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物理治療學(附光碟)(簡體書)
滿額折

物理治療學(附光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5 元
定價
:NT$ 330 元
優惠價
87287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物理治療學(供康復治療學專業用)》系統介紹了物理治療的種類及各種技術的作用原理、適應證、操作技術、注意事項(禁忌證)等專業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重點掌握臨床上常用的運動療法、神經生理療法、物理因子治療等技術,以便與臨床康復學等課程銜接。

名人/編輯推薦

《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物理治療學(供康復治療學專業用)》供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康復治療學專業(四年制理學學士)學生使用。針對經過康復醫學概論、康復評定學、運動學、生物力學、人體發育學等基礎課程學習的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的康復治療學專業的本科生。也可供針灸推拿學、中醫學專業本科生及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專科)學生參考使用。

目次

第一章物理治療學概論
第一節概述
一、物理治療的概念
二、物理治療學的概念
三、物理治療的特點
四、物理治療的分類
第二節物理治療學發展簡史
一、中國古代物理治療學發展簡史
二、西方古典物理治療學發展簡史
三、現代物理治療學的發展和前景
四、物理治療學發展的原因
第三節物理治療對人體的作用
一、運動療法對人體的作用
二、物理因子療法對人體的作用
第四節物理治療處方
一、概述
二、物理治療處方內容
第二章運動療法
第一節關節活動術
一、概述
二、制動對關節活動的影響
三、上肢關節活動技術
四、下肢關節活動技術
五、軀干活動技術
六、持續被動運動
第二節關節松動術
一、概述
二、脊椎關節松動術
三、上肢關節松動術
四、下肢關節松動術
第三節增強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訓練技術
一、概述
二、肌力及肌肉耐力訓練的基本原則與臨床應用
三、增強上肢肌群肌力及肌肉耐力的訓練技術
四、增強下肢肌群肌力及肌肉耐力的訓練技術
五、增強頭頸和軀干肌群肌力及肌肉耐力的訓練技術
第四節軟組織牽伸技術
一、概述
二、軟組織牽伸基礎
三、脊柱肌肉牽伸技術
四、上肢肌肉牽伸技術
五、下肢肌肉牽伸技術
六、傳統中醫藥療法在本章中的運用
第五節體位轉移訓練
一、概述
二、偏癱患者的體位轉移技術
三、四肢癱與截癱患者的體位轉移技術
四、腦癱患兒的體位轉移技術
五、被動轉移技術
第六節平衡與協調技術
一、概述
二、平衡功能訓練技術
三、協調功能訓練技術
第七節步行功能訓練
一、概述
二、步行訓練基本條件
三、步行訓練
四、步行能力訓練
五、常見異常步態的矯治訓練
第八節牽引療法
一、概述
二、頸椎牽引
三、腰椎牽引
四、四肢關節功能牽引
五、持續皮膚牽引和持續骨牽引
第九節心肺功能訓練
一、概述
二、呼吸功能訓練
三、心功能訓練
四、有氧訓練
第十節麥肯基療法
一、概述
二、麥肯基療法的基本技術
第三章神經生理療法
第一節Bobath技術
一、基本概念
二、Bobath技術在成人腦卒中中的應用
三、Bobath技術在兒童腦癱中的應用
第二節Brunnstrom技術
一、基本理論
二、臨床應用
第三節Rood技術
一、基本理論
二、臨床應用
第四節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技術
一、基本理論
二、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術
三、運動模式
四、適應證和禁忌證
五、臨床應用
第四章運動再學習療法
一、概述
二、原理和原則
三、腦卒中患者MRP方案
第五章物理因子療法
第一節直流電療法
一、概述
二、直流電療法
三、直流電離子導人療法
第二節低頻電療法
一、概述
二、感應電療法
三、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
四、功能性電刺激療法
第三節中頻電療法
一、概述
二、等幅正弦中頻電療法
三、干擾電療法
四、調制中頻電療法
五、音樂電療法
第四節高頻電療法
一、概述
二、短波療法
三、超短波療法
四、微波療法
第五節光療法
一、概述
二、紅外線療法
三、可見光療法
四、紫外線療法
五、激光療法
第六節超聲波療法
一、概述
二、治療作用
三、治療技術及應用
第七節傳導熱療法
一、概述
二、石蠟療法
三、濕熱袋敷療法
四、蒸汽療法
五、其他傳導熱療法
第八節壓力療法
一、概述
二、正壓療法
三、負壓療法
四、正負壓療法
第九節磁療法
一、概述
二、治療作用
三、操作技術
四、臨床應用
第十節水療法
一、概述
二、治療作用
三、操作技術
四、臨床應用
第十一節冷療法與冷凍療法
一、冷療法
二、冷凍療法
第十二節生物反饋療法
一、概述
二、治療技術和方法
三、分類及其應用
四、在康復臨床中的應用
五、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六章康復治療新技術
第一節神經肌肉控制原理
一、關節的穩定機制
二、神經肌肉控制異常的機制
三、神經肌肉控制異常的運動治療
第二節懸吊運動治療技術
一、技術要點
二、弱鏈接測試與漸進性訓練原則
三、各部位弱鏈測試與訓練要點
第三節肌肉功能性訓練
一、頸深屈肌群
二、前鋸肌
三、肩袖肌群
四、斜方肌下部肌肉
五、腰部深層穩定肌
六、臀大肌與臀中肌
第四節康復機器人技術
一、基本原理
二、臨床使用概況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主要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2)選擇適當的牽伸方法:根據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進行方法選擇。
1)軟組織攣縮引起:選用軟組織牽伸技術。
2)關節本身原因引起:選用軟組織牽伸技術加關節松動術。一般來說,關節本身的攣縮可先通過關節松動術恢復關節內正常的組織關系,再使用軟組織牽伸技術。
2.牽伸前準備
(1)向患者解釋牽伸訓練的目的和步驟,爭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將患者置于舒適、穩定的體位,一般選擇臥位和坐位,使牽伸訓練在最佳運動平面完成。
(3)如有可能,應除去牽伸訓練部位增加摩擦力的衣物、繃帶或夾板,盡量暴露治療部位。
(4)向患者解釋在整個牽伸訓練過程中盡可能放松的重要性,并告知牽伸訓練的強度應為可耐受水平。
(5)必要時在牽伸前應用放松技術、熱療和熱身訓練,以增加被牽伸組織的延展性,降低損傷的可能性。
3.牽伸技術實施
(1)牽伸方向:牽伸力量的方向與肌肉緊張或攣縮的方向相反。在可動范圍內緩慢移動肢體至受限點,并固定近端關節、運動遠端肢體以增加肌肉長度和關節活動范圍。
(2)牽伸強度:牽伸力量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能拉緊軟組織的結構,但以不導致疼痛或損傷為度。正常情況下,患者在牽伸過程中感到輕微疼痛是允許的,但要以患者夠耐受為原則。當患者感到疼痛難忍時為負荷過度,有可能引起被牽伸的組織出現損傷,應及時調整強度,避免醫源性損傷的出現。實踐證明,低強度、長時間的持續牽伸效果好于高強度、短時間的牽伸方式。
(3)牽伸時間:不同牽伸手法其牽伸時間不同。
1)手法被動牽伸:持續時間一般為10~30秒/次,重復10~20次,使被牽伸肌肉在反復長度上延伸、局部有緊張牽拉感。每次之間要休息30秒左右,可配合輕手法按摩,利于組織的修復并緩解治療反應。
2)機械牽伸:持續時間一般為15~20分/次。住院患者1~2次/日,門診患者可1次/日。10次為1個療程,一般進行3~5個療程。
當患者規范治療一周后仍無明顯療效時,應對其重新進行評估,調整治療方案或改用其他治療方法。
(4)牽伸順序:對痙攣肢體各部位進行牽伸操作時應按照一定的順序,如由頭到腳、由近端到遠端等。
(5)牽伸原則:牽伸力度的施加應緩慢進行,當遇到較大抵抗時(痙攣的強度增加),應稍作短暫的停留,當阻力略微減小后,再繼續進行;在牽拉的末端(或關節活動范圍的末端)做5~10秒的短暫停留,待痙攣緩解后,再緩慢地回到起始位。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8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