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江西農業經濟60年》總結了江西農業經濟60年的發展成就,評述了江西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歸納了江西農業政策資源、動力資源、土地資源、水利資源、肥料資源和科技資源,分析了江西不同階段農、林、牧、漁業生產的特點和發展狀況,并將60年來全省農業經濟數據進行了整理,對農業經濟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陸朝梁,1937年10月出生于江蘇省揚中市。1964年畢業于南京農學院農業經濟與管理專業。同年7月,分到原江西省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業經濟系。從事農業經濟研究工作。中共黨員。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1998年8月退休。曾任江西省農科院農經所支部書記、所長,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特邀研究員,中國農業技術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原江西省委農研發展中心特約研究員,江西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行業組評委,江西省農業系列高級職稱行業組評委,南昌市郊區政府經濟技術團顧問,江西省農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農業經濟》雜志編委,江西省生產力學會、自然辯證法學會、農財學會理事,江西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科研開發與管理工作高級顧問。主持研究的課題37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25項。主編出版著作3部、副主編出版著作2部、參著2部。撰寫論文50余篇,其中發表與獲獎40篇。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級證書),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農業部區劃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
名人/編輯推薦
《江西農業經濟60年》作者陸朝梁同志能夠不忘使命、深入思考,從中國“三農”問題、耕地保護、糧食發展、農業科技、農耕文化、綠色農業等不同側面,揭示阻礙江西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以引起相關管理者的警示和重視。
目次
序
一、緒論
二、成就篇
(一)江西省農業經濟發展的新成就
(二)江西省農業經濟發展的新突破
(三)江西省農業經濟發展的新經驗
三、改革篇
第一章土地改革
第一節封建統治階級的地租剝削制度
第二節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
第三節土地改革的巨大成效
第二章農業合作化
第一節互助組
第二節初級社
第三節高級社
第四節人民公社
第三章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生產經營體制改革
第二節農民家庭經濟的恢復發展
第三節農村流通體制改革
第四節鄉(鎮)體制改革
第四章改革的若干反思
四、資源篇
第一章政策資源
第二章生產力資源
第一節人力資源
第二節畜力資源
第三節農機具資源
第四節電力資源
第三章土地資源
第一節耕地資源的演變
第二節人地矛盾
第三節耕地利用中的問題
第四節荒地資源的開發利用
第五節耕地資源的護理
第四章水利資源
第五章肥料資源
第一節有機肥
第二節無機肥
第三節肥料利用中的問題
第六章科技資源
五、生產篇
第一章種植業生產
第一節種植業生產條件及特點
第二節糧食生產
第三節水稻生產
第四節旱糧生產
第五節糧食生產的若干反思
第六節經濟作物
第七節棉花生產
第八節油料作物
第九節麻類
第十節煙葉產業
第十一節甘蔗產業
第十二節果業
第十三節茶葉生產
第十四節蠶桑生產
第十五節其他經濟作物
第二章林業
第一節林業生產的特點及其重要性
第二節森林資源及其生產狀況
第三節林業生產中的問題
第四節林業生產的若干建議
第三章牧業經濟
第一節牧業經濟的戰略地位
第二節畜牧業生產的特點
第三節畜牧業生產狀況
第四節生豬生產流通管理體制
第五節生豬的飼養與管理
第六節畜牧業生產的問題及建議
第四章漁業生產
第一節漁業經濟價值及其生產特點
第二節水域及魚類資源
第三節漁業生產狀況
第四節漁業生產若干建議
六、資料篇
一、論文
中國“三農”問題的成因剖析
加強耕地的利用與護理
農業科技與商品市場無緣
江西糧食生產的喜與憂
山上建銀行的戰略思考
發展綠色農業的方略
揚農耕文化,興生態旅游
二、數據
后記
一、緒論
二、成就篇
(一)江西省農業經濟發展的新成就
(二)江西省農業經濟發展的新突破
(三)江西省農業經濟發展的新經驗
三、改革篇
第一章土地改革
第一節封建統治階級的地租剝削制度
第二節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
第三節土地改革的巨大成效
第二章農業合作化
第一節互助組
第二節初級社
第三節高級社
第四節人民公社
第三章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生產經營體制改革
第二節農民家庭經濟的恢復發展
第三節農村流通體制改革
第四節鄉(鎮)體制改革
第四章改革的若干反思
四、資源篇
第一章政策資源
第二章生產力資源
第一節人力資源
第二節畜力資源
第三節農機具資源
第四節電力資源
第三章土地資源
第一節耕地資源的演變
第二節人地矛盾
第三節耕地利用中的問題
第四節荒地資源的開發利用
第五節耕地資源的護理
第四章水利資源
第五章肥料資源
第一節有機肥
第二節無機肥
第三節肥料利用中的問題
第六章科技資源
五、生產篇
第一章種植業生產
第一節種植業生產條件及特點
第二節糧食生產
第三節水稻生產
第四節旱糧生產
第五節糧食生產的若干反思
第六節經濟作物
第七節棉花生產
第八節油料作物
第九節麻類
第十節煙葉產業
第十一節甘蔗產業
第十二節果業
第十三節茶葉生產
第十四節蠶桑生產
第十五節其他經濟作物
第二章林業
第一節林業生產的特點及其重要性
第二節森林資源及其生產狀況
第三節林業生產中的問題
第四節林業生產的若干建議
第三章牧業經濟
第一節牧業經濟的戰略地位
第二節畜牧業生產的特點
第三節畜牧業生產狀況
第四節生豬生產流通管理體制
第五節生豬的飼養與管理
第六節畜牧業生產的問題及建議
第四章漁業生產
第一節漁業經濟價值及其生產特點
第二節水域及魚類資源
第三節漁業生產狀況
第四節漁業生產若干建議
六、資料篇
一、論文
中國“三農”問題的成因剖析
加強耕地的利用與護理
農業科技與商品市場無緣
江西糧食生產的喜與憂
山上建銀行的戰略思考
發展綠色農業的方略
揚農耕文化,興生態旅游
二、數據
后記
書摘/試閱
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施行,人民公社亦隨之解體,集體擁有的財產銷聲匿跡,拖拉機等農業機械漸漸走失,有的變成廢鐵。走俏一時的江西省拖拉機制造廠,因生產的拖拉機無人購買,只好關門閉戶,農業機械生產走向低谷。
2007年,國家對農業實行“三補一免”政策,農業機械起死回生,小型農用運輸車比比皆是,收獲機開始進人部分農戶。
(3)江西省農業機械發展的實績。60年來,江西省農業機械不僅數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種類型號也不斷攀升,服務產業、領域更是日益拓寬。所有這些,對農業生產力的拓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2008年,江西省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946.3萬千瓦,比1952年增加14733倍。其中,柴油發動機2262.5萬千瓦、汽油發動機127.9萬千瓦、電動機531.8萬千瓦,其他機械動力24.2萬千瓦。農業機械與設備:大、中型拖拉機13100臺,計38300萬千瓦;小型拖拉機286300臺,計3777220萬千瓦;大中型配套農具19300部;小型配套農具203200部;農用排灌動力機械963400臺,計686900萬千瓦。其中,柴油機650900臺,計397500萬千瓦;電動機265100臺,計254600萬千瓦;農用水泵689800臺;節水灌溉機械35120套;機動脫粒機82107臺;機動噴霧(粉)機115300部,計26700萬千瓦;農用運輸車30400輛,計786800萬千瓦。
2008年每勞力擁有農機總動力3.3176千瓦,比l952年增加3.3173千瓦,增長11058.7倍,年均遞增117.0%;千公頃耕地擁有農機總動力10421.9872千瓦,比1950年增加10421.2593千瓦,增長14317.9倍,年均遞增116.7%。尤其是2006年以后,由于“三補一免”政策的出臺,農機事業發展迅猛異常。農機總動力、每勞力擁有農機總動力、千公頃耕地擁有農機總動力,分別比1952年增長10685.5倍、7564倍、13805.3倍。2003年千公頃耕地擁有農機總動力首次比1952年突破萬倍,達到11618.9倍。這些數據確實令人歡欣鼓舞(見本書資料篇附表5)。
(4)農業機械與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業機械,其意在于大幅度減少農村勞動力,減輕勞動者勞動強度,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其他產業轉移,加速農村城鎮化進程;在于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加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奔小康的進程,徹底改變農村落后、農民貧窮的面貌。
上世紀50年代末,毛澤東同志從戰略高度鄭重地提出了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農業機械化的戰略構想。之后,中央各屆領導人都鍥而不舍地狠抓農機發展大業,致力實現農業機械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不盡如人意,江西更是如此。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