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電報通信與清末民初的政治變局(簡體書)
滿額折

電報通信與清末民初的政治變局(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
優惠價
87204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電報通信與清末民初的政治變局》以電報技術的傳播與應用為出發點,探討了電報技術對于甲午戰爭、庚子國變、清末政治危機和民初政治斗爭這四段歷史進程的介入與影響。《電報通信與清末民初的政治變局》的結論是:電報與清末民初動蕩的政治環境、頻繁的軍事斗爭、日趨復雜的社會關系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系,電報技術作為政治統治者的話語工具,已經植根于社會土壤當中,負載了超越技術本身的外在價值。

作者簡介

史斌,(1979年—)科學史博士,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2010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獲科學史博士學位,師從江曉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學技術史、科技與社會、科技與政治。參與或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論電報通訊與庚子“西巡”》、《阿波羅登月質疑與公眾科學話語反思》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論電報通訊與甲午戰爭》獲2009年“第七屆全國青年科技史會議”二等獎。

名人/編輯推薦

《電報通信與清末民初的政治變局》編輯推薦:19世紀中葉,電報技術隨“西學東漸”的浪潮傳入中國。經過了“迎”與“拒”的爭執,這項來自西洋的“長技”終于借洋務運動之力扎根中華大地,實現了信息交流的“居中馭外,指臂相聯”。然而,當國家政府還在享受著電報技術帶來的政治信息交流、社會話語監控等政治福利的時候,卻不得不面對地方政府聯系日趨緊密、社會思潮交流不斷加速等復雜的政治因素,這一情況在清末民初復雜的政治和社會局勢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目次

緒論
一選題思考與研究意義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
三 研究主題說明
四 前人研究成果述評
五 本書所使用的核心史料
第一章開智與啟蒙:晚清電報技術的引入與傳播
第一節晚清電報技術的物理學基礎傳播
一 晚清的靜電學與電報技術
二 晚清的“濕電”學與電報技術
三 晚清的電磁學與電報技術
四 晚清的物理測算與電報技術
五 晚清的物理思想與電報技術
第二節晚清電報技術的早期傳播——“電氣通標”考
第三節晚清電報技術的傳播
第四節晚清電線技術的傳播
本章小結
第二章西學與中用:晚清電報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第一節晚清電報局莫爾斯式電報機研究
一 莫爾斯電報機的部件構成
二 莫爾斯電報機的工作原理
三 莫爾斯電報機的基本參數
第二節 晚清電報局忽斯登式電報機研究
第三節 晚清電報事業的開創與發展
本章小結
第三章信息與權力:電報通信與甲午戰爭
第一節戰前中國電報事業
第二節電報與甲午戰事
第三節 中日戰時電報策略與措施
一 中國的戰時電報策略與措施
二 日本的戰時電報策略與措施
第四節戰后中日電報交涉
一 戰后中日臺閩海線交涉
二 戰后中日遼南電線交涉
第五節戰后國人的自強維新與電報事業
一 電報與戰后國人的自強維新
二 戰后中國電報事業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內憂與外患:電報通信與庚子國變
第一節義和團對電報設施的破壞及其思想分析
一 義和團對于電報設施的破壞
二 義和團破壞電報行為的思想分析
第二節 電報與清廷中央政權的維持
一 清廷“西巡”前的電信情況
二 清廷“西巡”中的對外通信
三 電報通信與清廷的議和與回鑾
第三節電報與“東南互保”格局的形成
第四節聯軍侵華與中國電信主權的損失
一 中國電信主權的直接損失
二 中國電信主權的間接損失
本章小結
第五章集權與生存:電報國有與清末政府危機應對
第一節清政府實施電報國有的政治意圖
第二節清政府的電報檢查和保密制度
第三節電報與清末的政府危機應對
第四節 電報與清政府對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的鎮壓
本章小結
第六章專制與反抗:電信權力與民初政治斗爭
第一節南京臨時政府的電報管理與政治統治
第二節袁世凱政府的電報管理與政治統治
一袁世凱政府的電報機構
二 袁世凱政府的電信制度
三 袁世凱政府的電報事業
第三節袁世凱鎮壓白朗起義過程中的電報權力運用
第四節 電報與“二次革命”前后的政治和軍事斗爭
一 電報與“宋案”中的政治斗爭
二 電報與“二次革命”中的軍事斗爭
第五節 電報與“洪憲帝制”的操縱與實施
本章小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在惠斯通、庫克(W.F.Cooke)和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機問世之前,有關電報傳信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探索階段,靜電電報和電化學電報是這個階段所產生的成果。隨著惠斯通和莫爾斯電報機的問世,基于通信技術發展所催生的內在動力,西方電報機的研究進入了一個繁榮而且多元的發展階段,各種電報技術層出不窮,然而,直到“1850年,電報還處在它的幼年時期,其設備和方法都處于迅速變化過程中”。在經歷了時代的檢驗之后,很大一部分電報技術成果被社會所淘汰,并沒有在實用領域獲得大規模的生產和使用。在晚清科技傳播的過程中,西方電報技術的多元化發展進程也得到了相應的介紹。
靜電電報是早期的電報實驗形式,這種形式曾經在晚清科技傳播作品中得到介紹:“乾隆三十九年,知尼法人勒沙時之法:共用銅絲二十四,各不相連,每銅絲連一樹心球,以摩電氣傳于某銅絲,則其樹心球動,而即為某字母或某記號。”作為依靠摩擦起電機所產生的動力來移物傳信的電報形式,靜電電報的科技史影響在前文已有探討。這一時期,由于電流尚未被發現,上述僅僅依靠靜電感應來傳遞信息的方法沒能獲得實際的應用效果,而是更多地出現在電報源流的討論當中。晚清所傳播的靜電電報技術還有“乾隆五十九年日耳曼人來沙之法”,“用電氣傳過中有斷處之錫箔片而發亮,斷處有字母之形,某處發亮,即知某字母”。盡管不是通過靜電感應移動物體來傳遞信息,但是“來沙之法”依靠電荷引起錫箔斷處發亮,同樣是對靜電原理的應用。
隨著電流的發現和電池的發明,基于穩定持續電流的電報技術被創造出來,電化學電報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電學》記載:“嘉慶七年,色末令用電氣化分水之法為報。用三十五金針通過玻璃器之底,器內盛淡強水,三十五針內,二十五為字母,十為數目。”將每根金針用銅絲與木板連接,木板上方的小孔可以連接電池的正負極,這樣,每塊木板就與每根金針對應起來,板上刻上字母或數字,發報之時,給具體板上的小孔接通電源,“電氣即傳,而他處玻璃器內之某金針即發水泡,而傳某字母矣”。因為利用水的電解發出水泡來傳遞信息,所以電化學電報又被稱作“水泡電報”。然而,盡管運用了電流、電路、電化學等先進科技,電化學電報仍然由于設備過于復雜、傳信距離有限等缺陷而被逐漸淘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