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史話(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中國史話‧近代政治史系列
ISBN13:9787509726754
替代書名:A Brief History of Land Reform in China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董志凱
出版日:2011/12/01
裝訂/頁數:平裝/163頁
規格:20.8cm*14.6cm (高/寬)
版次:一版
適性閱讀分級:631【十年級】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民以食為天。吃飯離不開糧油,糧油的生產離不開土地。中國是一個耕地有限的農業大國,耕地如何分配、歸誰所有歷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經濟關系問題。土地改革前,中國農村居主導地位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這一制度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是農民以至整個國家貧窮、落后的基本根源,因此,封建的土地制度必須廢除。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廣大農村開展了一場長期的、艱難曲折而又波瀾壯闊的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斗爭。本書以時間為線索,論述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歷次土地改革運動,展現了土地改革完成后農村各方面發生的新變化。
作者簡介
陳廷?,1933年2月生,湖北松滋人。1959年8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977年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發放的政府特殊津貼。主要著作:《抗日根據地經濟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49-1952)》(合編,任副主編)。
董志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經濟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主要著作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49-1952)》(合編)、《奠基--新中國經濟五十年》(合編)、《躋身國際市場的艱辛起步》、《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1949~1952年中國經濟分析》、《新中國工業的奠基石-156項建設研究》(合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53-1957)》(合編)、《共和國經濟風云回眸》等。
董志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經濟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主要著作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49-1952)》(合編)、《奠基--新中國經濟五十年》(合編)、《躋身國際市場的艱辛起步》、《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1949~1952年中國經濟分析》、《新中國工業的奠基石-156項建設研究》(合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53-1957)》(合編)、《共和國經濟風云回眸》等。
目次
引言
一 封建土地制度為什么必須廢除
1.殘酷的經濟剝削
2.殘暴的政治壓迫
3.農民貧困破產
4.工業化舉步維艱
二 中共建黨初期和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減租減息運動
1.農民減租運動的興起
2.廣東農民減租運動的發展
3.湖南、湖北農民減租運動的深入
三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革命
1.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海陸豐、井岡山等地的土地革命
2.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的深入
3.王明“左”傾土地政策的危害
四 抗日戰爭時期的減租減息
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減租減息政策的提出
2.農民減租減息運動的興起,減租減息政策的發展和完善
3.減租減息運動的深入及其歷史作用
五 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
1.反奸清算與沒收分配日偽土地
2.“五四指示”和土地改革運動
3.《中國土地法大綱》與平分土地運動
4.糾正“左”傾錯誤,確定土地私有權
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的土地改革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2.減租退押運動的開展
3.土地改革運動的蓬勃開展
4.城市郊區、僑鄉、山林等特殊土地問題的解決
5.少數民族地區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民主改革運動
七 中國土地改革的偉大成就
參考書目
一 封建土地制度為什么必須廢除
1.殘酷的經濟剝削
2.殘暴的政治壓迫
3.農民貧困破產
4.工業化舉步維艱
二 中共建黨初期和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減租減息運動
1.農民減租運動的興起
2.廣東農民減租運動的發展
3.湖南、湖北農民減租運動的深入
三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革命
1.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海陸豐、井岡山等地的土地革命
2.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的深入
3.王明“左”傾土地政策的危害
四 抗日戰爭時期的減租減息
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減租減息政策的提出
2.農民減租減息運動的興起,減租減息政策的發展和完善
3.減租減息運動的深入及其歷史作用
五 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
1.反奸清算與沒收分配日偽土地
2.“五四指示”和土地改革運動
3.《中國土地法大綱》與平分土地運動
4.糾正“左”傾錯誤,確定土地私有權
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的土地改革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2.減租退押運動的開展
3.土地改革運動的蓬勃開展
4.城市郊區、僑鄉、山林等特殊土地問題的解決
5.少數民族地區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民主改革運動
七 中國土地改革的偉大成就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1923年夏季,海豐遭到臺風的襲擊,90%的農田、60%的房屋、40%的牲畜受到損失,死亡500多人。由于農業欠收,農民難以維生。農會鑒于當時“免租既有所不能,完租必至于餓死”的情況,決定發動農民開展減租斗爭,提出無收獲者免租、有部分收獲者“最高限度只能輸納三成”的口號。農會的減租號召,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但地主反對減租,并派人下鄉逼租。8月9日,縣保衛團局長林卓存命其侄林某下鄉十足收租被打。縣長王作新遂派軍警逮捕農民3人,罰款30余元。8月16日(農歷七月五日),軍閥鐘景堂與縣警包圍農會,搗毀農會辦公所,逮捕農民領袖25人,制造了震驚全國的“海豐七五農潮事件”。
海豐縣農會雖遭摧殘,但各地基層農會繼續領導農民減租斗爭,提出減租15%的要求。海豐第三區姓林的地主帶頭反對,農會動員二三百戶佃農集體辭田。地主依仗其他七八百石耕地仍有人租種,繼續頑抗;為了支持林姓地主抵抗減租,反動地主們決定凡被辭一石種子田,由“公租”補助一元幫銀。農會則針鋒相對提出,凡辭田或被吊田的農民,可從農會得到每石種子田兩元幫銀,并給農民介紹職業或幫助擇地開荒。這個林姓地主對比得失,覺得如此每年損失5000多石地租,還不如接受15%的減租要求為好。農民取得了減租斗爭的勝利。海豐農會也因此名揚四方。陸豐、惠陽、紫金、惠安、普寧等縣也先後成立了農會,農會會員增至20多萬。1924年2月,海豐縣農會被廣東軍閥陳炯明強令解散。
……
海豐縣農會雖遭摧殘,但各地基層農會繼續領導農民減租斗爭,提出減租15%的要求。海豐第三區姓林的地主帶頭反對,農會動員二三百戶佃農集體辭田。地主依仗其他七八百石耕地仍有人租種,繼續頑抗;為了支持林姓地主抵抗減租,反動地主們決定凡被辭一石種子田,由“公租”補助一元幫銀。農會則針鋒相對提出,凡辭田或被吊田的農民,可從農會得到每石種子田兩元幫銀,并給農民介紹職業或幫助擇地開荒。這個林姓地主對比得失,覺得如此每年損失5000多石地租,還不如接受15%的減租要求為好。農民取得了減租斗爭的勝利。海豐農會也因此名揚四方。陸豐、惠陽、紫金、惠安、普寧等縣也先後成立了農會,農會會員增至20多萬。1924年2月,海豐縣農會被廣東軍閥陳炯明強令解散。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