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收錄了培根經典作品,對英文加以注釋,并附中文譯文。
作者簡介
目次
OF TRUTH
論真理
OF DEATH
論死亡
OF REVENGE
論復仇
0F ADVERSITY
論厄運
OF PARENTS &CHILDREN
論父母與子女
OF MARRIAGE &SINGLE LIFE
論結婚與單身生活
OF LOVE
論愛情
0F NOBILLITY
論貴族
OF SUPERSTITION
論迷信
OF WlSDOMFORAMAN’S SELF
論利己之聰明
OF INNOVATIONS
論革新
OF DISPATCH
論求速
OF SEEMING WISE
論貌似聰明
OF EXPENSE
論消費
OF SUSPICION
論猜疑
OF DISCOURSE
論辭令
OF RICHES
論財富
……
論真理
OF DEATH
論死亡
OF REVENGE
論復仇
0F ADVERSITY
論厄運
OF PARENTS &CHILDREN
論父母與子女
OF MARRIAGE &SINGLE LIFE
論結婚與單身生活
OF LOVE
論愛情
0F NOBILLITY
論貴族
OF SUPERSTITION
論迷信
OF WlSDOMFORAMAN’S SELF
論利己之聰明
OF INNOVATIONS
論革新
OF DISPATCH
論求速
OF SEEMING WISE
論貌似聰明
OF EXPENSE
論消費
OF SUSPICION
論猜疑
OF DISCOURSE
論辭令
OF RICHES
論財富
……
書摘/試閱
書摘
舞臺比人生更應對愛情負有義務。因為對于舞臺,愛情有時是喜劇,有時又是悲劇。但是在生活中,它所帶來的多是不幸:有時像個妖女,有時又像個復仇女神。你可能注意到,在所有偉大的、有價值的人物之中(留在我們記憶中的,無論是古代或是現代),沒有一個人因為愛情而達到瘋狂的程度。這就表明,偉大的精神及偉大的事業可以將這種脆弱的熱情拒之門外。然而你必須將兩個人除外,一個是曾統治過半個羅馬帝國的馬爾庫斯。安東尼,另一個則是當過羅馬執政官與立法官的阿皮亞斯·克勞迪斯。前者的確是個無節制的貪戀酒色之徒,而后者卻是位嚴厲的明智之人。由此可以看出,愛情不僅可以進入敞開的心扉,同時還可以(盡管極少)進入戒備森嚴的心靈,如果守衛疏忽的話。伊必糾魯有一句極糟的話,即“對于我倆來說,彼此就是一幕看不夠的劇”。仿佛本當凝視上天和其他所有高貴物體的人,只能跪倒在一尊小小的偶象之前,成為它的臣民,盡管不是那種口頭之奴(像野獸一樣),而是眼睛之奴,賦予他眼睛原本是為了更崇高的目的。觀察這種熱情的過度表現,以及它如何蔑視事物的本質和價值觀,真讓人稱奇。據此,這種永久性的夸張方式的表達最適用于愛情,不適用于其他方面;甚至不適用于這句話。這句話說得棒極了,“最高明的阿諛奉承者,是一個人自己,這一點所有微不足道的奉承者都.
書摘1
論死亡
成年人懼怕死亡,就如同孩子害怕在黑暗中行走。而孩子們的這種對于黑暗的天然恐懼會隨著聽多了傳說軼聞而與日增加;同樣,成年人對于死亡也是如此。當然了,對死亡的沉思,正如對罪惡的報應及通向天國的通道,皆是神圣與虔誠的。而對死亡的畏懼,死亡應被視作對自然的貢獻,卻是軟弱的。然在虔誠的冥思苦想之中,也混雜了虛榮與迷信。你可以在一些修道士的禁欲書當中讀道:一個人應該思考一下,當僅有一個手指尖被壓或被弄痛,這種痛苦的滋味如何;進而想象一下,當整個身體腐爛分解時,這種死亡的痛苦又如何;當很多次,死亡所引起的痛苦并比不上四肢之一所受的折磨之痛,因為四肢雖為身體中最重要的部分卻并不是最敏感的部分。故而這位先人,僅以哲學家及自然人的身份發表的見解是極妙的,他說:“伴隨死亡而來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呻吟與驚厥,蒼白無色的臉,親友的哭泣,以及黑紗、葬禮之類,均表明死亡之可怕。值得注意的是,人類頭腦中的熱情并非如此脆弱,它可以與之為伴并戰勝對死亡的恐懼。面當一個人有如此眾多的的隨從可以為他贏得戰斗,死亡也并不是如此可怕的敵人。復仇征服死亡,愛情蔑視死亡,榮譽熱望死亡,悲傷飛向死亡,恐懼預先占領死亡。而且我們還讀到,在羅馬皇帝奧托自盡之后,憐憫(這種世上最溫柔的情感)曾激起眾多人隨他而去。這僅僅是出于對他們君主的同情及作為一種最忠誠的追隨者而已。此外,塞內加還補充了完美與厭倦之意,他說:“想到長年累月從事同一件事的單調,欲遠離塵世的不僅有勇者和悲者,還有厭倦了無聊的人。”即使一個人既不勇敢,也不可憐,僅是因為厭倦了反墳復復地做同一件事,也會想要尋死。還應值得注意的是,面對死亡,那些羅馬皇帝們是如何面不改色,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原色。奧古斯都·凱撒在贊美其妻中死去:“莉維亞,永別了,別忘了我倆婚后共渡的好時光。”提比略死到臨頭仍表現出其虛偽的一面,如塔西佗所說的:“他體力耗盡,但奸阼猶存。”韋斯帕申則坐在凳子上大發戲言:“看來我正在變成神靈。”伽爾巴的臨終遺言為:“你們砍吧,若這樣有益于羅馬人民。”邊喊邊引頸自刎。塞提繆斯。塞維魯死前一刻還在處理緊急文件:“還有什么我該做的事,趕快拿來。”諸如此類,舉不勝舉。顯然,斯多葛派哲學家給予死亡太高的價值,由于他們對死亡的準備過于充分,從而使其顯得更為可怕。尤維納利斯說得更好:“生命的終結乃自然的一種恩惠。”死如同生一樣,純粹為自然現象;也許在嬰兒看來,生與死同樣痛苦。如同一個人在熱血奮戰中受傷,此時,幾乎不會感到傷痛一樣,在執著追求中死去的人也不會感到死亡。因此,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的確可以避開死亡所帶來的痛苦。但是,首先要堅信,最美的頌歌“主啊,現在請讓你的仆人安然離世”,是在一個人取得目標和期望之后所唱的。死亡同樣可以打開通往榮譽之門并可以消除嫉妒,因為“生前遭人妒忌者,死后會受人愛戴”。
論復仇
復仇是完全自然的一種尋求公正的方式。人的天性越是要尋求這種公正,法律越是要根除它。因為第一次做錯的事僅觸犯了法律而已;而對這種錯事進行報復,卻是將法律置之不顧。當然,復了仇之后,這個人也不過與他的敵人不相上下了。但如果放過這件事,他就會勝出一籌,因為寬恕乃王公之舉。我確信,所羅門曾說過:原諒別人的惡行乃此人之榮耀。過去的已經過去,不復存在。無可挽回,因此明智的人著眼于現在及未來要做的事;而為過去的事煩惱的人,只不過是在糟蹋自己罷了。世上沒有人會為了作惡而作惡,而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利益、享受、榮譽之類的東西。所以,我為什么要對他生氣呢,僅因為他愛自己勝過了愛我?即便有人由于天性壞而存心作惡,那也不過像荊棘之類扎刺、抓搔,皆因別無他能。最值得原諒的一種復仇,是對那些得不到法律補救的罪行所進行的報復。然而讓復仇人多加注意的是,這種復仇也應同樣得不到法律的懲罰;否則敵人卻占了先機,這一方受傷害的是二個,而敵人只有一個。有些人當他們復仇的時候,想要對方知道這種復仇緣自何方,這是最慷慨大度的一種。因為這種復仇的樂趣并不在給對方造成傷害,而是使對方感到懊悔;但卑鄙、狡猾的懦夫往往如同暗中施放的冷箭。佛羅倫薩公爵科西莫曾經猛烈地抨擊背信棄義和忘恩負義的朋友,仿佛這些惡行是不可饒恕的。他曾說:你會在《圣經》中讀到基督要求我們原諒敵人;但不會讀到,要求我們原諒朋友。然而,還是約伯的精神境界更高一些,他說:“我們怎能只接受上帝的恩惠,而對上帝所賜的災禍表示不滿呢?”以此推及朋友,也是如此。很顯然,一個人如對復仇不能忘懷,那他的傷口總是新鮮的;否則的話,傷口早就愈合,安然無恙了。大多數的報公仇者都會是幸運的,像為凱撒大帝之死復仇、為佩爾納蒂之死復仇、為法王亨利三世之死復仇等等,很多類似的情況。然而,報私仇就沒這么幸運了。恰恰相反的是,存心報仇的人過著女巫一樣的生活,生時對他人造成危害,死時以不幸告終。
論厄運
在塞內加模仿斯多葛派的風格所發表的一篇高談闊論中說到:幸運的好處人人都向往之,但厄運的好處卻令人羨慕之。顯然,如果奇跡是自然的天意,他們多半出現在厄運中。然而塞內加還有更為高明的見解(對于一個異教徒來說,實在是太高明了):一個人同時具備了人的脆弱與神的堅強兩個方面,才是真正偉大的人。這句話如果寫成詩就更美妙了,因為詩更能表達超凡的境界。然而詩人們的確正忙著對其進行描寫,因為實際上這種超凡是詩人們在這些關于奇怪傳說的古代詩歌中所想象出來的;看來并非沒有些神秘色彩,卻和現在的基督徒有些接近。當赫拉克勒斯前去解救普羅米修斯(人類天性的象征)時,他曾坐在一個陶甕或水壺之類的東西上,渡過茫茫大海,生動地對基督徒的堅定不移的決心進行了一番描述。他是駕駛著一艘血肉做成的三桅船,橫渡世間的驚濤駭浪。但一般說來,幸運的美德在于節制,厄運的美德在于堅韌不拔。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后者這種美德更具英雄性。幸運乃《舊約》中的賜福,厄運乃《新約》中的賜福,后者更多地帶來上帝的恩澤和更清晰地顯示上帝的喜好。即使在《舊約》中,如果你仔細聆聽大衛所彈奏的豎琴,你可以聽到同頌歌一樣多的哀樂;并且。這支圣靈之筆對約伯之苦惱憂傷的描述比起對所羅門的幸運的描述要多的多。幸運并非沒有許多擔擾與厭惡,而厄運也并非沒有安慰與希望。在刺繡與彩飾中我們可以看到,將生動的圖案繡在莊重的背景之上,比起將陰暗、憂郁的圖案繡在明快的背景之上,更讓人愉快。由此可以雙目的愉悅去推及內心之愉悅。當然了,美德就像珍貴的香氣,當被焚燒或碾碎時最為芳香,因為幸運最能揭示惡行,而厄運擅長發現美德。
……
舞臺比人生更應對愛情負有義務。因為對于舞臺,愛情有時是喜劇,有時又是悲劇。但是在生活中,它所帶來的多是不幸:有時像個妖女,有時又像個復仇女神。你可能注意到,在所有偉大的、有價值的人物之中(留在我們記憶中的,無論是古代或是現代),沒有一個人因為愛情而達到瘋狂的程度。這就表明,偉大的精神及偉大的事業可以將這種脆弱的熱情拒之門外。然而你必須將兩個人除外,一個是曾統治過半個羅馬帝國的馬爾庫斯。安東尼,另一個則是當過羅馬執政官與立法官的阿皮亞斯·克勞迪斯。前者的確是個無節制的貪戀酒色之徒,而后者卻是位嚴厲的明智之人。由此可以看出,愛情不僅可以進入敞開的心扉,同時還可以(盡管極少)進入戒備森嚴的心靈,如果守衛疏忽的話。伊必糾魯有一句極糟的話,即“對于我倆來說,彼此就是一幕看不夠的劇”。仿佛本當凝視上天和其他所有高貴物體的人,只能跪倒在一尊小小的偶象之前,成為它的臣民,盡管不是那種口頭之奴(像野獸一樣),而是眼睛之奴,賦予他眼睛原本是為了更崇高的目的。觀察這種熱情的過度表現,以及它如何蔑視事物的本質和價值觀,真讓人稱奇。據此,這種永久性的夸張方式的表達最適用于愛情,不適用于其他方面;甚至不適用于這句話。這句話說得棒極了,“最高明的阿諛奉承者,是一個人自己,這一點所有微不足道的奉承者都.
書摘1
論死亡
成年人懼怕死亡,就如同孩子害怕在黑暗中行走。而孩子們的這種對于黑暗的天然恐懼會隨著聽多了傳說軼聞而與日增加;同樣,成年人對于死亡也是如此。當然了,對死亡的沉思,正如對罪惡的報應及通向天國的通道,皆是神圣與虔誠的。而對死亡的畏懼,死亡應被視作對自然的貢獻,卻是軟弱的。然在虔誠的冥思苦想之中,也混雜了虛榮與迷信。你可以在一些修道士的禁欲書當中讀道:一個人應該思考一下,當僅有一個手指尖被壓或被弄痛,這種痛苦的滋味如何;進而想象一下,當整個身體腐爛分解時,這種死亡的痛苦又如何;當很多次,死亡所引起的痛苦并比不上四肢之一所受的折磨之痛,因為四肢雖為身體中最重要的部分卻并不是最敏感的部分。故而這位先人,僅以哲學家及自然人的身份發表的見解是極妙的,他說:“伴隨死亡而來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呻吟與驚厥,蒼白無色的臉,親友的哭泣,以及黑紗、葬禮之類,均表明死亡之可怕。值得注意的是,人類頭腦中的熱情并非如此脆弱,它可以與之為伴并戰勝對死亡的恐懼。面當一個人有如此眾多的的隨從可以為他贏得戰斗,死亡也并不是如此可怕的敵人。復仇征服死亡,愛情蔑視死亡,榮譽熱望死亡,悲傷飛向死亡,恐懼預先占領死亡。而且我們還讀到,在羅馬皇帝奧托自盡之后,憐憫(這種世上最溫柔的情感)曾激起眾多人隨他而去。這僅僅是出于對他們君主的同情及作為一種最忠誠的追隨者而已。此外,塞內加還補充了完美與厭倦之意,他說:“想到長年累月從事同一件事的單調,欲遠離塵世的不僅有勇者和悲者,還有厭倦了無聊的人。”即使一個人既不勇敢,也不可憐,僅是因為厭倦了反墳復復地做同一件事,也會想要尋死。還應值得注意的是,面對死亡,那些羅馬皇帝們是如何面不改色,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原色。奧古斯都·凱撒在贊美其妻中死去:“莉維亞,永別了,別忘了我倆婚后共渡的好時光。”提比略死到臨頭仍表現出其虛偽的一面,如塔西佗所說的:“他體力耗盡,但奸阼猶存。”韋斯帕申則坐在凳子上大發戲言:“看來我正在變成神靈。”伽爾巴的臨終遺言為:“你們砍吧,若這樣有益于羅馬人民。”邊喊邊引頸自刎。塞提繆斯。塞維魯死前一刻還在處理緊急文件:“還有什么我該做的事,趕快拿來。”諸如此類,舉不勝舉。顯然,斯多葛派哲學家給予死亡太高的價值,由于他們對死亡的準備過于充分,從而使其顯得更為可怕。尤維納利斯說得更好:“生命的終結乃自然的一種恩惠。”死如同生一樣,純粹為自然現象;也許在嬰兒看來,生與死同樣痛苦。如同一個人在熱血奮戰中受傷,此時,幾乎不會感到傷痛一樣,在執著追求中死去的人也不會感到死亡。因此,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的確可以避開死亡所帶來的痛苦。但是,首先要堅信,最美的頌歌“主啊,現在請讓你的仆人安然離世”,是在一個人取得目標和期望之后所唱的。死亡同樣可以打開通往榮譽之門并可以消除嫉妒,因為“生前遭人妒忌者,死后會受人愛戴”。
論復仇
復仇是完全自然的一種尋求公正的方式。人的天性越是要尋求這種公正,法律越是要根除它。因為第一次做錯的事僅觸犯了法律而已;而對這種錯事進行報復,卻是將法律置之不顧。當然,復了仇之后,這個人也不過與他的敵人不相上下了。但如果放過這件事,他就會勝出一籌,因為寬恕乃王公之舉。我確信,所羅門曾說過:原諒別人的惡行乃此人之榮耀。過去的已經過去,不復存在。無可挽回,因此明智的人著眼于現在及未來要做的事;而為過去的事煩惱的人,只不過是在糟蹋自己罷了。世上沒有人會為了作惡而作惡,而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利益、享受、榮譽之類的東西。所以,我為什么要對他生氣呢,僅因為他愛自己勝過了愛我?即便有人由于天性壞而存心作惡,那也不過像荊棘之類扎刺、抓搔,皆因別無他能。最值得原諒的一種復仇,是對那些得不到法律補救的罪行所進行的報復。然而讓復仇人多加注意的是,這種復仇也應同樣得不到法律的懲罰;否則敵人卻占了先機,這一方受傷害的是二個,而敵人只有一個。有些人當他們復仇的時候,想要對方知道這種復仇緣自何方,這是最慷慨大度的一種。因為這種復仇的樂趣并不在給對方造成傷害,而是使對方感到懊悔;但卑鄙、狡猾的懦夫往往如同暗中施放的冷箭。佛羅倫薩公爵科西莫曾經猛烈地抨擊背信棄義和忘恩負義的朋友,仿佛這些惡行是不可饒恕的。他曾說:你會在《圣經》中讀到基督要求我們原諒敵人;但不會讀到,要求我們原諒朋友。然而,還是約伯的精神境界更高一些,他說:“我們怎能只接受上帝的恩惠,而對上帝所賜的災禍表示不滿呢?”以此推及朋友,也是如此。很顯然,一個人如對復仇不能忘懷,那他的傷口總是新鮮的;否則的話,傷口早就愈合,安然無恙了。大多數的報公仇者都會是幸運的,像為凱撒大帝之死復仇、為佩爾納蒂之死復仇、為法王亨利三世之死復仇等等,很多類似的情況。然而,報私仇就沒這么幸運了。恰恰相反的是,存心報仇的人過著女巫一樣的生活,生時對他人造成危害,死時以不幸告終。
論厄運
在塞內加模仿斯多葛派的風格所發表的一篇高談闊論中說到:幸運的好處人人都向往之,但厄運的好處卻令人羨慕之。顯然,如果奇跡是自然的天意,他們多半出現在厄運中。然而塞內加還有更為高明的見解(對于一個異教徒來說,實在是太高明了):一個人同時具備了人的脆弱與神的堅強兩個方面,才是真正偉大的人。這句話如果寫成詩就更美妙了,因為詩更能表達超凡的境界。然而詩人們的確正忙著對其進行描寫,因為實際上這種超凡是詩人們在這些關于奇怪傳說的古代詩歌中所想象出來的;看來并非沒有些神秘色彩,卻和現在的基督徒有些接近。當赫拉克勒斯前去解救普羅米修斯(人類天性的象征)時,他曾坐在一個陶甕或水壺之類的東西上,渡過茫茫大海,生動地對基督徒的堅定不移的決心進行了一番描述。他是駕駛著一艘血肉做成的三桅船,橫渡世間的驚濤駭浪。但一般說來,幸運的美德在于節制,厄運的美德在于堅韌不拔。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后者這種美德更具英雄性。幸運乃《舊約》中的賜福,厄運乃《新約》中的賜福,后者更多地帶來上帝的恩澤和更清晰地顯示上帝的喜好。即使在《舊約》中,如果你仔細聆聽大衛所彈奏的豎琴,你可以聽到同頌歌一樣多的哀樂;并且。這支圣靈之筆對約伯之苦惱憂傷的描述比起對所羅門的幸運的描述要多的多。幸運并非沒有許多擔擾與厭惡,而厄運也并非沒有安慰與希望。在刺繡與彩飾中我們可以看到,將生動的圖案繡在莊重的背景之上,比起將陰暗、憂郁的圖案繡在明快的背景之上,更讓人愉快。由此可以雙目的愉悅去推及內心之愉悅。當然了,美德就像珍貴的香氣,當被焚燒或碾碎時最為芳香,因為幸運最能揭示惡行,而厄運擅長發現美德。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