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中美合作所與太平洋戰爭(簡體書)
滿額折

中美合作所與太平洋戰爭(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抗戰時期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是中美兩國聯合抗日的情報機構、訓 練機構,分別由中美兩國的最高當局(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 石、美國總統羅斯福)批準,由中國國民政府軍委會下屬的軍統局、美國海 軍部聯合組建,1943年4月15日正式成立,總部位於重慶西北郊歌樂山下。 抗戰勝利後,1945年10月中美合作所總部由重慶逐漸移往上海,12月美 方人員陸續分批回國。1946年1月底,中美合作所宣告結束。1946年10月, 中美合作所的最後一個美國人離開中國。 由於中美合作所主任戴笠、副主任梅樂斯頑固的反共立場,抗戰勝利後 ,在中美合作所結束、美國人全部回國的同時,由中美合作所訓練的軍統10 萬武裝部隊,與另外兩支隊伍共同改編為“交通警察總隊”,他們程度不同 地參與了隨後爆發的內戰。中美合作所遺留的武器也由軍統局接管用於鎮壓 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民主運動。 多年以後,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相關史料仍有待披 露,它在成立、發展、結束的過程中究竟扮演的是什麼角色,這個問題牽扯 著一段波詭雲譎的戰爭歷史。雖然資料十分有限,但對感興趣的讀者來說, 《中美合作所與太平洋戰爭》不啻為一個有益的開始。 《中美合作所與太平洋戰爭》由孫丹年編寫。

作者簡介

孫丹年,女,重慶人,當過知青。1982年從西南師大中文系畢業,自願赴西藏從事文化工作。1990年回重慶,到歌樂山烈士陵園從事近現代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現已退休。 發表文字計數百萬字。代表作《陶門弟子?教育家?孫銘勛》,全書篇幅40萬字,由貴州出版企業發展暨平壩縣政府專項資金資助,貴州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名人/編輯推薦

《中美合作所與太平洋戰爭》編輯推薦:在小說《紅巖》中,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被描繪成窮兇極惡之所,但它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貢獻至少包括:為太平洋戰爭搜集、傳遞大量氣象情報;搜集、偵聽、破譯、傳遞大量重要軍事情報;訓練抗日武裝部隊進行敵後破壞活動;協助美國空軍作戰;參與從日寇手中收復東南沿海地區的多項軍事行動。
多年以後,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相關史料仍有待披露,它在成立、發展、結束的過程中究竟扮演的是什麼角色,這個問題牽扯著一段波詭雲譎的戰爭歷史。雖然資料十分有限,但對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本書不啻為一個有益的開始。

引子
為抗日戰爭作出過重要貢獻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是抗日戰爭時期中美兩國為了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而共同設立的一個主要從事軍事情報交流和武裝人員訓練的機構,由國民黨軍統局和美國海軍部合作建立,其總部選址在重慶郊區歌樂山下的磁器口一帶。
這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話題。筆者根據收集整理的有限資料,著眼於戰爭環境的大背景,就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抗日活動、它在太平洋戰爭以及東南亞戰區中的作用,進行分析歸納。
在位於重慶西北郊,歌樂山與磁器口之間,那一片山麓丘陵地帶,中美合作所曾經留下過星羅棋布的痕跡。當年中美合作所的面積比現在的文物保護範圍208平方公里略大,大約超過3平方公里或更多。抗戰時期的1943年至1945年,曾經集中了中美兩國的數千名軍人在此活動。美國海軍部派來的人員大多數為各種類型的軍事技術專家,他們來來往往,承擔的任務各不相同。先後在此工作過的美國人共有2500到3000名,甚至有非常準確的統計數字為2286人,其中海軍軍官505人,技術人員及士兵1781人。一處經常有成百上千名美國軍人出入的地方,無疑是非常引人注意的。
中美合作所的一部分遺址遺跡被完好地保存下來。完好保留至今的,有中美合作所副主任梅樂斯公館“梅園”、氣象臺、狼犬室、兩座碉樓式“大營門”以及“收發室”(坐落在今天烈士墓壯志路與紅巖魂廣場交界處)。新中國成立後,它們一直作為政治宣傳教育和旅遊景點向公眾開放。
中美合作所與太平洋戰爭這些遺址遺跡見證過當年中美兩國聯合抗日的歷史事實。
更多的中美合作所遺址遺跡卻被高聳的現代建築所遮蔽,湮沒在歷史塵埃之中。例如,最具有抗戰紀念意義的中美合作所電訊總臺(即習慣所稱的“國際電臺”)就早已消失。“國際電臺”,1949年深秋被潰逃的軍統特務焚毀,此後沒有恢復。又如今天的西南政法大學校園內,抗戰時期多為中美合作所的訓練場地、教室、教官住房、學員宿舍及停車場。而特種員警訓練班的閱兵場及檢閱臺也在這個區域內。
中美合作所曾經擁有2000輛美式軍用卡車和200輛美式吉普車及其他車輛,在當時人們出門普遍坐船或坐滑竿的重慶地區,美式軍車無疑是最先進的交通運輸工具。它們川流不息地行駛在粗糙不平、灰沙飛揚的簡易公路上,車尾揚起滾滾塵土。它們最主要的停車場,就是今天西南政法大學的大操場。
一位名叫梁廣的老人,于1944年到中美合作所擔任廚子,開始時在鐘家山給美國人煮飯,他說:“有四百多美國人吃飯,梅樂斯也來吃過的。這些美國人有時背著電線走。”他還說:“大禮堂那邊也有一百多美國人,他們不到鐘家山吃飯。”還說:“美國人在抗戰勝利後就陸續走了,1946年5月全部走光,只留下十多人辦移交。”
梁廣所說的“在鐘家山吃飯的美國人”,是屬於中美合作所總部的工作人員。而“大禮堂那邊的一百多美國人”,則是1944年秋天舉辦的特種員警訓練班的工作人員,絕大多數為特警班的教官。大禮堂,系軍統鄉下辦事處的大禮堂,其準確地點為現在的“一一?二七烈士墓”之墓前群雕像那個位置。
現年七八十歲的一些當地老人,曾經顫巍巍地指點著公路邊某座灰磚青瓦的民國時期的平房,告訴我:“聽說,那裏就是中美合作所的總部辦公室。”他們也曾帶領我爬上歌樂山東麓的一座小山頭,地名叫做獅子山(系歌樂山主峰的延伸部分),他們告訴我:“當年這一帶有很多中美合作所的遊動哨,他們背的槍在當時都是最先進的武器。”他們還指點著白公館與渣滓洞之間的某個轉彎處說:“這裏是中美合作所的倉庫,重慶解放時從這裏搬出了很多器材。”當然他們的說法是否可信還有待證實,因為當年他們只是小孩子,普通老百姓不可能接觸到軍事機密,所以他們說的多為“聽說”,或是偶然碰見。
在戰爭年代一切都必須服從於戰爭利益的需要,這片區域曾經是軍事管制區,不允許人們隨便出入,各處路口設有崗哨。現在的文物保護範圍界碑,就澆鑄在老人們所指的各個地點,例如,獅子山巔及山腰就各立有一個文物保護界碑,蒼苔斑駁的碑身似乎正是蒼茫歷史的標示。
獅子山巔下面的山腰處有一處開鑿兩個出口的“U”字形山洞。1978年,原軍統局總務處長沈醉來到這裏,證實這個山洞為軍統在1939年前後所鑿,存放過炸藥。後來中美合作所用於存放鈔票、內部流通券等。這個山洞我曾親自去踏勘過兩次,現在它被荊棘樹叢、亂石泥沙遮掩。
中美合作所存在的時間不到三年,正式成立之前之後加起來也不過四年,但是因其規模和影響巨大(戰爭結束時,中美合作所在中國戰場服役的美方人員有1500名左右,混合在10萬名由中美合作所訓練的武裝特務部隊中,而當時在華的美國軍方人員一共大約10萬名),抗戰勝利後,這裏的地名還是叫“中美合作所”。
雖然已經有了鄧又平發表在《美國研究》(1988年第三期)上的《簡析“中美合作所集中營”》一文,說明中美合作所是為共同抗日而組建,它與兩個看守所無關,但是該文章的基本立論之一依然為批評“中美合作所反對共產黨”並且“直接介入中國內戰”。
有一天,我偶然在朋友家發現一本書《蔣介石的國策顧問——陳佈雷外史》。隨便翻閱中,第139頁上有這麼幾行字,其中的“中美合作所”真令我眼前一亮:
1944年的下半年,陳佈雷得悉了唐生明從上海發來的一個可靠情報。這就是日本正把所有能作戰的艦隊集中整編成一個新的艦隊,集結在琉球群島附近,準備出美國不意,給以突然的一次襲擊,給美國艦隊以致命打擊。“要重演珍珠港和雷伊泰灣事件了”。這是唐生明從日本海軍方面的一個要員搞來的情報。
重慶方面接到這一情報,立刻送給中美合作所,再馬上轉給美國海軍方面。美國海軍當時正在竭力搜集日本艦隊下落的情報,經查明日本艦隊集結的動向屬實後,便先發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下子擊沉擊傷日艦近百艘,使日本海軍遭到毀滅性打擊。
我的目光停留在這句話上——“立刻送給中美合作所”!
為什麼要立刻送給中美合作所?
這本書並非正面、專門地評述中美合作所,但它卻首次從另一個角度觸動了我的神經。我得到了如下啟發:要認識中美合作所,第一,宏觀上一定要與太平洋戰爭相聯系,從而把握總體概念;第二,微觀上一定要與太平洋戰爭中的某個重大戰役相聯系,從而獲得數據的支撐。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所看過的資料中曾經出現的兩段枯燥的概括性文字便具有了非凡的意義,這兩段文字變成兩條有形的黑線,將發黃發黴的故紙,與波濤洶湧的太平洋連接起來,完全具有視覺效果,開啟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其一為中美合作所氣象及通訊組少將組長程浚,在服刑期間於1959年所寫的材料:
重慶歌樂山下的中美合作所總部,在全中國建立有156個氣象站,掌握著中國沿海及內陸、東南亞乃至部分太平洋地區的氣象資料(是直接為太平洋戰爭服務的,筆者注)。
中美合作所總部設置了強大的電訊總臺,這個電訊總臺擁有10余部中程發報機,具有四個方面的業務職能:第一,它與中美合作所之外的美國海軍各單位聯絡,包括美海軍基地舊金山和珍珠港的電臺、包括正在太平洋中活動的美軍艦隊、包括太平洋戰爭重大戰役發生地點的關島和菲律賓的美海軍電臺;第二,與中美合作所內負責與美海軍合作部分的外設電臺以及配合氣象情報收集交流的電臺聯絡;第三,屬於所內業務範圍,包括每天的氣象情報傳遞,而當時重慶的氣象總臺就是美海軍艦隊對日作戰主要氣象情報的來源;第四,與美國戰略情報局(屬於陸軍)的有合作關系的電臺聯絡。它在各地有分支電臺80餘個,海岸監視哨10餘個(實際上海岸監視哨遠不止10餘個——筆者注)。海岸監視哨均配有電臺及氣象共三種業務。
其二為中美合作所心理作戰組組長王一心少將,在服刑期間於1959年所寫的材料:
中美合作所在重慶設立的強大的無線電臺,專門收聽日軍方面發出的密碼電報,記錄下來,分發中美雙方的研究員仔細研譯,借此偵察日軍方面的軍事情況。這一工作收獲相當大,曾有好幾種日軍密碼電報被偵譯組中美雙方研譯出來,由此知道了日軍的調動情況。
回到《陳佈雷外史》引起的第二個問題——“1944年下半年”,在南太平洋上,“一下子擊沉擊傷日艦近百艘”的偉大戰役是什麼戰役?
我輾轉請一位曾有過工作聯系的軍校老師代為借閱法國“二戰”史專家亨利?米歇爾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下冊。這本書被國內各高校普遍使用,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輯出版的《高中歷史?教師用書參考資料》。米歇爾在這本書中說,1944年10月下旬,發生在南太平洋上的海戰的重大戰役叫“萊特灣戰役”,是世界海戰史上的經典戰例。於是我相信唐生明提供給陳佈雷的情報就是關於“萊特灣海戰”的,因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兩次“擊沉擊傷近百艘日艦”——還不包括正義一方即美海軍被擊沉擊傷的艦艇——這樣大規模的海戰。
在萊特灣海戰的薩馬島戰役中,美海軍的金凱德中將在薩馬島附近遭遇強大的日軍艦艇火力,而本應前往增援的哈爾西上將,被日本海軍指揮官小澤治三郎誘騙,遠離了急需他火力支援的薩馬島。由於哈爾西的失誤,金凱德中將率領的艦隊遭受重大損失,被日寇擊沉了一艘輕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和3艘驅逐艦,傷亡官兵達2000名以上。到了這次海戰接近結束時,一名副官向哈爾西將軍請示:“落水的日本人多得像水耗子一樣,要不要把他們都撈起來?”哈爾西則冷冷地回答:“等把我們的小夥子們都撈起來再說。”
由於中美合作所的工作性質為“特種技術合作”,是戰爭時期盟軍軍事情報、軍事技術的交流合作,保密程度高,當時沒有宣傳,至今也沒有見到公開披露有關中美合作所軍事情報的原始檔案材料。再者,1949年國民黨軍隊退守臺灣時,保密局特務曾將相當一部分留存在大陸的中美合作所資料焚毀。這一切都使得相關研究工作舉步維艱。
目前正在引起廣泛興趣的是,為聯合抗日而組建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在太平洋對日作戰中有什麼樣的活動。

目次

第一章 為共同抗日而組建
珍珠港事件改變抗戰格局,中美開展多項合作
中美合作所成立前後太平洋戰爭態勢
梅樂斯領受絕密任務
正式建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總部
美國軍人艱難適應中國生活
梅樂斯三次負傷
記述中美合作所抗日活動的著作
梅樂斯著《神龍?飛虎?間諜戰》

第二章 收集傳遞對日作戰情報
是誰破譯了日本企圖偷襲珍珠港的情報
對日作戰軍事情報的偵譯傳遞
收集傳遞氣象情報
與空軍配合收集傳遞情報
查獲日本間諜電臺
鮑志鴻談中美合作所的情報傳遞
補充材料:關於萊特灣海戰
中美合作所電訊總臺尋蹤

第三章 訓練十萬武裝抗日遊擊部隊
中美合作所訓練武裝特務部隊
邏輯悖論——國際性情報機構大規模訓練游擊武裝
美國海軍部、參謀長聯席會議支持中美合作所
準備派往前線配合正規軍作戰的特種部隊
中美合作所武裝特務部隊的抗日業績
第一訓練班
第二訓練班
第三訓練班
第四訓練班
第五訓練班
第六訓練班
第七訓練班
第八訓練班
第九訓練班
第十訓練班
第十一訓練班
第十二、十三訓練班
在國外設立的訓練班
忠義救國軍與中美合作所
與海盜的合作
中國人對美國特工的不滿

第四章 其他抗日活動
考察東南海岸情況,為盟軍登陸作準備
海岸監視哨
在沿海港口水道中布設水雷
協助空軍作戰,救助跳傘飛行員
戰爭臨近結束時的中美合作所
中美合作所人員進入上海、廈門等大城市
中美合作所結束,梅樂斯患病回國

第五章 重新認識梅樂斯
關于梅樂斯的政治立場
重新認識梅樂斯
梅樂斯與史迪威
梅樂斯與魏德邁

後記

書摘/試閱

正式建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1942年夏天在歌樂山下、小地名叫楊家山的軍統鄉下辦事處(戴笠鄉下 公館)裏,舉行“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會談”。參加者有戴笠、鄭介民、唐縱 、毛人鳳、鮑志鴻、魏大銘、龔仙舫、黃天邁、杜奎;美方有梅樂斯、海格 。由黃天邁做翻譯,龔仙舫作記錄,討論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成立的原則、 範圍、名稱、人事組織等事項。協商起草《中美特種技術合作協定(草案)》 ,這份“草案”由軍統少將處長鮑志鴻執筆。鮑志鴻這樣回憶《協議草案》 的起草經過: 從上午9時談到中午12時,吃過飯後,又繼續談。因秋季下午暑熱,客 廳西曬,會談移至外面花園涼棚樹下繼續。到下午4時結束。涉及中美所的 組織名稱,人事,日軍海陸空軍事情報,武裝特務訓練,爆破、行動、電信 、偵測、破譯、特務員警訓練、戰後特警協作緝捕盜匪、器材補給、交通運 輸、軍事情報訓練、氣象和氣象訓練、經理、衛生、特務訓練名額的規定、 美國派聯絡軍官隨軍統特務武裝部隊作戰等問題。這天午餐,喝的是上等法 國名牌三星白蘭地酒,據說是20年以上的陳釀,吸的是三炮臺英國香煙,還 品味了西湖龍井茶。這些東西,當時在重慶是很少有的。最名貴的還有碗、 筷、碟,是一套江西景德鎮禦窯燒的淡綠色瓷具,為清康熙年制的宮廷御用 餐具。主菜是清燉白鱔和銀耳湯,中菜西吃,飯後還喝了咖啡,吃了廣柑。 梅樂斯回到會談的座位,茶幾上又斟滿一杯白蘭地。他舉杯細飲,品嘗美酒 的滋味,一面飲一面說,這樣名貴的白蘭地酒,在美國很難飲到,飯前或飯 後飲上一杯,幫助消化。 第二天,戴笠手令:人鳳兄轉介民、乃健、仙舫、大銘、志鴻、埡坪( 即杜奎)諸兄,根據昨天會談內容,速草擬中美特種技術合作協定草案,限 兩星期完成。毛人鳳用電話約以上特務頭子到羅家灣秘書室開會,商談起草 中美所協定草案。鄭、唐、毛說他們沒有工夫,要我們四人起草。龔、魏、 杜和我互相推讓,最後推我負責起草,限一星期定稿。於是我借請假名義在 羅家灣總務處樓上我的寢室內,閉門起草中美所協定草案,日常情報處理由 副處長杜奎負責代行。我不眠不休集中精神,星夜趕寫,足不出戶,只用了 三天便完成了草案。 起草完了,毛人鳳打電話約鄭介民、唐縱等到羅家灣秘書室開會,審查 修改,作了文字上的一些改正,交毛人鳳送戴笠,戴笠核準。 這個計劃,在毛人鳳處積壓了一個星期,毛人鳳將軍事作戰計劃方式的 協定變成了條文,去掉了方針部署等,由國際科科員王友竹翻譯成英文,又 經軍統英文秘書黃天邁、馬佩衡核訂,最後戴笠找軍統特務、外交部總參議 許衾曾來羅家灣審核。許集中精神一字一句逐條校正譯文,而後同梅樂斯交 換意見定稿。協定中英文稿擬成、繕寫、打字後,報蔣介石核準,1943年年 初由梅樂斯攜往華盛頓簽字。 到1942年冬天,這份《草案》擬定了28條。其過程非常繁復,先經中文 起草,再譯成英文,加以核對、修正,然後由另一位翻譯家譯成中文,再另 找人譯成英文,反復翻譯。這個過程中往往發現,同一個詞匯或同一段話, 前面譯出的意思與後面譯出的不完全符合,或中文的意思與英文的不完全符 合。再經過三個月打磨,反復翻譯、討論、磋商、修改,中英文的意思都完 全一致了,才呈送華盛頓參謀長聯席會議批準。 按照美國法律,凡是由總統簽署的每一件涉及外國政府的檔,都必須 經過參議院同意。中美合作協定是戰爭時期有關軍事情報的協定,必須保密 ,需要另寫一封函件代替。這封函件由海軍部部長歐內斯特·金上將與陸軍 參謀總長馬歇爾上將起草,另外由威廉·李海軍少將簽字,函中說明本協定 已由總統親自核閱並予批準。 1943年4月15日,中美雙方在美國華盛頓正式簽訂《中美特種技術合作 協定》。雙方簽字人員都由該國最高統帥特派,這是一份規格很高、非常正 式的《合作協定》。美國方面,不僅羅斯福特派海軍部長簽字,而且還需要 陸軍的戰略業務局局長出席簽字,因為美國正式派駐中國的是陸軍,而中美 合作所的美方人員隸屬美海軍。 4月15日華盛頓的簽字儀式上沒有戴笠,戴笠當時不在美國,在《協定 》上留了空白,讓戴笠以後補簽。梅樂斯說:“這項協定代表美方簽字者是 海軍部長諾克斯,中國方面是外交部宋子文部長,然後,是杜諾萬少將,蕭 信如(即蕭勃)上校和我也都簽下了名;中間有一個空白留給戴笠將軍;他在 重慶那年7月4日在慶祝美國國慶時,簽名致賀。” P22-2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