門見山,先簡單地寫出這場戰爭的概覽與結果,接著再追本溯源,把這場戰爭的起因逐一寫出;按戰爭發生發展的脈絡,夾敘夾議,既如同教學講座,又在講解中不斷地解讀史實、理解和分析,得失都在其敘述中得到明確答案。做到這種程度,作者必須是精通本專業,對自己所寫的內容已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所謂熟能生巧,就是說,已全部掌握了這一選題的基本知識,無論怎么說、怎么寫,都不會背離歷史事實,這就是“不逾矩”的意思,亦即不會步入歧途。由此,也就能做到深入淺出,講清了問題,傳播了傳統文化的精華,也就使人真正受到了教益。所謂“品讀派”、“心得派”、“正說派”,既沒有對自己所講的內容做過研究,也不懂本專業,如不懂三國史,如何能“品”三國?連經典的文字都讀不懂,如何能講出讀後的“心得”! 本書所表現出的良好學風,是作者多年致力于學術研究和教學的結晶。學術研究最忌浮躁,如制假、販假,尤屬學術之大敵。本書樹立的學風,就是堅持歷史的真實是第一位的。十大戰爭涉及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需要用大量的史實來透視歷史真相。作者堅持用事實說話,不調侃,不取媚俗的所謂“幽默”,卻同樣生動,引人入勝,讓人愛讀而不忍釋手!在這方面,作者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他所做的努力,不妨說是對“品讀派”之類惡劣文風的一個否定和批駁。 本書作者王冬青博士,是在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工作的一位年輕學者,在同我的交往中,我很快就看出他的好學精神,多次與我探討明清戰爭問題,表現出了頗多的新鮮觀點和思想。這部書就是作者在展示他的學術積累和新的學術觀點。他寫出了書稿,我先睹為快,可喜可賀!當繼續努力,再創佳績。是為序。

目次

第一章 嶺北之戰:新老王朝爭斗中的拐點 明朝的誕生與政權交接 新王朝的外交設計 朱元璋對北元的期望 走向戰敗的嶺北之戰 嶺北之戰後明朝的攻守第二章 靖難之役:皇位爭奪戰 朱元璋的沉重遺產 削藩導致戰爭爆發 李景隆與戰局惡化 曇花一現的勝利與戰爭結束 建文帝下落和永樂帝新政第三章 鄭和下西洋:朝貢體制下的戰略威懾 起因從永樂皇帝開始 永樂皇帝的外交戰略 鄭和下西洋的動機 三次武裝沖突 針對南疆的另一種治理 停航:政策向現實社會的讓步第四章 土木之變:明朝皇帝被俘的軍事危機 永樂朝之後政局的變化 蒙古瓦剌的崛起與明朝邊防的削弱 瓦刺進攻、英宗親征 兵敗土木堡 于謙和北京保衛戰第五章 屯門之戰:中國與西方殖民者的第一戰 十六世紀中國面臨挑戰 葡萄牙派出的外交特使 戰前明朝對葡萄牙的態度 初戰:屯門之戰和西草灣之戰 中國與葡萄牙交鋒後的態度變化 再戰:雙嶼之戰和走馬溪之戰第六章 嘉靖抗“倭”:一個壞制度引發的戰爭 “倭寇”問題的爭鳴 嘉靖之前的中國沿海 “倭”亂源頭與爭執 朱紈和葡萄牙 張經、胡宗憲和徐海、汪直 俞大猷、戚繼光 沿海開放和戰爭結束第七章 抗倭援朝:明朝加速衰亡的拐點 明代中、日、朝三方關系 戰前三方國情與關系的變化 戰爭爆發的第一階段 停戰與議和 戰端再起到中朝勝利第八章 寧遠之戰:晚明在東北僅有的勝仗 努爾哈赤的崛起 清河:明朝一次失敗的防御 薩爾滸:明朝一次失敗的進攻 從遼陽到廣寧:明朝一敗再敗 老將孫承宗和新秀袁崇煥 寧遠城下大交兵第九章 山海關之戰:甲申年的教訓 將勝利指向北京 崇禎皇帝的窮途末路 腐敗接管財政問題 吳三桂與多爾袞的選擇 山海關之戰 四分五裂的防御策略 李白成和李巖問題 清軍進攻與李白成敗亡第十章 臺灣之戰:為明朝和反明朝的最後一戰 鄭氏集團之始 鄭成功抗清中的挫折 荷蘭占據臺灣與鄭成功的籌劃 鄭成功代表明朝收復臺灣 施瑯代表清朝統一臺灣

書摘/試閱

北京,自從五代的後晉皇帝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之後,已經有四百多年不容漢族王朝染指。北京的地理位置極其關鍵,屬于游牧部落和漢族之間的“必爭之地”。草原游牧民族越過燕山山脈之後,北京成為他們通向中原坦途的咽喉要地,因此,對漢族來說,北京也就成為抵御“蠻夷”的軍事、經濟重鎮。 多少漢族統治者,包括雄才大略的宋太祖趙匡胤在內,都一直夢想著恢復失地,至少是奪回北京,但得到的卻都是失敗。可歌可泣的楊家將故事,只能流傳在河北中南部。岳飛大戰金兀術的戰場,甚至只能發生在湖北、河南。相比之下,明朝占領了元大都,將防御戰線推進到長城以北,對漢族來說,是多么難能可貴。 元朝是蒙古族政權,大都陷落後,元順帝退回漠北草原,殘存了三十多年,歷史上稱之為“北元”。雖然它對明作戰不斷失利,一個又一個的城池被攻克,一支又一支的軍隊被殲滅,甚至讓出了首都,但國號仍在,皇帝仍在,百萬大軍仍在,輜重糧草仍在,因此恢復舊時江山的雄心仍在。對朱元璋來說,用什么樣的軍事和政治手段對付這一屢戰屢敗但就是不投降的對手,便成了棘手問題。 長城兩邊,雙方軍事沖突不斷,互有攻守。到了明朝建國後的第五年(1372),明朝與北元在塞外的嶺北進行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史稱嶺北之戰。這場戰爭,明朝動員了北方防御力量的精銳,帶有尋找敵人主力,進行戰略決戰的性質。但結果卻是主動進攻的明朝遭到慘敗,損兵折將,數萬將士陳尸荒野。這場戰爭成為明朝對蒙古戰略關系的一個拐點,長期被迫處于守勢。 如此意義重大的戰爭,在中國戰爭史上卻遠不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那樣讓人津津樂道。而且這場戰爭,從發動的目的到戰爭的經過,以及各方對戰爭的評價,眾說紛紜。例如,有人說這場戰爭是朱元璋主動挑起的,目的是要打一場王朝兼并戰爭,消滅北元軍隊主力,一口氣吞掉蒙古地區;也有人說發動這場戰爭是違背朱元璋意志的,是前線幾個軍事統帥鼓動的結果,朱元璋拗不過他們,才勉強同意對蒙古一戰。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歷史留下了謎團。 從至正十一年(1351)韓山童、劉福通揭竿而起,到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元末農民戰爭綿延長達十七年。對老百姓來說,不僅僅是完成了一次王朝之間的更替,同時也包含了民族斗爭的勝利。被寄予厚望的朱元璋,在實現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目標之後,他不會不清楚,人民渴望和平,國家需要安寧。如果能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從長期戰亂中恢復國家的元氣,這固然是上策。 但對一個新興的王朝,內部社會各階層的要求和希望不盡相同:對老百姓來說,能過上安穩的日子就行,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大臣們為朱元璋奪取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此時正指望著加官晉爵,耀祖光宗;而那些失敗的軍事集團,還在邊遠地區,糾集起殘余勢力,充當起海匪和山大王,繼續禍亂一方。 那么對于剛剛稱帝不久的朱元璋來說,他最需要的是什么?雖然這時已經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兩個威脅最大的對手,其他各路的進軍也還算順利,但離完成國家統一大業尚相距遙遠。浙江的方國珍、福建的陳友定、四川的明升等,只能算是力量弱小的地方實力派。只有遠在北京的元朝,才是政治和軍事上的真正威脅。雖然它已經四分五裂,此時將帥們為了爭權奪利,還在相互廝殺,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元朝還代表著中原正統,它的皇帝還代表著天意,如何使這個對手就范,成了朱元璋此時沉重的心病。新老兩個王朝在歷史舞臺的交接,注定不會是溫文爾雅的謝幕,注定有一番你死我活、我興你亡的殘酷爭斗。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是中國古代用兵的最高境界。如果能與將要敗亡的元朝化干戈為玉帛,當然是剛剛當上皇帝的朱元璋夢寐以求的事情,前提只有一個:承認明朝的宗主國地位。 在明朝與北元的對峙中,不斷勝利的朱元璋掌握著主動權。在此之前,他在和陳友諒、張士誠等人的爭斗中,仍然屬于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現在朱元璋成了皇帝,當然要萬民擁戴,受命于天;但在遙遠的北方,還有一個皇帝,這多少讓朱元璋覺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順。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這是永恒的法則。明朝將采取怎樣的軍事外交策略,來達到北元歸降的目的,就要考驗朱元璋的治國謀略了。P2-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