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寧靜(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海上文庫15
ISBN13:9787545805284
出版社:上海書店(上海世紀)
作者:陳寧
出版日:2012/06/01
裝訂/頁數:平裝/187頁
規格:20.8cm*14.6cm (高/寬)
商品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 陳寧所著的《八月寧靜》是一部隨筆集,分三輯,輯一“八月寧靜”,
書寫巴黎掠影;輯二“沉默時光·文字光影”,細看電影與文學;輯三“記
憶回旋處”,游走于城市與記憶之間。書中既談巴黎浪漫和生活趣聞,也說
她所鐘愛的電影文學,展現出一位文藝女子的媚態。《八月寧靜》中陳寧用
一種“隱秀”的風格書寫城市,將體驗的碎片盡數收藏,她讓我們看到的,
就是這些斑斕的人生片段,在寧靜致遠中透著淡淡的情味。
序
; 隱秀·陳寧風格 南方朔 寫作有如溜達逛街,你逛不出一個被抽象觀念統一起來的城市,只是逛
出一堆有意義的瑣碎。逛街是復義的,寫作也是復義的,只是看你抓住甚么
而已。 陳寧在巴黎閑逛,這是她抓住的巴黎: ——“在這個美學的核心,則是這些都市女子走路、抽煙、發呆的姿態
,她們對別人視線的自覺與在乎,喜歡張揚卻同時熱愛低調的特質。一個獨
坐咖啡館的巴黎女子身影,是一道滿載隱喻的好看風景。”(《巴黎女子》
) ——“但左岸有一種自以為是的矜持,以及對文化的自重。這氣質使很
多東西變得順理成章,不造作。在咖啡館談文說藝跟在市場買菜一樣自然,
有時前者較後者更天經地義。”“并且,左岸適宜于居住,街道親近卻不壓
迫,有充足的樹蔭。在喧鬧之中,總有一抹安靜。這樣說吧,右岸仿佛是前
院是客廳,整天繽紛演出,久了可是叫人累。左岸卻更像是後院是書房,前
臺的戲照演可也,後臺還是有著可讓人躲起來嘆一口氣的空間。”(《左岸
》) ——“巴黎的靈氣,是來自那個陣容鼎盛的逝者隊伍。人在巴黎,仿佛
隨時推開一扇門,就能觸摸到冥界的種種。……在巴黎,死亡是某個透明的
存在,讓我穿透它觀看世界:它無處不在,可是一點不沉重。”(《巴黎生
死界》) ——。來巴黎的人,總要登登鐵塔,從高處看看這城市。如果來問我,
我就會說,一定要在晚上去看,要看夜巴黎。那是另一個巴黎。一個教人心
碎心折的巴黎,一個能把悲傷從心墳挖出,并且重新埋葬的巴黎。一個教人
迷醉的巴黎。……所有關于白天的臟亂、疲憊、繁瑣,來到了黑夜,似乎一
一失效,給黑洞般的深夜吸納收藏起來。仿佛換上了另一個布景,另一種心
情。罪也變成美,沉淪是理所當然,放縱是療傷的姿態。塞納河幽幽流淌,
就像一個知音人的心跳。我知道,所有事情,夜巴黎都懂得,并且明白,并
且知道如何陪伴、慰藉。”(《夜巴黎》) 類似于此的描寫和抒感,俯拾皆是,它就是陳寧的風格、陳寧的眼。那
是一種剔透,一種仿佛什么都知道,而正因知道,所以才開闊曠達的洞察。 陳寧是柔軟的,也是很有感覺的。 于是,由陳寧的文章,我就想到《文心雕龍·隱秀第四十》所談到的所
謂“隱秀”: ——“夫心術之動遠矣,文情之變深矣,源奧而派生,根盛而穎峻,是
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隱。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
也。隱以復意為工,秀以卓絕為巧。斯乃舊章之懿績,才情之嘉會也。” 若將上述說法用白話文來表示,“隱”是指一種認知和心情,以及由此
而顯露出來的書寫筆法。它讓文辭間有更大的意義空間,可以響起不同的回
音。而“秀”則不是雕削之華麗文辭,而是蘊藉的風格自然表現在章句的縫
隙間。陳寧的風格,在“隱”“秀”這種文體的判斷標準上,的確已耕耘出
了一片自己的田地,她看巴黎的結果,也才看出了那些慧眼。 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都早已知道,雖一事一物,各人寫采,皆必干人
干面。有的切事直述,有了論理卻失去了文采與感性,有的借題引申,文辭
的瓜蔓滋生,本題反倒失去了蹤影,如何情理交融,文質并重,從來就是寫
作上的一道難題。 而天可憐見,陳寧卻偶然的有了最恰當的寫作位置:她念的是新聞,新
聞寫作講究的是實在、清楚,要有很固體化的信息含量;而她性喜文藝,又
再念英國艾塞克斯大學文化研究。當代文化研究的特性,乃是它把每個問題
都向最根本的文化基底這個層次下拉,拉出一個新的統合平面,于是,每個
問題的延伸性變大了,固體也顯得有了豐富的流動性。當理解的能力變了,
文章當然也變了,它多出了一些我們稱之為“底蘊”的成分。 這就是陳寧的風格,它有文采,有論理,因為論理而不致蹈空躡虛;因
為文采,說起事來遂不致于僵硬得缺乏可以共感的空間。二00五年她把在
《書城》、《廿一世紀經濟報道》所發表的文化專欄輯成《六月下雨,七月
炎熱》,由北京華藝出版社出版,就予人一種清涼的感受;而現在,她又出
《八月寧靜》,特別是其中有關巴黎行腳的部分,文風再變,已從文化眼看
問題超脫了出來,變身成了另一只慧眼。套句張愛玲腔,那就是: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 近代文化研究的祖師雷蒙·威廉斯(Raym[)nd wllliar)在臨去之
前,曾接受畢生最後的訪問,訪者問他,研究文化一生,對後輩的最大贈言
是什么,他的答復是,我們無論思與寫,最重要的是要找一個最適當的位置
:凡事站得太遠觀看,就會批判大于理解,但若站得太近,就難免只有理解
以及為現狀辯護。用雷蒙·威廉斯的觀點看陳寧,她其實是雖遠但卻偏近的
那一種,這也顯露出她那柔軟的情性,以及文章總是留下余地。 寫作有如蹓逛(flaner),蹓逛之為一種態度,一種寫作,已成了當代
城市書寫的一個支派,所謂的“碎片書寫”(FragiIlentary wrmng)即由
此產生。它不意圖虛構出一個削足適履的整體,而卻是要在大珠小珠落玉盤
的叮叮咚咚里,呈現出世界和生命的多重顏色和切切聲響。可以如此看巴黎
,可以如此談文論藝,當然也可以如此回看自己。人生行腳,每一步也才不
虛枉。陳寧讓我們看到的,就是這些斑斕的人生片段啊!
目次
隱秀·陳寧風格——南方朔序
第一部:八月寧靜
巴黎生死界
追憶逝水年華
有一種姿勢叫乞
墻上的名字
薩特在蒙帕納斯
掃墓
侍應生
初夏
莎瑪麗丹
雙城記
八月寧靜
左岸
巴黎女子
夜巴黎
第二部:沉默時光·文字光影
不如及時一小津
海邊的孤塔
孤寂百年
四月殘酷美學
卡爾維諾情書
米蘭·昆德拉的鄉愁
淘氣啟示錄
黑鳥,我所愛
——大詩人希尼印泉記
關于列儂的一場靜默儀式,或回憶
布烈遜的瞬間,即永恒
一個老巴黎的凝視
重工業文明的剪影
把欲望留給自己
隔著玻璃的溫柔愛撫
第三部:記憶回旋處
六月下雨,七月炎熱
七月的熱浪
臺風與地震
城市的書店
我城電影節
太原街的聲與色
我記得油麻地
德國筆記:萊茵河畔的思考
流動的街景
當卡夫卡在巴黎吶喊
後記:風格練習
書摘/試閱
; 巴黎生死界 又來到巴黎。 初相識的法國朋友愛問:您來巴黎多少次了?這問題好像是說,一個人
一生里總是要不斷回返巴黎———他們認定你不會一去不回頭。 我從前寫過一篇文章叫作“兩個巴黎”,說的是現實生活里的巴黎,跟
人們普遍想像里的巴黎很不一樣。有朋友聽到我要到巴黎,說:“啊!多浪
漫!”我趕忙說:“才不呢。”若整天只是泡泡咖啡館、逛逛美術館或到名
店購物,巴黎當然夠浪漫。然而一旦回到現實的生活,卻有諸多的不可愛擺
在面前,單是那復雜而僵化得有點可笑的龐大官僚體系已足夠叫人頭疼了。 再多補充,我會說,巴黎還有兩個世界:生界和冥界。巴黎的靈氣,是
來自那個陣容鼎盛的逝者隊伍。人在巴黎,仿佛隨時推開一扇門,就能觸摸
到冥界的種種。他們雖是死了,但他們并沒有消逝。他們還在,就在生者的
追憶、念記、談話里,時時刻刻活著,猶如昨日他們盛年之時。 不是太多城市像巴黎,有這么多值得念記的逝者給念記著。她以文學家
、音樂家、畫家的名字命名街道、地鐵、建筑物,她慶祝詩人韓波在一百五
十年前誕生,公園里有小說家的雕像,無名小街上曾住過劇作家,有一個墓
園葬有蕭邦、巴爾扎克、普魯斯特、王爾德、梅洛一龐蒂,另一個墓園躺臥
著薩特與西蒙·波娃,他們墳上的鮮花總是不缺。跟法國人走在街上,他們
會說:嘻,這是海明威常來的咖啡店,羅蘭·巴特在這里寫作,西蒙·波娃
每天都在這條街上散步,她的日記有寫…… 把這個冥界抽掉,巴黎也許同被抽空了,不管是現實還是幻夢里的巴黎
。 加西亞·馬爾克斯寫他年輕時來巴黎.在街上遠遠看見海明威,便用西
班牙語向對方大喊:“大師!”海明威聽了,揚揚手,用西語回應:“再見
,朋友!” 我想像,在生界與冥界之間,這里與那里,也許就是這么一條街之隔。 生者在這邊大喊:大師!逝者在那邊揮揮手:再見,朋友,再見。在巴黎,
死亡是某個透明的存在,讓我穿透它觀看世界:它無處不在,可是一點不沉
重。 友人常說,在法國,每一天都是歷史時刻;因此,沒有一天是不尋常的
。這話不假,一年到晚,法國人都在送別,總統忙著發悼詞。沒幾個月前才
送走了攝影大師卡地亞布烈遜(Henri Cartier—Bresson),九月底,又揮
別女作家莎岡(Francoise Sagan)。那時我剛抵巴黎,到處可見報攤上L’
Express雜志的大幅特刊海報,寫著:再見,莎岡。遙遙呼應著她的處女作
:《日安,憂郁》。照片中,莎岡的一雙大眼睛幽幽盯著人看,大鼻子讓人
一見難忘。雖然傳聞她晚年的生活過得不太好,負面消息不絕,但人們送別
她時,記得的是那個在咖啡桌上寫作的少女身影,在他們心目中,她是莎岡
,永遠憂郁的莎岡。 然後,十月初,哲學大師德里達(Jacques Derrida)逝世。Le Morlde
頭版報道,還做了一個精彩的十大版專輯,來向大師告別。法國思想界大師
級人物近年陸續凋零,自德里達以後,已經所剩無幾了。 最初必然會傷感,然而慢慢自會習慣下來,不,是學會了:生界,冥界
,不過咫尺之隔。在巴黎,每天最常掛在口邊的兩個詞兒是:Bonjour(日
安),Au revoir(再見)。 二00四年十一月 追憶逝水年華 或許是因為電影,才開始迷戀六十年代,那個我永遠只能在想像中遙遙
觸及的年代。 如果在香港,那或許是王家衛。如果在巴黎,那會是杜魯福(FranooiS Truffaut)吧。 王家衛的《二0四六》十月在巴黎公映的時候,到處得見梁朝偉擁吻章
子怡的那張大大海報,“東方酒店”的招牌就在他們頭頂,幻化成一朵朵瑰
麗的光暈,東方情調濃得化不開。今年五月狼狽趕赴康城影展招致惡評之後
,王家衛回頭又把片子重新剪接、整理了,音樂部分也重新處理過才推出市
場。沒看過“康城版”,不知道最新“完整版”有多完整,但法國電影界對
他還真是禮待,不管影評多壞,廣告照樣當眼,巴黎市藝文娛樂指南
Pariscope拿劇照當封面,大報《世界報》(Le Monde)專題報道兼獨家專
訪導演兼送戲票,放在主流戲院上映,票房也跑進前十名,以藝術片來說,
表現確是不賴。對法國片商而言,片子賣的是“王家衛”,對觀眾如我者,
這賣的是六十年代,一段永遠追不回的逝永年華。而在王的鏡頭里(也是張
叔平、杜可風?),這段年華美得過分,美得比真實還要動人,于是讓人總
是要不斷不斷回頭,再看再思念。 許多人說,王家衛把他的六十年代三部曲拍完了:《阿飛正傳》、《花
樣年華》、《二0四六》。他似乎也沒否認。是也好,不是也罷,這其實沒
分別:那個年代已經花開燦爛了。 這是有點奇妙的旅程,當我在巴黎電影院看著那個美麗的年代如萬花筒
掠過眼前,銀幕跑出一串串法文字幕,身畔的其他觀者悄悄用法語交換著他
們的心情……我知道我身在異鄉,而那個遙遠的天臺那些飄泊的身影那個年
代,卻反照著我精神上的異鄉。說不定是距離的關系,不是說:dista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姑且譯作:距離讓愛意更濃)嗎?是因為
這雙重的隔離,而令人更深陷其中,戀戀不舍?因為不能靠近,所以加倍思
念;因為失去了,所以是最好? 是的,我想到了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時間淙淙如流水,一去
不復返,他像是用文字構筑回憶的回廊,時間游走在其中,隨意往返、停留
。沒什么巨大的劇情,生活就是那些微小微小的細節,一個回眸,一段發呆
的片刻,一根點燃了又忘記吸的煙,一場隔著玻璃的溫柔愛撫,一種走路的
姿態,一個門牌……這是王家衛的影像意識流。 王在《世界報》的訪問里說,有些片段,是向杜魯福致敬的。 然而我更喜歡杜魯福,打從《四百擊》(Les400 coups)起始。今年是
他逝世二十周年,電影院辦起他的回顧展來,某個周末下午,我走進那條叫
卓別靈的小巷里一家小型藝術戲院,重看我最愛的《四百擊》——說是剛用
數碼技術重新修復的版本。數不清已看過多少遍,有字幕的、沒字幕的、小
銀幕、大銀幕、十九歲時或二十九歲時,每一個畫面都記得,這么多年了,
仿佛安東沒有改變過,杜魯福沒有改變過,巴黎的街頭沒改變過,甚至乎,
我,也沒改變過(其實怎會沒變,即便在回憶的回廊)。 一九五八年的冬天,杜魯福遇上他鐘愛的演員Jean—Pierre Leaud,就
有了安東與《四百擊》,啟航了法國電影新浪潮。六十年代的巴黎街頭,有
理想燃燒的學生運動。那個年代,那個我永遠只能遙遙思及觸及的年代,因
為這些美麗的人與事,而變得更遙不可及了。 二00四年十二月P2-11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9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