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文化研究是當今世界備受矚目的前沿學術一文化研究領域,自1950年
代末期誕生于英國起,文化研究已歷經近50年的發展,成為目前國際學術
界最具活力和創造性的學術思潮之一。1980年代末開始,文化研究思潮涌
入中國并對人文社會科學及其知識生產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是國內文化研究的重鎮,由陶東風教授領銜的首
師大文化研究創新團隊在國內文化研究中處于領先水平,擁有全國唯一的
文化研究專門刊物《文化研究》叢刊(已出版11輯),在學術界反響很大,
已列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陶東風主編的《文化研究年度報告(2010)》主要分為三大板塊:第一
板塊為“年度論文”,精選國內期刊上有關文化研究的重要論文,介紹國
內文化研究的動態;第二板塊為“文化研究工作坊”,主要以個案研究為
主,類似布迪厄的《社會學工作坊》,帶有研究示范和實驗性質;第三板
塊為“信息與資料”,其中包括文化研究大事記、文化現象掃描以及文化
研究重要論述介紹三部分。
《文化研究年度報告(2010)》的長遠目標正是力爭體現國內文化研究
學派的特點,成為文化研究的另一個重要平臺和品牌,為國內文化研究作
出應有的貢獻。
代末期誕生于英國起,文化研究已歷經近50年的發展,成為目前國際學術
界最具活力和創造性的學術思潮之一。1980年代末開始,文化研究思潮涌
入中國并對人文社會科學及其知識生產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是國內文化研究的重鎮,由陶東風教授領銜的首
師大文化研究創新團隊在國內文化研究中處于領先水平,擁有全國唯一的
文化研究專門刊物《文化研究》叢刊(已出版11輯),在學術界反響很大,
已列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陶東風主編的《文化研究年度報告(2010)》主要分為三大板塊:第一
板塊為“年度論文”,精選國內期刊上有關文化研究的重要論文,介紹國
內文化研究的動態;第二板塊為“文化研究工作坊”,主要以個案研究為
主,類似布迪厄的《社會學工作坊》,帶有研究示范和實驗性質;第三板
塊為“信息與資料”,其中包括文化研究大事記、文化現象掃描以及文化
研究重要論述介紹三部分。
《文化研究年度報告(2010)》的長遠目標正是力爭體現國內文化研究
學派的特點,成為文化研究的另一個重要平臺和品牌,為國內文化研究作
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簡介
陶東風 1959年7月生于浙江,文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文藝學與當代中國文化研究,著有《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當代中國的文化批評》、《新時期文學三十年》、《當代中國文藝思潮與文化熱點》等。曾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等國及臺、港、澳地區進行學術訪問。
名人/編輯推薦
文化研究是當今世界備受矚目的前沿學術領域,自20世紀50年代末期誕生于英國起,已歷經50余年的發展。為了及時反映文化研究的研究現狀和最新進展,我們決定從2010年開始出版《文化研究年度報告》。
陶東風主編的《文化研究年度報告(2010)》主要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為“年度論文”,精選國內期刊上有關文化研究的重要論文,介紹國內文化研究的動態;第二板塊為“文化研究工作坊”,主要以個案研究為主,類似布迪厄的《社會學工作坊》,帶有研究示范和實驗性質;第三板塊為“信息與資料”,其中包括文化研究大事記、文化現象掃描以及文化研究重要論述介紹三部分。
陶東風主編的《文化研究年度報告(2010)》主要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為“年度論文”,精選國內期刊上有關文化研究的重要論文,介紹國內文化研究的動態;第二板塊為“文化研究工作坊”,主要以個案研究為主,類似布迪厄的《社會學工作坊》,帶有研究示范和實驗性質;第三板塊為“信息與資料”,其中包括文化研究大事記、文化現象掃描以及文化研究重要論述介紹三部分。
目次
文化研究年度文選
文化研究的三道難題——以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為例
文化研究的全球播散與多元性
扮裝政治、弱者抵抗和“敢曝(camp)美學”
傳媒文化:做什么與怎么做
BBS、博客、粉絲與書商——《明朝那些事兒》的生產元素
尋找新的文化認同:今日中國軟實力和傳媒文化
新媒介與青年亞文化轉向
“氣場”到哪兒去了?——對文化研究及新自由主義的反思
“生活政治”和“微觀權力”的浮現——論日常生活與新寫實小說的政治性
理論同一性之夢的破滅——關于《關鍵詞》們的關鍵問題的反思
是文化,還是政治:審視海外華人學者的文化研究
英國文化研究中的亞文化研究譜系
重申文化研究
重建上海的“現代性”:一份雜志與它的“城市”
遭遇特洛伊木馬——《百家講壇》與電視知識分子
從“娛樂”到“傻樂”——論中國大眾文化的去政治化
從文學理論到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工作坊
“阿萊夫”空間與城市的故事——上海世博空間研究
附錄空間、過程及其他——上海世博文化研究個案寫作過程
信息與資料
2010年文化研究與文藝學學科大事記
文化場中的權力博弈——2010年文化熱點評述
2010年文化研究重要著述評述
2010年美國文化研究大事記
文化研究的三道難題——以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為例
文化研究的全球播散與多元性
扮裝政治、弱者抵抗和“敢曝(camp)美學”
傳媒文化:做什么與怎么做
BBS、博客、粉絲與書商——《明朝那些事兒》的生產元素
尋找新的文化認同:今日中國軟實力和傳媒文化
新媒介與青年亞文化轉向
“氣場”到哪兒去了?——對文化研究及新自由主義的反思
“生活政治”和“微觀權力”的浮現——論日常生活與新寫實小說的政治性
理論同一性之夢的破滅——關于《關鍵詞》們的關鍵問題的反思
是文化,還是政治:審視海外華人學者的文化研究
英國文化研究中的亞文化研究譜系
重申文化研究
重建上海的“現代性”:一份雜志與它的“城市”
遭遇特洛伊木馬——《百家講壇》與電視知識分子
從“娛樂”到“傻樂”——論中國大眾文化的去政治化
從文學理論到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工作坊
“阿萊夫”空間與城市的故事——上海世博空間研究
附錄空間、過程及其他——上海世博文化研究個案寫作過程
信息與資料
2010年文化研究與文藝學學科大事記
文化場中的權力博弈——2010年文化熱點評述
2010年文化研究重要著述評述
2010年美國文化研究大事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