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老子莊子(簡體書)
滿額折

老子莊子(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  價:NT$ 179 元
優惠價:8715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老子》是道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全書共八十一章,分道經和德經兩部分,內容涵蓋了宇宙觀、人生論、認識論、方法論及為人處世、治國興邦等方方面面。《莊子》又名《南華經》,是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性著作,與《老子》如雙峰並峙於道家典籍之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大影響。根據晉代郭象的注本,《莊子》流傳至今的只有三十三篇,即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

名人/編輯推薦

《中華經典必讀:老子?莊子》編輯推薦:《老子》,洋洋灑灑五千字,竟包羅萬象,俯仰天地,文字深奧,意境悠遠,被譽為“道家最精要之書”;《莊子》,先秦道家經典著作,境界超脫,奇偉詭譎,玄妙瑰麗,自然無為,與《老子》如雙峰并峙于道家典籍之中。讀《老子》,感受樸素的哲學智慧;讀《莊子》,體悟空絕自然的美學。

《老子》又名《道德經》、《五千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對世界哲學的發展亦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各國文獻中,被翻譯最多的是《圣經》,其次就是《道德經》。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評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的背景和經歷,自古就存在頗多爭議。《史記》引用了三種不同的說法:一說他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姓李名耳,字聃,年代稍早于孔子;一說他是楚國的老萊子,與孔子同時;一說他是戰國中期周室太史,名儋。《老子》一書的形成年代也眾說紛紜,一說成于春秋末期,早于《論語》或大致與之同時;一說成于戰國末期,甚至遲于《莊子》;一說成于秦漢之間。綜合來看,目前學術界大都認可,老子即老聃,《老子》的成書年代不晚于戰國中前期,成書于《莊子》、《茍子》、《韓非子》之前。
《老子》是道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全書共八十一章,分道經和德經兩部分,內容涵蓋了宇宙觀、人生論、認識論、方法論及為人處世、治國興邦等方方面面。“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在書中被描繪為一種超越對立的實體存在,它既是宇宙的元始和本體,又是世間一切物質運動規則的來源。在這種思維高度上,老子以道為體,以德為用,以樸素的辯證思維構建起獨特的理論體系,對當時社會的種種現象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研究。他提出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天之道,損有余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等思想,反映出透徹的哲學智慧,對今人仍具有借鑒意義。
《老子》全書五千言,韻散結合,節奏感強,修辭手法豐富,寓理雖玄遠抽象,卻多姿多彩,體現出詩化散文、形象鮮明等特點。這種韻散結合的文體,雖不是《老子》所獨有,但以它最為突出,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性著作,與《老子》如雙峰并峙干道家典籍之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大影響。《莊子》的主要作者是莊子。莊子,名周,戰國早期宋國蒙城(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人。據考證,他的生卒年代應是周烈王七年至周赧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與孟子同時或偏早。他曾做過漆園吏,后因厭惡仕途辭官而去,隱居著述。
《莊子》成書于戰國中晚期,《漢書·藝文志》記載其共有五十二篇,但根據晉代郭象的注本流傳至今的只有三十三篇,即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篇均是莊子所寫,《逍遙游》、《齊物論》、《大宗師》等都集中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而外篇和雜篇則是莊子門人和后學所作,因為其中的思想內容與莊子一貫的風格不完全一致。
在哲學上,莊子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主張順從天道,自然無為。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對當時統治者的“仁義”和“法治”進行了抨擊,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精辟見解;在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絕對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質享受與虛偽的名譽。這些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是人類哲學史上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莊子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文學家。他的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文筆汪洋恣肆,想象豐富奇特、雄渾飛越,并善于通過生動形象、幽默諷刺的寓言故事闡述哲學思想,具有石破天驚、振聾發聵的藝術感染力。魯迅說過:“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可以說,《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標志著先秦散文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
老子和莊子的哲學思想體系一脈相承,因此二者被思想學術界并尊為“老莊哲學”。為方便讀者閱讀先秦道家哲學,我們特將《老子》和《莊子》合為一冊,在保留《莊子》原始風貌的情況下對其部分篇目做了刪減。在整理兩部著作時,《老子》是以王弼本為主,并參考了馬王堆帛書、郭店簡本及其他古本;《莊子》是以郭慶藩的《莊子集釋》為底本,同時參考了其他文獻。本書除對原文進行了校注外,還配有題解和譯文,使讀者能夠更加輕松地理解這兩部道家經典,感受道家思想的深邃博大。
編者
2012年8月

目次

老子道經一章-三十七章德經三十八章-八十一章莊子內篇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外篇駢拇馬蹄胠篋在宥天地刻意秋水至樂達生山木知北遊雜篇庚桑楚徐無鬼寓言盜蹠說劍漁父列禦寇書摘.

書摘/試閱



三十八章
題解
本章主要抨擊了仁、義、禮等“有為”的表現。老子將“德”分為兩個層次,“上德”和“下德”,道、德屬于“上德”,也就是“無為”,仁、義、禮都屬于“下德”,也就是“有為”。老子認為“德”是“道”的外在表現, “道”是“德”的內在屬性。 “道”是一種客觀規律, “道”的屬性表現為“德”,凡是符合于“道”的行為就是“有德”;反之,則是“失德”。仁、義、禮是后天而生,傷害人的自然天性,是對道、德的根本破壞,仁、義屬于有心的作為,不是自然的流露,而禮在老子那個年代已經演變為繁文縟節,為爭權者所盜用。那些制定仁、義、禮的所謂的先知們,不過是看到了道的虛華表面,沒有見到其實質,是其愚昧的開始。所以,老子敦促人們摒棄淺薄虛華,恢復敦厚篤實,自然而不受外在的制約。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⑤,下德為之而有以為④。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⑤。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⑥。前識者⑦,道之華⑧,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⑨;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注釋
①上德不德:上德的人不把他的德表露在外。《韓非子·解老》日: “德者內也,得者外也。 ‘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則身全,身全之謂得,得者得身也。為之欲之則德全舍,德無舍則不全;用之思之則不固,不固則無功。無功則生有德,生有德則無德。故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②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把自己的德表現在外。林希逸注: “‘不失德’者,執而未化也。”
③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以,是有心、故意的意思。傅奕本、嚴遵本、范應元本“無以”作“無不”。林希逸注: “‘以’者,有心也。 ‘無以為’是無心而為之也。”朱謙之說:“碑本作‘無以為’,是也。……‘上德無為而無以為’,較之‘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于義為優。”
④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下德的人順應自然而有心作為。這句疑為衍文,帛書甲、乙本均無此句。
⑤攘臂而扔之:攘臂,揮動手臂。扔之,引之、拽之,即使別人強從。林希逸說: “‘扔’,引也。民不從強以手引之,強掣拽之也。只是形容強民之意,故日‘攘臂而扔之’。”
⑥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禮這個東西,是忠信不足的產物,是產生禍亂的開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