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醫內科學(第2版)》旨在對20世紀我國中醫藥學在醫療、教學、科研方面的經驗與成果進行一次階段性總結,對20世紀我國中醫藥學學術發展的脈絡做一次系統的回顧和全面的梳理,為21世紀中醫藥學的發展提供借鑒和思路。叢書出版後,在中醫藥界反響很大,并得到專家、學者的普遍認可和好評,對中醫藥教育與中醫藥學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中《方劑學》分冊獲得“第十一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三等獎”,《中醫內科學》獲第16批全國優秀暢銷書獎(科技類)及全國中醫藥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
名人/編輯推薦
《中醫內科學(第2版)》:中醫藥學高級叢書
目次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中醫內科學術發展史略
第一節 先秦時期的中醫學術發展
第二節 兩漢一唐宋時期的中醫內科學術發展
一、辨證論治原則的確定
二、內科時疫熱病方面的進展
三、脈象學的發展
四、臟腑分證的提出
五、病因、證候學的研究
六、運氣學說的被重視
七、藥物學成就提高了內科疾病療效
第三節 金元時期的中醫內科學術發展
一、臟腑辨證說的形成
二、病機學的發展
第四節 明清時期的中醫內科學術發展
一、溫病學說的形成
二、腎命學說的形成與發展
三、內科雜病理論和臨證的發展
四、豐富多彩的醫案促進了內科學術發展
第五節 近代中醫內科學術的發展
一、中西匯通思想對中醫內科發展的影響
二、中醫內科的發展
第六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內科學的發展
一、臨床進展
二、科學研究
三、中西醫結合概況
四、加強中醫學派研究
五、中醫藥學的國際發展趨勢
第二章 中醫內科疾病病因病機學
第一節 病因學
一、病因學概念
二、外感性致病因素
三、內傷性致病因素
四、繼發病因
第二節 發病學
一、發病學基本概念
二、發病條件
三、發病基本機理
第三節 病機學
一、病機學基本概念
二、內科病證基本病機
三、氣血、津液、經絡的主要病機
四、臟腑病機
五、疾病傳變機理
六、疾病轉歸機理
第三章 中醫內科疾病的證候與辨證
第一節 內科疾病證候學要點
第二節 中醫內科常用辨證方法
一、八綱辨證
二、六經辨證
三、衛氣營血辨證
四、三焦辨證
五、臟腑辨證
六、氣血津液辨證
七、風火燥濕寒辨證
第四章 中醫內科治則、治法與護理
第一節 中醫內科治療原則
一、治病宜早
二、標本緩急
三、以平為期
四、分期論治
五、異法方宜
六、辨證施護
七、扶正祛邪
……
第五章 中醫內科臨證思路與病案書寫
第六章 中醫內科學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第七章 中醫內科學的學習要求與方法
下篇 各論
第一章 肺病證
第二章 心腦病證
第三章 脾胃病證
第四章 肝膽病證
第五章 腎膀胱病證
第六章 氣血津液病證
第一章 中醫內科學術發展史略
第一節 先秦時期的中醫學術發展
第二節 兩漢一唐宋時期的中醫內科學術發展
一、辨證論治原則的確定
二、內科時疫熱病方面的進展
三、脈象學的發展
四、臟腑分證的提出
五、病因、證候學的研究
六、運氣學說的被重視
七、藥物學成就提高了內科疾病療效
第三節 金元時期的中醫內科學術發展
一、臟腑辨證說的形成
二、病機學的發展
第四節 明清時期的中醫內科學術發展
一、溫病學說的形成
二、腎命學說的形成與發展
三、內科雜病理論和臨證的發展
四、豐富多彩的醫案促進了內科學術發展
第五節 近代中醫內科學術的發展
一、中西匯通思想對中醫內科發展的影響
二、中醫內科的發展
第六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內科學的發展
一、臨床進展
二、科學研究
三、中西醫結合概況
四、加強中醫學派研究
五、中醫藥學的國際發展趨勢
第二章 中醫內科疾病病因病機學
第一節 病因學
一、病因學概念
二、外感性致病因素
三、內傷性致病因素
四、繼發病因
第二節 發病學
一、發病學基本概念
二、發病條件
三、發病基本機理
第三節 病機學
一、病機學基本概念
二、內科病證基本病機
三、氣血、津液、經絡的主要病機
四、臟腑病機
五、疾病傳變機理
六、疾病轉歸機理
第三章 中醫內科疾病的證候與辨證
第一節 內科疾病證候學要點
第二節 中醫內科常用辨證方法
一、八綱辨證
二、六經辨證
三、衛氣營血辨證
四、三焦辨證
五、臟腑辨證
六、氣血津液辨證
七、風火燥濕寒辨證
第四章 中醫內科治則、治法與護理
第一節 中醫內科治療原則
一、治病宜早
二、標本緩急
三、以平為期
四、分期論治
五、異法方宜
六、辨證施護
七、扶正祛邪
……
第五章 中醫內科臨證思路與病案書寫
第六章 中醫內科學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第七章 中醫內科學的學習要求與方法
下篇 各論
第一章 肺病證
第二章 心腦病證
第三章 脾胃病證
第四章 肝膽病證
第五章 腎膀胱病證
第六章 氣血津液病證
書摘/試閱
四、臟腑分證的提出
早在《中藏經》中就專門闡發了辨臟腑虛實寒熱的病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論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之法》等11篇。例如辨肝臟的脈證,首先明確肝臟的生理屬厥陰,主春氣,與少陽膽互為表里,并以“嫩而軟,虛而寬”描寫肝主柔和、疏泄的特征。其次分析肝主弦軟而有弦長、弦軟、弦實、弦虛之不同,及其所主太過、不及的病變等。自《中藏經》第一次以脈證為中心分述五臟六腑寒熱虛實病證之後,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咸宗之,而為臟腑辨證之所本。孫思邈繼《中藏經》、《脈經》之後,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將多種內傷雜病用10卷的篇幅分屬五臟六腑進行論治。如記載云:“皆備述五臟六腑等血脈根源,循環流注,與九竅應會處所,并論五臟六腑等輕重大小長短闊狹,受盛多少,仍列對治方法,丸散酒煎湯膏摩熨及灸針孔空,并窮于此矣。”意即是說,對每個臟腑病證,從生理、病理、治法、方藥等方面一一闡述,形成體系。具體在診斷上,于五臟六腑各卷中列有脈論一節;在辨證上,各臟腑均有寒熱虛實之分,并有五臟之勞,筋、脈、肉、氣、精、骨等六極,以及髓、脈、肉、皮、骨等五體虛實病證;在疾病歸類上,各病證分屬各臟腑,每病證之後詳列方治。這種以五臟六腑為綱,寒熱虛實為目,包括五勞六極、堅瘕積聚等,分成若干單元進行論述的疾病分類法,頗為易學易用。
宋代錢乙雖然把五臟辨證的方法運用于兒科臨床,但其診斷、辨證的思路,仍屬于內科范疇。他結合兒科特點,先列“五臟所主”,即五臟的主證,辨別其虛實,并以虛實寒熱為論治的準則。其中把“風、驚、困、喘、虛”歸納為肝、心、脾、肺、’腎五臟的主要證候特點,用虛實寒熱來判斷臟腑的病理變化,用五行來闡述五臟之間以及五臟與氣候時令之間的相互關系,立五臟補瀉諸方作為治療的基本方劑。
錢氏不僅強調五臟證治,而且從整體觀出發,認為五臟之間可以相兼為病,并應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論,來辨別五臟相兼病證的虛實,判斷其預後,以及采取相應的治法。錢氏的這些觀點被後世用于內科,其創立的不少方劑亦為內科引申應用,促進了內科學的發展。
早在《中藏經》中就專門闡發了辨臟腑虛實寒熱的病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論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之法》等11篇。例如辨肝臟的脈證,首先明確肝臟的生理屬厥陰,主春氣,與少陽膽互為表里,并以“嫩而軟,虛而寬”描寫肝主柔和、疏泄的特征。其次分析肝主弦軟而有弦長、弦軟、弦實、弦虛之不同,及其所主太過、不及的病變等。自《中藏經》第一次以脈證為中心分述五臟六腑寒熱虛實病證之後,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咸宗之,而為臟腑辨證之所本。孫思邈繼《中藏經》、《脈經》之後,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將多種內傷雜病用10卷的篇幅分屬五臟六腑進行論治。如記載云:“皆備述五臟六腑等血脈根源,循環流注,與九竅應會處所,并論五臟六腑等輕重大小長短闊狹,受盛多少,仍列對治方法,丸散酒煎湯膏摩熨及灸針孔空,并窮于此矣。”意即是說,對每個臟腑病證,從生理、病理、治法、方藥等方面一一闡述,形成體系。具體在診斷上,于五臟六腑各卷中列有脈論一節;在辨證上,各臟腑均有寒熱虛實之分,并有五臟之勞,筋、脈、肉、氣、精、骨等六極,以及髓、脈、肉、皮、骨等五體虛實病證;在疾病歸類上,各病證分屬各臟腑,每病證之後詳列方治。這種以五臟六腑為綱,寒熱虛實為目,包括五勞六極、堅瘕積聚等,分成若干單元進行論述的疾病分類法,頗為易學易用。
宋代錢乙雖然把五臟辨證的方法運用于兒科臨床,但其診斷、辨證的思路,仍屬于內科范疇。他結合兒科特點,先列“五臟所主”,即五臟的主證,辨別其虛實,并以虛實寒熱為論治的準則。其中把“風、驚、困、喘、虛”歸納為肝、心、脾、肺、’腎五臟的主要證候特點,用虛實寒熱來判斷臟腑的病理變化,用五行來闡述五臟之間以及五臟與氣候時令之間的相互關系,立五臟補瀉諸方作為治療的基本方劑。
錢氏不僅強調五臟證治,而且從整體觀出發,認為五臟之間可以相兼為病,并應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論,來辨別五臟相兼病證的虛實,判斷其預後,以及采取相應的治法。錢氏的這些觀點被後世用于內科,其創立的不少方劑亦為內科引申應用,促進了內科學的發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