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序-羅琅
新加坡 《 聯合早報 》 ,
五十年來,世間發生多少大事小事,個人的命運走向又出現了多少風風雨雨,當年的夥伴能夠穩步走下來,而且兌現了自個兒早先的一份期許,儘管稱不上甚麼「千秋大業」,但於己,於香港人文園地,無疑留下一步一腳印,也差堪算是一種業績。
又說:
本來被視為寸草不生的沙洲,經過這些不甘「認命」者一點一點的落力經營,終於拼出一片一片綠意。
蒙指出:
鑪峰作家持久埋頭「煮字」,「煮」出一桌佳崤美點,南海此岸的新、馬與其他東南亞國家讀者,則在那一段宛如「精神恐慌」的時期,方才得以抒緩了「療飢」、「解饞」的困境。
二○一一年 《 鑪峰文集 》
自從武俠小說流行,作者引前人句子:「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許多人以為「情」單指男女愛情,其實除男女的「情」外,世間還有「友情」、「親情」和「師生情」· · · 。
今年文集中有一篇較長的哲理小說 《 厭世客 》,是劉天均律師嘔心瀝血(劉律師自言)力作,事實寫得不錯,劉律師涉獵廣、文字暢順,值得一讀。劉律師尊翁為上世紀五十年代英文雜誌 《 東方地平錢 》 主編劉芃如(筆名:洪膺),不幸於一九六二年因飛機失事遇難。
上世紀六十年代,國內大躍進引致全國大饑荒,飢民為求生於一九六二年五月份,越山泅水冒死要逃亡到香港求生,轟動全世界。
二○一一年三月,香港文壇不幸,走了兩位草根階層的老作家,海辛和林蔭。海辛是鑪峰雅集最早的發起人,無問斷的參加了五十多年的鑪峰雅集,林蔭參加較遲些,但也有二、三十年歷史了,為了紀念這兩位故人,我們特別收集朋友的紀念文章,組織成一個特輯,「文苑落木」作為對兩老的悼言,詞曰:
塵夢斷筆留,痕哀落本憶斯人。
目次
3序/羅琅
沙漠之綠
14記虛白齋主劉均量先生/許禮平
22《 刀筆、書一筆、文筆-黃新波在香港 》 前言/黃元
26百年滄桑三葉子/羅琅
26孫中山借錢記
31黃新波畫筆下的香港
37司徒華兩三事
40《 金色夢露 》與《 聖母與聖嬰 》(外一章) /翟惠洸
44貓二重唱
49香港西畫兩文我見/蕭滋
50評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
54大油畫談談 《 大公報 》 副刊連載小說
08夢中人 《 懵人日記 》 /張詠梅
64追踪上世紀四十年代「香港的一日」徵文/馬輝洪
人間有情
76獻給中國文化的魯迅學生增田涉/黃天
86同華叔交往的日子(外一章)/藍真
99愛情
104休言女子非英物/李蕙
112常在我心/周蜜蜜
118紹興鄉賢朱慶瀾感人一生/車越喬
勤奮治學永不言休
131懷念勇攀中國民間文學高峰的譚達先博士/黃尚允
137盛筵難再憶當年/余子莊
生活漫步
142香港幾位作家筆名趣談/方寬烈
148語澀心艱辨者稀 ─ 兼憶思果/王偉明
153是你的意思嗎?/思然
159爸爸再會/劉麗北
165老詩人愛情韻事多/朱昌文
172厭惡性工作/阿濃
182五月逃亡潮/劉乃濟
193癡愚/陳紹健
書林擷芳
204從東野圭吾《徬徨之刃 》 看罪與罰/古松
212《 酒徒 》 人物外在形象美學小探林樹勛
217成功之公式/鄭炯堅
221煮字一品鍋/易一
隨筆札記
224讀書隨筆三章/陳澤遜
224「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28薏苡明珠謗馬援
231心酸灑淚訴辛酸
235電視上的錯字/吳羊璧
238一字錯,全文皆落索/魯穆
分析電懋電影的都市喜劇類型
245以 《 雲裳艷后 》 為例/梁科慶
260編一齣崑劇後被死亡的重生真事/吳萱人
264河洛文化與香港新界傳統文化/廖書蘭
274香港傳統婚姻禮俗談/鄧月嫻
詩詞散文
286題贈詩鈔/黃慶雲
293雜詠五題/陳實
298十二月大雪隆冬/盧因
303霧鎖清明/古勵
305走進時光隧道的話語/張茅
310「木訥」古城布拉提斯娜/陳少華
316通莎雲影/盧青雲
小說故事
322厭世客/劉天均
357兵燹江思岸
364男人女人(女人篇)/鄭炳南
376閃電之夜/林馥
文苑落木(特輯)
388海辛:精力旺盛的說書人/也斯
393說故事以外(外一章)/羅年
398海辛兄安心往生吧!
撥開無情迷霧 原是深情一片
405海辛最後的日子/林樹勛
410海辛長在記憶中/梅子
417海辛的點點滴滴/許定銘
424他走得真是瀟灑/蔡益懷
429海辛-為一個時代發出強音/施友朋
432歌哭無端悼海辛/凌雁
441深藏的哀傷/陳少華
445老作家林蔭的遺憾/羅琅
450林蔭早期的文學活動/許定銘
書摘/試閱
記虛白齋主
香港藝術館二樓一隅,有一獨立陳列明清名家書畫之專館,內廳牆壁正中高懸伊汀州隸書扁額「虛白」。「虛白」者誰?穩居中央一座儒雅祥和銅像 ─
今際先生逝世十週年,雜記其生平數事,藉資紀念。先生姓劉,諱作籌,黃賓虹賜字均量,一作君量。室名虛白齋。廣東潮安人。遜清宣統三年辛亥
先生自幼雅好繪事,其尊人
及赴港供職,適逢大陸易幟,歷朝書畫,雲匯香江,復大量淪落歐美。先生有見及此,怒然而憂,由是激發民族義憤,立志窮其所有,盡力搜求。初則書畫瓷器兼收並蓄,旋感力有不逮,即改絃更張,捨棄陶瓷,專攻書畫。其時宋元名蹟日稀,遂看力搜羅明季清初各主要流派名家之精品,擇善而蓄。先生節衣縮食,憚精竭力,積四十餘年,得名蹟千件,蔚為大觀。計有沈、文、唐、仇,華亭、新安諸賢,畫中九友、四王吳憚,四僧,八怪等等,黃萃明迄清中三百年問主要畫派重要畫家之名蹟,建立系統之藏品,而實「虛白齋」之所藏。
八十年代初,先生年屆古稀,心事不少。虛白齋寶藏,係畢生心血所聚,如何「永保」?悠悠來日,頗費思量。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夫人
私人籌建博物館,談何容易,就算勉弦建成,如何維持?茲事體大。幾次討論,先生思路迅速改變,決定:化私為公,「獻諸公藏,罕賞同樂」。問題是,獻給哪個「公」保存最為妥當?
先生係星籍華人,長久以來,不
祖國又如何?先說台灣,先生早歲嘗代表銀行赴台追收賬款,處處碰釘,對當地法例實在搞不清,印象殊劣。台灣也不在考慮之列。再看大陸,世人皆知,十年文革,民族精英備受迫害,生靈塗炭,斯文掃地,書畫文物大量毀滅,可謂互古未有之浩劫,雖云撥亂反正,仍然心有餘悸。法制不全,隱憂不少。先生存觀望焉。
一九八二年,北京故宮古書畫專家劉九庵光生蒞港,筆者介紹與先生,到文咸西街四海通銀行虛白齋觀畫,九庵先生驚嘆不已,熱情邀先生把藏品請到北京故宮展覽,作文化交流,光生見盛意拳拳,一口答應。惟後來北京故宮寄來一紙沒有署款之「邀請函」,內容莫名其妙,先生十分生氣。而九庵先生更是啞巴吃黃蓮,一介專家,無權無勢,寸步難行,當時環境,更不容說明。
一九八三年,上海博物館沈之瑜館長蒞港,僅有半天公餘之暇,新
翌年香港藝術幣擬籌建新館,新館坐落尖沙咀一隅,佔地寬廣,雄視香江,保藏書畫一文物條件不錯,良禽擇木,經慎重考慮,先生終於有了決定:取諸香港,還諸香港,虛白齋珍藏,捐獻香港藝術館,「蓋以其設施完善、管理專業,當能善用此文化遺產,造福社會。」(劉作籌 《 「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開館感一爾 》 )
消息傳出,影響頗大,即刻波及鄰埠新加坡。先生雖持新加坡護照,其珍藏寧贈香江而不與獅城,引起新加坡社會極大反響。文化界人士乘勢攻擊政府,責怪當局只顧賺錢,與民爭利,不重視文化,反而白白讓香港得到這批價值連城(嘗有人估值港幣十多億元)之珍藏。星當局獲知此事,為時已晚,無法挽救。先生語筆者:嘗與吳作棟總理言,不知道新加坡政府需要這批書畫,從前李光前博物館藏品也不受重視,真不知新加坡有此雅興。先生更戲言,「新加坡共和國」後面漏了四個字:「有限公司」。此事讓新加坡文化界借以造勢,迫政府一下子成立五家博物館,琪稱虛白齋效應。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無庫存之港版書籍,將需向海外調貨,平均作業時間約3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縮短等待時間,建議您將港書與一般繁體書籍分開下單,以獲得最快的取貨速度。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