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福利國家:社會公平的底線(簡體書)
滿額折

福利國家:社會公平的底線(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福利國家:社會公平的底線》內容既是公平配置社會財富的一種確定形式,也是市場經濟運行的保障性因素;既是一種緩和社會矛盾的手段,也是一種社會良性治理的途徑。盡管福利國家需要進一步探索、改革和發展,但這種變革的目的應該有助于社會福利體制的存在而不是摧毀它;無論經濟效益對于市場有多麼重要,它都不能沖破讓每一個公民過有尊嚴的生活的底線。在任何情況下,與人的生存與發展權利相聯系的公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福利都是不能允許被剝奪的。

作者簡介

丁東紅,女,1948年11月出生。中央黨校哲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學學會常務理事、《世界哲學》雜志編委。曾赴多國進修及合作研究。主要學術成果有:著作《人之解讀——現代西方人本哲學研究》、《當代西方哲學評介》等,譯著(合譯)《國外康德哲學新論》、 《社會民主與未來》、《維特根斯坦著作集》等,主編《西方智慧經典文庫》、《現代西方哲學辭典》、《米德文集》等。

名人/編輯推薦

《福利國家:社會公平的底線》的特點講述了作為一個政治理念,彰顯了關注社會民生的時代要求。作為一種制度保障,突出了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責任。作為一套社會政策,檢驗著行使公共權力的廉正清明。

目次

總序 文化融合視野下的西方觀念
序言 福利國家的理念與現實
第一章 什么是福利國家
第一節 福利國家之父——貝弗里奇
第二節 《貝弗里奇報告》的內容
第三節 “鐵血宰相”與大獨裁者的“福利政策”
第四節 國家、雇員、雇主的三方契約
第二章 多樣化的福利國家模式
第一節 多種類型、多種模式的比較
第二節 英國模式——最大多數人享受的公共福利
第三節 德國模式——權利義務對等的風險分擔制
第四節 美國模式——突出商業運作和個體責任
第五節 北歐模式——均等化普及型的高稅收、高福利
第六節 東亞模式——家國一體的配給式福利制
第三章 有關福利國家的理論探索
第一節 從仁慈施恩論到制度正義論
第二節 合作主義——理論奠基石
第三節 3U+1原則
第四節 國家功能與政府責任
第四章 “從搖籃到墳墓”的一攬子福利政策
第一節 子女補貼: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二節 醫療服務:編織呵護生命之網
第三節 就業保障:人人有工作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節 貧困救助:讓陽光溫暖最寒冷的地方
第五節 養老保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六節 義務教育:架設同一起跑線
第七節 殘障人服務:同一藍天下
第五章 福利社會實景實錄
第一節 從“在西班牙看牙”說開去
第二節 羅浮宮的免費門票及其他
第三節 尋找市政廳
第四節 “星期六義務勞動日”
第五節 50歲的老學生和4.0歲的退休者
第六章 福利國家向何處去
第一節 遭遇全球化浪潮
第二節 力挽狂瀾的堅守還是萬般無奈的退縮
第三節 潮流大勢不可逆
第四節 中國式福利國家是可能的嗎
注釋

書摘/試閱



第一節 福利國家之父——貝弗里奇
1940—1941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走向縱深的生死關頭。盟軍經歷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保住了33萬人的軍事實力,其中英國遠征軍就占了23萬,使英軍僥幸逃過全軍覆沒的劫難;而法國僅僅6個星期就在德國發動的閃電戰中遭受滅頂之災,品嘗到了亡國的恥辱滋味;法西斯德國在英國空軍頑強的抵抗下無限期地推遲了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又將戰略目標轉向了蘇聯。
就在這樣的歷史時刻,處于戰爭中的英國政府,卻將目光轉向了自己的智庫,啟動了一個有關戰后福利政策的全景規劃。為什么是在這個時刻,為什么戰爭的硝煙還沒有散去就開始謀劃戰后的秩序?或許是“日不落帝國”慣常的自信使英國人在心理上穩操勝券,或許是戰前經濟危機帶來的社會陰影還沒有退去,抑或許是殘酷的戰爭使政治家們更加深刻地反思到社會穩定的重要?具體的原因我們留待以后去探討,反正,1941年,英國成立了一個社會保險和相關服務的部際協調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任務就是制訂戰后社會保障計劃。
當時,英國的戰時內閣不管部部長是阿瑟?格林伍德,他還兼任著英國戰后重建委員會主席。他要尋找一個合適的人選,來領導這個新的操持社會保障與服務事業的部際協調機構。經過反復考量,格林伍德決定,委任經濟學家貝弗里奇爵士擔當社會保險和相關服務部際協調委員會主席。
提起威廉?貝弗里奇,就不能不談到湯恩比館(Toynbee Hall),這是最早出現在英國的社會工作慈善組織會社,曾經給了青年貝弗里奇一段重要的生活經歷。在英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同時,資本主義的各種弊病也如影隨形地顯露出來,特別是經濟危機的出現,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失業和貧困問題尤其突出。當時的一些進步知識分子為了研究和解決社會貧困問題,主張大學生到貧民區與底層民眾一起生活,深入了解貧困的真實狀況,推動問題的解決,這就是所謂的大學睦鄰運動。1884年,英國牛津大學講師巴奈特(Samuel Barnett)在倫敦東部貧民區創設了一個“大學睦鄰區”,取名湯恩比館,以紀念獻身于大學睦鄰運動而英年早逝的大學生湯恩比(Arnold Toynbee)。湯恩比館的宗旨是,讓大學生在與貧困社區居民的日常相處中,了解他們的現實需求,運用自己的知識并盡力調動當地的民力,為本社區的民眾服務。這個機構不僅開展社會調查收集個案,進行一些專門化的社會政策研究,而且在社區開辦夜校,協助成立文化團體和協會,幫助工人們解決現實的生活問題,所以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所以社區改良、社區福利為中心的社區服務機構。湯恩比館特殊的學習和工作方式,吸引著年輕的貝弗里奇,他和許多家境條件優越的大學生都來到這里學習。湯恩比館提供的在現實環境中實習的機會,使他們在牛津大學中被喚起的對社會事務的關切和最初的社會責任意識有了一個施展的空間。通過實習,貝弗里奇以及像他一樣的年輕人不僅掌握了大量關于貧困問題的第一手資料,而且親身接觸到處于社會底層和邊緣的人們的苦難。那些失業者的漂泊和無奈,那些老年人的凄慘與悲涼,引起了貝弗里奇的深深思索:一個走上了工業化發展道路的現代國家,一個有著悠久文明傳統和豐饒財富的國家,難道不應該在基本生活條件上使它的所有國民維持最起碼的尊嚴嗎?又應該通過什么方式、什么政策來最有效地實現社會化的民生保障呢?早年生活場景中不可磨滅的印記,為他日后提出社會保障網的宏觀構想鋪下了重重的底色。
大學畢業后,貝弗里奇做了律師。1908年,他參與組建國家職業介紹所體系,這是英國政府為解決貧困問題而建立國民保險制度的開端。他還參與了1911年英國失業保障法案的制定。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投身于勞動力動員與調控工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