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滿額折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00 元
優惠價
9045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源於2007年春教育部推動的臺灣文藝中譯計畫,慎選杜維明、張誦聖、余珍珠、古芃、伍湘畹、哈玫麗、何依霖等具有代表性的歐美作者或海外華裔學者,從後殖民/女性研究的角度透析臺灣後殖民或女性主體性的相關論文,中譯集結而成。

為了不落入主流霸權論述中意識形態的壟斷,所選乃以「他/她者的聲音,另類的思考」作為突破創新的切入點,從跨文化、跨國度的視野,由爬梳臺灣歷史文化脈絡、議題的來龍去脈開始,到對作家與作品的分析,最後闡述島內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

期望藉由本書的出版,對內引介域外漢學專家解讀臺灣文學所關心的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議題,對外則使臺灣文藝批評能夠進入與國際學術論壇接軌的嶄新階段。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邱子修

美國喬治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專長及興趣為:後/現代文學理論、文化理論、華文戲劇/電影/小說批評以及網路華語文文學導讀之研發。

著有專書《此島彼岸的想像主體性:跨文化評析當代台港美加小說》、英譯及導讀《高行健的〈絕對信號〉》、編譯《島嶼雙聲:台灣文學名作中英對照》。另著有〈從懷舊鄉愁到五味雜陳:李昂《鴛鴦春膳》的跨文化飲食小說〉、〈台灣女性主義批評三波論〉、〈不可譯的必然性:論黃春明《戰士,乾杯!》的文化翻譯〉等多篇論文。


文 / 蔣偉寧(教育部部長) 

臺灣位處東亞地區優勢的地理位置,在歷史浪潮的推進過程中,吸收了多種文化帶來的衝擊,並開始整理和反省這些衝擊留下的軌跡。在國內學者專家的努力下,對歷史脈絡、發展沿革或文化系譜加以研究與解讀,適切地將本地經驗整理成在地知識,並將研究成果公諸於世,而逐漸在國際學術界嶄露頭角,實在令人可喜!

尤其是近年,深耕本土教育的課題陸續受到各界關切與重視,而這份重視也延伸到臺灣文史藝術教學與研究上。為了展現臺灣的這份特色,教育部於九十六至九十九年度推動「全球化下的臺灣文史與藝術中程綱要計畫」,為臺灣文史藝術教育開啟全新的與多樣的面貌。

該計畫除著重於深化臺灣文史藝術課程的內涵,彙整蒐集臺灣文史藝術資料,推廣相關的教學及學術活動,增進中小學教師職能,以及拓展優秀青年學生國際視野等工作外,特將該領域的論文做中文和外文相互翻譯的工作。目的除了可以豐富臺灣文史藝術的中文與外文研究資料外,還能夠讓中外的青年學子更容易閱讀和吸收相關的知識,以期在未來,我國的人文學術發展能與世界接軌。

在論文中譯方面,此次完成了「鏡像.臺灣:臺灣文史研究譯叢」八冊,並由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包括:國立政治大學薛化元教授主編《近代化與殖民:日治臺灣社會史文集》及《發展與帝國邊陲:日治臺灣經濟史文集》、吳佩珍教授主編《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上)(中)(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李奭學教授主編《異地繁花:海外臺灣文論選譯》(上)(下),以及國立中正大學邱子修教授主編《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

渠等教授學養深厚,經年孜孜於臺灣文史藝術相關研究領域的深耕,使臺灣多元文化的寶貴資產得以活化再現。本套叢書的出版,意義自顯非凡!在此,本人除希望這套叢書能提供文史藝術學者們豐富的研究資料,精進其教學品質與提升學術水準,也深切期待,這套叢書能引領更多青年學子探究臺灣文史藝術的殿堂,傳承及弘揚文史藝術的精髓。

目次

序 蔣偉寧
導論 邱子修

壹 當代臺灣的文化認同和承認政治
杜維明著/邱子修譯

貳 臺灣當今三代女性作家評介
張誦聖著/邱子修譯

參 建構本土意識:二十世紀的臺灣文學
余珍珠著/羅德仁、江寶釵譯

肆 書寫殖民自我:楊逵的抗拒文本與國家認同
余珍珠著/黃裕惠譯

伍 令人難安的敘事與意識形態:楊逵的短篇小說與後殖民臺灣正統疆界
古芃著/李根芳譯

陸 中文世界的女性主義:論李昂的〈殺夫〉
伍湘畹著/儲湘君譯

柒 女人性別化:臺灣晚近女性作家的小說
哈玫麗著/黃淑瑛譯

捌 從通俗到政治:李昂小說中的話題性面面觀
哈玫麗著/黃淑瑛譯

玖 國家寓言再探:當代臺灣的公眾與私密書寫
何依霖著/張學美譯

拾 賢德與母職:慈濟功德會的女性與社會福利
魏樂、黃倩玉著/蔡美玉譯

拾壹 跨文化的解讀是可能的嗎﹖
卡芙兒著/邱子修譯

書摘/試閱

書摘1

為了能夠了解彼此,我們必須認清我們的區隔。只有意識到有此城牆的存在,我們才能穿透它來看清事物。只有接受這有局限的現實,才能使我們接受處在那樣文化下的女性所寫的作品、所代表的文學經驗以及她們的世界。此外,經由接受這種文化的不同和有限度的了解,我們才能學習尊重那些女性、她們的文化和文學。我們不見得能與她們建立起友誼,但是至少能不以自己文化的思維模式,來重寫她們的故事,才不至於無視她們真實世界的存在。或許,如此一來,我們也將比較能夠認清不同身分女人間真正的關係,以及在這個地球上所共享的未來。
──卡芙兒,〈跨文化的解讀是可能的嗎?〉

書摘2

當我們承認自我是被建構的而不是天生的,但我們仍然要追尋它、書寫它,會發生什麼事呢?當文化生產者覺得自己同時是後殖民和後現代時,又會產生怎樣的文本呢?
──何依霖,〈國家寓言再探:當代臺灣的公眾與私密書寫〉

書摘3

臺灣人那曾經燃起文化的想像力,時而驕傲、時而卑微的悲哀影像,是否會作為一種情感的象徵持續到下個世紀?

跨國文化生產與行動的文本,已經模糊了國境。在日益變化的移民社會,有誰能聲稱自己的本源才是真實的?

在易位的時代,邊緣者變成有權有勢、有地位,原來邊緣所在的位置與本土性還會是熱門話題嗎?

臺灣自身是否有壓制其他內在聲音,而變成霸權論述的危險?……
──余珍珠,〈建構本土意識:二十世紀的臺灣文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