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從北京到華盛頓:我的中美歷史回憶(簡體書)
滿額折

從北京到華盛頓:我的中美歷史回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北京到華盛頓:我的中美歷史回憶》作者王冀出生於民國政要家庭,其父親王樹常系原東北軍高級將領,與蔣介石、宋美齡、張學良、張群、顧維鈞、陳立夫、韓複榘等國民黨政要,以及毛澤東、周恩來、林彪、聶榮臻、楊尚昆等中共領導人往來密切。作者從小耳濡目染留下了關於這些名人的許多鮮為人知的記憶。1949年作者來到美國求學,並通過自己的奮鬥成為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主任。在此期間,作者頻繁穿梭于中美兩國和臺灣、香港地區之間,不僅與臺灣地區的國民黨領導人交往密切,而且與美國政要、中共高層領導人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作者是尼克松訪華後第一位具有官方背景返回大陸的華僑,親身見證並參與了抗日戰爭、中美建交、中美學術文化交流、兩岸會談、1995年宋美齡國會演講、江澤民與胡錦濤訪美和連戰訪問大陸等重大歷史事件,為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作者與張學良將軍和宋美玲女士交往密切,曾經積極為張學良秘密訪問大陸穿針引線,並成功地策劃了1995年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的第二次演講,轟動世界。作者對這兩段交往的回憶為我們揭示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內幕。.

作者簡介

王冀,1932年生,祖籍中國遼寧,為東北軍高級將領王樹常之子。幼居北平(今北京),小學、中學期間經歷抗日戰爭,隨全家輾轉于河南、湖北、香港、上海等地,珍珠港事變後隨家人回到北平生活學習。1949年赴美國求學,獲得馬裡蘭大學農學學士學位,後在喬治城大學研究院攻讀歷史專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中英文著作頗豐。1957年進入美國國會圖書館工作,1975年擔任國會圖書館中文部主任,直至2004年退休。20世紀70年代,作為中美文化交流第一人,王冀受美國國務院指派秘密訪問大陸,為中美兩國的文化學術交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協助中美兩國之間建立聯絡代表處。1995年,發起並成立了美中政策基金會,旨在加深中美兩國從高層到民間的廣泛交流。作為名人之後,王冀先生交友廣泛,常年頻繁穿梭於美國與中國、大陸與臺灣、香港與內地之間,不僅與臺灣地區的國民黨領導人交往密切,而且與中美兩國的政要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親身見證並參與了中美建交、中美文化學術交流、江澤民與胡錦濤訪美接待等重大活動,並一手策劃了1995年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的演講、連戰訪問大陸等重大歷史事件。.

名人/編輯推薦

《從北京到華盛頓:我的中美歷史回憶》編輯推薦:王冀是克林頓、希拉里、宋楚瑜的老師;他“在美國政府機構中地位甚高”,他是中美40年交往的親歷者,歷史細節締造了一個人物的傳奇。
中美建交之際,美國國務院為何偏派他秘訪大陸?張學良終獲自由,回歸大陸之計為何夭折?50年后,宋美齡究竟如何重返美國國會山發表震驚世界的演講?從反目到聯合,2004年臺灣“大選”“連宋配”怎樣達成?2005年,國共領袖再次握手,連戰怎樣終登大陸?

王冀,1932年生,祖籍中國遼寧,為東北軍高級將領王樹常之子。1949年赴美國求學,1957年進入美國國會圖書館工作,1975年擔任國會圖書館中文部主任,直至2004年退休。20世紀70年代,王冀受美國國務院指派秘密訪問大陸,為中美兩國文化交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5年,發起并成立了美中政策基金會,旨在加深美中兩國從高層到民間的廣泛交流。王冀先生交友廣泛,常年頻繁穿梭美國與中國、大陸與臺灣、香港與內地之間,不僅與臺灣地區的國民黨領導人交往密切,而且與中美兩國的政要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親身見證并參與了中美建交、中美文化學術交流、江澤民與胡錦濤訪美接待等重大活動,并一手策劃了1995年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的演講、2006年連戰訪問大陸等重大歷史事件。

目次

前言自序一、我的童年1.1 我的家庭1.2 兒時的記憶1.3 西安事變1.4 國難當頭1.5 抗戰勝利後的北平1.6 解放戰爭1.7 輾轉赴美求學二、初到美國2.1 在紐約2.2 進人馬大2.3 大學學習2.4 日常生活聯繫2.5 擔任中國同學會會長2.6 開餐館的經歷2.7 排演話劇三、教書歲月3.1 外交學院3.2 進入喬治城大學3.3 留校任教3.4 學術社團組織3.5 教書軼事四、國會圖書館的歲月4.1 初識國會圖書館4.2 工作機會4.3 國會圖書館簡介4.4 中文收藏沿革4.5 初期的工作4.6 編寫中國科技工具書4.7 科技部的工作4.8 光榮進入中文部4.9 國會圖書館善本書典藏4.10 中文部的工作夥伴們4.11 前往香港4.12 擔任中文部主任4.13 中外學者4.14 與美國政界人士的往來4.15 重返香港中文大學4.16 其他工作4.17 經歷9.114.18 中文部去留風波4.19 退休前後4.20 國會圖書館內幕五、華盛頓五十年5.1 個人生活的雜憶5.2 美國種族問題5.3 華盛頓的變遷5.4 在美華人……六、與大陸的聯繫七、我與張學良將軍的往還八、我與宋美齡晚年的歲月1994-2003九、我與臺灣國民黨的幾段往事後記.

書摘/試閱

前言
自序
一、我的童年
1.1我的家庭
1.2兒時的記憶
1.3西安事變
1.4國難當頭
1.5抗戰勝利后的北平
1.6解放戰爭
1.7輾轉赴美求學
二、初到美國
2.1在紐約
2.2進入馬大
2.3大學學習
2.4日常生活聯系
2.5擔任中國同學會會長
2.6開餐館的經歷
2.7排演話劇
三、教書歲月
3.1外交學院
3.2進入喬治城大學
3.3留校任教
3.4學術社團組織
3.5教書軼事
四、國會圖書館的歲月
4.1初識國會圖書館
4.2工作機會
4.3國會圖書館簡介
4.4中文收藏沿革
4.5初期的工作
4.6編寫中國科技工具書
4.7科技部的工作
4.8光榮進入中文部
4.9國會圖書館善本書典藏
4.10中文部的工作伙伴們
4.11前往香港
4.12擔任中文部主任
4.13中外學者
4.14與美國政界人士的往來
4.15重返香港中文大學
4.16其他工作
4.17經歷9?11
4.18中文部去留風波
4.19退休前后
4.20國會圖書館內幕
五、華盛頓五十年
5.1個人生活的雜憶
5.2美國種族問題
5.3華盛頓的變遷
5.4在美華人
5.5臺灣見聞
5.6臺灣駐美外交官
5.7大陸駐美使節
5.8成立美中政策基金會
5.9基金會活動
5.10美國智庫介紹
六、與大陸的聯系
6.1首次回國
6.2促進中美圖書館界交流
6.3中美建交前夕
6.41977年鄧小平復出后我訪問大陸
6.5和大陸各界的往來
6.6我所參與的幾次重大活動
6.7基金會參加外事接待的經歷
七、我與張學良將軍的往還
7.1背景
7.2建立聯系
7.3首次見面
7.4張學良口中的歷史
7.5我與張將軍的親密關系
7.6回大陸的努力
7.7張學良在美國的三個月
7.8終成泡影
7.9最后的日子--張學良夏威夷的歲月
八、我與宋美齡晚年的歲月1994-2003
8.1宋美齡往事
8.2首次拜見宋美齡
8.3推動宋美齡重返華盛頓國會
8.4宋美齡最后的日子
九、我與臺灣國民黨的幾段往事
9.1促成連宋配
9.2連戰訪美
9.3連戰大陸行
9.4大陸行之后
9.5兩岸關系的思考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