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非對稱作戰數學建模與仿真分析(簡體書)
滿額折

非對稱作戰數學建模與仿真分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0 元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87209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非對稱作戰數學建模與仿真分析》是在總結作者近年教學心得和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寫作的一部學術性較強的軍事技術理論著作,其目的是為探究非對稱作戰活動規律、發展完善非對稱作戰理論、指導非對稱作戰運用提供支持。《非對稱作戰數學建模與仿真分析》共分10章。第1章和第2章主要論述非對稱作戰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作戰基本要素非對稱運用的表現形式以及作戰的非對稱運行機理;第3章~第10章是《非對稱作戰數學建模與仿真分析》的核心內容,建立了綜合評價模型、多目標規劃模型、指數法模型、蘭徹斯特方程模型、突變分析模型、基于多智能體的作戰仿真模型、基于復雜網絡和數據場理論的作戰仿真模型,并進行了非對稱作戰仿真實驗系統設計及典型應用分析。

作者簡介

羅小明,1966年9月出生,湖南邵陽人。博士,裝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大校軍銜,總裝備部“1153”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二類崗位津貼,曾任中國運籌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計算機模擬學會理事,軍事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全軍武器裝備科技獎評審委員會評委。主持或參與完成40余項科研課題,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全軍軍事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10項,總裝備部軍事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主著專著《彈道導彈攻防對抗的建模與仿真》、《非對稱作戰數學建模與仿真分析》,參著專著《軍事航天學》、《裝備作戰仿真概論》、《裝備試驗理論與檢驗方法》、《軍事高技術與信息化武器裝備》、《協同式網絡對抗》,獲總裝部隊軍事訓練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

名人/編輯推薦

《非對稱作戰數學建模與仿真分析》可作為軍事運籌學、作戰指揮學、軍事裝備學、仿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的研究生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領域研究人員的參考資料。

目次

第1章概論
1.1對稱與非對稱
1.1.1 對稱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征
1.1.2非對稱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征
1.2非對稱作戰
1.2.1 非對稱作戰和非對稱戰略的基本概念
1.2.2 非對稱作戰和非對稱戰略的主要類型
1.2.3 非對稱作戰的實質
1.3非對稱作戰的主要特征
1.4非對稱作戰理論研究現狀分析
1.4.1外軍研究現狀
1.4.2 國內研究現狀
1.5非對稱作戰的數學基礎
1.5.1 系統論
1.5.2信息論
1.5.3控制論
1.5.4 突變論
1.5.5協同學理論
1.5.6耗散結構理論
參考文獻
第2章作戰基本要素的非對稱運用及其運行機理
2.1作戰基本要素
2.1.1力量
2.1.2信息
2.1.3 時間
2.1.4 空間
2.1.5環境
2.2作戰基本要素非對稱作戰運用
2.2.1 力量非對稱
2.2.2信息非對稱
2.2.3 時間利用方式非對稱
2.2.4作戰空間非對稱
2.2.5作戰環境非對稱
2.3作戰的非對稱運行機理
2.3.1 勢差驅動
2.3.2衰減擴散
2.3.3平衡轉換
2.4非對稱運行機理的數學分析
2.4.1 “量”變分析
2.4.2“形”變分析
2.4.3 “量”變與“形”變的綜合分析
參考文獻
第3章綜合評價方法及應用
3.1非對稱作戰目標選擇問題
3.1.1 目標分類
3.1.2 目標重要性評價指標體系
3.1.3 目標選擇的基本要求
3.2改進的層次分析法
3.2.1 建立層次分析結構模型
3.2.2計算重要性程度排序指數
3.2.3標度的選擇
3.2.4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
3.2.5一致性檢驗
3.2.6 專家評判結果的集值
3.3模糊優選(優化)理論與模型
3.3.1 方案屬性值的規范化處理
3.3.2模糊優選(優化)模型
3.4算例分析
參考文獻
第4章多目標規劃方法及應用
4.1作戰效果及其評估概述
4.1.1 作戰效果的概念
4.1.2作戰效果的形成和特點
4.1.3作戰效果評估的總體思路
4.2作戰效果評估模型
4.2.1 直接效果評估模型
4.2.2間接效果評估模型
4.2.3 累積效果評估模型
4.3基于多目標規劃的火力分配模型
4.3.1模型的主要功能
4.3.2 火力分配模型
4.3.3算例分析
4.4基于多目標規劃的規模需求測算模型
4.4.1 建模思路
4.4.2規模需求測算模型
4.4.3算例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指數法及應用
5.1指數法的內涵
5.2指數的等效問題和合理性評價
5.2.1指數的等效和統一
5.2.2指數的合理性評價
5.3指數的確定方法
5.4作戰能力評估的指數模型
5.4.1 作戰能力的形態
5.4.2作戰能力的構成要素
5.4.3作戰能力綜合評估的指數模型
5.5算例分析
5.5.1 信息化時代軍隊戰斗力的構成要素
5.5.2科技進步對軍隊戰斗力發展貢獻測度的指數模型
5.5.3 科技進步對美軍戰斗力發展貢獻的測度分析
5.5.4測算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蘭徹斯特方程及應用
6.1 蘭徹斯特方程的提出
6.2蘭徹斯特方程的構模原理和假設條件
6.3蘭徹斯特方程的基本形式
6.3.1 蘭徹斯特第一線性律
6.3.2 蘭徹斯特第二線性律
6.3.3 蘭徹斯特平方律
6.3.4梯曲曼混合律
6.3.5 蘭徹斯特方程的其他形式
6.4蘭徹斯特方程在非對稱作戰中的應用
6.4.1 力量非對稱的蘭徹斯特方程模型
6.4.2信息非對稱的蘭徹斯特方程模型
6.4.3 時間利用方式非對稱的蘭徹斯特方程模型
6.4.4作戰空間非對稱的蘭徹斯特方程模型
6.4.5 作戰環境非對稱的蘭徹斯特方程模型
6.5算例分析
參考文獻
第7章基于多智能體的作戰仿真方法及應用
7.1概述
7.2作戰仿真模型設計
7.3作戰仿真模型構建
7.3.1 反映力量要素的打擊類Agent
7.3.2反映信息要素的感知類Agent和通信類Agent
7.3.3能力參數設計
……
第8章突變分析方法及應用
第9章 基于復雜網絡和數據場理論的作戰仿真方法及應用
第10章 非對稱作戰仿真實驗系統設計及應用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2.3丑 勢差驅動
“勢”是指物體依據空間、時間位置和布局的不同或自身狀態的不同而具有的能增強或削弱其功能的一種屬性。作戰力量所處的“勢”不同,將要發揮的作戰效能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對抗雙方作戰力量相近時,運用“勢”占優勢的一方,其作戰效能一定增強;相反,運用“勢”處于劣勢的一方,其作戰效能一定減弱。在作戰中,不僅作戰力量決定作戰效能的發揮,“勢”的運用優劣也可造成“弱勢”與“強勢”的相互轉變。本節研究的“勢”,主要是指由力量運用、信息運用、時間利用、戰場空間控制或利用、作戰環境選擇以及影響因子有效利用等所獲得的優勢。
勢差驅動機理的基本內容:交戰雙方在作戰中的作戰力量數量和結構穩定性均存在差異,這是謀求非對稱優勢的基礎。獲取非對稱優勢就是圍繞作戰基本要素,利用或創造戰爭雙方的各種非對稱關系,占據能使己方作戰效能倍增或使對手作戰效能削減,實現己方物質、能量、信息等作戰資源的最佳配置和最佳流動,促使非對稱態勢向著有利于己方而不利于對手的方向轉化。與此同時,勢差驅動的結果也可以從作戰力量數量損耗驟然增加和作戰體系結構穩定性的“突變”來體現非對稱的作戰效果。
2.3.2衰減擴散
衰減擴散是在勢差驅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描述作戰體系從“量”變到“形”變過程中的“振蕩源頭”和“振蕩方向”的問題。作戰體系是由各軍(兵)種密切協同、相互補充共同實現作戰目的的作戰系統。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各軍(兵)種的聯合程度加大,任何一個軍(兵)種在作戰中遭到重創,數量上出現大幅度衰減,那么整個作戰體系的結構將會由穩定趨向振蕩、錯位、混亂直至陷于崩潰,這是作戰體系結構發生突變的“振蕩源頭”。同時,混亂還會從數量上大衰減的軍(兵)種向其他相關的軍(兵)種擴散,當多個軍(兵)種數量出現大幅度衰減時將會導致整個作戰體系結構振蕩、錯位、混亂直至陷于崩潰。
衰減擴散是達成非對稱作戰目的的前提和重要基礎。“衰減”強調對對手作戰體系的目標選擇,具體實現是在戰前與戰中各個階段,圍繞非對稱作戰任務和作戰目的,對作戰力量的各軍(兵)種避強擊弱,有所為、有所不為,依據作戰環境和戰場態勢的變化,抓住能夠引起作戰體系發生結構性突變的“振蕩源頭”;“擴散”強調作戰力量、手段和戰法的運用,具體實現是在明確作戰體系“振蕩源頭”時,運用超常作戰、自主作戰、尋弱攻擊、低耗高效、體系破擊等作戰思想,加劇對手作戰體系由“振蕩源頭”沿“振蕩方向”能量的擴散,促使其作戰體系發生結構性突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9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