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沉入人海》是朱鐵志同志的第十五本雜文集。作品秉持了作者一貫的思辨風格和文學色彩,集中展示了他二十多年來觀察世相、審視人生、反省自我的部分成果。作者繼承了魯迅雜文“社會批評、文明批評”的優良傳統,或從新聞事件入手,或從生活感悟出發,以獨立的思考,闡發獨到的見解;以獨特的筆觸,自成一家風格。收在本書中的100篇雜文,是從作者二十多年來創作的1000多篇雜文中選擇出來的。與其多年創作的大部分作品不同,本書所選篇章偏重人生隨筆,不論針砭時弊,還是抨擊國民劣根性,最終都指向對人生的思索,以期“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屋頂上的山羊》和《如果我死》等篇什,是這種嘗試的代表作。作者巧妙地以自身為靶子,深刻地批判了人性中低劣和陰暗的一面。文章以詼諧、幽默的筆觸出之,在引人會心一笑的同時,也發人深省。
作者簡介
朱鐵志:1960年生于吉林通化,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紅旗》雜志編輯、《體育報》記者,現為《求是》雜志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80年代後期開始寫雜文,在《南方周末》、《北京青年報》、《法制日報》等全國十余家報刊開過專欄。雜文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報紙副刊金獎、筆會文學獎等全國各類獎項50余次。著有雜文隨筆集《固守家園》、《自己的嫁衣》、《思想的蘆葦》、《精神的歸宿》、《被褻讀的善良》、《克隆魂》等。雜文作品被選入30多種雜文選集,主編或參與主編了雜文選《中國雜文大觀》(第四卷)、《二十世紀中國幽默雜文》、《1998年中國最佳雜文》、《1999年中國最佳雜文》、《真話的空間——新中國雜文選》。
名人/編輯推薦
《沉入人海》是朱鐵志同志的第十五本雜文集。作品秉持了作者一貫的思辨風格和文學色彩,集中展示了他二十多年來觀察世相、審視人生、反省自我的部分成果。作者繼承了魯迅雜文“社會批評、文明批評”的優良傳統,或從新聞事件入手,或從生活感悟出發,以獨立的思考,闡發獨到的見解;以獨特的筆觸,自成一家風格。
序
屋頂上的山羊(代自序)
早年的閱讀往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閱讀中感受的思想震撼和精神享受,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在我駁雜的閱讀經歷中,《伊索寓言》就是這樣一本留下深刻印象的好書。當年只是把它當成有趣的故事看,乃至做了父親,在給女兒講故事的時候重讀那些充滿寓意的優美篇章,才真正開始反芻沉淀在心底的人生道理。在把女兒送進夢鄉的時候,也把自己帶進思想的家園。
記得書中有一則《屋頂上的山羊》給我的教益特別深。故事說,山羊站在屋頂上吃稻草。一只四處覓食的狼從下面經過,想找頓飯吃。山羊不無得意地對狼說:“你今天早晨好像情緒不太好,是不是在找鼻涕蟲或毛毛蟲,然後用你那難看的大牙把它吃掉啊?也許你可以趕跑牛奶碗旁邊的母貓弄點吃的吧?”狼抬頭看了看屋頂上的山羊,鄙夷地說:“吃你的陳稻草吧!你站在屋頂上膽子大,說話嘴硬。但你敢下來,讓我們站在同一平面上,很快就會明白誰才是真正的強者。不要忘了,使你高大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屋頂!”
這則寓意深長的故事讓我沉吟良久,感到脊背發涼,有一種被人當頭棒喝、幡然醒悟的感覺。
在我不長不短的人生履歷中,頗有幾回站到“屋頂”的經歷。比如當年如愿考上北大,就很有一些熟悉的長輩把我夸得天花亂墜,什么“一考成名”啊,什么“青年才俊”啊,好像我真的做出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偉業,一下子成了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後來置身燕園,方知山外有山,樓外有樓。不要說和真正的“青年才俊”相比,就是和普通同學相比,我的綜合素質和各方面能力,也不過中等水平而已。北大這座高高的學術殿堂,無形中膨脹了我的良好感覺,抬高了我的有限身價,使我忽然“高大起來”。而捫心自問,其實不過是“屋頂上的山羊”而已。
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一家著名的政治理論刊物工作,又有不明就里的朋友把我說成“理論權威”。這讓我更加不好意思。我所供職的刊物,的確是神州第一刊。它的性質和地位決定了它應該具有權威性。事實上,在它輝煌的履歷中,的確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各色各樣的“理論權威”。從這個意義上講,它也算是一座“高高的屋頂”吧。而如我這般後來者,究竟算是真正的理論權威,還是“屋頂上的山羊”,只有自己最清楚。工作的關系,我們常到各地走走,人家照例客氣地把我們雜志叫做“權威刊物”,把我們這些供職于此的編輯叫做“理論權威”。每當此時,我都羞愧難當。因為“應然”不等于“實然”,使我“高大”的,只是身處的地位,是狐假虎威,至于真實的自己,依然不過是“屋頂上的山羊”而已。
再後來我開始嘗試寫一點雜文隨筆之類的文字,零星地發表在報刊上,積累得多了,也出過幾本小冊子。又有讀者把我稱為“雜文家”,甚至“著名雜文家”。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真的把我嚇了一跳,心想:如今的“家”也太好當了。好在這時的我已有了一把歲數,別無長進,自知之明卻多了幾分,心想:什么雜文家,不過是“屋頂上的山羊”而已。
人生在世,由于各種機緣,總會幸運地遇到一些“屋頂”。初到上邊的時候,還多少有些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唯恐“高處不勝寒”。時間長了,可能就有些適應,有些麻木,有些習以為常,假象重復多次成為常態,假話說過千遍成為“真理”,最後連自己也信以為真了。因為人性的弱點原本如此:被叫做“青年才俊”,總比被喊做“傻瓜”舒服;被尊為“理論權威”,當然比被認做“白癡”好受。世上的“屋頂”五花八門,什么權力、地位啊,金錢、虛名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都可以使人飄飄然起來,鬧不清自己是誰,是什么使自己變得“高大”。高高的屋頂仿佛云里霧里,容易叫人擺不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錯誤地以為自己處處高人一頭,時時勝人一籌。別人不這樣認為,還很不習慣、很氣憤呢。問題在于,當“屋頂上的山羊”顧盼自雄、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時候,留給狼“仰視”的,除了黑洞洞的鼻孔和虛妄的自負以外,還有什么呢?它錯誤地認為自己是可以嘲笑“狼群”的“虎豹”,而地球人都知道,說到底,它不過是“屋頂上的山羊”而已——而已而已。
早年的閱讀往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閱讀中感受的思想震撼和精神享受,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在我駁雜的閱讀經歷中,《伊索寓言》就是這樣一本留下深刻印象的好書。當年只是把它當成有趣的故事看,乃至做了父親,在給女兒講故事的時候重讀那些充滿寓意的優美篇章,才真正開始反芻沉淀在心底的人生道理。在把女兒送進夢鄉的時候,也把自己帶進思想的家園。
記得書中有一則《屋頂上的山羊》給我的教益特別深。故事說,山羊站在屋頂上吃稻草。一只四處覓食的狼從下面經過,想找頓飯吃。山羊不無得意地對狼說:“你今天早晨好像情緒不太好,是不是在找鼻涕蟲或毛毛蟲,然後用你那難看的大牙把它吃掉啊?也許你可以趕跑牛奶碗旁邊的母貓弄點吃的吧?”狼抬頭看了看屋頂上的山羊,鄙夷地說:“吃你的陳稻草吧!你站在屋頂上膽子大,說話嘴硬。但你敢下來,讓我們站在同一平面上,很快就會明白誰才是真正的強者。不要忘了,使你高大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屋頂!”
這則寓意深長的故事讓我沉吟良久,感到脊背發涼,有一種被人當頭棒喝、幡然醒悟的感覺。
在我不長不短的人生履歷中,頗有幾回站到“屋頂”的經歷。比如當年如愿考上北大,就很有一些熟悉的長輩把我夸得天花亂墜,什么“一考成名”啊,什么“青年才俊”啊,好像我真的做出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偉業,一下子成了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後來置身燕園,方知山外有山,樓外有樓。不要說和真正的“青年才俊”相比,就是和普通同學相比,我的綜合素質和各方面能力,也不過中等水平而已。北大這座高高的學術殿堂,無形中膨脹了我的良好感覺,抬高了我的有限身價,使我忽然“高大起來”。而捫心自問,其實不過是“屋頂上的山羊”而已。
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一家著名的政治理論刊物工作,又有不明就里的朋友把我說成“理論權威”。這讓我更加不好意思。我所供職的刊物,的確是神州第一刊。它的性質和地位決定了它應該具有權威性。事實上,在它輝煌的履歷中,的確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各色各樣的“理論權威”。從這個意義上講,它也算是一座“高高的屋頂”吧。而如我這般後來者,究竟算是真正的理論權威,還是“屋頂上的山羊”,只有自己最清楚。工作的關系,我們常到各地走走,人家照例客氣地把我們雜志叫做“權威刊物”,把我們這些供職于此的編輯叫做“理論權威”。每當此時,我都羞愧難當。因為“應然”不等于“實然”,使我“高大”的,只是身處的地位,是狐假虎威,至于真實的自己,依然不過是“屋頂上的山羊”而已。
再後來我開始嘗試寫一點雜文隨筆之類的文字,零星地發表在報刊上,積累得多了,也出過幾本小冊子。又有讀者把我稱為“雜文家”,甚至“著名雜文家”。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真的把我嚇了一跳,心想:如今的“家”也太好當了。好在這時的我已有了一把歲數,別無長進,自知之明卻多了幾分,心想:什么雜文家,不過是“屋頂上的山羊”而已。
人生在世,由于各種機緣,總會幸運地遇到一些“屋頂”。初到上邊的時候,還多少有些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唯恐“高處不勝寒”。時間長了,可能就有些適應,有些麻木,有些習以為常,假象重復多次成為常態,假話說過千遍成為“真理”,最後連自己也信以為真了。因為人性的弱點原本如此:被叫做“青年才俊”,總比被喊做“傻瓜”舒服;被尊為“理論權威”,當然比被認做“白癡”好受。世上的“屋頂”五花八門,什么權力、地位啊,金錢、虛名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都可以使人飄飄然起來,鬧不清自己是誰,是什么使自己變得“高大”。高高的屋頂仿佛云里霧里,容易叫人擺不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錯誤地以為自己處處高人一頭,時時勝人一籌。別人不這樣認為,還很不習慣、很氣憤呢。問題在于,當“屋頂上的山羊”顧盼自雄、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時候,留給狼“仰視”的,除了黑洞洞的鼻孔和虛妄的自負以外,還有什么呢?它錯誤地認為自己是可以嘲笑“狼群”的“虎豹”,而地球人都知道,說到底,它不過是“屋頂上的山羊”而已——而已而已。
目次
屋頂上的山羊(代自序)/001
布封的天空/004
布萊爾的孩子和卡梅倫的貓/007
說“領導也是人”/010
人生“五心”/013
神馬都是浮云?/016
像農民一樣種好自己的土地/022
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025
給女兒的信/029
健康是一種責任/034
警惕一些人/0"37
人人可以成才/043
看世界杯,想身邊事/046
中國人為什么吝惜說“謝謝”?/049
誰教會孩子寫“撒謊作文”?/052
一個純粹的人/055
異化的汽車/060
有一種堅持叫放棄/064
京城居,大不易/067
慢下來/070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074
直呼其名是一種很高的禮遇/078
致良知/081
話說“奶爸”/087
“幫助妻子分擔家務”/090
感恩的心/093
給自己留一點兒不知情權/097
聽誰的?/100
變臉/103
此曲只應天上有——懷念帕瓦羅蒂/106
如果我死……/112
我“死”以後/116
笑對壓力/121
“嘲笑”說/123
感受瞬間的美好/125
“今天你博了嗎?”/128
你沒年輕過嗎?/133
乒乓啟示錄/136
“群雞爭蟲而已”/139
什么人需要擺架子?/142
我們今天怎樣愛孩子?/145
雜說靈感/149
中國人的“面子工程”/152
中國式的冷漠/156
愛心的級別/159
“板凳”的溫度/162
北京的臉孔與表情/165
草料與黃金的哲學思考/169
存在主義片想/172
個別官員的人性考量/176
綠色的懷想/179
讓工作說話/182
天才消費者/185
在拒絕中接受/187
中產階級素描/191
做人的成本/193
做一個對自己守信的人/196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官/200
寫與不寫,是個問題/204
踢好人生這場球/207
“上帝存在于細節之中”/210
牛奶面包中國胃/213
香港的細枝末節/217
茶涼茶熱說/222
致北大校友的公開信/225
好人累/229
自信的位置/231
嘴踢足球/235
發跡秘訣/238
專業廢話/241
東北人/243
欣賞別人/246
再說死的權利/248
公雞是驕傲的嗎?/252
渴望靜靜地閱讀/255
說人生的意義和價值/258
假如……/262
說“行”與“不行”/265
沉入人海/268
後腦勺/271
論倒水/273
論喝酒/275
假如沒有會/277
“原則”戲法/280
開會/283
廣告中的價值取向/286
把自己變成藝術品/290
尊重內心的真實/292
細節即素質/295
布封的天空/004
布萊爾的孩子和卡梅倫的貓/007
說“領導也是人”/010
人生“五心”/013
神馬都是浮云?/016
像農民一樣種好自己的土地/022
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025
給女兒的信/029
健康是一種責任/034
警惕一些人/0"37
人人可以成才/043
看世界杯,想身邊事/046
中國人為什么吝惜說“謝謝”?/049
誰教會孩子寫“撒謊作文”?/052
一個純粹的人/055
異化的汽車/060
有一種堅持叫放棄/064
京城居,大不易/067
慢下來/070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074
直呼其名是一種很高的禮遇/078
致良知/081
話說“奶爸”/087
“幫助妻子分擔家務”/090
感恩的心/093
給自己留一點兒不知情權/097
聽誰的?/100
變臉/103
此曲只應天上有——懷念帕瓦羅蒂/106
如果我死……/112
我“死”以後/116
笑對壓力/121
“嘲笑”說/123
感受瞬間的美好/125
“今天你博了嗎?”/128
你沒年輕過嗎?/133
乒乓啟示錄/136
“群雞爭蟲而已”/139
什么人需要擺架子?/142
我們今天怎樣愛孩子?/145
雜說靈感/149
中國人的“面子工程”/152
中國式的冷漠/156
愛心的級別/159
“板凳”的溫度/162
北京的臉孔與表情/165
草料與黃金的哲學思考/169
存在主義片想/172
個別官員的人性考量/176
綠色的懷想/179
讓工作說話/182
天才消費者/185
在拒絕中接受/187
中產階級素描/191
做人的成本/193
做一個對自己守信的人/196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官/200
寫與不寫,是個問題/204
踢好人生這場球/207
“上帝存在于細節之中”/210
牛奶面包中國胃/213
香港的細枝末節/217
茶涼茶熱說/222
致北大校友的公開信/225
好人累/229
自信的位置/231
嘴踢足球/235
發跡秘訣/238
專業廢話/241
東北人/243
欣賞別人/246
再說死的權利/248
公雞是驕傲的嗎?/252
渴望靜靜地閱讀/255
說人生的意義和價值/258
假如……/262
說“行”與“不行”/265
沉入人海/268
後腦勺/271
論倒水/273
論喝酒/275
假如沒有會/277
“原則”戲法/280
開會/283
廣告中的價值取向/286
把自己變成藝術品/290
尊重內心的真實/292
細節即素質/295
書摘/試閱
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人們從凡庸的生活中產生“星空情結”,很可能最早源自康德的名言,他說令他感到由衷敬畏的,是夜晚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為什么“夜晚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會讓用“三大批判”冷峻審視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大哲學家感到“由衷的敬畏”?乃是因為“夜晚的星空”蘊涵了大自然無盡的秘密,而在廣闊無垠的宇宙當中,人類甚至連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也算不上,至于迄今為止我們對宇宙的認知更是不值一提。一個理性的人如果不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低下他卑微的頭顱,那不是狂妄,便是無知。而能夠和宇宙的“神秘”與“無限”相媲美的,唯有人的心靈,唯有人類不斷向善的至高無上的道德律。先哲有言:比大地更廣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
毋庸諱言,不是什么人都對“夜晚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充滿敬畏的情懷。有些人終其一生,始終沒有體會到這種庸人永遠無法體會的大快樂。不僅如此,他們也難以理解一樣的土地上怎么會生長出那樣一些思考奇怪問題的家伙。他們認為自己比那些人更聰明、更睿智、更務實,因而有資格放肆地嘲笑他們,把他們“異樣”的舉動變成自己茶余飯後的笑料和談資。古希臘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同時是一位有名的天文學家和氣象學家,城邦日常的生活無法滿足他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次,他邊走路邊仰望星空,思考天文學問題,不慎掉到路邊的坑里,一個路過的農夫嘲笑他說:“你自稱能夠認識天上的東西,卻不知道腳下的是什么,掉進坑里就是你的學問帶給你的好處吧?”泰勒斯不屑一顧地回答:“只有站得高的人,才有從高處掉進坑里的權利和自由。像你這樣不學無術的人,是享受不到這種權利和自由的。沒有知識的人,本來就像躺在坑里從來沒有爬出來一樣,又怎么能從上面掉進坑里去呢?”
我不知道溫總理是否看過這個故事,我相信他一定是看過,而且喜歡這個故事的。因為在同濟大學的演講中他說道:“一個民族要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這段話後來被作為《仰望星空》一詩的題記發表在《人民日報》上。
忽然想起這段掌故,是近來常常感到我們這個社會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同時,好像越來越缺少了一點精神的東西,越來越缺少了像康德和泰勒斯那樣“仰望星空”的“傻人”。人們都變得非常“精明”,非常善于“算計”,轉念之間就能估摸出一個行動、甚至一個動機的“價值”和“價格”。錢,成了萬物的尺度,既是有形物有形的尺度,也是無形物無形的尺度。衡量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看GDP;衡量一個作家的價值,越來越關注其作品的發行量;而看一部影片的優劣,好像除了票房,再也找不到其他標準;甚至衡量人際關系,據說也要在能否“互利共贏”的基礎上予以評估;體育明星早已像商品一樣地明碼標價,販賣于市場;而那些有機會被擺上人才市場上的人,好像還頗應該為此得意一番才是。其實這也難怪,市場經濟嘛,市場法則嘛,價值總要通過價格來表現,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全民皆商的社會,商業法則當然就“應該”成為唯一有效的法則,“身價”就應該成為一種光榮的標記。
用這樣的道理和邏輯看問題,那些“無人問津”的學術著作,那些只有少數人才能體悟的科學發現,當然只有被鄙薄的份兒。那些選擇了“寂寞的事業”,那些在物欲橫流的當下依然決計“仰望星空”的人,當然近乎“傻瓜”。而那些官商勾結制造房地產神話的人,那些在投機市場翻云覆雨倒買倒賣的人,那些精于官場規則善于跑官要官的人,那些胸無點墨而不學有術的人,當然就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毋庸置疑的“當代英雄”。
33年前我懷著夢想與憧憬走進北大哲學系,那個時候成績最優秀、最有志向的青年首選文、史、哲和數、理、化,選擇這些具有長遠發展潛質的“基礎科學”和“硬知識”。而器物層面的應用學科雖然也很重要,卻是人們第二層次的選擇。我不敢貿然評價這種選擇的優劣高下,只想陳述一個基本事實:那個年代其實只是改革開放的初期,萬物復蘇,百廢待興,人們尚且有一份志存高遠的情懷,有一種“高樓萬丈平地起”的“基礎意識”。而當我們吃飽穿暖、生活安逸以後,卻生出許多“豬玀式的理想”。人們見面,所論無非股票房價、榮辱升沉,精神層面的交流反而叫人不那么精神了。一位在大學當校長的朋友告訴我,現在招生分數最高的專業早就不是數、理、化和文、史、哲了,相反,它們差不多已經成了分數最低的專業,而且其中很多不是第一志愿,是被迫調劑過來的。基礎學科招不到最優秀的學生,沒人愿意為此十年寒窗苦,都想一夜暴富,這或許正是我們這個社會急功近利普遍心態的一種客觀反映吧。
何以形成這種局面?有人認為與中國人窮怕了有關,有人認為與中國人太重視財富的積聚有關,也有人認為對廣大的人群來說,人生本是一種卑微的存在,能夠做到工作穩定、衣食無虞就足矣,好好地待在地上,何必操心“星空”,還是讓那些志存高遠的人去享受那份快樂和辛苦吧。
對此,我無話。讓所有人像康德一樣仰望星空、敬畏心中的道德律,既不現實,也不可能,甚至不必要。社會分工不允許那樣做,個人心智水平不同,也未必都有能力那樣做。但市場無論怎樣發達,物欲如何橫流,總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有一些被短視的人看作“傻子”的人,有一些在這樣的選擇當中樂此不疲、樂在其中的人,像魯迅先生那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唯其如此,中華民族才能長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P25-28
人們從凡庸的生活中產生“星空情結”,很可能最早源自康德的名言,他說令他感到由衷敬畏的,是夜晚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為什么“夜晚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會讓用“三大批判”冷峻審視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大哲學家感到“由衷的敬畏”?乃是因為“夜晚的星空”蘊涵了大自然無盡的秘密,而在廣闊無垠的宇宙當中,人類甚至連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也算不上,至于迄今為止我們對宇宙的認知更是不值一提。一個理性的人如果不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低下他卑微的頭顱,那不是狂妄,便是無知。而能夠和宇宙的“神秘”與“無限”相媲美的,唯有人的心靈,唯有人類不斷向善的至高無上的道德律。先哲有言:比大地更廣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
毋庸諱言,不是什么人都對“夜晚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充滿敬畏的情懷。有些人終其一生,始終沒有體會到這種庸人永遠無法體會的大快樂。不僅如此,他們也難以理解一樣的土地上怎么會生長出那樣一些思考奇怪問題的家伙。他們認為自己比那些人更聰明、更睿智、更務實,因而有資格放肆地嘲笑他們,把他們“異樣”的舉動變成自己茶余飯後的笑料和談資。古希臘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同時是一位有名的天文學家和氣象學家,城邦日常的生活無法滿足他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次,他邊走路邊仰望星空,思考天文學問題,不慎掉到路邊的坑里,一個路過的農夫嘲笑他說:“你自稱能夠認識天上的東西,卻不知道腳下的是什么,掉進坑里就是你的學問帶給你的好處吧?”泰勒斯不屑一顧地回答:“只有站得高的人,才有從高處掉進坑里的權利和自由。像你這樣不學無術的人,是享受不到這種權利和自由的。沒有知識的人,本來就像躺在坑里從來沒有爬出來一樣,又怎么能從上面掉進坑里去呢?”
我不知道溫總理是否看過這個故事,我相信他一定是看過,而且喜歡這個故事的。因為在同濟大學的演講中他說道:“一個民族要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這段話後來被作為《仰望星空》一詩的題記發表在《人民日報》上。
忽然想起這段掌故,是近來常常感到我們這個社會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同時,好像越來越缺少了一點精神的東西,越來越缺少了像康德和泰勒斯那樣“仰望星空”的“傻人”。人們都變得非常“精明”,非常善于“算計”,轉念之間就能估摸出一個行動、甚至一個動機的“價值”和“價格”。錢,成了萬物的尺度,既是有形物有形的尺度,也是無形物無形的尺度。衡量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看GDP;衡量一個作家的價值,越來越關注其作品的發行量;而看一部影片的優劣,好像除了票房,再也找不到其他標準;甚至衡量人際關系,據說也要在能否“互利共贏”的基礎上予以評估;體育明星早已像商品一樣地明碼標價,販賣于市場;而那些有機會被擺上人才市場上的人,好像還頗應該為此得意一番才是。其實這也難怪,市場經濟嘛,市場法則嘛,價值總要通過價格來表現,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全民皆商的社會,商業法則當然就“應該”成為唯一有效的法則,“身價”就應該成為一種光榮的標記。
用這樣的道理和邏輯看問題,那些“無人問津”的學術著作,那些只有少數人才能體悟的科學發現,當然只有被鄙薄的份兒。那些選擇了“寂寞的事業”,那些在物欲橫流的當下依然決計“仰望星空”的人,當然近乎“傻瓜”。而那些官商勾結制造房地產神話的人,那些在投機市場翻云覆雨倒買倒賣的人,那些精于官場規則善于跑官要官的人,那些胸無點墨而不學有術的人,當然就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毋庸置疑的“當代英雄”。
33年前我懷著夢想與憧憬走進北大哲學系,那個時候成績最優秀、最有志向的青年首選文、史、哲和數、理、化,選擇這些具有長遠發展潛質的“基礎科學”和“硬知識”。而器物層面的應用學科雖然也很重要,卻是人們第二層次的選擇。我不敢貿然評價這種選擇的優劣高下,只想陳述一個基本事實:那個年代其實只是改革開放的初期,萬物復蘇,百廢待興,人們尚且有一份志存高遠的情懷,有一種“高樓萬丈平地起”的“基礎意識”。而當我們吃飽穿暖、生活安逸以後,卻生出許多“豬玀式的理想”。人們見面,所論無非股票房價、榮辱升沉,精神層面的交流反而叫人不那么精神了。一位在大學當校長的朋友告訴我,現在招生分數最高的專業早就不是數、理、化和文、史、哲了,相反,它們差不多已經成了分數最低的專業,而且其中很多不是第一志愿,是被迫調劑過來的。基礎學科招不到最優秀的學生,沒人愿意為此十年寒窗苦,都想一夜暴富,這或許正是我們這個社會急功近利普遍心態的一種客觀反映吧。
何以形成這種局面?有人認為與中國人窮怕了有關,有人認為與中國人太重視財富的積聚有關,也有人認為對廣大的人群來說,人生本是一種卑微的存在,能夠做到工作穩定、衣食無虞就足矣,好好地待在地上,何必操心“星空”,還是讓那些志存高遠的人去享受那份快樂和辛苦吧。
對此,我無話。讓所有人像康德一樣仰望星空、敬畏心中的道德律,既不現實,也不可能,甚至不必要。社會分工不允許那樣做,個人心智水平不同,也未必都有能力那樣做。但市場無論怎樣發達,物欲如何橫流,總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有一些被短視的人看作“傻子”的人,有一些在這樣的選擇當中樂此不疲、樂在其中的人,像魯迅先生那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唯其如此,中華民族才能長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P25-28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