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孫中山與少年中國--從美國當年的報紙看辛亥革命》編著者方李邦琴。《孫中山與少年中國--從美國當年的報紙看辛亥革命》內容提要:本書對創刊於1910年的《(少午中國)》 晨報以及同時期的《世界日報)》等百午前的報紙進行了系統的整理,摘要選錄,再現了當年的真實情景。這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限於篇幅,本書只選登了辛亥革命前夕、武昌首義、清帝遜位、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北伐、北上召集國民會議直至逝世幾個大的歷史片段,展示了孫中山先生的各個側面,刻畫了孫中山先生革命家、政治家的光輝形象。尤其是武昌首義,從清廷和武昌軍政府的排兵佈陣,武昌、南京的血戰,雙方統帥部的告急電文,到各省兵變、難民遷流、外僑動態及各國政府的態度和行動等,各個方而均有報導,可以說是一幅辛亥革命的全景展示圖。因其報導均為當時的即時報導,具有重大的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編者:(美國)方李邦琴
方李邦琴,方氏基金會主席,獨立控股集團總裁;中國北京大學名譽校董,中國武漢大學名譽教授;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常務董事。方李邦琴祖籍湖北漢川。1935年生於河南鄭州。抗日時期受小學教育于陜西西安,1948年隨家人從祖國大陸到臺灣,1959年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1960年來美國創業。方氏家族曾擁有印刷廠和報紙,報紙有中文、英文、西班牙文等文種。英文報紙包括創辦《亞洲人週刊》(Asia Week)、《地產快報》(Real Estate Express)、《獨立報》(The Independence News),收購《芝加哥論壇報》旗下在舊金山灣區的七家報紙,整合為全美非日報發行量最大的“獨立報”報業集團。中文報紙還包括《節目一周》(電視周報),還有西班牙文報紙《Mission Life》等。2000年,方李邦琴任董事長的泛亞集團收購了已有135年歷史、著名美國主流大報《舊金山觀察家報》(San Francisco Examiner),該報的創辦人是美國早期最富盛名的報業大王老赫斯特(Hearst)。這在美國造成轟動。方李邦琴是著名慈善家,捐贈中國邊遠山區中小學並設立教育獎學金。她還熱心公益事業,關注美國華裔後代文化承傳。她向北京大學捐贈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教學樓,鼓勵外國留學生學中文。在武漢大學設立傳媒基金。2006年,為促進美國亞洲研究,她捐贈巨資幫助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修建東亞圖書館。同時向世界一流學府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捐贈《舊金山觀察家報》檔案150年珍貴史料,專家評論“其價值無法估量”。方李邦琴女士為著名美籍華裔企業家、社會活動家。在美國新聞界、商界、政界均具有廣泛影響力,是美籍華裔的傑出代表;也是增進中美交流、支持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及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的愛國僑領。
方李邦琴,方氏基金會主席,獨立控股集團總裁;中國北京大學名譽校董,中國武漢大學名譽教授;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常務董事。方李邦琴祖籍湖北漢川。1935年生於河南鄭州。抗日時期受小學教育于陜西西安,1948年隨家人從祖國大陸到臺灣,1959年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1960年來美國創業。方氏家族曾擁有印刷廠和報紙,報紙有中文、英文、西班牙文等文種。英文報紙包括創辦《亞洲人週刊》(Asia Week)、《地產快報》(Real Estate Express)、《獨立報》(The Independence News),收購《芝加哥論壇報》旗下在舊金山灣區的七家報紙,整合為全美非日報發行量最大的“獨立報”報業集團。中文報紙還包括《節目一周》(電視周報),還有西班牙文報紙《Mission Life》等。2000年,方李邦琴任董事長的泛亞集團收購了已有135年歷史、著名美國主流大報《舊金山觀察家報》(San Francisco Examiner),該報的創辦人是美國早期最富盛名的報業大王老赫斯特(Hearst)。這在美國造成轟動。方李邦琴是著名慈善家,捐贈中國邊遠山區中小學並設立教育獎學金。她還熱心公益事業,關注美國華裔後代文化承傳。她向北京大學捐贈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教學樓,鼓勵外國留學生學中文。在武漢大學設立傳媒基金。2006年,為促進美國亞洲研究,她捐贈巨資幫助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修建東亞圖書館。同時向世界一流學府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捐贈《舊金山觀察家報》檔案150年珍貴史料,專家評論“其價值無法估量”。方李邦琴女士為著名美籍華裔企業家、社會活動家。在美國新聞界、商界、政界均具有廣泛影響力,是美籍華裔的傑出代表;也是增進中美交流、支持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及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的愛國僑領。
名人/編輯推薦
《孫中山與<少年中國>:從美國當年的報紙看辛亥革命》記錄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跡以及《少年中國》和美國輿論界在辛亥革命前後對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這場革命的報道與看法。時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為了弘揚海外華僑的愛國精神,美西僑界領袖方李邦琴主持了這本《孫中山與<少年中國>:從美國當年的報紙看辛亥革命》的出版工作,並親自審定了《孫中山與<少年中國>:從美國當年的報紙看辛亥革命》的選題和內容。 少年中國>少年中國>少年中國>
序
方李邦琴女史主纂的《孫中山與(少年中國>》一書,通過對在北美印行的《少年中國》晨報、《世界日報》等百年前第一手文獻的開掘與整理,向今人呈現了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側面——海外華人對這場革命的認知、參與、宣傳及堅守,用生動、翔實而又鮮為人知的材料,昭顯了孫中山先生名論”華僑為革命之母”的深刻內涵。此書堪稱辛亥革命百年紀念群籍中富於特殊價值的一種,也是近現代報刊史的佳構傑作。
海外華人深懷愛國之情和追求社會進步之志,又歷經歐風美雨,接受現代文明洗禮,是較早支持孫中山先生民族民主革命的人群,也是革命思想和現代理念的熱心傳播者。20世紀初創辦於北美的《少年中國》晨報等刊物,即在前驅之列。綜覽這些報刊文字可以發現,它們在辛亥前後十餘年間所提供的豐贍資訊,所闡發的新銳觀念,皆與辛亥革命的主旨或深相契舍,或相與辯難,從而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斕、極富歷史現場感的圖景,有助今人體認辛亥革命的復雜進程和深遠意義。
中國歷史上曾發生多次改朝換代的“革命”,卻並未改變宗法專制的社會形態,而辛亥革命則引發國體,政體變更,社會形態有所興革,從此奔向現代文明的浩蕩長程。辛亥革命在“革故”與“鼎新”兩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創之舉,吾土吾民至今受其賜。
(一)終結兩千年專制帝制
中國歷史的特色之一,是專制帝制早成(西元前3世紀)和長期延續(兩千餘年)。以西元前221年贏政(前246一前211年在位)稱制”始皇帝”為端緒,至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1908—1912年在位,年號宣統)遜位止,專制帝制歷時2132年,共有492個皇帝登極。此間政制起伏跌宕,而大勢是君主集權于漲落問愈趨強化。帝王“以制命為職”(朱熹語),反映帝王意志的”詔令”通過垂直的官僚系統布達四方,經由郡縣制、流官制,實現中央對廣土眾民的掌控。朝廷又經由選舉、科舉,君主與庶民對接,從而擴大了專制政治的社會基礎。
男耕女織、土地在王有(國有)名義下私有、城鄉一元的自然經濟,是宗法制與專制帝制存在的經濟基礎,又被其反哺並受其保護。這種“宗法一專制”二重社會結構與地主、自耕農制的經濟形態相互維系。以上諸層面融會成的自足性機體,具有頑強的延傳能力,大一統的專制帝制對於中國古典文明的繁榮曾經發揮重要作用,至近古,專制帝制的弊端日劇,嚴重阻礙社會進步。時至近代,在工業文明煥發的內外因素作用下,宗法專制帝制才逐漸解體。而辛亥革命則正式宣告兩千餘年一以貫之的君主專制政體退出歷史舞臺。同盟會1906年擬訂《軍政府室言》,明確公示國人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由國
民公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
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
辛亥首義後,諸省響應,帝制崩坍已成定局,宣統三年十二月十三日(1912年2月12日)以隆裕皇太后懿旨名義發布清帝退位詔書。該諭旨日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
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
大勢,內審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
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清帝遜位標志著一個歷史終結,是近代文明在中國生長發育的產物,代表這種歷史態勢的,是革命民主派及其各路同盟軍(如立憲派),對專制帝制給予強力一擊,促其終結的,正是辛亥首義。袁世凱于辛亥首義以後,“騙取總統,以此攘竊帝位“,“以一姓之尊而奴視五族”,成為民之”公敵”,召致“天下共擊之”,洪憲王朝八十餘日即告覆滅。證明瞭孫中山”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確為不刊之哲言。
辛亥革命不同凡響的意義,不僅在於推翻清王朝,更在於結束了沿襲兩千餘年的專制帝制,成為中國歷史劃時代的界標。《世界日報》宣統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緊要新聞”的《草黨大勝官軍》,辛亥年十月初九日“緊要新聞”的《南京戰雲之劇烈》等報道,即為這一重大歷史事變的記述。今日讀來,仍覺血脈責張。
(二)開啟共和憲政新篇章
與推翻專制帝制互為表裏,辛亥首義的另一空前的歷史業績,是建立民主共和政體。“共和”,在中國古典的本義為“共同協和行政”,近代中國與日本學人用“共和”或“公和”翻譯西洋的民主立憲政體(republicanism)。這種政體的基本形態是: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與君主制相對,採用這種政體的國家稱共和國。“共和”的英文republic一詞來源幹拉丁文res publica,意即公共事務。
共和憲政與君主立憲同為近代民主政體的兩種並列形態,但由於戊成變法夭折和清末仿行立憲的虛假,表明君主立憲難以在中國實行,共和制成為先進中國人的選擇。早在1897年,孫中山先生在《與宮崎寅藏平山周的談話》中,用漢文宣示自己的政治精神是”執共和主義”,他還批駁那種”共和政體不適支那之野蠻國”的論調。20世紀初,鄒容的《革命軍》更高喚“中華共和國萬歲“口號。至辛亥首義,革命民主派在觀念形態上介紹並倡道民主共和,已歷十餘年,而踐履共和制,使之成為一個鮮活的事實,則開端于辛亥首義,湖北軍政府建立、《鄂州約法》制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便是其顯著標志。
中國革命民主派堅守共和主義,並強調共和主義乃是繼承中國傳統精義與借鑒西方近代政體的結合,孫中山先生說“共和者,我國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遺業也。我國民之論古者,莫不仰慕三代之治。不知三代之治,豈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
辛亥首義及湖北軍政府建立,尤其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締造,是“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的實踐。盡管“共和”的真實實現,在中國要經歷一個起伏跌宕的艱難過程,“共和”的”公”(共和政體是公平、公正政體),”共”(國權是公民共有事業),“和”{以和平方式參與政事)三義為國人認識並付諸實施,決非一蹴而就。然而,辛亥首義應該說是中國人追尋共和憲政的第一個高潮。湖北軍政府用人“公舉”、政事“眾議”,《鄂州約法》將主權在民的精義反映在具體的律法條文中,皆體現一種初級的共和精神,軍政府宣佈廢除苛捐雜稅、實行司法獨立,倡導工商業發展,則顯示了共和憲政的進步性與人民性。《少年中國》晨報等報刊,當年正為共和憲政作熱情鼓吹。
辛亥革命的一大貢獻在於,將共和國的理論與實踐(包括其種種不完善的狀態)呈現給中國人民,中國人民也從此認定共和制為正統。盡管共和制的內容有待充實與提升,然其前程無疑是光明壯麗的。
《孫中山與<>
推翻專制帝制的革命精神不朽!
開創共和憲政的建設精神不朽!
海外華人深懷愛國之情和追求社會進步之志,又歷經歐風美雨,接受現代文明洗禮,是較早支持孫中山先生民族民主革命的人群,也是革命思想和現代理念的熱心傳播者。20世紀初創辦於北美的《少年中國》晨報等刊物,即在前驅之列。綜覽這些報刊文字可以發現,它們在辛亥前後十餘年間所提供的豐贍資訊,所闡發的新銳觀念,皆與辛亥革命的主旨或深相契舍,或相與辯難,從而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斕、極富歷史現場感的圖景,有助今人體認辛亥革命的復雜進程和深遠意義。
中國歷史上曾發生多次改朝換代的“革命”,卻並未改變宗法專制的社會形態,而辛亥革命則引發國體,政體變更,社會形態有所興革,從此奔向現代文明的浩蕩長程。辛亥革命在“革故”與“鼎新”兩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創之舉,吾土吾民至今受其賜。
(一)終結兩千年專制帝制
中國歷史的特色之一,是專制帝制早成(西元前3世紀)和長期延續(兩千餘年)。以西元前221年贏政(前246一前211年在位)稱制”始皇帝”為端緒,至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1908—1912年在位,年號宣統)遜位止,專制帝制歷時2132年,共有492個皇帝登極。此間政制起伏跌宕,而大勢是君主集權于漲落問愈趨強化。帝王“以制命為職”(朱熹語),反映帝王意志的”詔令”通過垂直的官僚系統布達四方,經由郡縣制、流官制,實現中央對廣土眾民的掌控。朝廷又經由選舉、科舉,君主與庶民對接,從而擴大了專制政治的社會基礎。
男耕女織、土地在王有(國有)名義下私有、城鄉一元的自然經濟,是宗法制與專制帝制存在的經濟基礎,又被其反哺並受其保護。這種“宗法一專制”二重社會結構與地主、自耕農制的經濟形態相互維系。以上諸層面融會成的自足性機體,具有頑強的延傳能力,大一統的專制帝制對於中國古典文明的繁榮曾經發揮重要作用,至近古,專制帝制的弊端日劇,嚴重阻礙社會進步。時至近代,在工業文明煥發的內外因素作用下,宗法專制帝制才逐漸解體。而辛亥革命則正式宣告兩千餘年一以貫之的君主專制政體退出歷史舞臺。同盟會1906年擬訂《軍政府室言》,明確公示國人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由國
民公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
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
辛亥首義後,諸省響應,帝制崩坍已成定局,宣統三年十二月十三日(1912年2月12日)以隆裕皇太后懿旨名義發布清帝退位詔書。該諭旨日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
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
大勢,內審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
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清帝遜位標志著一個歷史終結,是近代文明在中國生長發育的產物,代表這種歷史態勢的,是革命民主派及其各路同盟軍(如立憲派),對專制帝制給予強力一擊,促其終結的,正是辛亥首義。袁世凱于辛亥首義以後,“騙取總統,以此攘竊帝位“,“以一姓之尊而奴視五族”,成為民之”公敵”,召致“天下共擊之”,洪憲王朝八十餘日即告覆滅。證明瞭孫中山”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確為不刊之哲言。
辛亥革命不同凡響的意義,不僅在於推翻清王朝,更在於結束了沿襲兩千餘年的專制帝制,成為中國歷史劃時代的界標。《世界日報》宣統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緊要新聞”的《草黨大勝官軍》,辛亥年十月初九日“緊要新聞”的《南京戰雲之劇烈》等報道,即為這一重大歷史事變的記述。今日讀來,仍覺血脈責張。
(二)開啟共和憲政新篇章
與推翻專制帝制互為表裏,辛亥首義的另一空前的歷史業績,是建立民主共和政體。“共和”,在中國古典的本義為“共同協和行政”,近代中國與日本學人用“共和”或“公和”翻譯西洋的民主立憲政體(republicanism)。這種政體的基本形態是: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與君主制相對,採用這種政體的國家稱共和國。“共和”的英文republic一詞來源幹拉丁文res publica,意即公共事務。
共和憲政與君主立憲同為近代民主政體的兩種並列形態,但由於戊成變法夭折和清末仿行立憲的虛假,表明君主立憲難以在中國實行,共和制成為先進中國人的選擇。早在1897年,孫中山先生在《與宮崎寅藏平山周的談話》中,用漢文宣示自己的政治精神是”執共和主義”,他還批駁那種”共和政體不適支那之野蠻國”的論調。20世紀初,鄒容的《革命軍》更高喚“中華共和國萬歲“口號。至辛亥首義,革命民主派在觀念形態上介紹並倡道民主共和,已歷十餘年,而踐履共和制,使之成為一個鮮活的事實,則開端于辛亥首義,湖北軍政府建立、《鄂州約法》制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便是其顯著標志。
中國革命民主派堅守共和主義,並強調共和主義乃是繼承中國傳統精義與借鑒西方近代政體的結合,孫中山先生說“共和者,我國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遺業也。我國民之論古者,莫不仰慕三代之治。不知三代之治,豈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
辛亥首義及湖北軍政府建立,尤其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締造,是“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的實踐。盡管“共和”的真實實現,在中國要經歷一個起伏跌宕的艱難過程,“共和”的”公”(共和政體是公平、公正政體),”共”(國權是公民共有事業),“和”{以和平方式參與政事)三義為國人認識並付諸實施,決非一蹴而就。然而,辛亥首義應該說是中國人追尋共和憲政的第一個高潮。湖北軍政府用人“公舉”、政事“眾議”,《鄂州約法》將主權在民的精義反映在具體的律法條文中,皆體現一種初級的共和精神,軍政府宣佈廢除苛捐雜稅、實行司法獨立,倡導工商業發展,則顯示了共和憲政的進步性與人民性。《少年中國》晨報等報刊,當年正為共和憲政作熱情鼓吹。
辛亥革命的一大貢獻在於,將共和國的理論與實踐(包括其種種不完善的狀態)呈現給中國人民,中國人民也從此認定共和制為正統。盡管共和制的內容有待充實與提升,然其前程無疑是光明壯麗的。
《孫中山與<>
推翻專制帝制的革命精神不朽!
開創共和憲政的建設精神不朽!
目次
序一
序二
前言:談《少年中國》的“影響鏈”作用——從當年的美國報紙看辛亥革命
一、孫中山先生在美事略
二、《少年中國》晨報簡介
三、《少年中國》晨報選刊
四、《世界日報》報道選刊
五、《國民日報》報道選刊
六、美國主流英文報紙有關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報道和漫畫
七、附錄
後記
序二
前言:談《少年中國》的“影響鏈”作用——從當年的美國報紙看辛亥革命
一、孫中山先生在美事略
二、《少年中國》晨報簡介
三、《少年中國》晨報選刊
四、《世界日報》報道選刊
五、《國民日報》報道選刊
六、美國主流英文報紙有關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報道和漫畫
七、附錄
後記
書摘/試閱
(一)中國同盟會為革命黨總機關。乃合無數之會黨,共同結盟,以行革命事業者也。其總理即孫君,其副總理即黃君也。不過黃君主持于內,孫君籌餉於外耳。二君易地則皆然。
(二)所偽造之專電,自稱為被獲之黨人之口供也。迄今事平兩月矣,內地報館數十家,何以皆不見有這等供詞登載。然則大罵孫文為棍徒之口供,從何而來?
(三)各報或有不實,粵督之電報,可謂無不實矣。觀張鳴岐電報各省雲:訊獲黨人供稱:仍系孫文主動等語。豈張鳴岐亦講大話,惟徐逃犯所說乃真實耶?
由是觀之,則保妖之造謠,毫無價值,實屬令人噴飯。須知革命黨與保妖不同,保妖專講假話、做假事以棍騙金錢為目的。一經棄恩之攻擊,棍術敗露,立即大局瓦解,不可收拾。革黨不然,至誠無偽,以救國民為目的。汝保妖愈造謠,愈誣謗,吾黨愈益煥發其光榮。真金美玉之喻,竊自信為確論矣。
嗚呼保妖,其奈革命黨何?嗚呼徐逃犯,其奈孫文何?
(簡析)作者署名“五郎”,即黃超五,是《少年中國》前身《美洲少年》週刊總編輯,晨報創始之骨幹,文筆犀利,在與保皇黨鬥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筆權開頭就以“金”“玉”比喻革命黨,不怕火煉,不怕汙穢。而“保皇妖物”,從革命黨—成立就靠誣謗革命黨為生。可是革命黨人“絕不說假話,做假事”,“而尤以經手之款項,毫釐清楚”,用來對比保妖的偽造新聞、誹謗革命者,也用來對比保妖的帳目不清。後來保皇黨內部揭露出來,康有為等巧立名目騙錢,“肥其三五無恥者之揮霍”。如此黑白強烈對比,形成強烈反差,讓僑胞看清保皇黨的嘴臉。
筆者又把“保妖中尤慣造謠者為逃犯徐士芹”的造謠,擺到讀者面前。“該逃犯即大造孫文借溫生材事為棍騙話柄,又謂溫君非革命黨人。”誣蔑和貶低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是“借”溫生材之事來“棍騙”。可是這謠言被保皇派要保的“粵督”揭穿。——“粵督張鳴岐所奏,均溫生材供稱”,溫生材在南洋聽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演講,“因大感動,投入孫文革命黨內”。暗殺孚琦,“純屬革命排滿宗旨”。張嗚岐在奏章寫很清楚,溫生材受孫中山先生的感染投身革命,而不是孫中山去“借溫生材之事”更沒有什麼“棍騙”。面對“粵督”的上奏,保皇黨只能自食其果,露出造謠行騙的尾巴。這暴露了“棍騙”的恰恰是保皇黨!保皇黨墮落到利用報紙造偽新聞,造謠汙陷,打擊貶低,無所不用其極。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