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53 元
定價
:NT$ 318 元優惠價
:87 折 277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民初的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增訂版)》從清末地方主義的興起,辛亥革命與地方主義的發展,民國初年中央與地方權力的此消彼長,以及民初聯省自治、省憲運動的發生發展等方面,深入研究探討,揭示了辛亥革命前後中國這段復雜紛爭歷史的內在因素。對人們進一步認識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央集權與地方主義的沖突給中國政治所帶來的困擾,觀照中國歷史未來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胡春惠,教授,河南沁陽人。1961年畢業于臺北政治大學,之後又在同校獲法學碩士、博士學位,并赴韓國高麗大學亞細亞研究所作博士後研究。先後任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教授,正中書局總編輯,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韓國研究學會理事長,國史館顧問,大韓民國國史編纂委員會海外委員,韓國釜山大學客座教授,香港珠海書院文史研究所客座教授,南京大學客座教授,廣州中山大學學術顧問,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等職,現為香港珠海學院文史研究所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暨亞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國現代史》、《簡明中國現代史》、《韓國獨立運動在中國》、《中華民國建國史》、《民國憲政運動》等專著,并為正中書局《高中歷史》教科書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另發表學術論文九十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民初的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增訂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目次
孫中山與聯治(代序)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清末地方主義的興起
第一節 地方督撫權力的擴張
第二節 清末新政助長地方勢力
第三節 設立省諮議局與地方主義之具體化
第四節 清廷的反制措施——中央集權
第五節 地方反中央集權活動
第二章 辛亥革命與地方主義的發展
第一節 地方勢力與辛亥革命的關系
第二節 臨時政府的聯邦色彩
第三節 輿論上倡議地方分權
第四節 外人主張中國實行地方分權
第五節 國民黨之趨向地方分權
第三章 民初政爭與中央和地方權力之消長
第一節 軍民分治與廢省倡議
第二節 中央財政整理的集權含義
第三節 二次革命與地方主義之衰退
第四節 洪憲帝制與地方主義之交互影響
第四章 聯省自治運動發生之背景
第一節 民初地方主義之蛻變
第二節 學界對聯治思想之再倡議
第三節 外來新思想之刺激
第四節 對中央制憲無望後之覺悟
第五節 擺脫長期戰亂之心理
第六節 南北統一無望中的轉向
第五章 湖南首倡省憲運動
第一節 湘省的獨特風氣與環境
第二節 湘省省憲運動之發軔
第三節 譚延閩與前期湖南自治
第四節 趙恒惕與湖南繼續制憲
第五節 湖南省憲的實施及其內容評價
第六節 湖南的護憲戰爭及其影響
第七節 湖南省憲的修改與結束自治
第六章 聯省自治在其他地區的反響
第一節 四川省的自治與省憲運動
第二節 浙江省的自治與省憲運動
第三節 廣東與福建的自治與省憲
第四節 江蘇與江西的自治與省憲
第五節 湖北與安徽的自治與省憲
第六節 云貴與廣西的自治與省憲
第七節 聯省政府與國是會議憲草
結論
參考資料舉要
一 中文書目及相關論文
二 英文書目
三 期刊報紙部分
附錄一 孫中山對聯邦論的認同及其演化
附錄二 辛亥革命與地方勢力
附錄三 辛亥前後的地方分權主義
附錄四 戴季陶先生與民初的聯邦主義
附錄五 廬山國是會議及上海國是會議
附錄六 再論地方主義與辛亥革命
附錄七 湖南省憲法
附錄八 國是會議憲法草案
十一年八月中華民國八團體國是會擬定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清末地方主義的興起
第一節 地方督撫權力的擴張
第二節 清末新政助長地方勢力
第三節 設立省諮議局與地方主義之具體化
第四節 清廷的反制措施——中央集權
第五節 地方反中央集權活動
第二章 辛亥革命與地方主義的發展
第一節 地方勢力與辛亥革命的關系
第二節 臨時政府的聯邦色彩
第三節 輿論上倡議地方分權
第四節 外人主張中國實行地方分權
第五節 國民黨之趨向地方分權
第三章 民初政爭與中央和地方權力之消長
第一節 軍民分治與廢省倡議
第二節 中央財政整理的集權含義
第三節 二次革命與地方主義之衰退
第四節 洪憲帝制與地方主義之交互影響
第四章 聯省自治運動發生之背景
第一節 民初地方主義之蛻變
第二節 學界對聯治思想之再倡議
第三節 外來新思想之刺激
第四節 對中央制憲無望後之覺悟
第五節 擺脫長期戰亂之心理
第六節 南北統一無望中的轉向
第五章 湖南首倡省憲運動
第一節 湘省的獨特風氣與環境
第二節 湘省省憲運動之發軔
第三節 譚延閩與前期湖南自治
第四節 趙恒惕與湖南繼續制憲
第五節 湖南省憲的實施及其內容評價
第六節 湖南的護憲戰爭及其影響
第七節 湖南省憲的修改與結束自治
第六章 聯省自治在其他地區的反響
第一節 四川省的自治與省憲運動
第二節 浙江省的自治與省憲運動
第三節 廣東與福建的自治與省憲
第四節 江蘇與江西的自治與省憲
第五節 湖北與安徽的自治與省憲
第六節 云貴與廣西的自治與省憲
第七節 聯省政府與國是會議憲草
結論
參考資料舉要
一 中文書目及相關論文
二 英文書目
三 期刊報紙部分
附錄一 孫中山對聯邦論的認同及其演化
附錄二 辛亥革命與地方勢力
附錄三 辛亥前後的地方分權主義
附錄四 戴季陶先生與民初的聯邦主義
附錄五 廬山國是會議及上海國是會議
附錄六 再論地方主義與辛亥革命
附錄七 湖南省憲法
附錄八 國是會議憲法草案
十一年八月中華民國八團體國是會擬定
書摘/試閱
清代大小官員雖然名義上皆由朝廷簡放,但因為各省督撫,名義上既兼都察院都御史、副都御史、兵部尚書、侍郎之銜,職務上總督在轄區內又是“統轄文武軍民,為一方保障”。而巡撫“掌考察布按諸道及府、州、縣官吏之不稱職者以舉劾而黜陟之”的關系。所以督撫遂得利用其糾劾、薦舉、奏請、禁革、考試、審斷等權限,逐漸形成對轄內文武百官之人事控制權。此等人事權,起先雖受制于制度,而只限于“奏請題補升調”,但到後來督撫便可利用“委員署理實缺”方式而擴大其人事任用權力。特別是到太平天國之役以後,“督撫為應非常之變,而破格用人,人才多出于督撫之幕府,官幕交相輸轉,黜陟日漸操之于督撫之手”。到此,則不僅道府以下之文官、副將以下之武官得于具奏後,即行任命、轉調、降黜處置,而高到一省巡撫之大員,中央也不得不接受疆臣總督之保舉。日後各省更因外患日亟,新政勃興,地方政務日多,乃借口廠礦新政收厘設卡、警察學堂、對外交涉等新政事項,。委放委員、督辦、總辦,也均由督撫全權裁決。此外,即使連中央全國性之政策問題及外交上國家大事,也因當年恭親王喜歡援引曾國藩等疆臣意見,演變成後來朝廷將重大決策交由各省督撫復奏的成規。以至于到後來的民國時代,袁世凱為制憲問題,于民國2年(1913)通令各省都督民政長,條陳對憲法之意見;民國6年(1917)倪嗣沖等借督軍團會議要求總統黎元洪改制憲法,解散國會等。均不無追尋清末督撫、邯鄲學步之作用。所以說,清末地方督撫權力上升的結果,一方面使省地方首長可以絕對控制一省,自成氣候;同時也得以一省之地方勢力為後盾,進而干預中央政治,終而造成日後中國政治內輕外重地方主義流行,地方武力者不但控制地方,而且也以地方武力為依托,進而干涉中央,增長了地方主義之色調。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