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中國能源報告(2012):能源安全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能源報告(2012):能源安全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0 元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8731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自2009年開始,我國各種化石能源全面出現淨進口,能源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局部地區“油荒”、“煤荒”、“電荒”時有發生,能源安全問題愈加凸顯。《中國能源報告(2012):能源安全研究》從世界能源地緣政治和我國能源安全的歷史著手,針對國際能源市場的複雜性、我國能源進口貿易風險、戰略能源儲備策略、能源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能源貧困與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費的環境健康效應、重點節能行業和地區節能潛力、能源供應預警與應急預案,以及能源安全的國際比較等科學問題,開展了系統研究,以期為國家相關決策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和信息支持。·

作者簡介

魏一鳴,工學博士(1996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現任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副理事長、能源經濟與管理研究分會理事長、複雜系統研究分會理事長等職務。12份國際學術期刊副主編或編委,及10份中國學術期刊編委。曾任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2000~2008年)、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1年起)。2000年日本先端科技大學訪問副教授、2005年美國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長期從事管理系統工程的研究工作,研究領域包括能源經濟建模與分析、資源與環境管理、能源經濟與氣候政策。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國家973計劃、歐盟FP7等重要科研課題40余項。在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收錄42篇,SSCI收錄40篇,EI收錄95篇;出版著作12部。發表的學術論文被同行引用超過3400次,其中SCI/SSCI他引380次。獲軟件著作權6件。向中央和國務院提交了多份政策諮詢報告並得到了重視。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4年)、中國青年科技獎(2001年)、紀念博士後制度20周年“全國優秀博士後”稱號(2005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04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8年度)、“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曾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及其他4項省部級科學技術或自然科學獎。魏一鳴教授積極推動了管理系統工程、能源經濟與管理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發起並創建了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複雜系統研究分會(2005年)、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能源經濟與管理分會(2009年),並分別擔任首任理事長。先後創建了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2006年)、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2009年),並先後擔任中心首任主任。魏一鳴教授特別重視研究生的培養,曾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2008年),主講的研究生課程“工業工程與管理”、“管理系統工程”分別於2001年、2002年被中國科學院評為優秀課程;指導的研究生中,4人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2人獲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人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吳剛,男,1977年5月生,河北唐山人,管理學博士。現為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2010.09-2011.09)。吳剛博士2006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直從事能源領域的研究工作,在能源安全政策、能源複雜系統建模、全球氣候變化與碳排放、節能與可再生能源政策等方面開展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和麵上項目、國家973計劃、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人才項目等重要研究課題10余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在本領域國際一流學術期刊EnergyEconomics,EnergyPolicy,AppliedEnergy,Envz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EcologicalEconomics等上發表論文20餘篇,SCI&SSCI論文16篇,EI論文2篇,合作出版中英文著作6部(英文2部),合作向中央和國務院提交了多份政策諮詢報告,部分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全文採納,並受到党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吳剛博士曾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8),中國科學院寶鋼獎學金,日本鋼管株式會社NKK特等獎學金等獎勵。梁巧梅,女,1979年生,壯族,廣西南寧人。2007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07~2009年曾任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現任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副教授,兼任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能源經濟與管理研究分會常務理事。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能源複雜系統建模、能源與環境政策。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主持或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劃、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等多項科研課題。曾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等榮譽或獎勵。2010年曾被世界著名出版集團Elsevier列入“2004~2008年度Elsevier經濟學期刊中引用率最高的中國大陸作者”。廖華,男,1980年生,江西南康人,現為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能源、環境與氣候經濟,能源市場,經濟發展與結構變動。發表論文30餘篇,部分論文被聯合國、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引用,被麻省理工學院(MIT)“能源安全與挑戰”課程列為必讀材料(requiredreading)。合作出版著作5部(英文2部)、編著1部、譯著1部。作為負責人已承擔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完成的部分政策諮詢報告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採用,並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曾為美國東西方中心(East-WestCenter)訪問學者,曾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獎勵等。兼任中國“雙法”研究會能源經濟與管理分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

名人/編輯推薦

魏一鳴、吳剛、梁巧梅、廖華 等所著的《中國能源報告(2012能源安全研究)(精)》從世界能源地緣政治和我國能源安全的歷史著手,針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復雜性、我國能源進口貿易風險、我國戰略能源儲備策略、能源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我國的能源貧困問題、能源消費的環境健康效應、重點節能行業的潛力分析、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能源安全預警與應急預案、能源安全的國際比較等熱點問題開展系統研究,以期為國家相關決策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和信息支持。

目次

前言縮寫和縮略語第1章 世界能源形勢與中國能源安全的回顧1.1 世界能源發展回顧1.1 全球化石能源儲量仍較豐富但分佈不均1.1.2 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創歷史新高1.1.3 全球可再生能源生產與消費穩步增長1.1.4 中東北非動盪與歐債危機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波動1.2 世界能源發展新趨勢1.2.1 未來世界能源需求量仍將繼續增加1.2.2 全球金融危機給清潔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了新契機1.2.3 福島核事故改變世界核能發展規劃1.2.4 葉岩氣撼動全球天然氣格局1.2.5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呈現清潔低碳化趨勢1.2.6 世界各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存在較大差異1.3 世界能源貿易特徵分析1.3.1 世界石油貿易特點1.3.2 世界天然氣貿易特點1.3.3 世界煤炭貿易特點1.4 中國能源消費特點與中國能源安全1.4.1 中國能源消費的特點1.4.2 中國能源安全的歷史1.4.3 中國能源安全的現狀1.5 能源安全的解讀與認識1.5.1 能源安全的定義1.5.2 能源安全的內涵及演變1.6 本章小結第2章 世界能源地緣政治發展與中國能源外交2.1 世界能源地緣政治關係演進2.1.1 英美爭霸中東2.1.2 IEA與OPEC的對抗2.2 世界能源地緣政治新格局2.2.1 尋求石油霸權的美國2.2.2 擅打“能源牌”的俄羅斯2.2.3 矛盾中的歐盟和日本2.2.4 不斷崛起的新興國家2.2.5 持續遭受衝擊的0PEC2.3 五大產油區的地緣政治格局2.3.1 中亞俄羅斯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2.3.2 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2.3.3 非洲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2.3.4 拉美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2.3.5 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2.4 中國能源角色的轉變2.4.1 由貧油國向石油出口國的轉變2.4.2 由石油出口國向石油進口國的轉變2.5 中國的能源外交2.5.1 中國在中亞俄羅斯地區的能源外交2.5.2 中國在中東地區的能源外交2.5.3 中國在非洲地區的能源外交2.5.4 中國在拉美地區的能源外交2.5.5 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能源外交2.6 本章小結第3章 石油價格與能源安全3.1 世界石油價格體系及其演變3.1.1 世界石油價格體系的構成3.1.2 石油價格體系的演變3.2 國際油價波動特徵及其影響分析3.2.1 油價波動特徵3.2.2 油價波動主要影響因素3.2.3 油價波動對經濟與金融的影響3.3 石油金融化發展及其風險分析3.3.1 石油金融化發展的意義3.3.2 石油金融化發展蘊含的風險3.3.3 石油期貨市場投機與價格波動3.4 石油價格與中國的能源安全3.4.1 石油定價機制與中國能源安全3.4.2 油價引發的能源安全與糧食安全矛盾3.4.3 未來油價走勢與中國能源安全3.5 本章小結第4章 中國能源進口與運輸風險評價4.1 中國主要能源貿易通道的運輸風險分析……第5章 中國能源儲備策略研究第6章 保障能源安全下的重點節能行業和地區第7章 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對國家能源安全的作用第8章 能源貧困與能源使用安全第9章 中國能源消費與公眾健康第10章 能源供應危機與經濟安全研究第11章 國家能源安全的綜合評價第12章 中國能源安全的挑戰與展望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1章 世界能源形勢與中國能源安全的回顧
受全球氣候保護、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北非地區的“茉莉花革命”,以及中東伊朗核危機等事件的影響,世界能源貿易和消費格局正在悄然發生深刻的變化,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能源貿易異軍突起,美國、歐洲一些老牌發達國家能源消費持續下降,世界能源消費結構正向清潔化可再生化轉變。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的演化,對我國能源安全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國能源安全面臨哪些挑戰?新形勢下如何解讀能源安全?本章將圍繞上述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討論:
世界能源發展有哪些新趨勢?
世界能源貿易發生了哪些變化?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如何演進?
中國能源消費與能源安全面臨哪些挑戰?
如何解讀新形勢下的能源安全?
1.1 世界能源發展回顧
1.1.1 全球化石能源儲量仍較豐富但分布不均
(1)煤炭仍是世界上儲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化石燃料。根據BP(2011a)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底全球煤炭的可探明儲量為8609.38億噸,約為原油儲量(1887.88億噸)的4.6倍。2010年世界煤炭儲采比為118年,煤炭依然是所有化石燃料中儲采比最高的能源。根據世界能源委員會(WEC)《能源資源調查》數據顯示,歐洲及歐亞大陸、北美洲以及亞太地區煤炭資源占據了世界煤炭資源的95%以上。歐洲歐亞大陸煤炭探明儲量為3046億噸,占總儲量的35.4%。亞太地區探明可采儲量為2658.43億噸,占總儲量的28.5%。北美地區煤炭探明可采儲量為2450.9億噸,占總儲量的28.5%。非洲與中東地區煤炭合計探明可采儲量為3289.5億噸,占總儲量的3.8%。
中南美洲煤炭探明可采儲量為1250.8億噸,僅占總儲量的1.5%。世界煤炭資源探明可采儲量分布如圖1-1所示。
從國別來看,美國煤炭儲量為2373億噸,以占總量27.6%居世界第一位,儲采比為241。俄羅斯為1570.1億噸,以占總量18.2%居世界第二位,儲采比為495。中國緊隨美國和俄羅斯之后,煤炭可探明儲量位居世界第三位,為1145億噸,占總儲量的13.3%,儲采比為35。中國的儲采比較低,一方面是由于中國2010年煤炭生產量為28.5億噸,相比于其他國家生產量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國煤炭開采中的回采率不高,資源浪費嚴重。
(2)從儲采比角度看,全球石油資源儲量仍較為豐富。據BP(2011a)數據統計,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從1980年底的6675億桶增長到2010年底的13832億桶,年均增長2.5%,1980~2010年世界石油探明儲量如圖1-2所示。截至2010年儲采比為46.2。
世界原油資源地域特征明顯,分布不均。據BP(2011a)數據顯示,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各個地區原油可探明儲量所占百分比如圖1-3所示。
從圖1-3中可以看出,原油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廣泛,分散于北美洲、中南美洲、歐洲及歐亞大陸、中東、非洲以及亞太地區五十多個國家。前10大儲量國的石油儲量在2010年分別占全球總儲量的81.5%,沙特阿拉伯作為最大的石油儲量國占全球19.1%。中南美洲超越了歐亞大陸成為世界第二大產油地區,探明儲量為2394億桶,這主要是由于委內瑞拉原油探明儲量大幅度提高,2000年的委內瑞拉探明原油儲量為768億桶,占總儲量的6.9%,而到了2010年大幅增至2112億桶,占總儲量的15.3%。歐洲及歐亞大陸在2010年原油探明儲量為世界第三位,占總儲量的10.1%。
非洲僅次于歐亞大陸,占總儲量的9.5%。北美洲和亞太地區石油探明儲量較低,僅為5.4%和3.3%。
世界前十大石油資源儲量國探明儲量增速不一。2000~2010年,委內瑞拉探明儲量增長174.8%,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其次為哈薩克斯坦增長59.2%,伊朗也有37.7%的增長(BP,2011a),如圖1-4所示。
(3)天然氣探明儲量穩步增長。全球天然氣探明儲量由1980年的80.97萬億立方米增長到2010年底的187.14萬億立方米,年均增長2.7%(BP,2011a),如圖1-5所示。可見,在過去的30年里,天然氣探明儲量穩步增長。截至2010年底,全球天然氣儲采比為58.6。
世界天然氣的分布不均衡,以中東和歐洲及歐亞大陸地區為主。據BP(2011a)統計顯示,中東天然氣儲量雖不像石油儲量在世界范圍內占據絕對的優勢地位,但仍占世界總儲量的30.2%;歐洲及歐亞大陸天然氣探明儲量為63.1萬億立方米,約占總量的33.7%,這兩大地區的天然氣儲備量約占全球總量的75%。亞太地區和非洲地區分別以16.2萬億立方米和14.7萬億立方米居于第三位和第四位,占總量的8.7%和7.9%。
北美洲和中南美洲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為9.9萬億立方米和7.4萬億立方米,只占到全球總量的5.3%和4%,如圖1-6所示。
從國別上看,俄羅斯儲量仍是世界最高,占全球23.92%,其次為伊朗(15.82%)、卡塔爾(13.53%)、土庫曼斯坦(4.29%)沙特阿拉伯(4.28%)(BP,2011a),前十大儲量國占全球總儲量的77.34%,如圖1-7所示。
1.1.2 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創歷史新高
2010年全球能源消費量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歷史峰值。金融危機導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在2009年下降了1.5%,2010年世界經濟有了階段性的復蘇,全球一次能源消費較2009年增長5.6%,是1973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如圖1-8)(BP,2011a)。
各類能源需求量均強勁增長,合計達到120億噸標準油,超越了2008年經濟衰退前的峰值,即2007年的115億噸標準油。
2010年中國能源消費量居世界首位,美國能源消費量也恢復增長。根據BP(2011a)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達24.32億噸標準油,占全球消費總量的比例增加到20.3%,居世界第一位,亞太其他國家及中東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也顯著提高,分別占17.8%和5.8%。美國2010年一次能源消費量達22.86億噸標準油,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總量19.0%。地區消費比例上,北美、歐洲、前蘇聯、拉美、非洲分別為23.1%、16.4%、8.3%、5.1%、3.1%。增速上,2010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增長11.2%,美國增長3.7%,是自2008年以來首次恢復增長。
全球能源消費增速變化與經濟增長快慢變化具有較強的一致性。作為重要的生產和生活資源,全球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與經濟同升同降。根據世界銀行(WorldBank)全球GDP增速與BP(2011a)全球能源消費增速數據可知,多數情況下,全球經濟增長速度要高于能源消費增長速度,如圖1-9所示。根據著者的計算,全球經濟每增長1%,帶動能源需求增長約0.7%。
無論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國家還是非經合組織國家,能源消費增速均高于歷史平均水平。根據BP(2011a)統計數據顯示,OECD國家的能源需求增長了3.5%,為1984年以來增幅最大,非OECD國家能源消費量增長了7.5%,比2000年高出63%。全球石油消費量在連續兩年下降后,2010年每天增加了270萬桶,達到創紀錄的每天8740萬桶,增幅為3.1%。其中,OECD國家的石油消費出現了自2005年以來的首次增長,每天增加消費48萬桶,增幅為0.9%。非經合組織國家的石油消費創紀錄地每天增加了220萬桶,增幅達到5.5%。非OECD國家一次能源消費量所占比重過半,從2000年的42.1%上升到2008年的50.9%,首超OECD國家,2010年占全球的比例達到53.6%,如圖1-10所示。這主要是因為:第一,隨著多數OECD國家工業化及城鎮化進程的完成,以及發達國家將高能耗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產業結構已逐步向低能耗型轉型;第二,部分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高,能源消耗快速增長,而OECD國家經濟增速較低,能源增長較緩慢;第三,發達國家高度重視節能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1.1.3 全球可再生能源生產與消費穩步增長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減少或減緩化石能源消費量,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一直是各國所關注的熱點,近年來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及生物燃料大幅度增長。據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Renewable Energy Po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REN21)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生物乙醇及生物柴油產量穩步增長,如圖1-11所示。
2008~2010年全球主要可再生能源無論是總投資還是裝機容量、生產量都大幅度增長(REN21,2011),如表1-1所示。
據BP(2011a)年報告統計,2010年全球生物燃料產量增長13.8%,約24萬桶/天,成為全球液態燃料中產量增長最多的一種。2010年美國、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生物燃料生產國,共占全球69.1%,如圖1-12所示。但其他國家2010年增長迅速,如印度增長了84.5%,阿根廷增長了60.0%、澳大利亞增長了41.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