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的崛起與俄羅斯的衰落:市場化轉型中的政治、經濟與計畫》系統地分析了中國和俄羅斯改革的差異。在作者看來,俄羅斯的“休克療法”是失敗的,而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是成功的。而存在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在於兩國選擇的政策不同。俄羅斯選擇了“大爆炸”式方法,即“休克療法”。“休克療法”代表了一種正統的轉軌理論,認為經濟改革的成功需要政治體制的改變。諾蘭認為俄羅斯政策選擇上的錯誤歸咎於西方新古典經濟理論家,他們建議莫斯科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接受新古典經濟學的分析作為給予國際援助的條件的理論基礎。中國與之不同,政策選擇上沒有聽從國際組織和新古典經濟理論家的建議,而是根據中國的實際自主抉擇,“摸著石頭過河”,因此獲得了成功。
《中國的崛起與俄羅斯的衰落:市場化轉型中的政治、經濟與計畫》對於研究中國經濟改革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諾蘭教授通過對比俄羅斯和中國的改革進程及其結果,系統地說明了俄羅斯改革失敗和中國改革成功的原因。儘管俄羅斯和中國的改革起點不同,比如相對於中國來說,俄羅斯是一個工業化國家,且人均GDP較高,但兩國改革結果的差異應主要歸因於政策選擇的不同。這種看法並非新穎,但系統地進行分析諾蘭教授還是功不可沒。
在《中國的崛起與俄羅斯的衰落:市場化轉型中的政治、經濟與計畫》中,諾蘭教授運用了豐富的資料和獨特的視角。因此,該書資料之詳實、論證邏輯之強令人印象頗為深刻。這對於中國學者,尤其是中國經濟史研究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啟發。
《中國的崛起與俄羅斯的衰落:市場化轉型中的政治、經濟與計畫》對於研究中國經濟改革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諾蘭教授通過對比俄羅斯和中國的改革進程及其結果,系統地說明了俄羅斯改革失敗和中國改革成功的原因。儘管俄羅斯和中國的改革起點不同,比如相對於中國來說,俄羅斯是一個工業化國家,且人均GDP較高,但兩國改革結果的差異應主要歸因於政策選擇的不同。這種看法並非新穎,但系統地進行分析諾蘭教授還是功不可沒。
在《中國的崛起與俄羅斯的衰落:市場化轉型中的政治、經濟與計畫》中,諾蘭教授運用了豐富的資料和獨特的視角。因此,該書資料之詳實、論證邏輯之強令人印象頗為深刻。這對於中國學者,尤其是中國經濟史研究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啟發。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的崛起與俄羅斯的衰落:市場化轉型中的政治、經濟與計劃》對於研究中國經濟改革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諾蘭教授通過對比俄羅斯和中國的改革進程及其結果,系統地說明瞭俄羅斯改革失敗和中國改革成功的原因。盡管俄羅斯和中國的改革起點不同,比如相對於中國來說,俄羅斯是一個工業化國家,且人均GDP較高,但兩國改革結果的差異應主要歸因於政策選擇的不同。這種看法並非新穎,但系統地進行分析諾蘭教授還是功不可沒。
在《中國的崛起與俄羅斯的衰落:市場化轉型中的政治、經濟與計劃》中,諾蘭教授運用了豐富的資料和獨特的視角。因此,該書資料之詳實、論證邏輯之強令人印象頗為深刻。這對於中國學者,尤其是中國經濟史研究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啟發。
在《中國的崛起與俄羅斯的衰落:市場化轉型中的政治、經濟與計劃》中,諾蘭教授運用了豐富的資料和獨特的視角。因此,該書資料之詳實、論證邏輯之強令人印象頗為深刻。這對於中國學者,尤其是中國經濟史研究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啟發。
目次
作者:(英國)彼得?羅瀾 譯者:隋福民
彼得?羅瀾(Peter Nolan),英國劍橋大學教授,他也是劍橋大學中國發展委員會主席。他曾就讀於劍橋大學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並為一些大公司在亞洲和中國的事務提供咨詢。作為一名經濟學家,他在職業生涯中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他長期研究中國問題,出版了一系列的著作,他的書在歐洲、美國和中國都影響極大。
諾蘭教授從七十年代開始研究中國,當時研究的是五十年代中國農村的改革問題。他寫的第一本書就是關於這個題目。1979年夏天,他和其他六位經濟學家來到了中國,並見到了鄧小平。八十年代末,他在關心中國改革的同時,也越來越關心蘇聯的改革,並有意對比二者的發展。九十年代初期,它對中國的經濟自由化,以及它如何幫助中國企業趕上發達國家的企業問題深感興趣。最近它比較關注中國面臨的更大的政治和社會變化以及它解決經濟問題的辦法。諾蘭認為,中國需要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模式與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之間找到一種方法。
諾蘭教授曾參加撰寫英國《金融時報》2000年1月的中國大型商業計劃報告,為此《金融時報》對他的評價是:“彼得?諾蘭比世界上任何人,包括中國人,都更加瞭解中國公司以及它們參與的國際競爭。”
諾蘭教授著書豐富,出版的書籍主要有:《中國南方的增長過程與分配改變:以廣東為例》(1983),《集體農莊的政治經濟:分析中國後毛時代的農村改革》(1988),《中國經濟及其未來:後毛時代改革的成就與問題》(與董輔礽合作,1990),《中國的市場力量:競爭與小商業——溫州爭論》(與董輔礽合作,1990),《中國經濟中的國家與市場:關於一些爭議話題的論文集》(1993),《中國的崛起與俄國的衰退:市場轉型中的政治、經濟和計劃》(1995年),《中國與全球商業革命》(2001),《中國與全球經濟:國家隊、工業政策與大企業演化》(2001),《中國處在十字路口》(2003),《變革中國:全球化,轉型與發展》(2004)。
彼得?羅瀾(Peter Nolan),英國劍橋大學教授,他也是劍橋大學中國發展委員會主席。他曾就讀於劍橋大學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並為一些大公司在亞洲和中國的事務提供咨詢。作為一名經濟學家,他在職業生涯中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他長期研究中國問題,出版了一系列的著作,他的書在歐洲、美國和中國都影響極大。
諾蘭教授從七十年代開始研究中國,當時研究的是五十年代中國農村的改革問題。他寫的第一本書就是關於這個題目。1979年夏天,他和其他六位經濟學家來到了中國,並見到了鄧小平。八十年代末,他在關心中國改革的同時,也越來越關心蘇聯的改革,並有意對比二者的發展。九十年代初期,它對中國的經濟自由化,以及它如何幫助中國企業趕上發達國家的企業問題深感興趣。最近它比較關注中國面臨的更大的政治和社會變化以及它解決經濟問題的辦法。諾蘭認為,中國需要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模式與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之間找到一種方法。
諾蘭教授曾參加撰寫英國《金融時報》2000年1月的中國大型商業計劃報告,為此《金融時報》對他的評價是:“彼得?諾蘭比世界上任何人,包括中國人,都更加瞭解中國公司以及它們參與的國際競爭。”
諾蘭教授著書豐富,出版的書籍主要有:《中國南方的增長過程與分配改變:以廣東為例》(1983),《集體農莊的政治經濟:分析中國後毛時代的農村改革》(1988),《中國經濟及其未來:後毛時代改革的成就與問題》(與董輔礽合作,1990),《中國的市場力量:競爭與小商業——溫州爭論》(與董輔礽合作,1990),《中國經濟中的國家與市場:關於一些爭議話題的論文集》(1993),《中國的崛起與俄國的衰退:市場轉型中的政治、經濟和計劃》(1995年),《中國與全球商業革命》(2001),《中國與全球經濟:國家隊、工業政策與大企業演化》(2001),《中國處在十字路口》(2003),《變革中國:全球化,轉型與發展》(2004)。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