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溫長路談民俗養生(簡體書)
滿額折

溫長路談民俗養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溫長路談民俗養生(經典珍藏版)》內容簡介:“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縱觀民風民俗,無論是有益的,有害的,還是一時說不清楚的,差不多都能找到與健康問題相聯系的脈絡。《溫長路談民俗養生(經典珍藏版)》遵循民俗的時序關系,圍繞從農歷正月到臘月的62條時令節俗進行民俗文化的解析和養生保健知識的介紹,基本上是一本傳統意義上的健康四季歌。這些民俗,既有反映節慶活動的,也有反映社交禮儀的,還有反映祭祀活動的,涉及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運動、交際、娛樂、藥事等范疇,差不多覆蓋了生活的基本內容。

作者簡介

溫長路,筆名文苕、寓愚,中醫主任醫師、教授、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并擔任衛生部健康教育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建設與科學普及委員會專家、首席中醫藥健康科普專家和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醫藥文化分會副主任委員及上海、福建、湖北等多家中醫藥院校的客座教授,《世界中西醫結合》、《環球中醫藥》、《西部中醫藥》、《中醫研究》、《中醫藥文化》、《光明中醫》等多家期刊的編委、常務編委、副主委、顧問。長期從事醫學教育、臨床、科研、管理工作,以中醫藥文化、中醫基礎理論和衛生政策研究為方向,以中醫內科脾胃病及部分疑難雜癥研究為主題。已公開發表學術、文化、政論、科普等各類文章1000余篇,出版著作60余種。其中有的作品被收入國家編纂的相關著作大系,并獲得政府獎項;有的作品多次再版、重印;有的作品被譯成外文出版。長期策劃、主持、參與全國范圍內的中醫藥文化與學術傳播活動,并在各級各類媒體及各地做健康科普養生講座,受到廣泛關注。主要事跡被國內外幾十家媒體報道,并載入《英國劍橋名人錄》、《中國科學家傳記》等30余種辭書。

名人/編輯推薦

《溫長路談民俗養生(經典珍藏版)》的作者是我國集中醫臨床、教學、科研、管理于一身的著名學者,書中的科學性、文化性、知識性和趣味性闡釋,一定會讓您品嘗到一份美味的、實用的民俗養生大餐。《溫長路談民俗養生(經典珍藏版)》精選中華民族最重要的62種歲時節俗,從民俗淵源、飲食文化、中醫脈絡、營養解析等諸多層面,以生動的語言、廣博的知識、豐富的人文內涵,為我們展開了一幅精彩美妙的民俗畫卷。

人民軍醫出版社推出的《首席健康科普專家談養生叢書》中,有我的這本書,顯然是由于去年命名的11位“首席中醫健康科普專家”中有我名字的緣故。說來慚愧,對于養生問題,我實在沒有太深、太精的研究,常為披著這個虛名而誠惶誠恐、惴惴不安。按照中華中醫藥學會與人民軍醫出版社的商定,出版社在為這些首席專家出版一本綜合性科普書之后,還要為每個人出版一冊具有個性特色的養生知識書,以形成一套比較有分量的叢書。面對這樣的話題,我的確有些難為之情,不完成“任務”難免還帶有“攪局”的嫌疑。思來想去,只能勉為其難,于是就有了這本書。編輯要求,首席專家的這套書,要立足于專家的個人之長,是每個人養生經驗的總結和升華,既可以是原創的新作,也可以是之前作品的選粹。作為知識匱乏之人,我選擇的自然是后者。舊事重提,只好在過去的那些俗諺俚語、民謠諺語、民俗風情、民歌詩詞、民間藝術等論述中折騰一番,從廣義的“民俗”上炒出一份剩飯來。飯中添加的配料,是編輯王久紅女士的杰作,譬如食譜、菜譜、湯譜之類的內容都是她參考一些專家著作后添上的。對于笨得連簡單的飯菜都不會操持的我來說,這實在是無法作為的事。所以,在向編輯表示感謝之外,我還要特別向那些為為本書提供參考資料的專家們表示真摯的謝意!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彖辭》)“修文化而服遐荒,耀威武而平九有。”(杜光庭《賀鶴鳴化枯樹再生表》)很顯然,文化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物(自然、社會),是以經典、禮俗教化天下之學問。它揭示的是人的本性、自然的本性,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內涵,體現的是一個民族勤勞智慧、傳承創造的意識形態和悠久厚重、豐富多彩的社會文明。民俗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構成,起著維系民族傳統、規范社會行為、教育子孫后代、保持社會安定、推動歷史前進的作用。它在意識形態中的影響,有時是法律和法規作用所達不到的。人類生活的方式、內容、習慣以及風俗,一旦形成,就成為人們(部落、部族、民族)生產、生活、相處的基礎和條件,因而必然會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任何外部力量都對之無可奈何。雖然在傳承的過程中也必然有所豐富、變異、發展、衰落,但只要文化符合人們生產、生活、相處的需要,特別是如果形成了人們的信仰和哲學,而這種信仰和哲學又已經浸透在其他種種文化形式之中,就不會被顛覆(許嘉璐《漫談文化強國戰略:中華文化“走出去”是必然之勢》)。民俗的表現形式是千種百樣的,它既包括社會生活文化中的家族、交往、婚喪禮儀習俗,也包括物質生活文化中的衣食住行、生產、交易習俗,還包括民族傳統中的信仰、歲時節日、游藝競技、語言藝術等諸多方面的習俗。其中自然離不開與人們健康生存休戚相關的醫學、衛生的內容,無論是養生保健的,還是防病治病的,處處都有涉及,并且構成了它們之間的血肉一體、膠結難分的關系。
孔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中庸》)正因為包括中醫藥文化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根植于人民之中、生活之中,她才有了連綿不斷的傳承性和生生不息的活力。百姓認同情況,實際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程度的體現,也可以說是優秀傳統文化生活化的反映,是自身文化強不強的最重要的反映。優秀傳統文化不是擺設,不是只供學者研究的對象,而是養成民族靈魂的最好營養。如果一種文化產品,只存在于博物館中,一種文藝形式,只存在于舞臺上,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它們已經死亡了。同樣的道理,如果傳統文化只存在于學者的書齋里或研討會上,那么我們也可以說,它已經死亡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純學術化”是件極為可怕的事情。避免之道,就學者而言,能夠并應該做的,就是應該有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中小學校,走進城市社區,走進村村寨寨,做些傳統文化“掃盲”的工作,喚醒實際還存在于人們心中的文化基因;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為工人、農民、學生寫些通俗的讀物,并和文化創意工作者合作,把看似深奧的道理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用人人能懂的話語展現出來。話又說回來,普及、通俗化的工作并不好做——只有深入,才能淺出;唯有淺出,才能繼續深入(同前)。
鑒于此,本書選擇了從民俗角度立論。這既不是隨意的盲目,也不是簡單的應付,是出于對中醫藥文化的深層普及而考慮的。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光環的與時俱進的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既要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覺,滿腔熱情、用心用意地熱愛和保護自己的優秀文化;又要保持堅定的文化自強、自立,開拓進取、積極努力地追求和進行文化的創造和重建;還要樹立足夠的文化自謙、自律,開放胸懷、謙誠虛心地汲取和接納可為我所用的進步文化。繼承與創新、引進與包容、堅守與開放、改造與融合,將是人類文化多樣性進程中無法抗拒的規律。
本書遵循民俗的時序關系,圍繞從農歷正月到臘月的62條民俗進行節俗文化的解析和養生保健知識的介紹,基本上是一本傳統意義上的健康四季歌。這些民俗,既有反映節慶活動的,也有反映農事活動的,還有反映祭祀活動的,涉及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運動、交際、娛樂、藥事等范疇,差不多覆蓋了生活的基本內容。它們能否給讀者帶來一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古風的溫煦和中醫藥防治疾患信息的方便,這只是筆者的美好愿望,希望它能夠變為現實。
2011年11月22日于北京

目次

春節習俗
二十三糖瓜粘--甜甜蜜蜜論吃糖
二十四掃房子--居室里的健康經
二十五磨豆腐--豆類與健康之緣
二十六割年肉--豬對人類的貢獻
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雞肉是道營養菜
二十八貼花花--來自筆端的歡快
年夜飯菜譜的科學改良
“守歲”與科學睡眠
吃餃子意在“交子時”
“年年有余”話吃魚
寧波新年的“如意菜”
年年春節年糕俏
插枝鮮花報新春
拜年拜出親與情
年戲唱得心花放
立春習俗
蘿卜“咬”出春意來
吃“五辛” 防春困
立春之日“鞭牛撻春”
“懸葫蘆”迎春防瘟疫
春季“稀豆”防天花
元宵節習俗
元宵圓圓寄團圓
觀花燈、猜燈謎賞美景、增智力
正月十六“散百病”
二月二習俗
二月初二“炸金豆”
二月二說“炸鬼”
花朝節習俗
“花朝節”里識花語
“踏青斗草”益心神
三月三習俗
春來三月三薺菜當靈丹
三月三尋芬芳
三月三蒸榆錢
寒食、清明節習俗
“寒食節”里話冷食
傣族“潑水”賀新年
風箏高飛養心健身
惜春愛柳益心身
秋千蕩春風助您“陽氣”升
蒜、醋、竹習俗
四月初一蒜“避瘟”
四月初八 “醋姑”降祥
五月十三竹醉人亦醉
端午節習俗
粽子香包五糧
五色線告訴你金木水火土
蟾蜍毒液治惡瘡
艾草菖蒲防時疫
歡天喜地賽龍舟
六月六習俗
感恩太陽曬衣被
食蓮清暑、健脾、開胃
七夕習俗
女兒乞巧為哪般
河燈照亮鵲橋人
秋令習俗
立秋之日為何要“咬秋”
補水是秋令養生的第一要領
秋送“羊糕”寄深情
中秋節習俗
八月十五桂酒香
吃月餅的喜與憂
“月食祭月”有無道理
重陽節習俗
重陽敬老重晚晴
登高插茱萸只為養陽來
插菊賞菊食菊花
冬至習俗
“釋菜”只為報師恩
送鞋體現敬老情
吃餃子與防凍耳
臘八習俗
“臘八粥”里的營養學
山西過臘八偏愛防風粥
翡翠碧玉臘八蒜

書摘/試閱



“懸葫蘆”迎春防瘟疫
民俗淵源
葫蘆最初是作為用具出現的,因為它內部干燥,又易于密閉,將粉碎過的藥材放在其中具有防潮、閉光和保持藥味不揮發的特點,故很早就成為藥具,這在現存于各士也博物館的文物中可以找到實證。相傳,東漢的費長房見一賣藥的老翁身背葫蘆游走四方,不僅醫人效果好,而且自己能從葫蘆中出來進去。于是,他就拜老者為師,后來也成了名醫。
藥王孫思邈與葫蘆也有一段情緣,他行醫長安時買了一碗豬雜碎燴菜充饑,那腥膩之感使他很不舒服。他從背上取下藥葫蘆,倒入一些花椒、茴香、肉桂之類的藥粉一攪,那碗燴菜就香氣四溢了。店主人向他求教,他就以藥葫蘆相贈。自此,這家小店門口掛上了這只披紅掛彩的葫蘆,所經營的豬雜碎燴菜里也加上了孫真人送的藥物調料。這道味美價廉的小吃很快轟動了長安城,并得名“葫蘆頭”,一直流傳至今。
以上兩則傳說的真實性沒有人去考究,它反映出的中醫食療思想、中藥作為調料的運用、古人對中藥儲藏科學的認識都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養生之道
葫蘆也是又藥又食之物,是我國南北各地庭院中種植比較普遍的一種攀援草本植物。它的別名眾多,在《說文》和《論語》中被稱為“匏瓜”, 《詩經》中稱為“匏”, 《鷂冠子》中稱為“壺”, 《唐本草》《滇南本草》等典籍中稱為“甜瓠蔞”“瓠匏”“腰舟”“葫蘆瓜”等。習慣上,入藥時稱“壺盧”,做菜時稱“葫蘆”,并且得到了現代藥典和植物譜的認同。
葫蘆的藥用功效
作為藥用,主要是葫蘆成熟而未老的果實。它具有利水通淋之功,對水腫、腹脹、黃疸、淋病的治療均有效果。這些功能,古醫籍中分別都有記載,如《飲膳正要》說它“主消水腫,益氣”。《千金要方》說它“主消渴,惡瘡,鼻中肉爛痛”。《日華子本草》說它“除煩,治心熱,利小腸,潤心肺,治石淋”。《滇南本草》說它“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煩熱”。《本草再新》說它“利水,治腹脹、黃疸”。
葫蘆的老熟果皮“陳壺盧瓢”和種子“壺盧子”也供藥用,前者是治療水腫、臌脹、痔漏下血、婦人帶下的藥物,可單昧煎湯或配入復方中使用;外用燒灰,還可治療湯火灼傷。后者有治牙齦腫痛、齒根裸露、齒搖不固的作用,與牛膝同用,煎水含漱。近期也有用它治療肺炎、闌尾炎的報道,對其消炎、潤腸作用持肯定態度。
葫蘆的營養價值
葫蘆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戊聚糖、胡蘿卜素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C,其利尿作用的可靠性已被動物實驗證明,并有輕微的致瀉作用。近期臨床報道有用它治療肝病黃疸腹水、晚期血吸蟲病腹水、腎炎和心臟病水氣浮腫的,均有比較滿意的療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