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閱讀中華國粹》叢書囊括古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藝術創作風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
這本《青少年應該知道的針灸》(作者李雪瑩)是其中一冊。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針灸》分為祖國醫學的奇葩——針灸;針灸基本方法;針灸取穴;針灸養生保健等內容。
這本《青少年應該知道的針灸》(作者李雪瑩)是其中一冊。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針灸》分為祖國醫學的奇葩——針灸;針灸基本方法;針灸取穴;針灸養生保健等內容。
名人/編輯推薦
這套《閱讀中華國粹》,每一本都配有圖,可以說是圖文并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特別是在品賞山水、田園,及領略各種戲曲、說唱等藝術品種時,真是“使筆如畫”,使讀者徜徉了美不勝收的藝術境地,閱讀者當會一身輕松,得到知識增進、審美真切的愉悅。
這本《青少年應該知道的針灸》(作者李雪瑩)是其中一冊。
這本《青少年應該知道的針灸》(作者李雪瑩)是其中一冊。
序
2001年,泰山出版社編纂、出版一部千萬言的大書:《中華名人軼事》。當時我應邀撰一序言,認為這部書“為我們提供了開發我國豐富史學資源的經驗,使學術資料性與普及可讀性很好地結合起來,也可以說是新世紀初對傳統文化現代化的一次有意義的探討”。我覺得,這也可以用來評估這部《閱讀中華國粹》,作充分肯定。且這部《閱讀中華國粹》,種數100種,字數近2000萬字,不僅數量已超過《中華名人軼事》,且囊括古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藝術創作風味,確可以說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即國粹的經典之作。
國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梁啟超在1902年寫給黃遵憲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國粹”這一概念,其觀點在于“養成國民,當以保存國粹為主義,當取舊學磨洗而光大之。”當時國粹派的代表人物黃節在寫于1902年的《國粹保存主義》一文中寫道:“夫國粹者,國家特別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里,也提出了“用國粹激動種性”的問題。
1905年《國粹學報》在上海的創刊第一次將“國粹”的概念帶入了大眾的視野。當時國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劉師培、鄧實、黃節、陳去病、黃侃、馬敘倫等。為應對西方文化輸入的影響,他們高揚起“國學”旗幟:“不自主其國,而奴隸于人之國,謂之國奴;不自主其學,而奴隸于人之學,謂之學奴。奴于外族之專制謂之國奴,奴于東西之學,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國之不立而學之日亡,于是瞻天與火,類族辨物,創為《國粹學報》,以告海內。”(章太炎:《國粹學報發刊詞》)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艱難跋涉,中華民族經歷著一次偉大的歷史復興,中國崛起于世界之林,隨著經濟的發展強大,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凸顯。
20世紀,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國學已是社會和學界關注的熱學。特別是當前新世紀,我們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更有大的發展,我們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加以宣揚和傳播,以便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認知和用心守護。
因此,這套圖書的出版恰逢其時。
我覺得,這套書有四大特色:
第一,這套書是在當下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重視學術資料性,約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撰稿,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種全面系統闡釋中華國粹。同時,每一種書都有深入探索,在“歷史——文化”的綜合視野下,又對各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體探討。它既是一部記錄中華國粹經典、普及中華文明的讀物,又是一部兼具嚴肅性和權威性的中華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說是學術性與普及性結合。這當能使我們現代年輕一代,認識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華國粹之獨特魅力,進而弘揚中華文化,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注意對文化作歷史性的線索梳理,探索不同時代特色和社會風貌,又溝通古今,著重聯系現實,吸收當代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新鮮知識,形成更為獨到的研究視野與觀念。其中不少書,歷史記述,多從先秦兩漢開始,直至20世紀,這確為古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說是通過對各項國粹的歷史發展脈絡的梳理總結規律,并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發展策略。
第三,既有歷史發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這套書,好多種都具體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書,既統述木雕藝術的發展歷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區、閩臺地區、廣東地區,及徽州、湘南、山東曲阜、云南劍川,以及少數民族的木雕藝術特色。又如《飲食文化》,分述中國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記述中注意與社會風尚、民間習俗相結合,確能引起人們的鄉思之情。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整體,但它是由許多各具特色的地區文化所組成和融匯而成。不同地區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這就使得我們整個中華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區文化的特點,無疑將把我們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時,不少書還探討好幾種國粹品種對國外的影響,這也很值得注意。中華文明在國外的傳播與影響,已經形成一種異彩紛呈,底蘊豐富的文化形象,現在這套書所述,對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這套書,每一本都配有圖,可以說是圖文并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特別是在品賞山水、田園,及領略各種戲曲、說唱等藝術品種時,真是“使筆如畫”,使讀者徜徉了美不勝收的藝術境地,閱讀者當會一身輕松,得到知識增進、審美真切的愉悅。
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建設。我們當遵照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們希望這套國粹經典闡釋,不僅促進青少年閱讀,同時還能服務于當前文化的開啟奮進新程,鑄就輝煌前景。
2011年10月
國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梁啟超在1902年寫給黃遵憲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國粹”這一概念,其觀點在于“養成國民,當以保存國粹為主義,當取舊學磨洗而光大之。”當時國粹派的代表人物黃節在寫于1902年的《國粹保存主義》一文中寫道:“夫國粹者,國家特別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里,也提出了“用國粹激動種性”的問題。
1905年《國粹學報》在上海的創刊第一次將“國粹”的概念帶入了大眾的視野。當時國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劉師培、鄧實、黃節、陳去病、黃侃、馬敘倫等。為應對西方文化輸入的影響,他們高揚起“國學”旗幟:“不自主其國,而奴隸于人之國,謂之國奴;不自主其學,而奴隸于人之學,謂之學奴。奴于外族之專制謂之國奴,奴于東西之學,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國之不立而學之日亡,于是瞻天與火,類族辨物,創為《國粹學報》,以告海內。”(章太炎:《國粹學報發刊詞》)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艱難跋涉,中華民族經歷著一次偉大的歷史復興,中國崛起于世界之林,隨著經濟的發展強大,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凸顯。
20世紀,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國學已是社會和學界關注的熱學。特別是當前新世紀,我們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更有大的發展,我們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加以宣揚和傳播,以便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認知和用心守護。
因此,這套圖書的出版恰逢其時。
我覺得,這套書有四大特色:
第一,這套書是在當下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重視學術資料性,約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撰稿,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種全面系統闡釋中華國粹。同時,每一種書都有深入探索,在“歷史——文化”的綜合視野下,又對各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體探討。它既是一部記錄中華國粹經典、普及中華文明的讀物,又是一部兼具嚴肅性和權威性的中華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說是學術性與普及性結合。這當能使我們現代年輕一代,認識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華國粹之獨特魅力,進而弘揚中華文化,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注意對文化作歷史性的線索梳理,探索不同時代特色和社會風貌,又溝通古今,著重聯系現實,吸收當代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新鮮知識,形成更為獨到的研究視野與觀念。其中不少書,歷史記述,多從先秦兩漢開始,直至20世紀,這確為古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說是通過對各項國粹的歷史發展脈絡的梳理總結規律,并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發展策略。
第三,既有歷史發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這套書,好多種都具體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書,既統述木雕藝術的發展歷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區、閩臺地區、廣東地區,及徽州、湘南、山東曲阜、云南劍川,以及少數民族的木雕藝術特色。又如《飲食文化》,分述中國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記述中注意與社會風尚、民間習俗相結合,確能引起人們的鄉思之情。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整體,但它是由許多各具特色的地區文化所組成和融匯而成。不同地區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這就使得我們整個中華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區文化的特點,無疑將把我們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時,不少書還探討好幾種國粹品種對國外的影響,這也很值得注意。中華文明在國外的傳播與影響,已經形成一種異彩紛呈,底蘊豐富的文化形象,現在這套書所述,對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這套書,每一本都配有圖,可以說是圖文并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特別是在品賞山水、田園,及領略各種戲曲、說唱等藝術品種時,真是“使筆如畫”,使讀者徜徉了美不勝收的藝術境地,閱讀者當會一身輕松,得到知識增進、審美真切的愉悅。
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建設。我們當遵照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們希望這套國粹經典闡釋,不僅促進青少年閱讀,同時還能服務于當前文化的開啟奮進新程,鑄就輝煌前景。
2011年10月
目次
第一章 祖國醫學的奇葩——針灸
第一節 針灸概覽
一、針灸的概念
二、針刺的起源
三、灸法的起源
第二節 歷代針灸名家名篇
一、先秦與兩漢時期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唐時期
四、宋金元時期
五、明清時期
六、近現代
七、針灸在國外的發展
第三節 經絡學說
一、經絡的重要性
二、十二正經
三、奇經八脈
四、經絡系統網絡周身
五、現代經絡研究
第二章 針灸基本方法
第一節 針刺療法
一、針刺工具的傳承發展
二、針刺進針
三、針刺得氣
四、行針手法
五、針刺補瀉
六、留針與出針
七、異常情況的預防處理
八、針刺注意事項
第二節 艾灸
一、艾灸的作用
二、艾絨的制法
三、艾卷艾炷的制法
四、施灸劑量和療程
五、施灸注意事項
六、常用灸法及技巧
七、艾灸驗方
八、艾灸禁忌
第三節 天灸
一、天灸的作用機理
二、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
三、天灸的藥物分類
四、天灸簡史
第四節 拔罐
一、拔罐療法簡史
二、現代拔罐療法的發展
三、罐的種類
四、吸拔方法與具體操作
第五節 刮痧
一、刮痧簡史
二、刮痧治療原則
三、刮痧療法的治療作用
四、刮痧所使用的工具
五、刮痧的基本手法
六、刮痧的適應癥與禁忌癥
七、刮痧的注意事項一
第六節 皮膚針
一、徒手診斷治療部位
二、梅花針的使用方法
三、適應癥
四、施術部位的選取
五、治療原理
第七節 三棱針
一、操作方法
二、取穴
三、適應癥
四、注意事項
第八節 其他針法
一、火針
二、皮內針
三、芒針
四、管針
五、穴位注射
第三章 針灸取穴
第一節 穴位的概念及其命名
一、穴位的概念
二、穴位的命名
第二節 選穴與取穴
一、腧穴的定位方法
二、選取穴位的原則
第三節 人身處處皆是穴
一、經外奇穴
二、阿是穴
三、耳穴
四、頭針
第四章 針灸現代研究
第一節 治療各科疾病
一、針灸對各個器官功能的影響
二、針灸對某些疾病的治療作用
三、針灸防病與免疫
四、中醫針灸與西醫治療方法的不同
第二節 針灸治療雜病
一、針灸戒毒
二、針灸減肥
三、針灸治療“青春痘”
四、針灸與艾滋病
五、針刺麻醉
第五章 針灸養生保健
第一節 針灸養生簡史
一、先秦兩漢時期
二、晉唐之際,偏重灸法
三、宋代之后,針灸養生較快發展
第二節 針灸養生的現代進展
一、針灸預防病種日益增多
二、針灸保健項目不斷擴大
三、重視效果的反復驗證
四、努力探索養生保健機理
第三節 針灸養生實踐
一、針刺養生
二、艾灸延年
三、其他
第一節 針灸概覽
一、針灸的概念
二、針刺的起源
三、灸法的起源
第二節 歷代針灸名家名篇
一、先秦與兩漢時期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唐時期
四、宋金元時期
五、明清時期
六、近現代
七、針灸在國外的發展
第三節 經絡學說
一、經絡的重要性
二、十二正經
三、奇經八脈
四、經絡系統網絡周身
五、現代經絡研究
第二章 針灸基本方法
第一節 針刺療法
一、針刺工具的傳承發展
二、針刺進針
三、針刺得氣
四、行針手法
五、針刺補瀉
六、留針與出針
七、異常情況的預防處理
八、針刺注意事項
第二節 艾灸
一、艾灸的作用
二、艾絨的制法
三、艾卷艾炷的制法
四、施灸劑量和療程
五、施灸注意事項
六、常用灸法及技巧
七、艾灸驗方
八、艾灸禁忌
第三節 天灸
一、天灸的作用機理
二、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
三、天灸的藥物分類
四、天灸簡史
第四節 拔罐
一、拔罐療法簡史
二、現代拔罐療法的發展
三、罐的種類
四、吸拔方法與具體操作
第五節 刮痧
一、刮痧簡史
二、刮痧治療原則
三、刮痧療法的治療作用
四、刮痧所使用的工具
五、刮痧的基本手法
六、刮痧的適應癥與禁忌癥
七、刮痧的注意事項一
第六節 皮膚針
一、徒手診斷治療部位
二、梅花針的使用方法
三、適應癥
四、施術部位的選取
五、治療原理
第七節 三棱針
一、操作方法
二、取穴
三、適應癥
四、注意事項
第八節 其他針法
一、火針
二、皮內針
三、芒針
四、管針
五、穴位注射
第三章 針灸取穴
第一節 穴位的概念及其命名
一、穴位的概念
二、穴位的命名
第二節 選穴與取穴
一、腧穴的定位方法
二、選取穴位的原則
第三節 人身處處皆是穴
一、經外奇穴
二、阿是穴
三、耳穴
四、頭針
第四章 針灸現代研究
第一節 治療各科疾病
一、針灸對各個器官功能的影響
二、針灸對某些疾病的治療作用
三、針灸防病與免疫
四、中醫針灸與西醫治療方法的不同
第二節 針灸治療雜病
一、針灸戒毒
二、針灸減肥
三、針灸治療“青春痘”
四、針灸與艾滋病
五、針刺麻醉
第五章 針灸養生保健
第一節 針灸養生簡史
一、先秦兩漢時期
二、晉唐之際,偏重灸法
三、宋代之后,針灸養生較快發展
第二節 針灸養生的現代進展
一、針灸預防病種日益增多
二、針灸保健項目不斷擴大
三、重視效果的反復驗證
四、努力探索養生保健機理
第三節 針灸養生實踐
一、針刺養生
二、艾灸延年
三、其他
書摘/試閱
《黃帝內經》是記載針灸經絡理論的最早經典,其中所記載的針灸內容反映的應是戰國至西漢針灸實踐和理論發展的水平。戰國時期呈現出“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對針灸理論的形成極具影響力。另外,西漢時陰陽理論、“天人相應”等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逐漸成熟,并深深滲透到經絡學說形成過程中。影響著經絡理論的構建。這些因素在《靈樞》、《素問》所記載的針灸內容上都留下了很明顯的歷史時代印跡。
《內經》中關于疾病的治療,使用的藥方僅13首,絕大部分采用針灸治療。不僅如此,《內經》特別是《靈樞》,大部分篇章被用來闡述經絡、腧穴、刺灸、針灸治療等內容。《靈樞》第一篇《九針十二原》開宗明義“先立針經”,《素問,寶命全形論》亦強調“法往古者,先立針經”。由此可以推測,這是針灸發展史上一段比較輝煌的歷史,說明在秦漢以前的醫療活動中,針灸醫學曾經占有非常顯赫的地位。
總體看來,《內經》中有關針灸學的內容可以分類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1)《內經》中對經絡理論作了全面的闡述。據其記載,十二經脈之氣血相互接續。聯絡四肢百骸,形體諸竅,首尾相貫,如環無端,使人身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闡述了宏觀的“天人相應”思想,體現了人體與自然統一的更高層次上的整體觀。另外,《靈樞》對經絡系統中的經脈、絡脈、經別、經筋的命名結合了手足、陰陽、臟腑三大要素,并且闡述了十二經脈的循行分布規律,流注順序及表里關系,十二經別、經筋、皮部循行分布,還有諸多關于“根結”、“標本”、“氣街”、“四海”的論述。
(2)《內經》對于腧穴理論的發展也有貢獻。先是體現在腧穴數量,所載穴名有160個左右。另外,還闡述了兩個重要的腧穴理論。即:特定穴的理論和骨度分寸理論(具體見第三章)。分別記載有五輸穴、原穴、絡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等特定穴的定義和部分相應的具體腧穴。《靈樞,骨度》記載了人體各部的骨度分寸,這是現存最早記載骨度分寸的專篇,后世常用的骨度分寸法即由此為基礎而發展、修改、補充的。
(3)《內經》對于刺灸理論與治療也有比較系統的論述,且詳于針而略于灸。其內容從針法的原則和方法、配穴方法、針刺工具、針刺前的準備、進針、留針、出針到針刺方向、淺深、補瀉、禁忌、注意事項等都有論述,成為后世醫家的臨床指導。針灸治療疾病的種類也已經涉及寒熱證、熱證、瘧病、痹證、痿證、腹脹、飧泄等30多種病證。
可見,《內經》不僅是奠定中醫理論基礎的最早經典,也是針灸理論形成的標志。它對戰國至秦漢時期的針灸醫療經驗進行了一個較為全面、系統的總結,為后世針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理論原則和方法至今依然指導著人們的針灸醫療實踐,在針灸實踐中不斷地被驗證并發展,彰顯其強大的生命力。
2,針灸施治天下揚名——扁鵲
先秦時期針砭、火灸、藥熨等均已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代表人物扁鵲。扁鵲,真名秦越人,是戰國時期勃海郡鄣州(今河北任丘)人。據考證,他約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前407年),卒于周赧王五年(前310年)。
扁鵲醫術精湛,他是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一位醫學家,有人稱他為“醫學祖師”。他精通內外、婦產、小兒、五官、針灸各科,特別在望診和切脈方面有高深的造詣,往往能起沉疴于即時。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里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癥,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藥力能人體五分的熨藥,用八減方的藥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來,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但扁鵲卻實事求是地說,并非他能把死去的人救活,而是病人根本就沒有真正死去,他只不過用適當的治療方法,把太子從垂死中挽救過來而已。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當時冠名扁鵲的著作有《扁鵲內經》9卷、《扁鵲外經》12卷,均已失傳。另外,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黃帝八十一難經》(簡稱為《八十一難經》或《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
《難經》全書以問答的形式注釋了《素問》、《靈樞》中的疑難,并且在《內經》的基礎上又有所補充與發揮,共討論了81個問題,分脈診、經絡、臟腑、腧穴、針刺及疾病等13部分。P7-9
《內經》中關于疾病的治療,使用的藥方僅13首,絕大部分采用針灸治療。不僅如此,《內經》特別是《靈樞》,大部分篇章被用來闡述經絡、腧穴、刺灸、針灸治療等內容。《靈樞》第一篇《九針十二原》開宗明義“先立針經”,《素問,寶命全形論》亦強調“法往古者,先立針經”。由此可以推測,這是針灸發展史上一段比較輝煌的歷史,說明在秦漢以前的醫療活動中,針灸醫學曾經占有非常顯赫的地位。
總體看來,《內經》中有關針灸學的內容可以分類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1)《內經》中對經絡理論作了全面的闡述。據其記載,十二經脈之氣血相互接續。聯絡四肢百骸,形體諸竅,首尾相貫,如環無端,使人身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闡述了宏觀的“天人相應”思想,體現了人體與自然統一的更高層次上的整體觀。另外,《靈樞》對經絡系統中的經脈、絡脈、經別、經筋的命名結合了手足、陰陽、臟腑三大要素,并且闡述了十二經脈的循行分布規律,流注順序及表里關系,十二經別、經筋、皮部循行分布,還有諸多關于“根結”、“標本”、“氣街”、“四海”的論述。
(2)《內經》對于腧穴理論的發展也有貢獻。先是體現在腧穴數量,所載穴名有160個左右。另外,還闡述了兩個重要的腧穴理論。即:特定穴的理論和骨度分寸理論(具體見第三章)。分別記載有五輸穴、原穴、絡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等特定穴的定義和部分相應的具體腧穴。《靈樞,骨度》記載了人體各部的骨度分寸,這是現存最早記載骨度分寸的專篇,后世常用的骨度分寸法即由此為基礎而發展、修改、補充的。
(3)《內經》對于刺灸理論與治療也有比較系統的論述,且詳于針而略于灸。其內容從針法的原則和方法、配穴方法、針刺工具、針刺前的準備、進針、留針、出針到針刺方向、淺深、補瀉、禁忌、注意事項等都有論述,成為后世醫家的臨床指導。針灸治療疾病的種類也已經涉及寒熱證、熱證、瘧病、痹證、痿證、腹脹、飧泄等30多種病證。
可見,《內經》不僅是奠定中醫理論基礎的最早經典,也是針灸理論形成的標志。它對戰國至秦漢時期的針灸醫療經驗進行了一個較為全面、系統的總結,為后世針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理論原則和方法至今依然指導著人們的針灸醫療實踐,在針灸實踐中不斷地被驗證并發展,彰顯其強大的生命力。
2,針灸施治天下揚名——扁鵲
先秦時期針砭、火灸、藥熨等均已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代表人物扁鵲。扁鵲,真名秦越人,是戰國時期勃海郡鄣州(今河北任丘)人。據考證,他約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前407年),卒于周赧王五年(前310年)。
扁鵲醫術精湛,他是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一位醫學家,有人稱他為“醫學祖師”。他精通內外、婦產、小兒、五官、針灸各科,特別在望診和切脈方面有高深的造詣,往往能起沉疴于即時。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里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癥,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藥力能人體五分的熨藥,用八減方的藥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來,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但扁鵲卻實事求是地說,并非他能把死去的人救活,而是病人根本就沒有真正死去,他只不過用適當的治療方法,把太子從垂死中挽救過來而已。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當時冠名扁鵲的著作有《扁鵲內經》9卷、《扁鵲外經》12卷,均已失傳。另外,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黃帝八十一難經》(簡稱為《八十一難經》或《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
《難經》全書以問答的形式注釋了《素問》、《靈樞》中的疑難,并且在《內經》的基礎上又有所補充與發揮,共討論了81個問題,分脈診、經絡、臟腑、腧穴、針刺及疾病等13部分。P7-9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