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清代吳乘權編,是在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的基礎上加以簡化,并且補充了《通鑒》所未載的戰國以前和宋至明史事的編年體史書。
吳乘權,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字楚材。早年患有足疾,不能參加科舉,他的伯父吳興祚曾任督撫,吳乘權則跟隨左右,后又到私人家塾中教書。吳乘權是一位著名的編書家,在編本書之前,曾與吳調侯合編《古文觀止》,康熙三十四年(1695)刊刻,流傳甚廣。所編本書,同樣極為流傳,是當時人們用來讀史的普及讀物。
本書編成于清康熙年間,書前有吳乘權的一篇“自序”,落款為康熙五十年(1711),可知此書初次刊刻于是年。之所以編纂此書,據吳乘權自序,他在童年就有志讀史,但人到老年了仍不能把歷代正史通讀一遍,于是感慨要讀中國古代史書,其方法只能是“寧簡毋詳”,人們才有可能通讀。《資治通鑒》雖然已比各代正史簡明,但“卷帙太煩,豈能一概記誦”,要通讀一遍仍嫌困難。這是因為中國的歷史悠久,已有的正史或《通鑒》內容繁多,一般讀者難以卒讀,因此他想為一般讀者編纂一部簡明易讀的通史。
目次
第一冊
綱鑑易知錄卷一三皇紀五帝紀夏紀
綱鑑易知錄卷二夏紀商紀周紀
綱鑑易知錄卷三周紀
綱鑑易知錄卷四周紀
綱鑑易知錄卷五周紀
綱鑑易知錄卷六周紀
綱鑑易知錄卷七周紀秦紀後秦紀
綱鑑易知錄卷八後秦紀
綱鑑易知錄卷九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十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十一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十二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十三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十四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十五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十六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十七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十八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十九漢紀附王莽東漢紀
第二冊
綱鑑易知錄卷二十東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二一東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二二東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二三東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二四東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二五東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二六東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二七東漢紀後漢紀附魏吳二僭國
綱鑑易知錄卷二八後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二九後漢紀晉紀
綱鑑易知錄卷三十晉紀
綱鑑易知錄卷三一晉紀東晉紀
綱鑑易知錄卷三二東晉紀
綱鑑易知錄卷三三東晉紀
綱鑑易知錄卷三四東晉紀
綱鑑易知錄卷三五東晉紀宋紀附北魏
綱鑑易知錄卷三六宋紀附北魏齊紀附北魏
綱鑑易知錄卷三七齊紀附北魏梁紀附北魏
綱鑑易知錄卷三八梁紀附北魏東西魏
綱鑑易知錄卷三九梁紀附西魏北齊北周 陳紀附北齊週
綱鑑易知錄卷四十陳紀附隋隋紀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書摘/試閱
《綱鑑易知錄》書名中的“綱鑑”二字,即從“綱目”和“通鑑”二書中各取一字而合成之詞。根據產生的時間順序是“通鑑”書在前,“綱目”體在後。北宋司馬光集眾人之力,用十九年心力編成了《資治通鑑》,這是以編年體寫成的一部最大的古代通史,從戰國到五代,上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編成了二百九十四卷。司馬光編寫這部大書的目的,是“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可是這部書太大了,讀起來很吃力,書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也就不容易為讀者所領會。南宋時的朱熹,看到了《資治通鑑》的這些作用和弱點,便完全以此書為依據,編成《資治通鑑綱目》一書,全書只有五十九卷,用提綱挈領的話表明對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這稱為綱,再用簡略的敘事說明事件或人物的情節,這稱為目。比起《通鑑》原書來,內容大大地壓縮了,提供的經驗教訓也更分明了,從此在舊史書編纂學方面出現了綱目體這一新的形式。後世以“綱鑑”為名的歷史書,也大都以《資治通鑑綱目》為始祖,明代私人著書也多用這個體裁,影響較大的有著名文人王世貞的《歷朝綱鑑會纂》,《了凡四訓》的作者袁了凡的《歷史綱鑑補》等。“綱鑑”之名由此流行。然而這部《綱鑑易知錄》之所以能最後流行直到民國,還與中國傳統的教育特點及後來的歷史環境有某種關係。
中國傳統的經典教育,號稱“經史之學”,即除了“四書五經”構成的道德哲學與社會倫理規範、上古政典與文學原典等這樣一個稱作“經”的混合知識體系外,還有大量的歷史記錄以及與之相聯繫的史評等方面的內容。儘管史書《左傳》常常附著在作為“經”的《春秋》之下,也向讀者提供了二百多年的歷史記錄,但對更長時段歷史記錄的了解仍然十分重要且具有獨立價值,能提供“經”之外的知識與智慧,故讀經與讀史並重,是古代學者的一個教育共識。這一點我們從傳統蒙學讀物如《三字經》等所揭示的學習次第順序就可以看出來,掌握了人性人倫道德原則和天文地理常識之後,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是“讀諸史”。然而我們的傳統正史卻並不是很容易做到通讀,直接原因是分朝斷代記人記事,除了《史記》可以稱為“通史”外,各朝正史均係斷代詳述,越到後面事蹟越多,浩浩百卷,令一般僅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無從下手。而對那些需要掌握中國歷史常識以參加各級考試的古代讀書人來說,這個困難同樣存在。於是在讀史娛樂與讀史應試等多方面需求的推動下,出現了大量的簡化版本的中國通史讀物,這些歷史讀物大多數採取了綱目體的形式。
《綱鑑易知錄》是在綱目體史書十分盛行的清初康熙年間編成的,本來是吳乘權和周之炯、週之燦兄弟三人同撰,由於吳乘權的名聲大,一般的便只提他一個人了。吳乘權字楚材,浙江山陰人,他在文、史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古文選本中流行最廣的《古文觀止》,就是他選注的,同樣的《綱鑑易知錄》也是清代時史書中流行最廣的一種,這部書從上古傳說中的盤古氏直到明末,只有一百零七卷,可謂“言簡意賅”。吳氏在序文中有幾句話說得很確切,“觀史之不欲,論史之不明,非盡天資遲鈍,庸師誤人,亦由編輯成書者引導無方而致然也。”可謂切中一般的史書編纂之失。他編的這部書盡量避開這方面的缺點,綱目體史書本來有簡明之便,吳氏在這方面又特別重視,所以這部書取得了較好的成就,在淺顯的敘述中,抓住了主要的史實梗概,稱得上是疏而不漏,文淺事明,故最便於初學者。其書名中的“易知錄”三字本來就是讓讀者易於了解掌握之意,從後來的流行情況來看,編撰者的目的可說是基本達到了。
綱鑑性質的史書既以簡明為主,從史料價值上說,絕無超過一般史書之處,其書實際上只有“便蒙”之用,或為準備科舉考試者提供基本歷史知識,儘管很多學者都不大重視,不過一般人在“史學”方面無力更求上進,或無力購置大部史書時,這一類史書卻能夠滿足其基本要求,所以在社會上“不脛而走”的速度,常常為一般正式的史書所不及。而對處於啟蒙階段的兒童來說,更容易接受的也是這種簡明易懂的通史讀物。
編撰者吳楚材等人當初經過有意揀擇安排,使得全書系統而不乏生動,平實而又常含曲折,在歷史故事起伏中灌輸知識,在人物命運跌宕中展示道德情操。書中不但包括了我們通常的歷史讀物中最常見的人物故事,還有一些不經常被提起的有趣史事。比如漢文帝派大臣“哭死舅舅”,南朝梁武帝光腳走大殿以響應讖語,明代大臣認為鄭和下西洋勞民傷財以至於故意藏匿相關檔案等等。對今天的讀者來說,這是一部以原汁原味同時又比較易懂的文言寫成的生動連貫的中國通史讀物,可以幫助我們盡量和古代讀書人一樣,面對那些親切完整,生動中包含啟迪的歷史圖景。
《綱鑑易知錄》刊行之後即受到廣泛的好評,風行天下,有多種版本存世。此次出版,我們選擇了錯誤較少的掃葉山房石印本為底本進行整理,並參考了中華書局1959年繁體字本,吸收了學術界的一些研究成果,訂正了原書中存在的一些文字錯誤,以保證本書的史實可靠性和文字準確性。底本中卷首有吳存禮“序”、“先儒姓氏”、“發凡”,文中也原有“書法”、“發明”、“廣義”以及眉批和繁瑣的註釋,都是為了適應清代學子的學習而作的,今天看來,不僅觀念陳舊,還有不少錯誤,已經遠遠不適合當代讀者的需要,更會干擾對本書正文的閱讀,因此此次整理時一併刪去。
本書以權威版本為底本,並作了曉暢通俗的白話翻譯。文白對照,並以對開的方式排版,以為讀者提供閱讀最方便的文本。相信廣大讀者快樂地徜徉在經典的同時,也能一起感悟經典的魅力。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