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塔拉莊園的大小姐斯佳麗.奧哈拉聰明美麗,有著無數的追求者,可她偏偏愛上了即將與梅拉妮訂婚的阿什禮。遭到拒絕後,斯佳麗一氣之下匆忙嫁給了梅拉妮的哥哥查爾斯。南北戰爭爆發後,查爾斯、阿什禮相繼應徵入伍。殘酷的戰爭打破了斯佳麗平靜的生活,查爾斯病死軍營。寡居的斯佳麗來到亞特蘭大,與阿什禮的妻子梅拉妮一起生活並再次邂逅封鎖線商人瑞特。但在任性傲慢的斯佳麗.奧哈拉的字典裡只有兩樣東西:一是阿什禮,二是錢。溫柔謙恭又鋼鐵般堅毅的梅拉妮病倒了,臨終時,她將兒子小博和丈夫阿什禮託付給了斯佳麗。斯佳麗至此才發現,一直以來梅拉妮是多麼愛她、信任她。斯佳麗如夢初醒,原來在夢中迷霧裡她要找的安全與溫暖的所在不是阿什禮,而是瑞特。被遺棄的斯佳麗再次回到塔拉莊園:她要贏回瑞特,只要她下決心……明天總是個新日子。
《飄》既是一部浪漫主義小說,又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通過這部愛情絕唱,從社會政治、經濟、道德等諸多方面詳盡地展現了內戰前後美國南部廣闊的社會歷史生活畫卷,氣勢恢宏,場面壯闊,情感深沉。本次由著名翻譯家黃健人女士重新翻譯,不僅充分吸收了一個世紀以來的研究成果和翻譯成果,訂正了以往問世譯本的訛錯,譯文也更為精緻準確,是米切爾故居唯一收藏的中文譯本。
《飄》既是一部浪漫主義小說,又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通過這部愛情絕唱,從社會政治、經濟、道德等諸多方面詳盡地展現了內戰前後美國南部廣闊的社會歷史生活畫卷,氣勢恢宏,場面壯闊,情感深沉。本次由著名翻譯家黃健人女士重新翻譯,不僅充分吸收了一個世紀以來的研究成果和翻譯成果,訂正了以往問世譯本的訛錯,譯文也更為精緻準確,是米切爾故居唯一收藏的中文譯本。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瑪格麗特?米切爾 譯者:黃健人
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1949),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出生于亞特蘭大市的一個律師家庭,獲文學博士學位,擔任過《亞特蘭大新聞報》的記者。1937年她獲得普利策獎。1939年獲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章。1949年不幸死于車禍。她短暫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只一部《飄》就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這也是世界文學史上銷量最大的作品。
黃健人,當代著名翻譯家,筆名黃建人、黃淑仁。先後任教于湘潭師范學院、長沙鐵道學院、中南大學。現為中南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教授,英語語言文學方向研究生導師。1992—1993年受派泰國大成商學院任教,1999—2000年由教育部選派為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英文系訪問學者。長期從事英語專業本科高年級教學與研究生教學,并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譯作11部,逾二百萬字。其中《洛麗塔》同時在臺灣出版發行,《飄》、《霍桑短篇小說集》,《簡愛》等受到讀者廣泛好評,并被選入翻譯教科書。最新發表的譯作《美麗一生的五項法則》在各地新華書店進入暢銷書榜。
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1949),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出生于亞特蘭大市的一個律師家庭,獲文學博士學位,擔任過《亞特蘭大新聞報》的記者。1937年她獲得普利策獎。1939年獲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章。1949年不幸死于車禍。她短暫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只一部《飄》就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這也是世界文學史上銷量最大的作品。
黃健人,當代著名翻譯家,筆名黃建人、黃淑仁。先後任教于湘潭師范學院、長沙鐵道學院、中南大學。現為中南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教授,英語語言文學方向研究生導師。1992—1993年受派泰國大成商學院任教,1999—2000年由教育部選派為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英文系訪問學者。長期從事英語專業本科高年級教學與研究生教學,并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譯作11部,逾二百萬字。其中《洛麗塔》同時在臺灣出版發行,《飄》、《霍桑短篇小說集》,《簡愛》等受到讀者廣泛好評,并被選入翻譯教科書。最新發表的譯作《美麗一生的五項法則》在各地新華書店進入暢銷書榜。
名人/編輯推薦
《飄(套裝上下冊)》編輯推薦:《飄》自從1936年問世以來即風靡全國,轟動世界,歷久而不衰。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1937年,《飄》獲得普利策獎。根據小說《飄》拍攝的電影《亂世佳人》于1946年獲奧斯卡獎,成了美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至今猶在世界影壇上享有盛譽。
序
飄不散的夢,飄不走的人
黃健人
瑪格麗特?芒納爾琳?米切爾(Margaret Munnerlyn Mitchell),1900年11月11日生于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并在這里終其一生。其母瑪麗?伊莎貝爾?斯蒂芬斯是愛爾蘭天主教徒的後裔。其父尤金?米切爾是位律師,曾任亞特蘭大歷史學會主席,具有蘇格蘭、愛爾蘭與法國胡格諾派教徒的血統。米切爾家族出過不少斗士,與《飄》中的奧哈拉家族頗為相似,成員參與過美國獨立戰爭、愛爾蘭起義及美國南北戰爭。
瑪格麗特?米切爾孩提時代就迷上了有關美國內戰的一切。起先是父母和住在瓊斯博羅鄉下的姨婆給她講內戰的故事,後來是白發蒼蒼的前南軍老兵帶著她在亞特蘭大附近鄉下騎馬兜風,他們的戰斗故事讓小姑娘聽得兩眼直發亮。
瑪格麗特一家1912年搬到亞特蘭大市桃樹街上一幢漂亮的大宅居住。1914—1918年,瑪格麗特就讀于亞特蘭大華盛頓女校,但成績平平。一天,她忽然對媽媽宣布,數學課聽不懂,不想上學了。媽媽拽著女兒來到鄉下,指著一片種植園的斷壁殘垣,繃著臉訓道:“打仗的事從前有,以後還會有。打起仗來,誰家都躲不開災難,人人都得傾家蕩產。戰後,人人都得從頭再來,能指望的只有自己的一顆腦袋兩只手。”
瑪格麗特聽從母親教誨,返回學校,發奮讀書,最終于1918年考入全美最著名的女校之一——史密斯學院,這所學院後來還培養出蜚聲文壇的女詩人西爾維婭?普拉斯西爾維婭?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美國著名的自白派女詩人,小說家。。瑪格麗特入學時,一次大戰已經爆發。不久,噩耗傳來,她的未婚夫克利福特?亨利戰死于法國。緊接著,1919年1月,母親又死于流感。瑪格麗特不得不輟學,返回亞特蘭大照顧父親和哥哥斯蒂芬。
1920年,瑪格麗特首次進入亞特蘭大社交界,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包括為慈善事業籌款的歌舞演出。1922年,她有了兩位熱烈的追求者,一位是伯倫?厄普肖,前足球運動員加私酒商;另一位是約翰?馬什,瘦高個的新聞記者。她選擇了厄普肖,二人于9月成婚,馬什則在婚禮上充當了新郎的儐相。厄普肖收入欠穩定,瑪格麗特只好找了份周薪25美元的工作——為《亞特蘭大星期天》雜志寫稿。馬什是這家雜志的編輯和瑪格麗特的寫作指導。1922—1926年間,她以自己的愛稱佩吉署名,發表了一百二十九篇文章及無數未署名文章,內容多為對罪犯、女繼承人、佐治亞前南軍將領們的采訪。
與厄普肖的婚姻因雙方性格不合,于1924年告終。不到一年,瑪格麗特嫁給了馬什,在他們的新居——新月街979號一樓套房內舉行了婚禮招待會。這次婚姻美滿幸福,但卻讓亞特蘭大社交界吃驚不小,因為米切爾婚後不守婦道,不從夫姓,夫妻倆公寓的房門上赫然釘著兩張名片:約翰?R.馬什先生,瑪格麗特?M.米切爾小姐。
婚後一年,米切爾因腳踝受傷,辭去記者工作,在丈夫的鼓勵下,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飄》。與常人不同,她從結尾開始寫,倒著來,而且隨心所欲,根本不管事件先後順序,信馬由韁。小說原稿有的章節打印得清清楚楚,有的涂改得亂七八糟,四處堆放在家中。朋友們都知道她在寫小說,但她自己對此緘口不提。倏忽十載過去,1935年春,著名的麥克米蘭出版公司派編輯哈羅德?拉特漢姆旅行全美,旨在搜尋可供出版的稿件。拉特漢姆第一站就到了亞特蘭大,聽人說起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便登門拜訪。起初,米切爾矢口否認自己在寫小說。對此,她後來解釋說:“當時我就是不相信,北方的出版商怎么會接受一部全盤南方人觀點的內戰小說。”直到拉特漢姆離開亞特蘭大的前夜,她才把自己摞在一起足有五英尺高的打字稿帶給他看。7月,麥克米蘭公司便決定出版這部小說。當時書名曾為《明天是個新日子》(這是整部小說的最後一句話),女主人公芳名潘茜。
書稿得到出版界接受,米切爾這才將書名改為《飄》。《飄》的英文為Gone With the Wind,取自英國詩人厄內斯特?道森的長詩《辛拉娜》,在這里主要指南方的奢華全被北軍洗劫殆盡,一切都化為烏有,隨風飄去。女主人公的芳名也改為斯佳麗?奧哈拉。米切爾又坐下來,花了半年工夫一一核對小說中提及的所有歷史事實,力求每個時間、地點,甚至建筑物的細節都準確無誤。米切爾對自己這部書中所載歷史事實的準確度比對故事本身的情節與風格更感驕傲。
同時,麥克米蘭公司也緊鑼密鼓,為這位南方無名新秀的小說大做廣告。小說原計劃1936年5月31日上市,但後來推遲到6月30日,因為“每月一書俱樂部”將《飄》列為7月新書排行榜榜首。小說發行後引起轟動,贊揚之聲不絕于耳,但也有不少左翼評論家認為該書歪曲歷史,美化種族主義。不管是褒是貶,《飄》的發行量卻打破了歷史紀錄,一天售出五萬冊,六個月售出百萬冊,一年售出兩百萬冊。舉國上下都風靡于這部1024頁,46萬字(英文原版)的小說,而米切爾本人卻備感困惑。她說:“《飄》不過是講凡人俗事,文字欠美,思想欠偉大,缺乏深意,毫無驚人之處……”然而,《飄》就是贏得了普利策獎,還有1937年度的全美書商協會獎。
《飄》雖引起轟動,米切爾卻十分謙虛,認為自己不過是寫作的業余愛好者,反復聲明:“天曉得,我可不是什么文學家,就算努力也當不了。”她為自己和丈夫的生活受到公眾干擾深為不安,禮貌而堅決地拒絕了所有拍照、會見、發表講話的邀請。
《飄》改編為電影的過程,也像出書過程一樣跌宕起伏。小說出版後立刻引起制片人塞爾茨尼克在紐約的書探凱?布朗女士的注意,她給塞爾茨尼克寄去原書一本,但因為小說太厚,塞氏懶得閱讀,于是布朗女士又寫了一篇25頁的故事梗概,并竭力勸說塞氏趕緊買下該書的改編權。塞氏猶豫一番後,同意開價5萬美元,這時距離小說的出版剛好一個月。1936年7月30日,米切爾同意了塞氏的開價,但在合同中寫進了一項條件:她自己不在影片中擔當任何角色。
事實很快證明,布朗女士的建議是正確的,“《飄》熱”持續不減,銷量屢創紀錄。為了讓公眾在電影拍攝和放映前的兩三年內繼續著迷于此書,塞氏玩弄了一個花招,大規模在世界范圍內尋找斯佳麗,星探們每天都要面試許多容貌俏麗的年輕女子,并由媒介隨時報道面試的情況。白瑞德的演員比較好辦,公眾一致認為此角色非克拉克?蓋博莫屬。隨著開拍的臨近,塞氏已選好了每一個角色,只是斯佳麗仍無蹤影。他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弟弟邁倫身上。邁倫是好萊塢頭號星探,也是醉鬼,就在塞氏四處打探邁倫的下落時,邁倫無限陶醉地回來了,身邊還跟著一位苗條美人。他對哥哥說:“認識一下斯佳麗吧。”這就是英國演員費雯麗。
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塞氏,費雯麗以其出色的表演,將《飄》(電影中譯名為《亂世佳人》)的魅力再次呈現于公眾面前。1939年美國乃至全世界又一次為《飄》所傾倒,奧斯卡獎評委把八項榮譽戴在了塞爾茨尼克頭上,費雯麗也因此紅遍全球,成為劃時代的電影明星。可以說《飄》造就了米切爾,也造就了費雯麗,只有塞爾茨尼克有些傷感,因為此後他再也沒有能夠拍出更成功的影片。
美國當代著名詩人兼評論家麥爾克姆?考利形容《飄》是“一部種植園傳奇的百科全書”,其他評論家也表贊同,但米切爾本人不接受。她說:“紐約的批評家們說《飄》是月光與木蘭花的愛情傳奇,真好笑。他們從沒看過90年代描寫邦聯的東西,不然就會明白了。”米切爾不寫美女騎士,卻寫北佐治亞的鄉紳,不以大莊園上擁有白色圓柱的豪宅為焦點,卻對準紅土田野上結構凌亂的塔拉種植園。小說以塔拉莊園的奧哈拉家與十二棵橡樹莊園的威爾克斯家及兩家的奴隸、親朋好友為主要背景,鋪開了佐治亞人在美國內戰全過程中的宏偉畫面。主要人物是塔拉莊園的大小姐斯佳麗?奧哈拉以及與她生活緊密相關的兩個男人——瑞特?巴特勒(白瑞德)、阿什禮?威爾克斯,還有阿什禮的妻子梅拉妮?漢密爾頓。米切爾打破西方小說傳統中美女加騎士的模式,將傳統美女加騎士的特點割裂開來,分別賦予不同的人物。梅拉妮被賦予傳統美女的優雅、脆弱、貞潔,但并不美麗;而斯佳麗則精力旺盛,風情萬種;阿什禮被賦予傳統騎士的俠義、強烈的榮譽感、自我犧牲等高尚精神;而瑞特則敢作敢為,陽剛之氣逼人,魅力十足。結果小說不以傳統的英雄美女為中心,卻緊扣著叛逆者斯佳麗與瑞特,讓阿什禮和梅拉妮相形之下顯得蒼白貧血。斯佳麗與瑞特敢于向古老南方的神話挑戰,樂享社會制度給他們帶來的安逸,卻堅決不許社會道德規范干涉他們的個人行動自由。四個主要人物在美國內戰前後、內戰期間的經歷與人物刻畫緊密相關。阿什禮和梅拉妮代表的是古老的社會傳統,到頭來梅拉妮病死,阿什禮精神崩潰。自負的瑞特動身前往查爾斯頓與現實社會和解,而不肯向命運低頭的斯佳麗打算回到娘家塔拉的懷抱休養生息,好東山再起。
米切爾自己將《飄》的主題用一個詞“生存”定義,這當然指的是人類在社會大動蕩中如何生存。美國南北戰爭摧毀了佐治亞乃至整個南方的經濟,黑奴統統得到解放,昔日奴隸主養尊處優的好時光隨風而逝,飄得遠遠的。他們為了生存,必須放下臭架子,努力奮斗,不然只有死路一條。難怪連亞特蘭大上流社會的中堅分子也不得不賣糕餅的賣糕餅,趕馬車的趕馬車,降貴屈尊。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
米切爾為表現這個主題,還向讀者描述了美國南方的許多迷人之處。小說浪漫、懷舊,充滿對家鄉熱土的深情眷戀與激動人心的事件,筆觸細微,生動再現了美國佐治亞州內戰時期、重建時期的生活。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美國南方的風土人情、社會時尚、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的特征。所有這一切與逼真的人物塑造、廣闊的視野一道,表現了一個傳統社會的崩潰瓦解,人們又如何應付這場社會巨變的艱辛過程。
《飄》使米切爾一舉成名天下知,她的一舉一動也成為公眾關注的中心。然而,有個秘密卻直到她死後很久很久才公之于世。據米切爾紀念館提供的資料,當種族主義在美國南方橫行霸道,三K黨徒活動猖獗,定期在亞特蘭大石山附近集會之時,米切爾本人卻在為該市黑人的好幾個項目盡力,尤其與黑人學生的關系很深。米切爾早在19歲初入社交界時就與非洲血統的美國人社團有了聯系,她是當時亞特蘭大社交界年輕人當中唯一志愿到城里一家黑人診所工作的姑娘,為此還被白人的女青年會拒之于門外。1941年,本杰明?梅斯博士來到具有歷史意義的專為黑人青年開辦的摩爾豪斯學院任院長,急于為具有培養前途的學生尋求經濟資助,他去找的第一個人就是瑪格麗特?米切爾。盡管家人嚴厲警告她,時局動蕩,與黑人接觸危險,她還是毅然同意匿名捐款80美元,這個數目在當時已足夠一個學生一年的學費。梅斯博士後來寫信給她,詳細報告了她的捐款給予被資助者多么大的鼓舞與幫助,米切爾遂決定定期向該校捐款。梅斯博士同意對這筆獎學基金保密,并且在米切爾死後多年仍信守諾言。
米切爾的善舉直到佐治亞州第一位黑人醫學院畢業生歐提斯?史密斯獲得兒科醫生開業證書時才為世人所知。當時,史密斯來到米切爾紀念館,把得到米切爾秘密資助的經過向館長瑪麗?羅斯?泰勒女士和盤托出。原來,他曾在田納西州的默哈利醫學院念書。一年級時,盡管他課余時間替人擦皮鞋、下地打工,拼命干活掙錢,但還是無法維持學業。他只好去找院長梅斯博士,打算退學。院長要他安心念書,并神秘兮兮地說:“別擔心,我自有辦法”。
史密斯的學雜費全都由人代付了,但直到35年之後(米切爾已去世多年),梅斯博士才公開了這筆基金的來源——史密斯原來只是米切爾資助過的四五十名黑人醫學院學生之一。這件事足以表明米切爾人格之高尚,也從側面使廣大讀者對《飄》更為喜愛。
“《飄》熱”在美國乃至全球持續不斷。作者去世27年之後,該書依然高居美國精裝版小說榜首,加上平裝版,《飄》在全美暢銷書中一直保持著第九名的地位。據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1993年,《飄》在全球的銷量已逾兩千八百萬冊,還不算恒河沙數的盜版書。《飄》已被譯為數十種文字,在全球近40個國家銷售,并譯為盲文出版,長達三十卷。盡管美國文壇一直有意貶低《飄》的文學價值,認為《飄》只是一部大眾通俗小說,而《飄》歷經數十年而長銷不衰的事實,已經為自己奪得了經典的位置。
1949年8月11日,米切爾與丈夫一道出門看電影,在離家僅三個街區之遙的一個十字路口,被一輛疾駛的出租車撞倒,五天後去世,享年49歲。這位美麗聰慧的女作家被安葬于亞特蘭大市的奧克蘭公墓,與其家族的其他成員永遠廝守。
本譯本據美國華納公司1993年新版譯出,盡量追求語言的現代性,同時配有有關米切爾工作和生活的珍貴照片以及故居圖片等,需要說明的是米切爾故居曾數度被毀,現在的建筑物是後人依樣重修的。所有的這些努力,無非是想給中國讀者提供一個更豐富更鮮活的《飄》的譯本,讓讀者們更加清晰地了解米切爾對美國歷史和美國文學作出了何等的貢獻。
2006年
黃健人
瑪格麗特?芒納爾琳?米切爾(Margaret Munnerlyn Mitchell),1900年11月11日生于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并在這里終其一生。其母瑪麗?伊莎貝爾?斯蒂芬斯是愛爾蘭天主教徒的後裔。其父尤金?米切爾是位律師,曾任亞特蘭大歷史學會主席,具有蘇格蘭、愛爾蘭與法國胡格諾派教徒的血統。米切爾家族出過不少斗士,與《飄》中的奧哈拉家族頗為相似,成員參與過美國獨立戰爭、愛爾蘭起義及美國南北戰爭。
瑪格麗特?米切爾孩提時代就迷上了有關美國內戰的一切。起先是父母和住在瓊斯博羅鄉下的姨婆給她講內戰的故事,後來是白發蒼蒼的前南軍老兵帶著她在亞特蘭大附近鄉下騎馬兜風,他們的戰斗故事讓小姑娘聽得兩眼直發亮。
瑪格麗特一家1912年搬到亞特蘭大市桃樹街上一幢漂亮的大宅居住。1914—1918年,瑪格麗特就讀于亞特蘭大華盛頓女校,但成績平平。一天,她忽然對媽媽宣布,數學課聽不懂,不想上學了。媽媽拽著女兒來到鄉下,指著一片種植園的斷壁殘垣,繃著臉訓道:“打仗的事從前有,以後還會有。打起仗來,誰家都躲不開災難,人人都得傾家蕩產。戰後,人人都得從頭再來,能指望的只有自己的一顆腦袋兩只手。”
瑪格麗特聽從母親教誨,返回學校,發奮讀書,最終于1918年考入全美最著名的女校之一——史密斯學院,這所學院後來還培養出蜚聲文壇的女詩人西爾維婭?普拉斯西爾維婭?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美國著名的自白派女詩人,小說家。。瑪格麗特入學時,一次大戰已經爆發。不久,噩耗傳來,她的未婚夫克利福特?亨利戰死于法國。緊接著,1919年1月,母親又死于流感。瑪格麗特不得不輟學,返回亞特蘭大照顧父親和哥哥斯蒂芬。
1920年,瑪格麗特首次進入亞特蘭大社交界,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包括為慈善事業籌款的歌舞演出。1922年,她有了兩位熱烈的追求者,一位是伯倫?厄普肖,前足球運動員加私酒商;另一位是約翰?馬什,瘦高個的新聞記者。她選擇了厄普肖,二人于9月成婚,馬什則在婚禮上充當了新郎的儐相。厄普肖收入欠穩定,瑪格麗特只好找了份周薪25美元的工作——為《亞特蘭大星期天》雜志寫稿。馬什是這家雜志的編輯和瑪格麗特的寫作指導。1922—1926年間,她以自己的愛稱佩吉署名,發表了一百二十九篇文章及無數未署名文章,內容多為對罪犯、女繼承人、佐治亞前南軍將領們的采訪。
與厄普肖的婚姻因雙方性格不合,于1924年告終。不到一年,瑪格麗特嫁給了馬什,在他們的新居——新月街979號一樓套房內舉行了婚禮招待會。這次婚姻美滿幸福,但卻讓亞特蘭大社交界吃驚不小,因為米切爾婚後不守婦道,不從夫姓,夫妻倆公寓的房門上赫然釘著兩張名片:約翰?R.馬什先生,瑪格麗特?M.米切爾小姐。
婚後一年,米切爾因腳踝受傷,辭去記者工作,在丈夫的鼓勵下,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飄》。與常人不同,她從結尾開始寫,倒著來,而且隨心所欲,根本不管事件先後順序,信馬由韁。小說原稿有的章節打印得清清楚楚,有的涂改得亂七八糟,四處堆放在家中。朋友們都知道她在寫小說,但她自己對此緘口不提。倏忽十載過去,1935年春,著名的麥克米蘭出版公司派編輯哈羅德?拉特漢姆旅行全美,旨在搜尋可供出版的稿件。拉特漢姆第一站就到了亞特蘭大,聽人說起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便登門拜訪。起初,米切爾矢口否認自己在寫小說。對此,她後來解釋說:“當時我就是不相信,北方的出版商怎么會接受一部全盤南方人觀點的內戰小說。”直到拉特漢姆離開亞特蘭大的前夜,她才把自己摞在一起足有五英尺高的打字稿帶給他看。7月,麥克米蘭公司便決定出版這部小說。當時書名曾為《明天是個新日子》(這是整部小說的最後一句話),女主人公芳名潘茜。
書稿得到出版界接受,米切爾這才將書名改為《飄》。《飄》的英文為Gone With the Wind,取自英國詩人厄內斯特?道森的長詩《辛拉娜》,在這里主要指南方的奢華全被北軍洗劫殆盡,一切都化為烏有,隨風飄去。女主人公的芳名也改為斯佳麗?奧哈拉。米切爾又坐下來,花了半年工夫一一核對小說中提及的所有歷史事實,力求每個時間、地點,甚至建筑物的細節都準確無誤。米切爾對自己這部書中所載歷史事實的準確度比對故事本身的情節與風格更感驕傲。
同時,麥克米蘭公司也緊鑼密鼓,為這位南方無名新秀的小說大做廣告。小說原計劃1936年5月31日上市,但後來推遲到6月30日,因為“每月一書俱樂部”將《飄》列為7月新書排行榜榜首。小說發行後引起轟動,贊揚之聲不絕于耳,但也有不少左翼評論家認為該書歪曲歷史,美化種族主義。不管是褒是貶,《飄》的發行量卻打破了歷史紀錄,一天售出五萬冊,六個月售出百萬冊,一年售出兩百萬冊。舉國上下都風靡于這部1024頁,46萬字(英文原版)的小說,而米切爾本人卻備感困惑。她說:“《飄》不過是講凡人俗事,文字欠美,思想欠偉大,缺乏深意,毫無驚人之處……”然而,《飄》就是贏得了普利策獎,還有1937年度的全美書商協會獎。
《飄》雖引起轟動,米切爾卻十分謙虛,認為自己不過是寫作的業余愛好者,反復聲明:“天曉得,我可不是什么文學家,就算努力也當不了。”她為自己和丈夫的生活受到公眾干擾深為不安,禮貌而堅決地拒絕了所有拍照、會見、發表講話的邀請。
《飄》改編為電影的過程,也像出書過程一樣跌宕起伏。小說出版後立刻引起制片人塞爾茨尼克在紐約的書探凱?布朗女士的注意,她給塞爾茨尼克寄去原書一本,但因為小說太厚,塞氏懶得閱讀,于是布朗女士又寫了一篇25頁的故事梗概,并竭力勸說塞氏趕緊買下該書的改編權。塞氏猶豫一番後,同意開價5萬美元,這時距離小說的出版剛好一個月。1936年7月30日,米切爾同意了塞氏的開價,但在合同中寫進了一項條件:她自己不在影片中擔當任何角色。
事實很快證明,布朗女士的建議是正確的,“《飄》熱”持續不減,銷量屢創紀錄。為了讓公眾在電影拍攝和放映前的兩三年內繼續著迷于此書,塞氏玩弄了一個花招,大規模在世界范圍內尋找斯佳麗,星探們每天都要面試許多容貌俏麗的年輕女子,并由媒介隨時報道面試的情況。白瑞德的演員比較好辦,公眾一致認為此角色非克拉克?蓋博莫屬。隨著開拍的臨近,塞氏已選好了每一個角色,只是斯佳麗仍無蹤影。他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弟弟邁倫身上。邁倫是好萊塢頭號星探,也是醉鬼,就在塞氏四處打探邁倫的下落時,邁倫無限陶醉地回來了,身邊還跟著一位苗條美人。他對哥哥說:“認識一下斯佳麗吧。”這就是英國演員費雯麗。
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塞氏,費雯麗以其出色的表演,將《飄》(電影中譯名為《亂世佳人》)的魅力再次呈現于公眾面前。1939年美國乃至全世界又一次為《飄》所傾倒,奧斯卡獎評委把八項榮譽戴在了塞爾茨尼克頭上,費雯麗也因此紅遍全球,成為劃時代的電影明星。可以說《飄》造就了米切爾,也造就了費雯麗,只有塞爾茨尼克有些傷感,因為此後他再也沒有能夠拍出更成功的影片。
美國當代著名詩人兼評論家麥爾克姆?考利形容《飄》是“一部種植園傳奇的百科全書”,其他評論家也表贊同,但米切爾本人不接受。她說:“紐約的批評家們說《飄》是月光與木蘭花的愛情傳奇,真好笑。他們從沒看過90年代描寫邦聯的東西,不然就會明白了。”米切爾不寫美女騎士,卻寫北佐治亞的鄉紳,不以大莊園上擁有白色圓柱的豪宅為焦點,卻對準紅土田野上結構凌亂的塔拉種植園。小說以塔拉莊園的奧哈拉家與十二棵橡樹莊園的威爾克斯家及兩家的奴隸、親朋好友為主要背景,鋪開了佐治亞人在美國內戰全過程中的宏偉畫面。主要人物是塔拉莊園的大小姐斯佳麗?奧哈拉以及與她生活緊密相關的兩個男人——瑞特?巴特勒(白瑞德)、阿什禮?威爾克斯,還有阿什禮的妻子梅拉妮?漢密爾頓。米切爾打破西方小說傳統中美女加騎士的模式,將傳統美女加騎士的特點割裂開來,分別賦予不同的人物。梅拉妮被賦予傳統美女的優雅、脆弱、貞潔,但并不美麗;而斯佳麗則精力旺盛,風情萬種;阿什禮被賦予傳統騎士的俠義、強烈的榮譽感、自我犧牲等高尚精神;而瑞特則敢作敢為,陽剛之氣逼人,魅力十足。結果小說不以傳統的英雄美女為中心,卻緊扣著叛逆者斯佳麗與瑞特,讓阿什禮和梅拉妮相形之下顯得蒼白貧血。斯佳麗與瑞特敢于向古老南方的神話挑戰,樂享社會制度給他們帶來的安逸,卻堅決不許社會道德規范干涉他們的個人行動自由。四個主要人物在美國內戰前後、內戰期間的經歷與人物刻畫緊密相關。阿什禮和梅拉妮代表的是古老的社會傳統,到頭來梅拉妮病死,阿什禮精神崩潰。自負的瑞特動身前往查爾斯頓與現實社會和解,而不肯向命運低頭的斯佳麗打算回到娘家塔拉的懷抱休養生息,好東山再起。
米切爾自己將《飄》的主題用一個詞“生存”定義,這當然指的是人類在社會大動蕩中如何生存。美國南北戰爭摧毀了佐治亞乃至整個南方的經濟,黑奴統統得到解放,昔日奴隸主養尊處優的好時光隨風而逝,飄得遠遠的。他們為了生存,必須放下臭架子,努力奮斗,不然只有死路一條。難怪連亞特蘭大上流社會的中堅分子也不得不賣糕餅的賣糕餅,趕馬車的趕馬車,降貴屈尊。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
米切爾為表現這個主題,還向讀者描述了美國南方的許多迷人之處。小說浪漫、懷舊,充滿對家鄉熱土的深情眷戀與激動人心的事件,筆觸細微,生動再現了美國佐治亞州內戰時期、重建時期的生活。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美國南方的風土人情、社會時尚、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的特征。所有這一切與逼真的人物塑造、廣闊的視野一道,表現了一個傳統社會的崩潰瓦解,人們又如何應付這場社會巨變的艱辛過程。
《飄》使米切爾一舉成名天下知,她的一舉一動也成為公眾關注的中心。然而,有個秘密卻直到她死後很久很久才公之于世。據米切爾紀念館提供的資料,當種族主義在美國南方橫行霸道,三K黨徒活動猖獗,定期在亞特蘭大石山附近集會之時,米切爾本人卻在為該市黑人的好幾個項目盡力,尤其與黑人學生的關系很深。米切爾早在19歲初入社交界時就與非洲血統的美國人社團有了聯系,她是當時亞特蘭大社交界年輕人當中唯一志愿到城里一家黑人診所工作的姑娘,為此還被白人的女青年會拒之于門外。1941年,本杰明?梅斯博士來到具有歷史意義的專為黑人青年開辦的摩爾豪斯學院任院長,急于為具有培養前途的學生尋求經濟資助,他去找的第一個人就是瑪格麗特?米切爾。盡管家人嚴厲警告她,時局動蕩,與黑人接觸危險,她還是毅然同意匿名捐款80美元,這個數目在當時已足夠一個學生一年的學費。梅斯博士後來寫信給她,詳細報告了她的捐款給予被資助者多么大的鼓舞與幫助,米切爾遂決定定期向該校捐款。梅斯博士同意對這筆獎學基金保密,并且在米切爾死後多年仍信守諾言。
米切爾的善舉直到佐治亞州第一位黑人醫學院畢業生歐提斯?史密斯獲得兒科醫生開業證書時才為世人所知。當時,史密斯來到米切爾紀念館,把得到米切爾秘密資助的經過向館長瑪麗?羅斯?泰勒女士和盤托出。原來,他曾在田納西州的默哈利醫學院念書。一年級時,盡管他課余時間替人擦皮鞋、下地打工,拼命干活掙錢,但還是無法維持學業。他只好去找院長梅斯博士,打算退學。院長要他安心念書,并神秘兮兮地說:“別擔心,我自有辦法”。
史密斯的學雜費全都由人代付了,但直到35年之後(米切爾已去世多年),梅斯博士才公開了這筆基金的來源——史密斯原來只是米切爾資助過的四五十名黑人醫學院學生之一。這件事足以表明米切爾人格之高尚,也從側面使廣大讀者對《飄》更為喜愛。
“《飄》熱”在美國乃至全球持續不斷。作者去世27年之後,該書依然高居美國精裝版小說榜首,加上平裝版,《飄》在全美暢銷書中一直保持著第九名的地位。據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1993年,《飄》在全球的銷量已逾兩千八百萬冊,還不算恒河沙數的盜版書。《飄》已被譯為數十種文字,在全球近40個國家銷售,并譯為盲文出版,長達三十卷。盡管美國文壇一直有意貶低《飄》的文學價值,認為《飄》只是一部大眾通俗小說,而《飄》歷經數十年而長銷不衰的事實,已經為自己奪得了經典的位置。
1949年8月11日,米切爾與丈夫一道出門看電影,在離家僅三個街區之遙的一個十字路口,被一輛疾駛的出租車撞倒,五天後去世,享年49歲。這位美麗聰慧的女作家被安葬于亞特蘭大市的奧克蘭公墓,與其家族的其他成員永遠廝守。
本譯本據美國華納公司1993年新版譯出,盡量追求語言的現代性,同時配有有關米切爾工作和生活的珍貴照片以及故居圖片等,需要說明的是米切爾故居曾數度被毀,現在的建筑物是後人依樣重修的。所有的這些努力,無非是想給中國讀者提供一個更豐富更鮮活的《飄》的譯本,讓讀者們更加清晰地了解米切爾對美國歷史和美國文學作出了何等的貢獻。
2006年
目次
001 第一部
097 第二部
203 第三部
369 第四部
601 第五部
097 第二部
203 第三部
369 第四部
601 第五部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