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工程經濟學》共分10章,包括:工程經濟學緒論,工程經濟評價基本要素,資金時間價值,工程經濟評價方法,不確定性分析,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投資項目國民經濟分析與評價,價值工程,設備磨損、補償、租賃與更新決策,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在每章後還附有習題,以幫助讀者鞏固理論知識和增強聯系實際的能力。
《工程經濟學》適合工程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作為教材使用,也適合從事工程項目工作的人員閱讀。
《工程經濟學》適合工程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作為教材使用,也適合從事工程項目工作的人員閱讀。
名人/編輯推薦
《工程經濟學》是高職高專“十二五”規劃教材之一。
目次
1 緒論
1.1 工程經濟學的概念
1.1.1 工程經濟學的含義
1.1.2 工程經濟學的性質
1.1.3 工程經濟學研究對象
1.2 工程技術與經濟的內涵
1.3 工程經濟學研究特點
1.4 工程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1.5 工程經濟分析的原則
1.6 工程經濟分析的程序
1.7 工程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8 工程經濟對工程師的重要性
習題
2 工程經濟評價基本要素
2.1 經濟效果
2.1.1 經濟效果的概念
2.1.2 經濟效果的分類
2.1.3 經濟效果的評價方法
2.1.4 經濟效果的評價指標
2.1.5 經濟效果的評價原則
2.2 投資
2.2.1 投資的概念
2.2.2 投資構成
2.3 資產
2.3.1 資產特征
2.3.2 流動資產
2.3.3 長期投資
2.3.4 固定資產
2.3.5 無形資產
2.3.6 遞延資產
2.4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
2.4.1 固定資產折舊的含義
2.4.2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
2.5 工程成本構成與分類
2.5.1 工程成本含義
2.5.2 工程成本的內容
2.5.3 期間費用
2.5.4 總成本費用的計算
2.5.5 工程經濟中的有關成本概念
2.6 收入
2.6.1 收入的含義
2.6.2 收入的分類
2.7 利潤
2.7.1 利潤的含義
2.7.2 利潤的計算
2.8 稅金及附加
2.8.1 營業稅
2.8.2 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
2.8.3 增值稅
2.8.4 房產稅
2.8.5 城鎮土地使用稅
2.8.6 車船使用稅
2.8.7 印花稅
2.8.8 企業所得稅
習題
3 資金時間價值
3.1 資金的時間價值
3.1.1 資金時間價值的概念
3.1.2 影響資金時間價值的因素
3.1.3 衡量資金時間價值的尺度
3.2 資金時間價值的相關概念
3.2.1 利息與利率
3.2.2 利息的計算
3.3 現金流量
3.3.1 現金流量概念
3.3.2 現金流量圖
3.4 資金等值
3.4.1 資金等值的含義
3.4.2 資金等值計算
3.4.3 公式應用注意問題
3.4.4 等差序列終值公式
3.5 名義利率與有效利率
3.5.1 名義利率
3.5.2 有效利率
3.5.3 名義利率與有效利率的應用
習題
4 工程經濟評價方法
4.1 經濟評價指標概述
4.1.1 經濟評價指標分類與內容
4.1.2 方案計算期的確定
4.1.3 基準收益率
4.2 靜態評價指標
4.2.1 靜態投資回收期(Pt)
4.2.2 靜態追加投資回收期(差額投資回收期)
4.2.3 投資收益率
4.3 動態評價指標
4.3.1 動態投資回收期(PD)
4.3.2 凈現值(NPV)與凈現值率(NPVR)
4.3.3 效益費用比法(B/C)
4.3.4 凈年值(NAV)
4.3.5 內部收益率(IRR)
4.3.6 差額內部收益率法
4.4 備選方案
4.4.1 項目評價方法概論
4.4.2 備選方案類型
4.5 備選方案的比較與選擇
4.5.1 互斥方案的比較與選擇
4.5.2 獨立方案的比較與選擇
習題
5 不確定性分析
5.1 不確定性概述
5.1.1 不確定分析的概念
5.1.2 影響不確定性的主要因素
5.2 不確定性分析方法
5.2.1 盈虧平衡分析
5.2.2 線性盈虧平衡分析
5.2.3 敏感性分析
5.3 決策方法
5.3.1 決策概述
5.3.2 決策方法
習題
6 建設項目財務評價
6.1 財務評價概述
6.1.1 財務評價的含義
6.1.2 財務評價內容
6.1.3 財務評價的程序
6.2 基礎財務報表的編制
6.2.1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6.2.2 損益表的編制
6.2.3 資金來源與資金運用表的編制
6.2.4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6.2.5 財務外匯平衡表的編制
6.3 財務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
6.3.1 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指標體系
6.3.2 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方法
6.4 建設項目投資估算
6.4.1 概略估算法
6.4.2 建設投資動態部分估算方法
6.4.3 流動資金估算方法
6.5 某新建工業項目財務評價案例
習題
7 投資項目國民經濟分析與評價
7.1 國民經濟評價概述
7.1.1 國民經濟評價的概念
7.1.2 國民經濟評價的必要性
7.1.3 國民經濟評價與財務評價的關系
7.1.4 國民經濟評價的目的
7.1.5 國民經濟評價的項目類型
7.1.6 國民經濟評價的內容與步驟
7.2 效益和費用的識別
7.2.1 識別效益和費用的原則
7.2.2 國民經濟效益與費用
7.2.3 轉移支付
7.3 國民經濟評價參數
7.3.1 社會折現率
7.3.2 影子工資
7.3.3 影子匯率
7.4 影子價格的確定
7.4.1 影子價格的概念
7.4.2 影子價格的確定
7.5 國民經濟評價指標及效益費用流量表
7.5.1 國民經濟盈利能力分析
7.5.2 外匯效果分析
7.5.3 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習題
8 價值工程
8.1 價值工程概述
8.1.1 價值工程的產生和發展
8.1.2 價值工程含義
8.1.3 價值工程的基本思路
8.1.4 價值工程分析的特點
8.2 價值工程的工作步驟
8.3 價值工程對象的選擇和信息資料收集
8.3.1 價值工程對象的選擇
8.3.2 價值工程的情報資料收集
8.4 功能分析與評價
8.4.1 功能系統分析
8.4.2 功能評價
8.5 方案的創造與評價
8.5.1 方案的創造
8.5.2 方案的評價
8.5.3 方案評價的方法
習題
9 設備磨損、補償、租賃與更新決策
9.1 設備磨損及其補償方式
9.1.1 設備磨損類型
9.1.2 設備磨損的補償方式
9.2 設備維修決策和費用最佳化
9.2.1 檢修計劃的確定
9.2.2 維修費用的估算
9.2.3 維修費用最佳化
9.3 設備更新決策
9.3.1 設備更新含義
9.3.2 設備更新原則
9.3.3 設備的壽命類型
9.4 設備租賃分析
9.4.1 設備租賃與購買決策
9.4.2 租賃決策分析
9.5 設備現代化改裝及其技術經濟分析
9.5.1 設備現代化改裝的概念與意義
9.5.2 設備現代化改裝的技術可能性
9.5.3 設備現代化改裝的技術經濟分析
習題
10 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10.1 可行性研究概述
10.1.1 投資項目概念
10.1.2 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10.1.3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0.1.4 可行性研究的發展歷程
10.2 項目周期
10.3 可行性研究階段
10.3.1 投資機會研究
10.3.2 初步可行性研究
10.3.3 詳細可行性研究
10.3.4 項目評價和決策
10.4 可行性研究程序及報告的編寫
10.4.1 可行性研究的依據
10.4.2 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
10.4.3 可行性研究的要求
10.4.4 可行性研究的內容
10.5 投資項目社會評價
10.5.1 社會評價概念
10.5.2 社會評價的主要內容
10.5.3 社會評價的步驟與方法
10.5.4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寫格式
習題
附錄復利系數表
參考文獻
1.1 工程經濟學的概念
1.1.1 工程經濟學的含義
1.1.2 工程經濟學的性質
1.1.3 工程經濟學研究對象
1.2 工程技術與經濟的內涵
1.3 工程經濟學研究特點
1.4 工程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1.5 工程經濟分析的原則
1.6 工程經濟分析的程序
1.7 工程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8 工程經濟對工程師的重要性
習題
2 工程經濟評價基本要素
2.1 經濟效果
2.1.1 經濟效果的概念
2.1.2 經濟效果的分類
2.1.3 經濟效果的評價方法
2.1.4 經濟效果的評價指標
2.1.5 經濟效果的評價原則
2.2 投資
2.2.1 投資的概念
2.2.2 投資構成
2.3 資產
2.3.1 資產特征
2.3.2 流動資產
2.3.3 長期投資
2.3.4 固定資產
2.3.5 無形資產
2.3.6 遞延資產
2.4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
2.4.1 固定資產折舊的含義
2.4.2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
2.5 工程成本構成與分類
2.5.1 工程成本含義
2.5.2 工程成本的內容
2.5.3 期間費用
2.5.4 總成本費用的計算
2.5.5 工程經濟中的有關成本概念
2.6 收入
2.6.1 收入的含義
2.6.2 收入的分類
2.7 利潤
2.7.1 利潤的含義
2.7.2 利潤的計算
2.8 稅金及附加
2.8.1 營業稅
2.8.2 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
2.8.3 增值稅
2.8.4 房產稅
2.8.5 城鎮土地使用稅
2.8.6 車船使用稅
2.8.7 印花稅
2.8.8 企業所得稅
習題
3 資金時間價值
3.1 資金的時間價值
3.1.1 資金時間價值的概念
3.1.2 影響資金時間價值的因素
3.1.3 衡量資金時間價值的尺度
3.2 資金時間價值的相關概念
3.2.1 利息與利率
3.2.2 利息的計算
3.3 現金流量
3.3.1 現金流量概念
3.3.2 現金流量圖
3.4 資金等值
3.4.1 資金等值的含義
3.4.2 資金等值計算
3.4.3 公式應用注意問題
3.4.4 等差序列終值公式
3.5 名義利率與有效利率
3.5.1 名義利率
3.5.2 有效利率
3.5.3 名義利率與有效利率的應用
習題
4 工程經濟評價方法
4.1 經濟評價指標概述
4.1.1 經濟評價指標分類與內容
4.1.2 方案計算期的確定
4.1.3 基準收益率
4.2 靜態評價指標
4.2.1 靜態投資回收期(Pt)
4.2.2 靜態追加投資回收期(差額投資回收期)
4.2.3 投資收益率
4.3 動態評價指標
4.3.1 動態投資回收期(PD)
4.3.2 凈現值(NPV)與凈現值率(NPVR)
4.3.3 效益費用比法(B/C)
4.3.4 凈年值(NAV)
4.3.5 內部收益率(IRR)
4.3.6 差額內部收益率法
4.4 備選方案
4.4.1 項目評價方法概論
4.4.2 備選方案類型
4.5 備選方案的比較與選擇
4.5.1 互斥方案的比較與選擇
4.5.2 獨立方案的比較與選擇
習題
5 不確定性分析
5.1 不確定性概述
5.1.1 不確定分析的概念
5.1.2 影響不確定性的主要因素
5.2 不確定性分析方法
5.2.1 盈虧平衡分析
5.2.2 線性盈虧平衡分析
5.2.3 敏感性分析
5.3 決策方法
5.3.1 決策概述
5.3.2 決策方法
習題
6 建設項目財務評價
6.1 財務評價概述
6.1.1 財務評價的含義
6.1.2 財務評價內容
6.1.3 財務評價的程序
6.2 基礎財務報表的編制
6.2.1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6.2.2 損益表的編制
6.2.3 資金來源與資金運用表的編制
6.2.4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6.2.5 財務外匯平衡表的編制
6.3 財務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
6.3.1 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指標體系
6.3.2 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方法
6.4 建設項目投資估算
6.4.1 概略估算法
6.4.2 建設投資動態部分估算方法
6.4.3 流動資金估算方法
6.5 某新建工業項目財務評價案例
習題
7 投資項目國民經濟分析與評價
7.1 國民經濟評價概述
7.1.1 國民經濟評價的概念
7.1.2 國民經濟評價的必要性
7.1.3 國民經濟評價與財務評價的關系
7.1.4 國民經濟評價的目的
7.1.5 國民經濟評價的項目類型
7.1.6 國民經濟評價的內容與步驟
7.2 效益和費用的識別
7.2.1 識別效益和費用的原則
7.2.2 國民經濟效益與費用
7.2.3 轉移支付
7.3 國民經濟評價參數
7.3.1 社會折現率
7.3.2 影子工資
7.3.3 影子匯率
7.4 影子價格的確定
7.4.1 影子價格的概念
7.4.2 影子價格的確定
7.5 國民經濟評價指標及效益費用流量表
7.5.1 國民經濟盈利能力分析
7.5.2 外匯效果分析
7.5.3 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習題
8 價值工程
8.1 價值工程概述
8.1.1 價值工程的產生和發展
8.1.2 價值工程含義
8.1.3 價值工程的基本思路
8.1.4 價值工程分析的特點
8.2 價值工程的工作步驟
8.3 價值工程對象的選擇和信息資料收集
8.3.1 價值工程對象的選擇
8.3.2 價值工程的情報資料收集
8.4 功能分析與評價
8.4.1 功能系統分析
8.4.2 功能評價
8.5 方案的創造與評價
8.5.1 方案的創造
8.5.2 方案的評價
8.5.3 方案評價的方法
習題
9 設備磨損、補償、租賃與更新決策
9.1 設備磨損及其補償方式
9.1.1 設備磨損類型
9.1.2 設備磨損的補償方式
9.2 設備維修決策和費用最佳化
9.2.1 檢修計劃的確定
9.2.2 維修費用的估算
9.2.3 維修費用最佳化
9.3 設備更新決策
9.3.1 設備更新含義
9.3.2 設備更新原則
9.3.3 設備的壽命類型
9.4 設備租賃分析
9.4.1 設備租賃與購買決策
9.4.2 租賃決策分析
9.5 設備現代化改裝及其技術經濟分析
9.5.1 設備現代化改裝的概念與意義
9.5.2 設備現代化改裝的技術可能性
9.5.3 設備現代化改裝的技術經濟分析
習題
10 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10.1 可行性研究概述
10.1.1 投資項目概念
10.1.2 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10.1.3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0.1.4 可行性研究的發展歷程
10.2 項目周期
10.3 可行性研究階段
10.3.1 投資機會研究
10.3.2 初步可行性研究
10.3.3 詳細可行性研究
10.3.4 項目評價和決策
10.4 可行性研究程序及報告的編寫
10.4.1 可行性研究的依據
10.4.2 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
10.4.3 可行性研究的要求
10.4.4 可行性研究的內容
10.5 投資項目社會評價
10.5.1 社會評價概念
10.5.2 社會評價的主要內容
10.5.3 社會評價的步驟與方法
10.5.4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寫格式
習題
附錄復利系數表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1.1.2 工程經濟學的性質
(1)工程經濟學是一門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密切相關的邊緣學科
要組織生產,進行預測、決策和對技術方案作出分析、論證,都離不開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進行工程項目的投資決策,需要運用數學優化方法和現代計算手段;要從事和做好某一行業的企業管理和技術經濟工作,就應該了解該行業的生產技術等,因此,自然科學是本課程的基礎。進行工程經濟分析,就是為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的取得也離不開管理的改進、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因此本課程與社會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相聯系。
(2)工程經濟學是一門與生產建設、經濟發展有著直接聯系的應用性學科
無論是工程經濟還是企業管理的研究,都要與我國的具體情況和生產建設實踐密切結合,包括自然資源的特點、物質技術條件和政治、社會、經濟狀況等。工程經濟學研究所需資料和數據應當來自生產實際,研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配置和利用社會資源,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工程經濟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
(3)工程經濟學是一門定性與定量分析并重的學科
工程經濟與企業管理都要求有一套系統全面的研究方法。隨著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與融合,使系統論、數學、電子計算機進入工程經濟和企業管理領域,使過去只能定性分析的因素,現在可以定量化分析。但也存在大量無法定量化的因素,如技術政策、社會價值、企業文化等。因此,在研究中必須注意定性與定量的結合。
1.1.3 工程經濟學研究對象
工程經濟學研究對象是工程項目技術經濟分析的最一般方法,即研究采用何種方法、建立何種方法體系,才能正確估價工程項目的有效性,才能尋求到技術與經濟的最佳結合點。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研究技術與經濟的相互關系,探討技術與經濟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途徑
研究技術和經濟的辯證關系,探討如何通過技術進步促進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中推進技術進步,以求得技術上的先進和經濟上的合理,成為工程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2)研究工程技術實踐的經濟效果,尋求提高經濟效果的途徑和方法
(3)研究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探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規律性
技術經濟學中的經濟增長是指在一國范圍內,年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總量的增長,它通常用國民收入或總產值的增長表示。經濟增長可以通過增加投資、增加勞動力等投入要素實現,也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即提高單位投入資源的產出量實現。技術進步是指經濟增長中,除資金和勞動力兩個投入要素增加以外,還包括所有使產出增長的因素。不同國家、同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不同的,在這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靠生產要素投入數量的增加。
(1)工程經濟學是一門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密切相關的邊緣學科
要組織生產,進行預測、決策和對技術方案作出分析、論證,都離不開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進行工程項目的投資決策,需要運用數學優化方法和現代計算手段;要從事和做好某一行業的企業管理和技術經濟工作,就應該了解該行業的生產技術等,因此,自然科學是本課程的基礎。進行工程經濟分析,就是為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的取得也離不開管理的改進、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因此本課程與社會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相聯系。
(2)工程經濟學是一門與生產建設、經濟發展有著直接聯系的應用性學科
無論是工程經濟還是企業管理的研究,都要與我國的具體情況和生產建設實踐密切結合,包括自然資源的特點、物質技術條件和政治、社會、經濟狀況等。工程經濟學研究所需資料和數據應當來自生產實際,研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配置和利用社會資源,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工程經濟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
(3)工程經濟學是一門定性與定量分析并重的學科
工程經濟與企業管理都要求有一套系統全面的研究方法。隨著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與融合,使系統論、數學、電子計算機進入工程經濟和企業管理領域,使過去只能定性分析的因素,現在可以定量化分析。但也存在大量無法定量化的因素,如技術政策、社會價值、企業文化等。因此,在研究中必須注意定性與定量的結合。
1.1.3 工程經濟學研究對象
工程經濟學研究對象是工程項目技術經濟分析的最一般方法,即研究采用何種方法、建立何種方法體系,才能正確估價工程項目的有效性,才能尋求到技術與經濟的最佳結合點。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研究技術與經濟的相互關系,探討技術與經濟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途徑
研究技術和經濟的辯證關系,探討如何通過技術進步促進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中推進技術進步,以求得技術上的先進和經濟上的合理,成為工程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2)研究工程技術實踐的經濟效果,尋求提高經濟效果的途徑和方法
(3)研究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探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規律性
技術經濟學中的經濟增長是指在一國范圍內,年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總量的增長,它通常用國民收入或總產值的增長表示。經濟增長可以通過增加投資、增加勞動力等投入要素實現,也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即提高單位投入資源的產出量實現。技術進步是指經濟增長中,除資金和勞動力兩個投入要素增加以外,還包括所有使產出增長的因素。不同國家、同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不同的,在這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靠生產要素投入數量的增加。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