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三國英雄縱橫談(簡體書)
滿額折

三國英雄縱橫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三國英雄縱橫談》以三國政治、軍事等人才為主線,分三國人才總
論、曹操的馭才之道、君主論、謀士和隱士、將才、三國焦點人物共六編
,結合史實,分別對君主、將才、謀才、政才、奇才等的才能及其功過是
非進行了較為中肯的評述;對三國時期歷史上已有定論或較有爭議的人物
如曹操等,作者根據自己多年來的研究及掌握的資料給予新的評價。
《三國英雄縱橫談》由張長宇編著。

作者簡介

張長宇,男,1941年7月7日生,山西洪洞縣人。原任巴陵石化公司工程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兼黨委副書記(副廳級),高級工程師。退休後任中國傳統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文藝協會理事等;湖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2009年詩歌四首獲“中國大眾文學百花獎詩詞作品優秀獎”;五條格言獲“中國大眾文學百花獎優秀獎”:作品《煙花三月下揚州》獲“中國大眾文學百花獎優秀獎”。2010年元月獲“中國文藝年度最高獎”;2010年6月榮獲“首屆中國名家世博藝術杰出成就獎”;2010年8月獲“中國傳統文化杰出貢獻人物”稱號;2010年12月五條格言獲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金獎并編入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哲理名言》。

攝影作品曾獲全國第八屆“群星獎”;“中國老年金獎藝術家”。曾在《人民日版》發表攝影作品5幅,其中頭版1幅。

名人/編輯推薦

三國這段歷史,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雖然不算長,但極為多姿多彩。後世的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直至廣大老百姓都極感興趣,常津津樂道,也爭論不休。張長宇編著的《三國英雄縱橫談》論歷史,品人物,七分取史實,三分取演義。取史實,有分析,慎取舍,不絕對照搬;取演義,有探討,辨真偽,不馬虎選用。
本書作為縱橫談,不求體例嚴整,但以人才為線索,開掘人才靈光,闡發用人智慧,以為當代借鑒。

《三國演義》及《三國志》是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始,
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止,差不多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歷史。本書中所涉及
的也是以這段歷史時期的人物及事件為主。從黃巾起義到魏、蜀、吳建國
,這段歷史中的事件及人物特色比從魏、蜀、吳建國到三國歸晉這一段更
為精彩,更具鮮明特色,更有意義。
《三國演義》不僅是一部流傳極廣、影響深遠的長篇優秀歷史演義小
說,也是一部活的《孫子兵法》。而《三國志》、《三國演義》更是具體
、形象、生動、鮮明而又內涵豐富、意義重大的活的人才學,是高超的活
的用人藝術大觀。
在三國時期,關于識別、任用、管理那些帥才、將才、謀才、政才、
文才、技才、藝才、奇才、怪才、鬼才等人才的理論、觀點、方法、實踐
,尤其是知人善任的藝術,不僅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爍著光輝的一頁,也是
給世界貢獻的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它對于當今發現、培養、尊重、善用
、管理各類人才,具有啟迪、借鑒的作用。
三國這段歷史,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雖然不算長,但極為多姿多
彩。後世的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直至廣大老百姓都極感興趣
,常津津樂道,也爭論不休。本書論歷史,品人物,七分取史實,三分取
演義。取史實,有分析,慎取舍,不絕對照搬;取演義,有探討,辨真偽
,不馬虎選用。
本書作為縱橫談,不求體例嚴整,但以人才為線索,開掘人才靈光,
闡發用人智慧,以為當代借鑒。

目次

第一篇 三國人才總論
第一章 三國人才特點論
一、群星燦爛看三國
二、人才群體顯實力
三、才能比拼顯神通
四、三國政治軍事集團招攬人才及其舉措
第二章 三國人才鑒才論
一、劉備、諸葛亮之識人
二、孫權之識人
三、曹操之識人
第三章 三國人才用才論
一、人才管理
二、賞罰嚴明
三、不求全責備
四、不唯資歷,不重門第
五、不計前嫌
六、用人不疑
七、提高部隊的整體素質
八、培養接班人
九、重視人和
十、反對朋黨
十一、人才群體的優化組合
第二篇 曹操的馭才之道
第四章 曹操任士重才不輕德
一、要求臣將忠義
二、要求兒子們的老師德行堂堂
三、要求重臣、謀士德才兼備
四、刺史、太守有德有才有功
五、元老德高望重
六、戰將功績顯赫,勇猛正派
第五章 曹操以道義駕馭人才
第六章 曹操殺人析評
一、借刀殺禰衡
二、借故殺孔融
三、借機殺楊修
四、怒殺許攸、婁圭
五、枉殺崔琰
六、茍或之死
七、誅殺董承、董貴妃
八、幽禁致死伏皇後
九、捕殺吉本、耿紀、韋晃
十、處死魏諷
十一、關于殺呂伯奢
十二、借王墾的頭
十三、疑殺華佗
十四、處決劉勛
十五、戰爭中殺人
第三篇 君主論
第七章 君主的理想
一、凌云志向
二、昆侖志氣
第八章 君主能力之一:知人善任
一、魏、蜀、吳三國用人特點
二、魏、蜀、吳三國中後期用人之弊病
第九章 君主能力之二:善于決策
一、曹操集思廣益,多謀善斷
二、孫權臨危善決斷
三、諸葛亮決策深謀遠慮
四、蜀吳聯盟與三國鼎立
第十章 君主能力之三:領導指揮水平
一、曹操指揮官渡之戰
二、諸葛亮指揮南征
三、關于諸葛亮和曹操的軍事才能
四、關于諸葛亮北伐
五、劉備、孫權的軍事才能
六、三國三大戰役的意義及啟示
第十一章 君主能力之四:理論水平
一、諸葛亮的勤學與著作
二、曹操的著作
第十二章 君主能力之五:治國安邦
一、諸葛亮——治國之賢相
二、曹操——亂世之雄杰
三、孫權——發展航海事業
第十三章 君主才能之六:其他才能
一、曹操多才多藝
二、諸葛亮、劉備的業余愛好
三、孫權的業余愛好
第十四章 君主的思維能力之一:知遠慮
一、蜀漢戰略大計
二、東吳戰略大計
三、曹魏戰略大計
第十五章 君主的思維能力之二:抓大事
第十六章 君主的思維能力之三:能屈伸
一、曹操能屈能伸
二、曹操為何不當皇帝
三、曹操有拼搏、進取、創新精神
四、劉備善韜晦
五、孫權能大能小
六、諸葛亮能剛能柔
第十七章 君主的思維能力之四:有理智
一、戒喜怒無常
二、君主的哭與笑
第十八章 君主品德之一:仁、義、禮、信
一、劉備以仁治天下
二、曹操不爭功,不諉過
三、孫權禮賢下士
第十九章 君主品德之二:嚴于自律
一、諸葛亮是嚴于自律的典范
二、曹操能以身作則
三、劉備、孫權能作自我批評
第二十章 君主品德之三:廣開言路
一、諸葛亮下《群下教》
二、曹操下《求言令》
第二十一章 君主品德之四:廉潔儉樸
一、諸葛亮——廉潔之楷模
二、曹操——節儉之模范
第四篇 謀士和隱士
第二十二章 謀士的作用及分類
一、謀士的作用
二、謀士分類
第二十三章 謀士之智
一、賢士擇明主
二、智士輔王如神
三、審時度勢設奇謀
四、謀士應善謀事,更會謀己
第二十四章 三國隱士
一、三國前期隱士
二、三國後期隱士
第五篇 將才
第二十五章 將帥的品德和才能
第二十六章 三國將帥點評
一、天下之將
二、十萬夫之將
三、萬夫之將
四、猛將群星
第六篇 三國焦點人物
第二十七章 諸葛亮大名垂宇宙
第二十八章 忠義關公號帝君
第二十九章 雄才大略曹孟德
一、政敵罵曹操
二、漢獻帝及擁漢派罵曹操
三、歷代帝王罵曹操
四、維護封建正統者罵曹操
五、部分知名文人罵曹操
六、老百姓罵曹操
七、因贊諸葛亮、關羽、劉備時貶曹操
八、功也曹操,冤也曹操
附錄:三國人物總評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劉備同諸葛亮既是重視人和的統帥,又是善于和人的典范。他們都非
常重視尊重人、理解人、容納人、愛護人、關懷人,以誠待人,以情感人

諸葛亮出山之前,在隆中十年,就善于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他同荊州
地區的名流、要人如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徐元直、孟公威、崔州平
等人關系極好,這使他這個年輕的外來戶能在荊州站住腳,安定地耕種、
生活、學習,研究社會形勢,蓄積力量,以便待機騰飛。
諸葛亮隨劉備出山後,首先要處理好同劉備之間的關系。他在《君臣
第二》中說:“君臣之政,其猶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則君臣之道具矣
。君以施下為仁,臣以事上為義。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
下好禮,則民易使,上下和順,則君臣之道具矣。”“君臣上下,以禮為
本”,“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故君惟其
政,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則忠臣之事舉。學者思明師,仕者思明
君。故設官職之全,序爵祿之位,陳璇璣之政,建臺輔之佐,私不亂公,
邪不干正,此治國之道具矣”。諸葛亮把君臣關系的重要性,君臣各應遵
守的原則、規范論述得十分精辟,他認為只有君臣關系搞正,才會“陳璇
璣之政”,即清明政治。
從建安十三年(208)出山隨劉備,到蜀漢建興元年(223)劉備托孤去世
,諸葛亮在輔佐劉備16年中,劉備對諸葛亮以仁,諸葛亮對劉備以義;劉
備對諸葛亮以禮,諸葛亮對劉備以忠。
劉備“三顧茅廬”,禮賢下士。諸葛亮一出山,劉備對待這位比他小
20歲的年輕軍師“以師禮相待,如魚得水,言聽計從”。
曹操率大軍取荊州,形勢極為危急。諸葛亮“受命于敗軍之際,奉命
于危難之時”,出使東吳,全權負責聯吳抗曹事宜。後又采納借荊州之策(
實際上是借江陵)才有了立足之地。劉備東吳招親,諸葛亮又是全權負責荊
州事宜。劉備接受了諸葛亮在《草廬對》中提出的奪取益州為根據地的戰
略思想,由龐統輔佐劉備奪取益州,而留諸葛亮全權負責荊州軍務、政務

劉備率軍奪取漢中時,諸葛亮坐鎮成都。而後,在諸葛亮策劃下,劉
備先稱王,後稱帝,諸葛亮為丞相。
劉備病逝永安托孤,把蜀漢國家大權交給了諸葛亮。
從三國各家情況看,從中國封建社會歷代皇帝同丞相之間的關系來看
,能始終處到劉備同諸葛亮這種志同道合的魚水之情,備不疑亮,亮忠于
備,劉備能使諸葛亮盡忠,而諸葛亮為劉備也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
已”實屬罕見。即使近代、現代政治集團內部也難以做到如此和諧。
《三國演義》中寫到劉備在永安托孤時,曾淚流滿面地對諸葛亮說了
這么一段話:“嗣子孱弱,不得以大事相托。”接著又一手掩淚,一手拉
著諸葛亮的手說:“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諸葛亮說:“何聖諭
?”劉備哭著說:“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
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王。”諸葛亮這位臨危不懼、
寵辱不驚的大政治家聽完後,竟然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于地說:“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說完叩頭流血。劉備
是三國一流政治家,托孤是他臨終前考慮的最大一件事。他從蜀漢章武二
年(222)六月兵敗夷陵退到白帝城,到蜀漢建興元年(223)四月病故,有十
個月的時間,這是劉備深思熟慮後做出的重大決定。劉備會識人,善用人
,他深知自己這個兒子劉禪懦弱,也向諸葛亮開誠布公談了自己的看法。
劉備更深知諸葛亮是個忠君思想極強的人,又是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
人,是講信義、重諾言、高風亮節之人。他相信諸葛亮會忠心輔佐劉禪。
劉備的本意是:他希望他死後,諸葛亮持臣節,行君事,保蜀漢,抗曹魏
,力爭統一天下;輔佐劉禪,教育劉禪,在特殊情況下制約劉禪,如果劉
禪長大仍不成器,甚至于胡來,有損于蜀漢社稷大事,諸葛亮可以取而代
之。因此,劉備臨終交代于諸葛亮的遺囑是真誠的,是重大而深遠的。作
為三國一流政治家,能做到如此,真可值得贊嘆了。當然,對劉備這段遺
囑,有些歷史學家、學者各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
就評論劉備托孤為“奸雄”。
對于劉備臨終囑咐這段話,諸葛亮事先沒有思想準備,聽了後,由于
激動、感動而又誠惶誠恐,因此,“汗流遍體”,“手足無措”,繼而“
叩頭流血”。最後,向劉備發誓要“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後來的事
實也證明諸葛亮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不僅做到了竭力輔佐劉禪,而且做到
了生而治蜀、死而護蜀,連自己兒孫也為蜀漢捐軀盡忠。
當然叫劉備讓諸葛亮直接成為蜀漢之君那是不可能的。根據當時社會
倫理,劉備做不到,他不可能超越時代。再者,他也希望劉禪能成長為聖
君,即使才能不高,品德高尚即可。P086-08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