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推拿學(簡體書)
滿額折

推拿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藥類系列教材:推拿學》內容包括上、中、下和附篇。上篇為推拿學基礎,對推拿學概述、推拿發展概況、作用機理、治則與治法、常用診斷方法、注意事項和禁忌證、推拿功法和經絡腧穴等內容進行了介紹。中篇為成人推拿學,介紹了成人推拿手法,手法操作練習,骨傷科疾病及內、外、婦、五官科疾病的推拿治療。下篇為小兒推拿學,系統地介紹了小兒推拿概述、推拿手法、特定穴位及常見病治療。附篇介紹了自我保健推拿。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藥類系列教材:推拿學》可供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藥類專業的本科生推拿學課程教學使用,也可作為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本科生和專科生的推拿學教材以及國家中醫執業醫師資格和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的參考書。.

名人/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藥類系列教材:推拿學》可供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藥類專業的本科生推拿學課程教學使用,也可作為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本科生和專科生的推拿學教材以及國家中醫執業醫師資格和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的參考書。

目次

總序前言上篇 推拿學基礎第一章 推拿總論第一節 推拿學概述第二節 推拿發展概況第三節 推拿作用機理一、疏通經絡,行氣活血二、理筋整複,滑利關節三、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第四節 推拿治則與治法一、推拿治則二、推拿治法第五節 推拿常用診斷方法一、一般檢查二、基本檢查三、頭面部檢查四、胸腹部檢查五、脊柱部檢查六、骨盆部檢查七、上肢部檢查八、下肢部檢查第六節 推拿的注意事項和禁忌證一、推拿的注意事項二、推拿的禁忌證第二章 推拿功法第一節 推拿練功的作用一、預防保健作用二、改善人體內環境的作用三、療傷祛病的作用四、調理臟腑的作用第二節 推拿練功的要領一、身體的調節要領二、呼吸的調節要領三、意念的調節要領四、應以松靜入手五、注意事項第三節 常用功法一、少林內功二、易筋經第四節 其他功法一、抓罎子二、拋沙袋三、擰棒子四、卷吊磚五、鐵牛耕地六、揉鐵球七、握力器第三章 經絡與腧穴第一節 經絡與腧穴一、經絡二、經絡系統的組成第二節 常用腧穴中篇 成人推拿第四章 成人推拿手法第一節 擺動類手法一、一指禪推法二、*法三、揉法第二節 摩擦類手法一、摩法二、擦法三、推法四、搓法五、抹法第三節 振動類手法一、振法二、抖法第四節 擠壓類手法一、按法二、點法三、掐法四、撥法五、捏法六、拿法七、撚法八、踩蹺法第五節 叩擊類手法一、拍法二、擊法三、彈法四、啄法五、合掌指擊法第六節 運動關節類手法一、搖法二、拔伸法三、扳法第七節 中國脊柱推拿一、概述二、中國脊柱推拿的概念及臨床應用三、頸部脊柱推拿手法四、胸部脊柱推拿手法五、腰部脊柱推拿手法第五章 手法操作練習第一節 仰臥位一、頭面部操作程序二、胸部操作程序三、腹部操作程序四、上肢部操作程序五、下肢前側操作程序第二節 俯臥位一、頸肩部手法程序二、腰背部手法程序三、下肢後側手法程序第三節 坐位一、頭部手法程序二、頸項部手法程序三、肩背部手法程序第六章 常見病治療第一節 骨傷科疾病一、落枕二、頸椎病三、胸椎小關節紊亂症四、斜方肌筋膜炎五、岡下肌筋膜炎六、小圓肌筋膜炎七、肩關節周圍炎八、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九、喙突炎十、肱骨外上髁炎十一、旋後肌綜合征十二、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十三、腕管綜合征十四、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十五、屈指肌腱鞘炎十六、髖關節滑膜炎十七、梨狀肌綜合征十八、臀中肌筋膜炎十九、闊筋膜張肌筋膜炎二十、臀上皮神經損傷二十一、股外側皮神經炎二十二、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扭傷二十三、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二十四、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二十五、踝關節扭傷二十六、跟痛症二十七、急性腰扭傷二十八、腰背筋膜炎二十九、腰椎間盤突出症三十、腰椎退行性骨關節炎三十一、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三十二、退行性腰椎滑脫症三十三、強直性脊椎炎三十四、外傷性截癱第二節 內、外、婦、五官科疾病一、頭痛二、眩暈三、不寐四、高血壓五、感冒六、咳喘七、胃痛八、胃下垂九、脅痛十、呃逆十一、腹瀉十二、便秘十三、肥胖十四、癃閉十五、遺精十六、陽痿十七、中風後遺症十八、消渴十九、鬱病二十、慢性疲勞綜合征二十一、痿病二十二、痛經二十三、月經不調二十四、慢性盆腔炎二十五、絕經期綜合征二十六、產後身痛二十七、乳癰二十八、乳癖二十九、近視三十、斜視三十一、鼻炎三十二、乳蛾三十三、失喑下篇 小兒推拿學第七章 小兒推拿第一節 概述一、小兒推拿發展概況二、小兒生理病理特點三、小兒推拿特點第二節 推拿手法一、推法二、揉法三、按法四、摩法五、掐法六、捏脊法七、運法八、搗法第三節 特定穴位一、頭面頸項部穴位二、胸腹部穴位三、腰背骶部穴位四、上肢部穴位五、下肢部穴位第四節 常見病治療一、腹瀉二、便秘三、嘔吐四、發熱五、咳嗽六、厭食七、疳積八、腹痛九、夜啼十、驚風十一、流涎十二、鵝口瘡十三、遺尿十四、腦性癱瘓十五、小兒橈骨頭半脫位十六、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十七、臀肌攣縮十八、小兒肌性斜頸十九、分娩性臂叢神經損傷二十、生長痛附篇自我保健推拿一、頭面部保健二、頸肩部保健三、軀幹部保健四、上肢保健五、下肢保健.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推拿總論
導學
本章介紹了推拿學概述、推拿發展概況、推拿作用機理、治則與治法、診斷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和禁忌證。
通過學習,掌握各種手法的操作;熟悉推拿的歷史、進程和發展概況;了解推拿的作用機理和學科的發展概況。
第一節 推拿學概述
推拿,也叫按摩,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治療方法,是一門傳統的經驗醫學,同時又是一門年輕的、有發展前途的醫學學科。人類自誕生之日起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地從事生產勞動,并與自然和社會各種不利因素作斗爭,艱苦的勞作使急性損傷、慢性勞損和疾病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人們本能的使用一些按摩動作來緩解疾患所導致的病痛,逐漸發現一些按摩手法能緩解或減輕疼痛,在此基礎上人們逐漸認識到按摩對人體的治療作用。進而,人們開始有目的地把按摩用于醫療實踐,并不斷地加以總結和傳承,逐漸形成了推拿治療體系。我國按摩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三千多年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而這一體系的形成是在兩千多年前的前秦兩漢時期,當時有兩部醫學巨著,即《黃帝內經》(以下稱《內經》)和《黃帝岐伯按摩十卷》。作為學科名的“按摩”一稱,始見于《內經》。這兩部醫書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也確立了按摩作為一門醫療學科在中醫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從《引書》、《五十二病方》、《內經》和一些古籍史書的論述中,可以發現人類最早的治療方法是屬于物理性質的療法,如按摩、熱敷和針灸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了自然藥物的治療作用。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讓人們進一步合成了化學藥物。中國明代的煉丹術,就是化學藥物的萌芽。而現代更是發展了各種生物制劑、組織工程和基因以及干細胞等治療技術。這些發展過程標志著科技的發展和醫學的進步,為人類戰勝和預防疾病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但這些藥物和新的治療技術在取得巨大治療作用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伴隨著多種毒副作用。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亞健康概念的提出,以推拿為代表的一般不傷及人體健康的無創性治療方法受到了當今社會的推崇,推拿療法在醫療及保健中的作用不斷增強。此外,對推拿手法和相關治療機理及應用基礎研究的加強,使得推拿療法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從以上發展現狀和規律來講,推拿學又是一門年輕而有發展前途的醫學臨床學科。
“按摩”是對中醫手法醫學的傳統稱呼。到了明代,出現了“推拿”一詞,此后兩者并存、通用。目前我國多以“推拿”命名這一學科。古代還有很多稱呼,如按蹺、案和按等。據考證,明代從“按摩”到“推拿”這一學科名稱的演變,正是在按摩科被官方取消以后,這也許不是巧合。早期按摩手法種類較少,常用的按法和摩法,也就成為學科的代名詞。但即便是現在“推拿”一詞也無法全面涵蓋這一學科,因為單從字面上理解“推”和“拿”僅是兩個推拿手法種類而已。隨著對外交流的全面展開,需要對推拿專業術語進行準確的翻譯。目前參考中國武術(Kungfu)的譯法,多將推拿翻譯為Tuina。此外,還有manipulation和massage等翻譯。
推拿也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豐富的臨床醫療實踐和當時哲學思想基礎上的。推拿為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建設積累了大量的醫療經驗。《引書》和《五十二病方》介紹了許多推拿手法,其中有脊柱推拿和膏摩、藥摩等。《內經》共36卷162篇,其中《素問》有9篇論及推拿,《靈樞》也有5篇論及推拿。由此可以看出,推拿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建立起到一定的作用。
推拿是一門古老的經驗醫學,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醫學學科。推拿通過手法治療來達到治療目的。手法治療是指操作者用手或肢體的其他部位,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在受治者的體表做規范性的動作,以醫療和保健為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推拿療效的好壞直接與推拿手法的質量相關。因此,要掌握每種推拿手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在學習、模仿和練習各種推拿手法的基礎上,還必須重視推拿實踐的積累,其中手法的基本功訓練和臨床實踐是兩個重要的方面,要熟知每種推拿手法的具體操作及推拿手法對每個具體疾病的治療原理。此外,作為一名合格的推拿醫生必須掌握扎實的醫學基礎理論和醫學知識背景,特別是解剖學、神經科學和骨傷科學等學科知識。這樣才能掌握好正確的推拿適應證,減少推拿失誤,提高療效。
第二節 推拿發展概況
推拿是人類掌握最早的醫療方法之一,是人類祖先在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對傷痛的本能自我防護的產物。人們為了減輕或緩解病痛,會不自覺地用手撫摸、按摩或拍打損傷病痛部位及其周圍部位。當使用這些本能的推拿手法使疼痛緩解后,人類逐漸體會或認識到某一種手法的作用,并隨著經驗的積累而形成原始的推拿經驗。經過不斷的總結和提高,使得原始本能的推拿行為發展到自覺的醫療行為,從單個或某幾種手法發展到多個手法的運用,手法的種類也日漸豐富,成為古代的推拿醫術。我國在上古神農時代就已經運用按摩技術治療疾病,而世界各國的古代文明也是如此。
我國按摩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有“拊”、摩”、搔”等按摩手法的名稱。《素問?異法方宜論》記載有“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故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這里的“中央”,就是古代殷商地,現今河南安陽一帶。
總結春秋戰國時期導引養生學成就的《引書》介紹了幾種推拿方法用于骨傷科疾病的治療,如顳頜關節脫位的口內復位法、落枕的仰臥位頸椎拔伸法、腸(痢疾)的腰部踩踏法和腰部后伸扳法以及喉痹的頸椎后伸扳法。出土于長沙馬王堆的《五十二病方》介紹了10余種按摩手法以及藥摩和膏摩,其中以摩法運用記載最多。我國第一部按摩專著《黃帝岐伯按摩十卷》就是秦漢時期成書的。《內經》記載了很多按摩方面的內容,如確立了手法醫學的正式學科名稱―按摩,闡述了按摩手法的作用機制,提出了按摩手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以及膏摩的使用等。《金匱要略》首次提到了“膏摩”一詞,并將其與針灸和導引等療法并列。介紹了對四肢重滯的患者可用導引、吐納、針灸和膏摩等方法進行治療。書中還詳細介紹了手法“救自縊死”的操作方法,其急救手法包括了胸外心臟按摩術、按腹人工呼吸法、頸椎牽引、四肢關節屈伸法等。對此急救手法的評價是“此法最善,無不活也”,由此可見這套急救手法的成熟與有效。這也是世界醫學史上救治自縊死的最早文獻記載。
魏晉隋唐時期,特別是到了唐代,中國封建社會進入了全盛時期,推拿也進入了新的時期。按摩有了明確的治療范圍,膏摩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開始設有按摩專科,有了按摩專科醫生。如隋代設有按摩博士一職,到唐代又設立了按摩科,按摩醫師有了系列職稱。按摩教育步入正軌,進行有組織的教學活動。據《唐六典》記載隋代太醫署按摩科設有按摩博士20人,按摩師120人,按摩生100人。到了唐代,按摩科設置按摩博士1人,按摩師4人,是教學人員;按摩生15人,為在校學生;在按摩師和按摩生之間增加了按摩工這一層次,人數為16人,是直接為宮廷服務的推拿臨床人員。隋唐時期按摩科的設立,統一了以前對手法醫學的混亂命名。諸如按蹺、消摩、案和按等手法醫學的異稱都已被“按摩”這一稱謂所取代,按摩成了手法醫學的法定名稱。隋唐時期按摩的治療范圍也逐漸擴大,如《唐六典》記載,按摩可除八疾“風、寒、暑、濕、饑、飽、勞、逸”。《外臺秘要》說:“如初得傷寒一日,若頭痛背強,宜摩之佳”。《諸病源候論》說:“相摩拭目,令人目明”。《肘后備急方?救卒中惡方》說:“救卒中惡死,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隋代太醫巢元方所著《諸病源候論》中記載了大量的自我推拿手法,其中對摩腹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對當時的按摩療法與按摩養生法也作了總結。書中以較大的篇幅論述了兒科疾患的推拿治療,特別是膏摩法的應用。唐代王燾的《外臺秘要》中保存了前人諸多的推拿資料,如記載了許多脊柱推拿手法和脊柱按壓工具,如將腳掌背屈拉長小腿后部肌群,以使痙攣的肌肉放松;治療大小便不通的腹通便法等。《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骨傷科專著。該書首次將推拿手法系統的應用于骨傷科疾病的治療中,這對正骨手法和骨傷科推拿學派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宋金元時期,推拿臨床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豐富的診療理論,使按摩治療作用的認識得到不斷深化。雖然宋代太醫院取消了按摩專科,但按摩仍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圣濟總錄》中明確提出對按摩手法要進行具體分析,而后才能正確認識按摩的作用和在臨床上的應用。該書還記載了許多膏摩方,以及用中指熨目法和掌心熨目法治療目昏暗和目暗,開推拿治療眼疾之先河。對于“凡墜墮顛撲,骨節閃脫,不得入臼,遂致磋跌者”,強調用按摩手法復位;對骨折者“急須以手揣搦,復還樞紐”,最后“加以封裹膏摩”。《儒門事親》介紹了按摩具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手法助產在宋代得到了系統的發展。成書于1098年的《十產論》最早描述了因異常胎位引起的各種難產以及各種相應的矯正異常胎位的按摩手法,特別是首次介紹了治療胎位異常之難的轉胎手法。這些發展使得宋代醫生龐安時用按摩法催產獲得“十愈八九”的療效。元代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記載了利用自身體重牽引復位的各種方法,即以身體下墜力來替代拔伸手法,如髖關節脫位的倒懸復位法和脊椎骨折的懸吊復位法。宋代還有《按摩法》和《按摩要法》各一卷,可惜均已亡佚。
明代是推拿醫學再度興盛的時期。明初按摩科重新合法化,重設按摩科為醫學十三科之一。推拿手法運用于成人和小兒各科臨床,保健按摩和自我養生按摩進一步發展。明代按摩在治療兒科疾病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小兒推拿的獨特體系。期間一些小兒推拿專著問世,如《小兒按摩經》、《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和《小兒推拿秘訣》等,其中《小兒按摩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推拿書籍。按摩又有推拿之稱正是從明代的小兒推拿的名稱開始的。這期間,小兒推拿在中國南方地區流行。莊應琪補輯的《補要袖珍小兒論》卷十的“秘傳看驚掐筋口授手法論”是最早的小兒推拿專題文獻。其中,首次論述了三關、六腑等小兒推拿特定部位的定位、操作和主治,并配有手足推拿穴位圖譜。“推拿”一詞出現不是偶然,在明代中后期按摩科被政府取消。究其原因,有專家考證認為是手法意外的負面影響所致。當時的《類經》、《古今醫統》、《幼科發揮》、《育嬰秘訣》以及《類修要訣》等著作都對按摩意外進行了介紹,并有作者勸人不要接受被動按摩。可見當時這些按摩失誤所致的傷害對手法醫學的形象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明代的《保生秘要》中介紹了不少手法,如扳、搓、拿、摩、擦、掐、運、擊、指按、掌熨、一指點、雙手懸梁自重牽引、擦手足和搓涌泉等。《景岳全書》和《易筋經》都有推拿手法的介紹。《攝生要義》介紹了自我養生按摩及一套全身按摩保健程序―“大度關”。清代太醫院不設按摩科,除了正骨科采用手法治療外,推拿基本上是在民間生存和發展。清代太醫院教科書《醫宗金鑒》對手法為“正骨之首務”的論述,確立了手法在正骨科的地位。該書詳細論述了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的正骨八法。“摸法”為診斷手法;“接、端、提”是骨折、脫位的“接骨”和“續筋”的整復手法;而“推、拿、按、摩”是治療軟組織損傷的手法。《醫宗金鑒》提出的“骨錯縫”理論,對正骨推拿和脊柱推拿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吳尚先于1864年所著的《理瀹駢文》將推拿、針灸和刮痧等數十種療法列為外治法;并介紹藥物的熏、熨、浸、擦、摩或敷等使用方法,使得膏摩與藥摩在清代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民國時期,政府于1929年的中央衛生委員會議上提出了“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的方針。1936年又提出“國醫在科學上無根據”一律不許執業。由于政府的國家行為使得推拿處于低谷,這迫使推拿只能在民間尋求發展。由于我國疆域遼闊,風土人情及文化習俗的差異等,推動了中國民間推拿的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推拿流派。期間,形成的主要推拿流派有李鑒臣的一指禪推拿流派、丁季峰的法推拿流派、內功推拿流派、臟腑推按流派、腹部按導流派,“正骨推拿法”、捏筋拍打法”和“點穴推拿法”等特色推拿法也開始形成。而這一時期,西方按摩手法也開始傳入我國。1910年丁保福編譯了《西洋按摩術講義》。1935年謝劍新的《按脊術專刊》全面介紹了西方的按脊療法。隨后,還有《西洋按摩術》、《推拿術新論》、《新國醫講義教材―
按摩科》和《推拿法引言》等出版發行。這些西方推拿術對推動中醫運動關節類手法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從這一角度來講,民國是推拿發展的另一個繁榮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4年,天津開設按摩科。1955年,北京中醫學會開設按摩研修班。1956年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所推拿專科學校――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推拿學校,學制3年,開展正規的推拿醫學教育(文革期間被關閉),使推拿從世代相傳的“師帶徒”模式走上了正規化的學校教育。1958年上海成立推拿專科門診部,北京成立了按摩醫院。1974年上海中醫學院在全國率先成立了針、推、傷專業,學制設置從起初的中專、大專學歷教育發展到本科學歷教育。這一時期代表性的推拿著作有:《慢性病按脊療法》范鳳源,1953年)、《新推拿法》陳宇清,1955年)、《中醫推拿學》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推拿醫士學校,1956年)、《推拿學》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推拿學校,1960年)、《中醫按摩學簡編》安徽醫學院附屬中醫院,1960年)、《中醫推拿學講義》上海中醫學院,1961年)、《小兒推拿學概要》張漢臣,1962年)、《傷科按摩術》鄭懷賢,1964年)、《按摩》天津醫院,1974年)和《推拿學》上海中醫學院,1975年)。
1977年“文革”結束后,隨著國家體制恢復常態,推拿及推拿學術活動逐步恢復,推拿學科進入了高速發展的軌道。1979年在上海召開了全國性的推拿學術經驗交流會。同年上海中醫學院成立了推拿系,為培養推拿專業人員創造了條件。1986年起開始培養推拿專業碩士研究生,為推拿的臨床、教育和科研培養高學歷的專業人員。1987年在上海成立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此后,各省市中醫藥學會也相繼成立了推拿分會,開展學術交流和推拿教育。各級推拿學術組織的建立,對推動推拿學科建設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89年上海中醫藥研究院成立推拿研究所。1996年南京中醫藥大學成立推拿學院。全國縣以上中醫院相繼開設了推拿科,甚至成立了推拿專科醫院;許多綜合性醫院也開設有推拿專科或推拿門診。1997年,上海中醫藥大學首次招收推拿專業博士研究生。推拿學術繁榮帶動了推拿專著和教材的大量出版。以俞大方主編的五版《推拿學》本科教材為代表,推拿本科教材建設成果顯著,該教材累計已發行了50多萬本。2001年王之虹和羅才貴主編的全國中醫藥院校21世紀課程教材《推拿手法學》和《推拿治療學》出版,2003年嚴雋陶和王國才主編的“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推拿學》和《推拿手法學》出版,2008年范炳華主編的“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推拿學》出版,2009年趙毅和王詩忠主編的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推拿手法學》出版。
這期間,具有代表性的推拿專著有:1978年馮天有主編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軟組織損傷》、1982年駱競洪主編《實用中醫推拿學》、1985年俞大方的《中醫推拿學》、1987年駱競洪主編《中華推拿醫學志――手法源流》。同年,丁季峰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推拿學》和孫承南主編的《齊魯推拿醫術》以及曹仁發的《推拿手法學》、1988年孫樹椿的《實用推拿手法彩色圖譜》、1992年金義成和彭堅編著的《中國推拿》、1993年北京按摩醫院主編的《中國按摩全書》、1994年丁季峰的《推拿大成》、2001年韋貴康和張志剛主編的《中國手法診治大全》。在脊柱推拿方面,李義凱主編的《脊柱推拿的基礎與臨床》(2001年)和《中國脊柱推拿手法全書》(2005年)填補了中國脊柱推拿基礎理論和研究及文獻等方面的空白。推拿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較為薄弱,但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各類研究基金資助的推拿課題不斷增加。具體研究范圍不斷擴大,從相關的解剖學、生物力學、神經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等領域,擴展到手法動力學、手法工效學和手法運動學等領域的分析。
推拿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在跨入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旺盛的活力,不但沒有因為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而衰敗消亡,而且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影響力不斷增加。這說明在現代高科技的條件下,作為傳統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推拿學,因其安全、簡便、舒適、有效的特性,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發展機遇。(李義凱)
第三節 推拿作用機理
推拿手法通過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而對機體生理、病理產生影響。所以,推拿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理筋整復,滑利關節,調整人體臟腑功能和增強抗病能力等作用。
一、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內屬臟腑,外絡肢節,通達表里,貫穿上下,像網絡一樣遍布全身,將人體的臟腑、組織、器官等各部分聯系成一個有機整體。其具有“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的作用,以此維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