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天天領券享優惠!
南海考古(簡體書)
滿額折

南海考古(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4 元
定價
:NT$ 144 元
優惠價
8712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西沙群島、東沙群島以及南沙群島的水下文物、沉船遺址等,作為海中文物寶庫的“南海一號”,在該書中重點介紹。同時,也對異彩紛呈的南海文物,如瓷器、陶器、銅器、石雕制品及歷代古錢幣等進行必要的描述和說明。

作者簡介

郝恩德,1944年生于上海,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考古專業。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研究館員,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長期從事文博考古工作,主要研究海南史前考古學和南海考古。曾發表《三亞落筆洞遺址》、《南海文物》及《海南史前考古概述》《海南考古六十年》《海南古代文化與百越文化》等80余篇(部)學術論文和考古報告,屢獲省、部級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

名人/編輯推薦

您知道嗎?南海是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陸緣海,面積約有356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于渤海、黃海和東海等三大海總面積的三倍。南海平均水深約1212米,最深處達5567米。
郝思德編著的《南海考古》主要介紹西沙群島、東沙群島以及南沙群島的水下文物、沉船遺址等,作為海中文物寶庫的“南海一號”,在該書中重點介紹。同時,也對異彩紛呈的南海文物,如瓷器、陶器、銅器、石雕制品及歷代古錢幣等進行必要的描述和說明。

目次

一、神秘而又浩瀚無際的南海
1.南海是海上天然大通道
2.南海分布有多少島礁沙洲
3.變幻莫測的南海自然氣候
4.南海蘊藏的資源寶藏知多少
二、探尋歷史秘密的南海考古
1.早期西沙考古
2.踏遍島洲的西沙文物普查
3.首次遠洋進行的西沙水下考古
4.難忘的東沙、南沙群島考古調查
5.史無前例的“南海一號”水下考古
6.漁民參與的西沙考古活動
三.、內涵豐富的南海歷史遺存
1.島洲上的文物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2.地處南海航道要;中的北礁水下遺物點
3.唐、宋先民在甘泉島留下的居住遺址
4.海中文物寶庫——“南海一號”沉船
5.神秘的“華光礁1號”沉船
6.漁民祭拜先輩的珊瑚石廟
7.地震所造成的“海底村莊”遺址
8.鄭和船隊沉落在北礁的銅錢
四、異彩紛呈的南海文物
1.古樸無華的陶器
2.燦爛奪目的瓷器
3.別具風格的銅器
4.厚重實用的石雕制品
5.來自異國他鄉的非洲象牙
6.年代久遠的中國歷代銅錢

書摘/試閱

◎ 篇章選讀
二、探尋歷史秘密的南海考古
4.難忘的東沙、南沙群島考古調查
東沙群島考古活動開展得很早,1936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海軍部東沙群島氣象臺的工作人員就在東沙島一帶海灘發現過凝結成塊的古代銅錢,據對采集回來的古代錢幣上的文字進行分析辨認,可以讀出的錢文有唐代“開元通寶”、宋代“景祐通寶”和明代“洪武通寶”、“永樂通寶”等銅錢。從銅錢上的膠結物為珊瑚所致的情況來看,這些古錢幣應當是被海水沖到島邊海灘上的,在其附近應有古代沉船遺址。據有關考古學者推測,我國古代先民應該早在宋、元時期就已經到達東沙群島及其海域。
在1995年3月,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業人員又前往東沙島進行考古調查和小規模試掘,發現了七處陶瓷片遺物點,其中較重要的是發現了東沙遺址。同年9—10月,再次到該島發掘東沙遺址,清理發掘面積約82平方米。出土遺物主要有陶瓷器殘片,其中陶器有缽形器、束口甕、帶柄罐等;瓷器幾乎全為青花,器形有碗、盤、小杯、瓶、匙、罐等種。此外,還發現灶坑及木炭、海貝、谷等遺物(陳仲玉:《東沙島南沙太平島考古學初步調查》,《內政叢書第九十二輯》,1995 年)。據有關中國臺灣考古學者的初步分析,這處遺址可能是清代作為中國漁民到此休息、儲物、處理漁貨、避風等活動的場所,是他們在東沙島上搭建的臨時性活動的建筑遺址。南沙群島是南海諸島中最南、最遠的一處群島,遠離中國內地,由于南海問題較為復雜的國際背景,故前往南沙群島進行考古調查,是一項非常艱險和充滿挑戰性的活動。
1993 年,北京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王恒杰先生只身前往南沙群島進行考古調查。王恒杰先生生前十分關注邊疆考古,尤其是中國南海諸島的考古進展。在對西沙群島進行考古調查后,又計劃到中國海疆最南的南沙群島開展調查工作。在海南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及瓊海潭門漁民的熱情協助下,獨自隨前往南沙群島進行捕魚作業的瓊海漁船一起南下,開始了為期一個多月充滿艱險和困難南沙考古旅程。根據南沙群島眾島礁分布的地理位置情況,初步擬訂了南沙考古調查海上航行的基本路線。漁船自瓊海潭門港出發,路經北礁,然后再駛向永樂群島,順經晉卿島、琛航島,路過玉琢礁和浪花礁,再進入南沙群島東北海域的永登暗沙,才正式開始進行南沙考古的調查活動。自此,漁船接
著駛向北子島、南子島、道明群礁、楊明暗沙、太平島和鄭和群礁、福祿寺礁、永暑礁、華陽礁等島礁,又經南威島、柏礁,到盟誼暗沙、北康暗沙、南安礁、南屏礁、祿康礁,最遠到達曾母暗沙北緣,然后再折回南通礁、皇路礁,又經柏礁、永暑礁,復經西沙玉琢礁、琛航島等島礁,最后經北礁駛返三亞市榆林港。此次南沙考古調查歷時33天,航程3000多海里(約5560公里),在南沙群島的20個島洲沙礁發現了古代遺物點,采集到一批古代文物(王恒杰:《南沙考古調查》,載《中國南海諸島》,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8月版)。其中,在太平島、永登暗礁、道明群礁、鄭和群礁、皇路礁、南通礁等遺物點發現的古代陶瓷器居多,有漢代幾何印紋陶甕、陶罐,唐宋時期青瓷碗,明清時期青花瓷器等,另有一些古代銅錢幣。這些考古發現,充分證明了中國古代先民早就來
到南沙群島及其海域。
1995 年,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專業人員搭乘臺灣軍方的運補船隊到南沙群島太平島進行考古調查。在太平島的考古調查中,發現了七處陶瓷片遺物點和兩處墓葬。采集的遺物以陶瓷器為主,其中有白瓷、綠釉和釉陶等種,器形僅見盤、碗、杯、香爐等。經過對采集的陶瓷器進行分析,可以初步推斷發現的遺物點和墓葬的時間均為現代,不屬于古代遺跡。

5.史無前例的“南海一號”水下考古

早在1987 年8 月,交通部廣州打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合作在廣東陽江海域尋找東印度公司沉船時,曾意外地在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的海陵島附近發現了一艘宋代木質商船,打撈出200 多件瓷器文物。經國內考古專家初步鑒定,認為該木質沉船可能與宋代海上絲綢之路有一定的關聯。這次考古新發現在國際上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因此,這艘古代沉船就被正式命名為“南海一號”。
1989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由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專門組成了“南海一號”沉船水下考古隊負責這項考古工作。同年11 月,對“南海一號”進行了首次水下考古調查。因調查期間,自然氣候條件較為惡劣,海面風起浪涌較大,海水能見度較低,難以在海中進行潛水探摸調查,終無功而返。
2001年4月,由國家文物局重新組織的“南海一號”水下考古隊,抽調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專業人員,又對“南海一號”沉船進行了全面的水下調查、勘探,準確定位了沉船位置和大致確認了古沉船遺址的埋藏情況。
2002—2007年初,水下考古隊正式對“南海一號”古沉船進行了多次試掘,打撈出水近5000件陶瓷器及其他文物,其中有不少瓷器相當完整。期間,還對古沉船船體進行以物探為主的調查,不僅了解到“南海一號” 古沉船的長、寬尺寸等數據,還采集到該沉船所處的海床30 米以下的地質資料,為今后古沉船的打撈和保護方案的制訂提供了必要的科學依據。
2007 年4 月8日,備受中外考古界關注的“南海一號”沉船整體打撈工程正式啟動。打撈沉船的任務是由交通部廣州打撈局有亞洲第一吊之稱的“華天龍”大型起重吊船承擔,先將巨型沉箱下水壓到船底完全罩住“ 南海一號”,然后,最關鍵的是在沉箱底部橫穿36根底托梁,它要承載船體和沉箱的整個負重量。經過8 個多月的打撈前期準備工作,同年12 月22日,沉寂海底800多年的南宋古沉船 “南海一號”終于全身出水,重見天日。同月28日,出水的“南海一號”古沉船正式進駐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內特意為其建造的“水晶宮”中,然后要進行“精雕細琢”的水下考古發掘工作,慢慢地揭開其神秘的歷史面紗。據有關文物考古專家保守估計,“南海一號”沉船上應該保存有超過6萬件的文物,其中不乏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的珍貴精品。
“南海一號”沉船整體成功打撈,無疑是中國水下考古一座歷史性的里程碑,它標志著中國水下考古事業又已邁上了一個新的高臺階,由此表明,中國水下考古水平也已躋身于世界的先進行列。中國“南海一號”古沉船的水下考古發掘和整體打撈成功,也就成為世界水下考古發展史上的一段佳話和傳奇。

6.漁民參與的西沙考古活動

1986 年,瓊海縣潭門鎮草塘村“00461號”漁船受鎮政府派遣,前往西沙群島珊瑚島東北面約2米多深的水下礁盤上,打撈起一批石雕文物,并運回到潭門鎮政府保存。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派專業人員對這批出水石雕文物進行了初步鑒定,認為石雕文物均以花崗巖石為材料,共計47件,其中部分已殘破。石雕制品雕刻技法粗放、簡練、流暢,除十尊男、女石雕人像外,其他石建筑構件多達37件,種類有石柱、石板、石條、石飛檐、石柱礎等,部分石建筑構件上雕刻有龍紋、蓮花紋、云紋和折枝花卉等裝飾圖案。從這些石建筑構件的石雕技術、外形特征和紋飾風格等方面來看,可能為清代廣東潮州或福建地區匠人所生產的。這批石雕制品應是當時移居東南亞地區的華人運往海外修建宗祠廟宇或某種大型建筑物所用的石質建筑材料。
在1996年西沙群島文物普查后不久,又在北礁發現古代銅錢。當時,瓊海市潭門港“00316號”漁船在北礁附近約3 米深的外礁盤上打撈起一批古錢幣和銅錠等水下文物。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時派專業人員前去調查核實,并征集了這批出水文物。經初步整理,這批銅錢約有5 萬枚之多,能辨認出錢文的貨幣中,絕大多數為明代“洪武通寶”和“永樂通寶”的錢幣。其余的有新莽“大泉五十”,東漢“五銖”,唐代“開元通寶”,北宋“太平通寶”、“景德元寶”、“景祐元寶”、“ 政和通寶”,南宋“建炎通寶”、“大宋元寶”、“皇宋通寶”及金代“正隆元寶”、“大定通寶”和元代“至大通寶”、“至正通寶”等錢幣。銅錠發現7塊。從這批銅錢和銅錠的時代特征及其在水下保存的情況來看,當屬古代沉船上的遺物。
1997年,瓊海市潭門港“00337 號”漁船去西沙群島進行捕魚作業時,又在北礁西北海域礁盤外側打撈出一批古代文物。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聞訊后,即派專業人員前往調查處理。經初步鑒定,在400 余件文物中,主要有陶瓷器、銅器、石制品及少量銅錢、銅錠等。其中,瓷器主要為宋代青白釉,元代青釉,明、清青花等種,陶器以釉陶和泥質灰褐陶為主。銅器以龍紋銅盤、纏枝花卉紋銅盤、素面紋銅盤居多,另有少量銅器座及銅鎖、銅弓簧等。石制品均為磨制的研缽和圓條形杵。出水銅錢近1萬枚,大都為明代“洪武通寶”、“永樂通寶”,另有少量唐、宋、元時期的錢幣。這是繼1996年在北礁打撈出兩批水下文物之后,又一次較重要的考古發現,為研究南海絲綢之路歷史提供了較有價值的實物資料。
1998和1999年,瓊海市潭門鎮邊防派出所依據《文物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將查繳和沒收的一批西沙群島北礁海域水下文物,移交給海南省博物館保管收藏。經初步分析統計,約有2000件古代陶瓷器。移交的這批北礁出水文物可分為陶器和瓷器兩大類,其中瓷器居多,又以宋代青白瓷、元代龍泉青瓷、明代青花瓷較有特點。陶器、釉陶數量很少。
1999年,海口市博物館在瓊海市潭門港收購了一批西沙群島北礁水下文物,經初步分析,這批西沙北礁文物多達1500余件,瓷器居絕大多數,以青瓷為多,青花、青白瓷次之,白釉甚少,另有少量石器和小型石建筑構件。這批西沙北礁文物的年代大約在宋、元、明、清。
1999年5月,瓊海市潭門港一艘漁船在西沙群島華光礁礁盤內打撈出一批出水文物,后由湖北省文物商店臨時收購待藏。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聞訊后,隨即派業務人員赴武漢調查了解這批出水文物的相關情況。經初步分析鑒定,這批華光礁出水文物有1500余件之多,大部分為瓷器,僅有少量陶器。瓷器中又以青瓷居多,青白瓷較少,器形主要有刻花碗、素面碗、刻花壺、四耳罐、菊
瓣紋瓶、盤口瓶、印花紋盆等。陶器器形僅見弦紋瓶、擂缽、罐等。據推測,這批陶瓷器的時代應為宋、元時期。

更多本書信息請登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網站:http://www.bbtpress.com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