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這本《興稼細語》由蔡銘澤著,書分八輯,內容如次:第一輯“天命可畏乎”,收錄小品文8篇,主要圍繞人天之際即人與外部環境之關系展開議論;第二輯“人生三境界”,收錄小品文15篇,主要從作者個人見聞出發探討為人處世之道;第三輯“書到用時方恨少”,收錄小品文9篇,主要為作者讀書、抄書和用書的心得體會;第四輯“為文必有英雄氣”,收錄小品文10篇,主要為作者為文著述的心得體會;第五輯“新聞細語”,收入小品文10篇,均為作者治學特別是新聞傳播學研究方面的心得;第六輯“書翰淋漓在此間”,收錄小品文6篇,主要表現作者近年醉心書道、勤練苦習、細辨明思之心得;第七輯“建陽千秋夢”,收錄散文、游記等10篇,主要為作者思念宗親、依戀故土之情感與暢游外邦之見聞,其中特別收入先君《從軍記略》一文,以盡人子孝親之道;第八輯“著述序跋錄”,收錄作者歷年所有著作之後記及為友人著述所作序跋等共計15篇。全書最後,附錄作者歷年著述目錄一覽表,于此大致能反映作者治學之心路歷程。
《興稼細語》適合文學愛好者閱讀。
《興稼細語》適合文學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蔡銘澤,男,1956年11月出生,湖南岳陽人。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湘潭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和法學碩士學位;博士研究生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獲法學(新聞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湘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廣州師范學院、暨南大學任教。1995年4月至1999年5月,任廣州師范學院新聞傳播系副主任(主持工作)。2000年3月至2006年9月,任暨南大學新聞學系系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現任暨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特邀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新聞學會副會長、廣東省廣播電視協會副會長、廣州市新聞學會副會長、河南大學與華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歷年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出版專著4部,主編教材1部,參撰專著與教材6部。其中,《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年版)、《(向導)周報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新時期廣東報業發展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新聞細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年版)均獲新聞學界與讀者好評。
名人/編輯推薦
這本《興稼細語》由蔡銘澤著,書分八輯,所收文章,逾八十篇,內容各不相同,觀感因時而異,難以盡善盡美,唯大致分類,并以寫作時序為編次。然其為文也,選題新而奇,旨趣高而遠,文辭質而樸,篇幅短而精,心致專而勤。誦讀之下,略能見其為人處世之道,窺其格物致知之理,察其為文書翰之法。
序
興稼細語
“興稼”者,興盛之莊稼也。云夢古澤,荊楚丘陵,有小山村“書稼沖”者存焉。蓋聞先祖書香傳世,農耕謀生,地名含有耕讀為本之義。作者生長于斯,夢縈魂牽,絲毫未敢相忘。佳名惠我,好學喜文。每于教學、科研或行政之余,輒將為人處世、讀書治學與文墨書翰之心得著述發表。此類小品文從現實生活出發,談天說地,論古道今,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于一體。寒來暑往,日積月累,競數十篇,蔚然可觀。于是,不揣冒昧,細加剪裁,精心摘錄,編輯出版。
“細語”者,細雨也,微言也。余之生也貧寒,及其長成卑賤。然少懷壯志,常思有所作為。奈何時運多舛,資質愚鈍,事功碌碌,教學、科研和行政,均無大成。其人也微,所言者輕,未可示人。然詩聖杜甫有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仿效先賢,附麗雅趣,愉人悅己,不亦樂乎?
書分八輯,內容如次:第一輯“天命可畏乎”,收錄小品文8篇,主要圍繞人天之際即人與外部環境之關系展開議論;第二輯“人生三境界”,收錄小品文15篇,主要從作者個人見聞出發探討為人處世之道;第三輯“書到用時方恨少”,收錄小品文9篇,主要為作者讀書、抄書和用書的心得體會;第四輯“為文必有英雄氣”,收錄小品文10篇,主要為作者為文著述的心得體會;第五輯“新聞細語”,收入小品文10篇,均為作者治學特別是新聞傳播學研究方面的心得;第六輯“書翰淋漓在此間”,收錄小品文6篇,主要表現作者近年醉心書道、勤練苦習、細辨明思之心得;第七輯“建陽千秋夢”,收錄散文、游記等10篇,主要為作者思念宗親、依戀故土之情感與暢游外邦之見聞,其中特別收入先君《從軍記略》一文,以盡人子孝親之道;第八輯“著述序跋錄”,收錄作者歷年所有著作之後記及為友人著述所作序跋等共計15篇。全書最後,附錄作者歷年著述目錄一覽表,于此大致能反映作者治學之心路歷程。
上述文章,逾八十篇,內容各不相同,觀感因時而異,難以盡善盡美,唯大致分類,并以寫作時序為編次。然其為文也,選題新而奇,旨趣高而遠,文辭質而樸,篇幅短而精,心致專而勤。誦讀之下,略能見其為人處世之道,窺其格物致知之理,察其為文書翰之法。教化之功,豈敢奢言?心香一瓣,奉獻真誠。若能悅君子而就有道,則斯愿足矣。
感謝陳初生教授題寫書名,他的墨寶為本書增添了光彩。
本書出版得到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11”工程建設項目經費資助,在此深表謝忱。
蔡銘澤
辛卯冬至書于廣州松泉居
“興稼”者,興盛之莊稼也。云夢古澤,荊楚丘陵,有小山村“書稼沖”者存焉。蓋聞先祖書香傳世,農耕謀生,地名含有耕讀為本之義。作者生長于斯,夢縈魂牽,絲毫未敢相忘。佳名惠我,好學喜文。每于教學、科研或行政之余,輒將為人處世、讀書治學與文墨書翰之心得著述發表。此類小品文從現實生活出發,談天說地,論古道今,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于一體。寒來暑往,日積月累,競數十篇,蔚然可觀。于是,不揣冒昧,細加剪裁,精心摘錄,編輯出版。
“細語”者,細雨也,微言也。余之生也貧寒,及其長成卑賤。然少懷壯志,常思有所作為。奈何時運多舛,資質愚鈍,事功碌碌,教學、科研和行政,均無大成。其人也微,所言者輕,未可示人。然詩聖杜甫有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仿效先賢,附麗雅趣,愉人悅己,不亦樂乎?
書分八輯,內容如次:第一輯“天命可畏乎”,收錄小品文8篇,主要圍繞人天之際即人與外部環境之關系展開議論;第二輯“人生三境界”,收錄小品文15篇,主要從作者個人見聞出發探討為人處世之道;第三輯“書到用時方恨少”,收錄小品文9篇,主要為作者讀書、抄書和用書的心得體會;第四輯“為文必有英雄氣”,收錄小品文10篇,主要為作者為文著述的心得體會;第五輯“新聞細語”,收入小品文10篇,均為作者治學特別是新聞傳播學研究方面的心得;第六輯“書翰淋漓在此間”,收錄小品文6篇,主要表現作者近年醉心書道、勤練苦習、細辨明思之心得;第七輯“建陽千秋夢”,收錄散文、游記等10篇,主要為作者思念宗親、依戀故土之情感與暢游外邦之見聞,其中特別收入先君《從軍記略》一文,以盡人子孝親之道;第八輯“著述序跋錄”,收錄作者歷年所有著作之後記及為友人著述所作序跋等共計15篇。全書最後,附錄作者歷年著述目錄一覽表,于此大致能反映作者治學之心路歷程。
上述文章,逾八十篇,內容各不相同,觀感因時而異,難以盡善盡美,唯大致分類,并以寫作時序為編次。然其為文也,選題新而奇,旨趣高而遠,文辭質而樸,篇幅短而精,心致專而勤。誦讀之下,略能見其為人處世之道,窺其格物致知之理,察其為文書翰之法。教化之功,豈敢奢言?心香一瓣,奉獻真誠。若能悅君子而就有道,則斯愿足矣。
感謝陳初生教授題寫書名,他的墨寶為本書增添了光彩。
本書出版得到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11”工程建設項目經費資助,在此深表謝忱。
蔡銘澤
辛卯冬至書于廣州松泉居
目次
興稼細語
第一輯 天命可畏乎
天命可畏乎
三種時間觀念
人際網結
苦難是一所大學
智慧最美麗
歷史與現實
禮儀之于少年
赤子無敵
第二輯 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
事·理·法·情
戒急用忍
是非之心與利害之心
名片折射
“蒙在鼓里”別解
志存高遠與腳踏實地
留廣師,五不可
戒之在得
避路讓賢折
業師、經師與人師
“大私為公”論
己丑重陽偶感
師者忌言
老蔡買菜
第三輯 書到用時方恨少
書到用時方恨少
《易》之為書也
視履考祥
抄書之妙
告密之風與酷吏峻刑
漫話武則天
除惡務盡
上官婉兒其人
《色·戒》何為
第四輯 為文必有英雄氣
為文必有英雄氣
文章天成
時代歌聲
好歌曲美在何方
聽音樂,寫文章
為有源頭活水來
文越千秋意猶香
白云清流有華章
審美意象說
詩從心出
第五輯 新聞細語
“迷”、“瘋”、“靜”——青年為學三境界
生存與發展:傳播雙循環
大人物看小節
學術規范與反腐
“功夫”與“靈感”
“頓悟”之法與“發覆”之功
新聞內容之美談
新聞形式之美談
新聞創意之美談
災害報道之誤區
第六輯 書翰淋漓在此間
豈可因人廢其字
周正俊朗書之魂
一筆獨顯與全局觀照
變亂悟書道
書翰淋漓在此間
筆緣三悟
第七輯 建陽千秋夢
回首望故鄉
祭父文
先父從軍記略
建陽千秋夢
道縣一本書
西山先生鎮鬼記
更約九垓游
訪印紀絮
訪學澳洲東復西
難忘加州樹與花
第八輯 著述序跋錄
《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序言(方漢奇)
薊北楓丹九度秋
《新聞學概論新編》後記
《新聞學概論新編》再版後記
《新聞傳播學》後記
《新聞傳播學》再版後記
《新聞傳播學》第三版說明
朝花夕拾溫舊夢
《新時期廣東報業發展研究》後記
《新聞細語》開篇辭
頭版頭條有學問
老大無傷悲
陳谷書序
關注·思考·成功
少年愛畫今圓夢
附錄:蔡銘澤著述目錄一覽
第一輯 天命可畏乎
天命可畏乎
三種時間觀念
人際網結
苦難是一所大學
智慧最美麗
歷史與現實
禮儀之于少年
赤子無敵
第二輯 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
事·理·法·情
戒急用忍
是非之心與利害之心
名片折射
“蒙在鼓里”別解
志存高遠與腳踏實地
留廣師,五不可
戒之在得
避路讓賢折
業師、經師與人師
“大私為公”論
己丑重陽偶感
師者忌言
老蔡買菜
第三輯 書到用時方恨少
書到用時方恨少
《易》之為書也
視履考祥
抄書之妙
告密之風與酷吏峻刑
漫話武則天
除惡務盡
上官婉兒其人
《色·戒》何為
第四輯 為文必有英雄氣
為文必有英雄氣
文章天成
時代歌聲
好歌曲美在何方
聽音樂,寫文章
為有源頭活水來
文越千秋意猶香
白云清流有華章
審美意象說
詩從心出
第五輯 新聞細語
“迷”、“瘋”、“靜”——青年為學三境界
生存與發展:傳播雙循環
大人物看小節
學術規范與反腐
“功夫”與“靈感”
“頓悟”之法與“發覆”之功
新聞內容之美談
新聞形式之美談
新聞創意之美談
災害報道之誤區
第六輯 書翰淋漓在此間
豈可因人廢其字
周正俊朗書之魂
一筆獨顯與全局觀照
變亂悟書道
書翰淋漓在此間
筆緣三悟
第七輯 建陽千秋夢
回首望故鄉
祭父文
先父從軍記略
建陽千秋夢
道縣一本書
西山先生鎮鬼記
更約九垓游
訪印紀絮
訪學澳洲東復西
難忘加州樹與花
第八輯 著述序跋錄
《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序言(方漢奇)
薊北楓丹九度秋
《新聞學概論新編》後記
《新聞學概論新編》再版後記
《新聞傳播學》後記
《新聞傳播學》再版後記
《新聞傳播學》第三版說明
朝花夕拾溫舊夢
《新時期廣東報業發展研究》後記
《新聞細語》開篇辭
頭版頭條有學問
老大無傷悲
陳谷書序
關注·思考·成功
少年愛畫今圓夢
附錄:蔡銘澤著述目錄一覽
書摘/試閱
三種時間觀念
時間者,物質存在之形式,連綿不絕之系統也。自晨至昏。晝夜不舍,寒來暑往,四季紛呈,古今嬗遞,瞬間永恒。時間之于人也,心能感而身莫能及,玄乎哉,玄乎哉!然而,細加思量,人們之時間觀念約可細分為三。此三者,一日自然時間觀念,二日歷表時間觀念,三日歷史時間觀念。
所謂自然時間觀念者,人與動物意識中時間之自然流轉也。例如,日月之輪替,寒暑之相繼,四時之易位,此皆循環往復者也。此種時間觀念著眼于時間之線形流轉,僅強調“過去”和“未來”,基本上沒有“現在”。于是,人們容易產生“永恒的過去,無限的未來,短暫的現在”之錯覺,從而陷入虛無縹緲之幻境。持此時間觀念者,聽任時間之自然流轉,忽略現時之創造,僅能被動求得簡單之生存,難以主動尋覓發展之契機。
所謂歷表時間觀念者,人文社會之發展在人們意識中之反映也。例如,陽歷、陰歷、沙漏、打更、鐘表等等,此皆人為規劃之計時者也。此種時間觀念意在用人文歷法來把握現在,幫助人們求得更多發展機遇。歷表時間觀念立足于現在,強調一個“本”字,如本日、本月、本年度、本世紀等等。由此,人們有了確切的時間與空間觀念,便能總結過去,把握現在,開創未來。然而,此種時間觀念仍然囿于線形時間之思考,難以預測未來發展之趨勢。故此,若僅以此種時間觀念指導人生與社會之發展,則永遠無法窺測人生與社會之真諦。
所謂歷史時間觀念者,人們全方位思考時空關系,探究歷史發展規律之謂也。例如,總結過去,把握現在,預’狽0未來,此皆三位一體、時空交錯、立體流變者也。秉持此種時間觀念者認為,“現在”由“過去”發展而來,“現在”且預示著“短期未來”之發展。故“現在”為“過去”與“未來”之連接點,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之支撐也。人們現在之決定乃根據過去經驗做出,亦將影響未來之發展。于是乎,歷史時間觀念便將“過去”、“現在”與“將來”有機聯系在一起。由此,人們便有了科學決策的依據。正因為如此,人們才能正確總結歷史經驗,科學規劃未來發展,自覺推動現實進步。
自然時間觀念、歷表時間觀念與歷史時間觀念,均為人類為把握與利用時間、求得生存與發展而創造之標識也。此三者,前後相繼,高低有致,未可等量齊觀耳。一個人如果僅停留在第一、二兩個層次的時間觀念之上,只能被動地應付時間之自然流轉,無法科學地預測未來之發展趨勢。只有在第三個層次,即歷史時間觀念上把握時間的人,視角才會獨到而銳利,思域才會廣闊而舒展,從而才能發現常人因熟視無睹而容易忽視的危機,并做出科學的解釋和采取合理的對策。
(原載《廣州日報》2007年4月19日)
人際網結
“文革”十年,季羨老飽受折磨,人際交往盡失,精神幾近崩潰。有《牛棚雜記》記其事:先生以牛鬼蛇神之身,甫出牛棚,鄰人視若瘟神,避之唯恐不及。先生回憶道:“進商店買東西,像是一個白癡,不知道說什么好。我不敢叫售貨員‘同志’,我怎么敢叫他們‘同志’呢?不叫‘同志’又叫什么呢?叫‘小姐’,稱‘先生’,實有不妥。結果是口囁嚅而欲言,足趑趄而不前。一副六神無主、四肢失靈的狼狽相。”
如是我聞,在人們日常生活之中,存在著無形的人際交流網絡。其中,每個人因各自身份、地位和職業不同,而處于不同的交結點之上。此類結點,反映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形諸人們相互之間的稱謂,決定人們相互之間的交往態度及其親疏程度,是謂人際網結。以此人際網結為中心,由近及遠,生發開去,則為家庭、為單位、為社區,為社會也。由此,人們相互結成家人、親友、鄰里、師生、同學、同事、同行、領導、員工等諸種關系。人海茫茫,關系重重,交融互通,社會無形之巨網成矣。處此社會網絡之中,個人顯得多么渺小,多么脆弱!因是之故,個人欲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依從與屈服于社會網絡。依從與屈服之道,端在建構與維護個體在此社會網絡中所處之人際網結。通過此種人際網結,個人可以連通親人、親和同事、交結朋友。于是乎,親情、友情與愛情俱至,陽光、雨露伴沃土常存。如此,個人之生存與發展,可以無憂矣。反之,人們若迷失或損毀固有之人際網結,則頓感失落,雖身居鬧市,舉目皆為路人,無異流落荒野。于是乎,茫茫然不知其所向,悶悶兮難以終其日。如此,個人之生存與發展,必然遭受困J巳。
奈何人情乖張,世路崎嶇,此類窘迫,每每多有發生。人們往往容易損毀或迷失自己固有的人際網結,而陷入迷茫與困頓之中。每際于此,困苦將會降臨,人生遭遇挑戰,網結面臨廢弛。然而,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正反之相合,新舊之相因。舊有人際網結之崩壞,抑或恰為新型人際網結萌動之先聲。處此迷茫困苦之中,世態炎涼昭顯無遺,真情假意畢露眼底,自我反省清夜錐心。于是乎,認知趨于真切,品性臻至純和,網結亟待重構。網結重構之道,在乎親情之慰藉,在乎友情之交流,在乎愛情之滋潤,更在乎自身學識之充盈與夫人格之弘毅。然而,學識充盈與人格弘毅何由而得?日唯讀書而已矣。夫書籍者,知識之載體,智慧之源泉,人生之摯友也。平常之時,若能習而誦之,可以明事理,可以長見識,可以增智慧。困厄之中,若能捧而讀之,更覺有如良師益友,可以隨時暢談,可以推心置腹,可以茅塞頓開。于是,心緒得以安寧,學識得以充盈,品位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人際網結得以重構矣。人生至此,可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美好生活重開新局。
人際網結,似乎縹緲而不可見,實則與每個人須臾而不可離,值得珍視,值得維護,值得重構,值得從中汲取連綿不絕之智慧。
(原載《廣州日報》2007年12月3日)P6-9
時間者,物質存在之形式,連綿不絕之系統也。自晨至昏。晝夜不舍,寒來暑往,四季紛呈,古今嬗遞,瞬間永恒。時間之于人也,心能感而身莫能及,玄乎哉,玄乎哉!然而,細加思量,人們之時間觀念約可細分為三。此三者,一日自然時間觀念,二日歷表時間觀念,三日歷史時間觀念。
所謂自然時間觀念者,人與動物意識中時間之自然流轉也。例如,日月之輪替,寒暑之相繼,四時之易位,此皆循環往復者也。此種時間觀念著眼于時間之線形流轉,僅強調“過去”和“未來”,基本上沒有“現在”。于是,人們容易產生“永恒的過去,無限的未來,短暫的現在”之錯覺,從而陷入虛無縹緲之幻境。持此時間觀念者,聽任時間之自然流轉,忽略現時之創造,僅能被動求得簡單之生存,難以主動尋覓發展之契機。
所謂歷表時間觀念者,人文社會之發展在人們意識中之反映也。例如,陽歷、陰歷、沙漏、打更、鐘表等等,此皆人為規劃之計時者也。此種時間觀念意在用人文歷法來把握現在,幫助人們求得更多發展機遇。歷表時間觀念立足于現在,強調一個“本”字,如本日、本月、本年度、本世紀等等。由此,人們有了確切的時間與空間觀念,便能總結過去,把握現在,開創未來。然而,此種時間觀念仍然囿于線形時間之思考,難以預測未來發展之趨勢。故此,若僅以此種時間觀念指導人生與社會之發展,則永遠無法窺測人生與社會之真諦。
所謂歷史時間觀念者,人們全方位思考時空關系,探究歷史發展規律之謂也。例如,總結過去,把握現在,預’狽0未來,此皆三位一體、時空交錯、立體流變者也。秉持此種時間觀念者認為,“現在”由“過去”發展而來,“現在”且預示著“短期未來”之發展。故“現在”為“過去”與“未來”之連接點,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之支撐也。人們現在之決定乃根據過去經驗做出,亦將影響未來之發展。于是乎,歷史時間觀念便將“過去”、“現在”與“將來”有機聯系在一起。由此,人們便有了科學決策的依據。正因為如此,人們才能正確總結歷史經驗,科學規劃未來發展,自覺推動現實進步。
自然時間觀念、歷表時間觀念與歷史時間觀念,均為人類為把握與利用時間、求得生存與發展而創造之標識也。此三者,前後相繼,高低有致,未可等量齊觀耳。一個人如果僅停留在第一、二兩個層次的時間觀念之上,只能被動地應付時間之自然流轉,無法科學地預測未來之發展趨勢。只有在第三個層次,即歷史時間觀念上把握時間的人,視角才會獨到而銳利,思域才會廣闊而舒展,從而才能發現常人因熟視無睹而容易忽視的危機,并做出科學的解釋和采取合理的對策。
(原載《廣州日報》2007年4月19日)
人際網結
“文革”十年,季羨老飽受折磨,人際交往盡失,精神幾近崩潰。有《牛棚雜記》記其事:先生以牛鬼蛇神之身,甫出牛棚,鄰人視若瘟神,避之唯恐不及。先生回憶道:“進商店買東西,像是一個白癡,不知道說什么好。我不敢叫售貨員‘同志’,我怎么敢叫他們‘同志’呢?不叫‘同志’又叫什么呢?叫‘小姐’,稱‘先生’,實有不妥。結果是口囁嚅而欲言,足趑趄而不前。一副六神無主、四肢失靈的狼狽相。”
如是我聞,在人們日常生活之中,存在著無形的人際交流網絡。其中,每個人因各自身份、地位和職業不同,而處于不同的交結點之上。此類結點,反映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形諸人們相互之間的稱謂,決定人們相互之間的交往態度及其親疏程度,是謂人際網結。以此人際網結為中心,由近及遠,生發開去,則為家庭、為單位、為社區,為社會也。由此,人們相互結成家人、親友、鄰里、師生、同學、同事、同行、領導、員工等諸種關系。人海茫茫,關系重重,交融互通,社會無形之巨網成矣。處此社會網絡之中,個人顯得多么渺小,多么脆弱!因是之故,個人欲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依從與屈服于社會網絡。依從與屈服之道,端在建構與維護個體在此社會網絡中所處之人際網結。通過此種人際網結,個人可以連通親人、親和同事、交結朋友。于是乎,親情、友情與愛情俱至,陽光、雨露伴沃土常存。如此,個人之生存與發展,可以無憂矣。反之,人們若迷失或損毀固有之人際網結,則頓感失落,雖身居鬧市,舉目皆為路人,無異流落荒野。于是乎,茫茫然不知其所向,悶悶兮難以終其日。如此,個人之生存與發展,必然遭受困J巳。
奈何人情乖張,世路崎嶇,此類窘迫,每每多有發生。人們往往容易損毀或迷失自己固有的人際網結,而陷入迷茫與困頓之中。每際于此,困苦將會降臨,人生遭遇挑戰,網結面臨廢弛。然而,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正反之相合,新舊之相因。舊有人際網結之崩壞,抑或恰為新型人際網結萌動之先聲。處此迷茫困苦之中,世態炎涼昭顯無遺,真情假意畢露眼底,自我反省清夜錐心。于是乎,認知趨于真切,品性臻至純和,網結亟待重構。網結重構之道,在乎親情之慰藉,在乎友情之交流,在乎愛情之滋潤,更在乎自身學識之充盈與夫人格之弘毅。然而,學識充盈與人格弘毅何由而得?日唯讀書而已矣。夫書籍者,知識之載體,智慧之源泉,人生之摯友也。平常之時,若能習而誦之,可以明事理,可以長見識,可以增智慧。困厄之中,若能捧而讀之,更覺有如良師益友,可以隨時暢談,可以推心置腹,可以茅塞頓開。于是,心緒得以安寧,學識得以充盈,品位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人際網結得以重構矣。人生至此,可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美好生活重開新局。
人際網結,似乎縹緲而不可見,實則與每個人須臾而不可離,值得珍視,值得維護,值得重構,值得從中汲取連綿不絕之智慧。
(原載《廣州日報》2007年12月3日)P6-9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