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資本論》新解與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資本論》新解與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資本論》新解與研究》分上下兩篇。上篇首次在學術上將《資本論》理論脈絡解讀為15論:商品論→貨幣論→資本產生論→資本增殖機理論→資本增殖方法論→工資本質論→資本積累論→資本循環論→資本周轉論→社會資本運動論→產業資本獲利論→商業資本獲利論→所有權資本獲利論→土地所有者獲利論→各種收入源泉論。下篇由15篇《資本論》研究論文構成,是作者多年從事《資本論》教學和研究的心得體會,尤其是《資本論》對我國現代企業樹立科學經營理念,搞好商品經營和資本經營活動的應用研究。忠實于原著,脈絡清晰,通俗易懂,側重應用,是本書鮮明特點。

作者簡介

梅建軍,1962年出生,山西夏縣人,1989年山西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資本論》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畢業,主要從事《資本論》教學和研究工作,發表《資本論》研究論文15篇,出版《資本論》研究著作1部(《〈資本論〉經營智慧》,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現任山西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任山西省《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獲山西省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山西省教學名師榮譽稱號。《資本論》學術研究成果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和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等獎,《資本論》教學研究成果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目次

緒論
上篇 《資本論》新解
1 商品論
2 貨幣論
3 資本產生論
4 資本增殖機理論
5 資本增殖方法論
6 工資本質論
7 資本積累論
8 資本循環論
9 資本周轉論
10 社會總資本再生產論
11 產業資本獲利論
12 商業資本獲利論
13 所有權資本獲利論
14 土地所有者獲利論
15 各種收入源泉論

下篇 《資本論》研究
16 試論價值增殖是商品經濟的一般范疇
17 試論價值增殖的一般原理
18 試論資本價值增殖機制
19 資本及其本性、生命與本質
20 關于資本范疇若干問題的探討
21 商品內在矛盾與營銷管理哲學
22 市場營銷觀念的理論基礎
23 《資本論》與現代企業經營觀念
24 我國政治經濟學關于馬克思使用價值理論研究的三大缺陷
25 馬克思的生產要素合理配置理論初探
26 論社會主義勞動力所有制
27 關于公有制為主體的幾個理論問題
28 馬克思的市場營銷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29 《資本論》研究性教學改革探索
30 《資本論》研究性教學改革效果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緒論
1《資本論》與《政治經濟學批判》。
馬克思說:“我把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給讀者。這部著作是我1859年發表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續篇。”(第1卷第7頁)
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國萊茵省的特利爾小城,1830~1835年在特利爾中學學習,1835年10月進入波恩大學法律系,一年以後轉到柏林大學法律系。在大學期間,馬克思所學的專業是法律,但他對哲學和歷史很感興趣,而對于政治經濟學卻是一無所知。
1841年7月,馬克思在柏林大學法律系畢業。從1842年4月開始,馬克思為萊因地區資產階級民主派主辦的報紙《萊茵報》撰稿,并在1842年10月到1843年3月期間擔任《萊茵報》主編。在擔任《萊茵報》主編期間,馬克思接觸到廣泛的社會經濟問題,常常遇到就經濟利益問題發表意見的難事,這促使他開始研究經濟問題和政治經濟學。
大約在1844年3月,馬克思在巴黎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他系統地閱讀了斯密、李嘉圖、薩伊、西斯蒙第等許多英、法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著作,作了大量的摘錄和筆記,并撰寫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開始探討政治經濟學一系列重要問題,分析論述了諸如工資、利潤、地租、資本與勞動的關系等經濟范疇。這部書在當時雖未及時公開發表,但它卻是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最初成果,是馬克思最早的政治經濟學著作。
為系統地闡述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理論,馬克思于1845年2月同出版商簽訂合同,準備出版兩卷本《政治和政治經濟學批判》。這是馬克思最早的出版政治經濟學著作的計劃。
1847年7月,馬克思針對小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普魯東的《貧困的哲學》,出版了論戰性著作《哲學的貧困》。在這部著作中,馬克思第一次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來研究經濟現象,并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闡明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方法和范疇等一系列政治經濟學原理,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哲學的貧困》是馬克思出版的第一部政治經濟學著作。
1847年底,馬克思在布魯塞爾工人協會作了《雇傭勞動與資本》的演講,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要點,為以後的《資本論》寫作做了重要的準備。
1849年8月,馬克思定居倫敦。從1850年秋天起,馬克思恢復了對政治經濟學的系統研究,經常到不列顛博物院圖書館收集資料,寫了大量有關政治經濟學的筆記和手稿,并作了簡單的綱要和索引,為創立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做準備。在這一期間,馬克思寫了大量有關政治經濟學的筆記和手稿。從1857年11月至1858年5月,馬克思寫成了篇幅巨大、內容豐富的《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內容包括《貨幣章》和《資本章》。其中的《資本章》又分為三部分:“資本的生產過程”、“資本的流通過程”、“資本的結果。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形成了《資本論》前三卷結構的雛形。
1858年5月,馬克思對上述手稿進行加工整理,著手出版《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準備分6冊出版:(1)《資本》(包括一些緒論性章節);(2)《地產》;(3)《雇傭勞動》;(4)《國家》;(5)《國際貿易》;(6)《世界市場》。其中的前三冊研究資產階級社會三大階級的經濟生活條件,相當于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部分;後三冊研究資本主義社會更具體、更復雜的經濟現象,以世界市場作為資本發展的終結。
第1分冊的《資本》分為4篇:資本一般;競爭;信用;股份資本。其中,第1篇“資本一般”包括3章:商品;貨幣或簡單流通;資本一般。而第3章“資本一般”又包括資本的生產過程、資本的流通過程、資本的總過程和理論史四部分。馬克思首先完成了“商品”和“貨幣”兩章的整理和寫作,并于1859年6月以《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書名出版。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出版之後,馬克思立即著手寫作第1分冊第1篇的第3章“資本一般”。但後來馬克思改變了原來的寫作和出版計劃,把“資本一般”這一章擴展為獨立的著作,并以《資本論》為標題,而把《政治經濟學批判》作為《資本論》的副標題。後來,馬克思發現《資本論》的內容不是一卷書所能容納的,于是他把全書分為四冊,即資本的生產過程、資本的流通過程、總過程的各種形式和理論史。其中,前三冊是理論部分,第四冊是歷史部分。這四冊結構就是後來的《資本論》四卷本體系。
從1866年元旦開始,馬克思對《資本論》初稿進行謄清和潤色,首先整理出《資本論》第1卷的付印稿,1867年3月底完成定稿,并于當年的9月出版。
……
盡管你已讀了一些《資本論》的輔助讀物,了解了一些《資本論》的相關知識,但在閱讀《資本論》過程中,肯定還會有不少不小的“攔路虎”。這時,你千萬不能氣餒,更不能放棄,而一定要堅持讀下去,以免前功盡棄。讀經典名著而遇“攔路虎”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借助別的力量趕走它,如查閱《〈資本論〉辭典》、了解《資本論》的背景知識或請教《資本論》愛好者或專業人士。如果一時趕不走“攔路虎”,你可以先暫時繞開它,繼續讀下去。隨著你閱讀的深入、相關知識的豐富和理解能力的增強,前面遇到的一些所謂“攔路虎”常常是不用趕就自逃了。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堅持讀下去,相信你一定會發現《資本論》是值得終生閱讀而且終生受益的一部難得經典之作。
上篇
《資本論》新解
1
商品論
商品表現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財富的“元素形式”,因此,《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第1卷第47頁)馬克思在簡要分析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基礎上,著重研究了商品的價值,闡明了商品的價值實體、價值量、價值形式、價值本質和價值規律。
1.1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二重性
商品具有使用和交換二重功能。作為商品,一方面具有供人們自己使用滿足自身某種需要的自然屬性,一方面具有供人們用來交換其他商品的社會屬性。前一種屬性使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後一種屬性使商品具有交換價值。“起初我們看到,商品是一個二重的東西,即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第1卷第54頁)“商品是以鐵、麻布、小麥等使用價值或商品體的形式出現的。這是它們的日常的自然形式。但它們所以是商品,只因為它們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價值承擔者。因此,它們表現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們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價值形式。”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