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清代唐宋詩之爭流變史》把清詩分為順康雍(上編)、乾嘉(中編)、道咸同光宣(下編)三個發展時期,重點探討每一時期唐宋之爭的各自內涵,以及前后時期的異同和發展、變化,描述出其動態的發展過程。上編在具體研究清初期究詩人的宗尚變化和創作實踐的基礎上,論述唐宋詩之爭所涉及的詩學思想,梳理此期宗唐、宗宋之風的發展歷程。《清代唐宋詩之爭流變史》主要內容包括:明清之際宗唐之風的流布;順治至康熙前期宋詩風的興起;順康年間宗唐之風的發展;康雍年間宋詩風的廣泛傳播等。
名人/編輯推薦
《清代唐宋詩之爭流變史》力圖通過勾勒清初期宗唐與宗宋陣營的人員構成、力量對比,論述重要詩人和理論家在一定的詩學背景、詩學淵源、詩友交游與個人氣質等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唐宋詩宗尚觀,考察宗唐、宗宋之風在清初詩壇的消長情況,來顯示清初期唐宋詩之爭的整體面貌與流變趨勢。
目次
總論
上編:順康雍時期唐宋詩之爭流變史
緒論:清代“唐宋詩之爭”研究述評
第一章 明清之際宗唐之風的流布
第一節 云間派的復古宗唐詩論及其廣泛影響
第二節 王夫之、顧炎武的宗唐抑宋傾向
第二章 順治至康熙前期宋詩風的興起
第一節 錢謙益唐宋兼宗開清代宗宋先河
第二節 浙派初祖黃宗羲大力提倡宋詩
第三節 《宋詩鈔》與宋詩風的興起
第三章 順康年間宗唐之風的發展
第一節 吳偉業與唐宋詩之爭
第二節 中晚唐詩風的流傳歷程
第三節 明七子宗唐詩學在各地的沿襲和發展
第四章 康雍年間宋詩風的廣泛傳播
第一節 汪琬等人對宋詩的接受及對唐宋詩之爭的審視
第二節 葉燮《原詩》對唐宋詩之爭的理論解析
第三節 查慎行詩的宋調特征
第四節 康雍年間的宋詩選本與宋詩風的傳播
第五章 康熙中后期唐音的興盛
第一節 廟堂之上的宗唐抑宋
第二節 王士稹的宗尚衍變與“神韻說”的形成
第六章 清初人選清初詩與唐宋詩之爭
結語
中編:乾嘉時期唐宋詩之爭流變史
第一章 雍乾之際宗唐之風的再度盛行
第一節 反撥宋詩熱潮,重奏盛世雅音
第二節 宗唐詩人對宋詩風潮的批判
第三節 沈德潛的宗唐學說
第四節 宗唐詩人的理論建樹
第五節 取法唐詩者的創作風貌與成績
第二章 雍乾之際浙地法宋風氣的蓬勃發展
第一節 雍乾之際宋風的流播
第二節 主宋與宗唐的對立
第三節 厲鶚等人對宋詩創作精神、風格與方法的繼承
第四節 浙地杭世駿、全祖望等對構建學人詩理論的貢獻
第五節 秀水詩群對黃庭堅詩風的接受
第三章 乾隆前期融通唐宋思想的逐步升溫
第一節 薛雪對擬古與優唐劣宋詩學觀的批評
第二節 吳雷發對擬古格調的批判與無分唐宋論
第三節 李重華的折衷唐宋論與詩學批評
第四章 乾隆后期至嘉慶朝唐宋融通思潮的空前高漲
第一節 融通思想普及時代的到來
第二節 討伐異說,先破后立——性靈派無分唐宋主張的確立
第三節 袁枚“無分唐宋”說辨析
第四節 趙翼對唐詩美學風格與宋詩創作精神及方法的融合
第五節 張問陶的“五師”論及其對肌理派的批評
第五章 乾嘉年間宗宋思潮的不斷上揚
第一節 乾隆三十年至嘉慶末的宗宋熱潮
第二節 精深細密之風與以學為詩
——論翁方綱對宋詩的接受
第三節 宗黃之風的廣為流播
第四節 乾嘉后期的學人詩潮
第六章 乾隆后期至嘉慶朝宗唐之風的漸趨衰退
第一節 “吳中七子”等人對宗唐思想的因革
第二節 高密詩人宗法中晚唐之風及對唐宋詩之爭的參與
第三節 其他地區寥落的宗唐之音
結語
下編:道咸同光宣時期唐宋詩之爭流變史
第一章 道咸同年間宗宋詩風的初興
第一節 道咸同年間宗宋詩風的興起
第二節 宋詩派對乾嘉宗唐末流的批判及對學人詩的倡導
第三節 桐城詩派的詩歌崇尚:詩學唐宋、以宋為主
第二章 道咸同年間宗唐態勢的衰微及宗唐詩人群體
第一節 道咸同年間宗唐詩風的低迷
第二節 江左宗唐詩人群體概說
第三節 閩粵等地宗唐詩人群體概說
第四節 湖湘派:對宋詩及宋詩派的反動
第三章 道咸同年間融通唐宋思潮的持續發展
第一節 潘德輿折衷的唐宋詩學觀
第二節 林昌彝的詩論:性情和學問并舉,唐詩與宋詩齊平
第三節 何曰愈性情、理趣、才學三者并重及平和看待唐宋詩優劣
第四節 龔自珍兼取唐宋的創作實踐
第四章 光宣民初宗宋詩風的空前高漲
第一節 陳衍與同光體的興盛
第二節 陳衍對學唐宗唐者的批判
第三節 同光體以宋為主、唐宋兼融的理論主張
第四節 同光體詩人多元宗宋詩趣
第五節 同光體之外眾多的宗宋群體
第五章 光宣民初調和唐宋潮流的不斷上揚
第一節 張之洞的唐宋詩調和論:“宋意唐格”
第二節 李慈銘及其門生的唐宋兼融理論及主張:“八面受敵”
第三節 “詩界革命”派:超越唐宋詩之爭,主張覓求新詩界
第六章 光宣民初宗唐風氣的日趨活躍
第一節 湖湘派后期詩人的宗唐取向及斥宋詩學觀
第二節 宗法晚唐、反對宋詩的西昆派
第三節 湖湘派之外尊奉魏晉、六朝、盛唐詩人的詩學宗尚
第四節 南社之宗唐主流及其唐宋詩之爭
第五節 光宣民初其他宗唐詩人群體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上編:順康雍時期唐宋詩之爭流變史
緒論:清代“唐宋詩之爭”研究述評
第一章 明清之際宗唐之風的流布
第一節 云間派的復古宗唐詩論及其廣泛影響
第二節 王夫之、顧炎武的宗唐抑宋傾向
第二章 順治至康熙前期宋詩風的興起
第一節 錢謙益唐宋兼宗開清代宗宋先河
第二節 浙派初祖黃宗羲大力提倡宋詩
第三節 《宋詩鈔》與宋詩風的興起
第三章 順康年間宗唐之風的發展
第一節 吳偉業與唐宋詩之爭
第二節 中晚唐詩風的流傳歷程
第三節 明七子宗唐詩學在各地的沿襲和發展
第四章 康雍年間宋詩風的廣泛傳播
第一節 汪琬等人對宋詩的接受及對唐宋詩之爭的審視
第二節 葉燮《原詩》對唐宋詩之爭的理論解析
第三節 查慎行詩的宋調特征
第四節 康雍年間的宋詩選本與宋詩風的傳播
第五章 康熙中后期唐音的興盛
第一節 廟堂之上的宗唐抑宋
第二節 王士稹的宗尚衍變與“神韻說”的形成
第六章 清初人選清初詩與唐宋詩之爭
結語
中編:乾嘉時期唐宋詩之爭流變史
第一章 雍乾之際宗唐之風的再度盛行
第一節 反撥宋詩熱潮,重奏盛世雅音
第二節 宗唐詩人對宋詩風潮的批判
第三節 沈德潛的宗唐學說
第四節 宗唐詩人的理論建樹
第五節 取法唐詩者的創作風貌與成績
第二章 雍乾之際浙地法宋風氣的蓬勃發展
第一節 雍乾之際宋風的流播
第二節 主宋與宗唐的對立
第三節 厲鶚等人對宋詩創作精神、風格與方法的繼承
第四節 浙地杭世駿、全祖望等對構建學人詩理論的貢獻
第五節 秀水詩群對黃庭堅詩風的接受
第三章 乾隆前期融通唐宋思想的逐步升溫
第一節 薛雪對擬古與優唐劣宋詩學觀的批評
第二節 吳雷發對擬古格調的批判與無分唐宋論
第三節 李重華的折衷唐宋論與詩學批評
第四章 乾隆后期至嘉慶朝唐宋融通思潮的空前高漲
第一節 融通思想普及時代的到來
第二節 討伐異說,先破后立——性靈派無分唐宋主張的確立
第三節 袁枚“無分唐宋”說辨析
第四節 趙翼對唐詩美學風格與宋詩創作精神及方法的融合
第五節 張問陶的“五師”論及其對肌理派的批評
第五章 乾嘉年間宗宋思潮的不斷上揚
第一節 乾隆三十年至嘉慶末的宗宋熱潮
第二節 精深細密之風與以學為詩
——論翁方綱對宋詩的接受
第三節 宗黃之風的廣為流播
第四節 乾嘉后期的學人詩潮
第六章 乾隆后期至嘉慶朝宗唐之風的漸趨衰退
第一節 “吳中七子”等人對宗唐思想的因革
第二節 高密詩人宗法中晚唐之風及對唐宋詩之爭的參與
第三節 其他地區寥落的宗唐之音
結語
下編:道咸同光宣時期唐宋詩之爭流變史
第一章 道咸同年間宗宋詩風的初興
第一節 道咸同年間宗宋詩風的興起
第二節 宋詩派對乾嘉宗唐末流的批判及對學人詩的倡導
第三節 桐城詩派的詩歌崇尚:詩學唐宋、以宋為主
第二章 道咸同年間宗唐態勢的衰微及宗唐詩人群體
第一節 道咸同年間宗唐詩風的低迷
第二節 江左宗唐詩人群體概說
第三節 閩粵等地宗唐詩人群體概說
第四節 湖湘派:對宋詩及宋詩派的反動
第三章 道咸同年間融通唐宋思潮的持續發展
第一節 潘德輿折衷的唐宋詩學觀
第二節 林昌彝的詩論:性情和學問并舉,唐詩與宋詩齊平
第三節 何曰愈性情、理趣、才學三者并重及平和看待唐宋詩優劣
第四節 龔自珍兼取唐宋的創作實踐
第四章 光宣民初宗宋詩風的空前高漲
第一節 陳衍與同光體的興盛
第二節 陳衍對學唐宗唐者的批判
第三節 同光體以宋為主、唐宋兼融的理論主張
第四節 同光體詩人多元宗宋詩趣
第五節 同光體之外眾多的宗宋群體
第五章 光宣民初調和唐宋潮流的不斷上揚
第一節 張之洞的唐宋詩調和論:“宋意唐格”
第二節 李慈銘及其門生的唐宋兼融理論及主張:“八面受敵”
第三節 “詩界革命”派:超越唐宋詩之爭,主張覓求新詩界
第六章 光宣民初宗唐風氣的日趨活躍
第一節 湖湘派后期詩人的宗唐取向及斥宋詩學觀
第二節 宗法晚唐、反對宋詩的西昆派
第三節 湖湘派之外尊奉魏晉、六朝、盛唐詩人的詩學宗尚
第四節 南社之宗唐主流及其唐宋詩之爭
第五節 光宣民初其他宗唐詩人群體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宋琬詩論的顯著特征,是經歷了從詩必盛唐到詩法中晚唐再到兼宗唐宋的嬗變過程。他的詩學主張嬗變與人生經歷密切相關,尤其與他兩次系獄有關。順治七年(1650)和順治十八年(1661),宋琬兩次人獄,第一次入獄時間較短,而順治十八年(1661)十一月入獄直到康熙二年(1663)十一月才得放出,對宋琬的人生產生極大影響。早期,宋琬嚴格地遵守七子派的詩必盛唐論。他在《趙雍客詩序》中論道:"夫詩之有初、盛、中、晚也,猶《風》、《雅》之有正、變也。運會遷流,作者初不自知,而其畛域判然如寒暑黑白之不可淆。自虞山之詩選出,而學者無所折其衷,其言日:‘詩一而已,無所為初、盛、中、晚也。’于是心耳淺薄之士,往往奉為蓍蔡,以平膚汗漫為容與,以便偎粗率為簡易,以稗官埋說、里巷卑瑣之音為典要。率天下而出于是,豈復有詩也哉!"明確反對錢謙益的唐詩不分期論。宋琬此說,明顯是以初盛唐為高,對學中晚唐者譏笑為淺薄、粗率。在順治十八年(1661)之前,宋琬對個人功名、對朝廷政治還是充滿信心的,他繼承了明末復古派的責任感、古典主義精神,宗尚盛唐詩,便是這種精神氣質的表現。然而好景不長,順治十八年(1661),宋琬以反清罪名全家系獄。其詩歌主張也由"怨而不怒"逐漸發展到"怨而近怒"、"怨而且怒",他開始接受以苦調、幽深為特點的中晚唐詩。其《初秋即事》云:"皮骨秋來強自支,愁中喜讀晚唐詩。孤燈寂寂階蟲夜,秋雨秋風總不知。"他在獄中所作的《雨中讀書》記錄了讀李賀詩的感受,詩云:"古人生我前,憂樂端非一……幽幽泣鬼神,往往托紙筆。當時每見嗤,千載遙相恤。我憂竟何如,轆轤井中繘。"又為王琦作《昌谷集注序》,通篇論述了韓愈、李賀等人詩中的騷怨精神,為李賀辯解道:"以區區奉禮之孤臣,上不能達之天子,下不能告之群臣,惟崎嶇驢背,托諸幽荒險澀諸詠,庶幾后之知我者。而世不察,以為神鬼悠謬不可知。其言既無人為之深繹,而其心益無以自明,不亦重可悲乎!"宋琬入獄后,歷盡人世冷暖的感慨,胸中悲憤郁積,對李賀托鬼神以寄托懷抱的抒情方式有了很深的認同,評價可謂入骨。康熙二年(1663)出獄后,宋琬開始為時8年的流寓生活,備嘗人情冷暖。康熙十年(1671),吳之振攜帶《宋詩鈔》進京時,宋琬也在京師,與吳之振有交游,吳之振《送友人南歸詩》中有詩寫宋琬,又有《讀宋荔裳觀察安雅堂集題贈二首》其二云:"安雅堂中一卷詩,風流蘊藉是吾師。驅除王、李聱牙句,摒當鍾、譚喻囈詞。"對宋詩,宋琬主要師法陸游,《安雅堂未刻稿》有《舟中病齒效陸放翁體》,又有《讀劍南集》一首云:"高人最愛孔巢父,佳句驚看陸放翁。"
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宋琬的詩學取向越來越寬,而且對詩言性情的本質特征認識越來越深入,尤其強調詩歌寄寓窮愁的功能。他認為"文章者,性情之枝葉也","人之性情必有所寄。無以寄之,則繁傷侘傺,蹇產于邑,如水之失防也,泛濫潰決,頹放而不能自止"。宋琬認為怨憤之情如果不寄寓于詩,會使人頹放委靡,無以自處。而這種怨憤之情必然是真實而強烈的,才能寫出佳作。宋琬重性情,也非常強調詩如其人,有什么樣的性情才能寫出什么樣的詩作。他在《竹巢詩序》中日:"人不奇,惡能詩!有意為之,弗可也。人有意而為奇,則且為顛、為放、為回惑、為披猖。詩有意而為奇,則且為詭、為僻、為詰曲、為支離。此殆有性情焉,非可強而致之也。"他反對"有意而奇",認為只有有不同常人的性情,方能寫出自成一格的詩篇,說到底是強調性情之真,強調詩人的個性特征。
(二)詩歌創作
"南施北宋"的得名,并不以詩學,而是以詩歌創作成就。王士稹在《池北偶談》中日:"康熙已來詩人,無出南施北宋之右,宣城施閏章愚山,萊陽宋琬荔裳也。昔人論《古詩十九首》以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施五言云:‘秋風一夕起,庭樹葉皆飛。孤宦百憂集,古人千里歸。岳云寒不散,江雁去還稀。遲暮兼離別,愁君雪滿衣。’此雖近體,豈愧《十九首》耶?……宋浙江后詩,頗擬放翁,五古歌行,時闖杜、韓之奧。"二人的詩集都曾請王士稹刪定,王士稹可謂深知二人之長。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64
缺貨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