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小兒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第2版)(簡體書)
滿額折

小兒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第2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5 元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873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小兒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第2版)》主要介紹神經了發育學治療法的理論基礎、治療原則、基本治療手技及腦性癱瘓患兒各種障礙的治療手技、各類型腦性癱瘓患兒的治療手技等。內容豐富,結構清晰,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可作為專業人員學習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的工具書,也向兒科、兒保、婦產科醫生提供了腦性癱瘓診斷、預防的知識,並可供患兒家長閱讀,以便協助治療和掌握家庭療育的知識。.

作者簡介

陳秀潔,女,1944年1月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67年畢業於佳木斯醫學院。曾任“黑龍江省小兒腦性癱瘓防治療育中心”業務院長、黑龍江省小兒神經精神病研究所副所長;曾為“佳木斯大學康復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腦癱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臨床康復》雜誌編委;亞太地區小兒神經學會會員。
大學畢業後在佳木斯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工作,近30年來專門從事小兒腦性癱瘓的診治、教學及科研工作。為全國第一所專門從事小兒腦性癱瘓診治的“黑龍江省小兒腦性癱瘓防治療育中心”的創始人之一,為該中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各屆全國小兒腦性癱瘓學術研討會及兩個專業委員會做了大量工作。
曾於1986年、1991年、1999年和2005年四次東渡日本研修與考察小兒腦性癱瘓的診療技術,學習掌握了引導式教育、Bobath法、上田法的理論與治療方法;參加了Vojta博士本人在日本京都舉辦的“Vojta法講習班”的學習。曾經到劄幌醫科大學兒科教研室學習,獲該校頒發的“訪問研究員”證書。
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小兒腦性癱瘓、精神遲滯等疾病診斷與治療技術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並且,總結自己的臨床實踐經驗,編寫了多本兒童康復醫學著作。參與編寫李樹春教授主編的《小兒腦性癱瘓》一書;2004年本人主編第1版《小兒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2009年本人主編的《兒童運動障礙和精神障礙的診斷與治療》,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同時作為《實用小兒腦性癱瘓康復治療技術》一書的副主編,參與了該書的策劃和最終全面修改工作。在國內各級雜誌上發表論文30餘篇;曾獲北京市、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科技成果獎多項。
目前,雖然已經退休,仍然活躍在兒童康復醫學工作第一線,正在發揮著餘熱,嘔心瀝血地為患兒服務。近幾年應國內多家康復機構邀請,到多地進行講學和診療指導。2004年至今八年來,為了提高我國的康復醫學技術水準,與日本知名兒童康復醫學專家北原佶先生合作,每年在國內各地不斷傳播著兒童康復醫學知識。可以說,作為中國小兒腦性癱瘓康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為我國兒童康復醫學事業做出卓越貢獻。.

名人/編輯推薦

《小兒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第2版)》為小兒腦癱治療的權威之作,中國小兒腦性癱瘓康復事業奠基人之一的陳秀潔教授20余年積累的臨床經驗總結,內容權威,技術先進。神經發育學治療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治療腦性運動障礙的有效方法,多年來臨床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小兒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第2版)》是關于小兒腦癱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的權威之作,是中國小兒腦性癱瘓康復事業奠基人之一的陳秀潔教授20余年積累的臨床經驗總結,具有內容的權威性和技術的先進性。陳秀潔教授參與創建的黑龍江省小兒腦性癱瘓防治療育中心,在全國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領域開辟了先河,是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單位,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前言
小兒腦性癱瘓是目前致小兒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它嚴重影響著人口素質,給社會與家庭帶來相當的經濟負擔,也給患兒及其家長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雖然當前臨床醫學、保健醫學飛速發展,但是并未使此病的發病率明顯降低。所以提高對腦性癱瘓的診療技術,最大限度地使患兒康復,使其重返社會,是康復醫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作為一名兒科醫生,從20世紀80年代起跟隨中國腦性癱瘓康復事業的奠基人,我們尊敬的李樹春教授潛心研究小兒腦性癱瘓的診療技術,至今已經20余年。20年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而我與我的同仁們卻歷經了艱辛與坎坷。我們經歷了創業初期無人理解我們為之奮斗的事業,且甚有微詞的時期;戰勝了創業期間的諸多困難與艱辛,勝利地走出了守業期間的低谷時期。在此期間,面對困難也曾有過動搖,但是每當眼前浮動著患兒那無助的眼神和家長那期待的面容時,就會將艱辛置之度外,就會增添力量與勇氣,所以一直走下來,直至今天。
今天當我回顧這20余年的歷程之時,我心情激蕩。值得我們驕傲與自豪的是,我們大家的努力結出了豐碩成果,1987年建立的“黑龍江省小兒腦性癱瘓防治療育中心”,在全國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領域開辟了先河,帶動了全國腦性癱瘓康復醫學事業的發展。現在我們又邁出了新的一步,3年前,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佳木斯大學康復醫學院,開始正式培養我國的康復醫學專業人才。而且報考我院的碩士研究生逐年增加,我們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作為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腦癱康復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單位,我院仍然在為全國的腦性癱瘓事業引航,與國際的交流不斷加深與擴大。所有這些都有我付出的勞動與心血,我深感付出的快慰,這些也是我人生的積累,當我垂暮之年回首往事之時,會為之欣慰的。
神經發育學治療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治療腦性運動障礙的有效方法,多年來臨床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為了總結我20余年讀書的心得和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花了近兩年時間將其付于紙面,愿與同道們共同切磋,希望此書能對讀者有所裨益,為我國小兒腦性癱瘓的診治技術的提高拋磚引玉。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陳秀潔
2002年12月

目次

第一章 腦性癱瘓概論
第一節 腦性癱瘓定義
一、腦性癱瘓定義的歷史變遷
(一)Little病稱謂時期
(二)腦性癱瘓稱謂時期
二、不同時期的腦性癱瘓定義
(一)腦性癱瘓定義的進展
(二)對腦性癱瘓定義中諸問題的認識
(三)腦功能障礙綜合征的概念
第二節 腦性癱瘓的患病率
一、腦性癱瘓的發病與相關因素的關係
二、各國腦性癱瘓的患病率
三、我國腦性癱瘓的患病率
四、腦性癱瘓占殘疾兒童的比例
第三節 腦性癱瘓的病因
一、小兒在不同時期腦損傷的比率
二、各時期腦損傷的原因
三、對主要病因的分析
(一)出生前原因
(二)圍生期原因
(三)出生後的原因
第四節 腦性癱瘓的神經病理學
一、中樞神經系統的發生異常
(一)初期誘導過程至蛛網膜形成時期的發生異常
(二)細胞增殖時期的發生異常
(三)神經細胞移動期的發生異常
二、腦的破壞性病變
(一)腦損傷部位與腦性癱瘓類型的關係
(二)病因、臨床症狀與腦病變
(三)病因與病理學改變
第五節 腦性癱瘓的預防對策
第六節 腦性癱瘓的合併障礙
一、癲癇
二、視、聽覺障礙
三、智能障礙
四、行為異常
五、語言障礙
(一)語言障礙的原因與表現
(二)腦性癱瘓患兒語言障礙類型

第二章 腦性癱瘓的症狀與診斷
第一節 腦性癱瘓的分型
一、其他國家的分型
二、我國的分型
(一)根據臨床特點分型
(二)根據癱瘓部位分型
第二節 腦性癱瘓的診斷標準
一、腦性癱瘓的診斷條件及要點
(一)診斷條件
(二)診斷要點
二、高危兒篩查
(一)妊娠、分娩、新生兒期的異常
(二)早期症狀
(三)姿勢與運動異常
三、發育診斷
(一)正常運動發育
(二)運動發育異常
(三)發育評定
四、神經系統症狀
(一)反射、反應
(二)肌張力檢查
五、各型腦性癱瘓的臨床症狀
(一)痙攣型
(二)不隨意運動型
(三)共濟失調型
(四)肌張力低下型
(五)強直型
(六)震顫型
(七)混合型
(八)無法分類型

第三章 腦性癱瘓的輔助診斷與鑒別診斷
第一節 腦性癱瘓的輔助診斷
一、頭部CT與MRI
(一)腦性癱瘓的病因與頭部CT及MRI
(二)腦性癱瘓的病型與頭部CT及MRI
二、腦電圖
(一)新生兒缺血缺氧腦病的腦電圖
(二)腦性癱瘓患兒的腦電圖
三、腦幹聽覺誘發電位
(一)BAEP在兒科臨床應用的主要價值
(二)腦幹聽覺誘發電位在腦性癱瘓及相關疾病中的應用
四、皮-肌反射
(一)皮-肌反射主要記錄指標
(二)皮-肌反射的臨床意義
(三)對皮-肌反射的臨床研究結果
第二節 腦性癱瘓的鑒別診斷
一、精神運動發育遲滯
二、腦發育畸形
三、嬰兒期低緊張
(一)先天性肌營養不良(福山型)
(二)Duchene型肌營養不良
(三)脊肌萎縮症
(四)Lesch-Nyhan disease綜合征
(五)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
(六)Canavan病
(七)Alexander病
(八)產傷
(九)環椎脫臼
(十)Angelman綜合征
第三節 腦性癱瘓的功能預後
一、從早期診斷看功能預後
(一)腦性癱瘓早期診斷的困難性
(二)在早期對腦性癱瘓分型的困難性
二、腦性癱瘓患兒步行能力的預後
(一)獲得步行能力的可能性與時期的預測
(二)步行功能的退化
三、日常生活動作的預後
(一)功能障礙與日常生活動作能力的關係
(二)與自立地進行飲食動作相關的因素
(三)日常生活動作能力與腦性癱瘓的分型、智能、合併障礙等因素的關係
(四)日常生活動作能力與患兒家長對患兒的態度的關係
四、腦性癱瘓患兒運動障礙向重症發展的過程及預防對策

第四章 正常小兒的姿勢、運動發育
第一節 概論
一、姿勢與運動的概念
二、瞭解姿勢與運動發育的意義
第二節 小兒姿勢、運動發育的規律
一、姿勢、運動發育是抗重力的發育過程
二、姿勢、運動發育的順序
三、神經反射的發育順序是由原始水平向高層次水平
四、姿勢、運動發育螺旋式上升
五、運動發育順序
六、姿勢發育順序
七、重心位置
第三節 各年(月)齡正常兒的姿勢、運動發育
一、仰臥位、俯臥位姿勢、運動發育
(一)仰臥位
(二)俯臥位
二、坐位姿勢、運動發育
三、立位、步行姿勢、運動發育
四、手功能的發育
(一)各月齡手功能的發育
(二)握筆方式的發育
五、各月齡應存在的反射、反應
第四節 各種體位上的姿勢、運動發育
一、姿勢垂直化發育過程的階段區分
二、粗大運動發育過程的階段區分
三、各體位的姿勢調節 與運動模式的發育
(一)仰臥位的姿勢調節
(二)俯臥位的姿勢調節
(三)頭控制的運動模式
(四)翻身運動模式
(五)用上肢負荷體重的模式
(六)坐位姿勢的發育與運動模式
(七)爬運動模式
(八)立位發育的運動模式
(九)步行運動模式
四、攝食模式的發育過程
(一)各種攝食模式的發育
(二)攝食功能發育各個階段的特徵性動作

第五章 腦性癱瘓患兒姿勢、運動的異常發育
第一節 腦性癱瘓患兒異常發育概述
一、學習姿勢、運動異常發育的意義
二、不同時期的異常發育特點
三、神經學方面的異常發育特點
四、異常發育的順序
(一)從頭向尾的發育
(二)身體各個面異常發育的順序
第二節 各種體位上的姿勢、運動異常發育
一、頭部控制的異常發育
(一)原始的模式
(二)異常的屈肌緊張
(三)異常伸肌緊張及非對稱性
二、俯臥位姿勢、運動的異常發育
(一)異常姿勢緊張
(二)伸展活動與屈曲活動的統合不充分
(三)下肢原始的屈肌模式
三、仰臥位的姿勢、運動異常發育
(一)姿勢的非對稱性
(二)姿勢緊張亢進
(三)缺乏抗重力的肌緊張(肌緊張低下)
四、上肢負荷體重模式的異常發育
(一)肩胛骨內收
(二)缺乏肩胛帶的穩定性
(三)肩胛骨與上臂的聯合運動
五、坐位姿勢、運動的異常發育
(一)缺乏抗重力伸展活動
(二)脊柱過伸展與下肢的異常模式
(三)代償性屈曲
(四)體重負荷的非對稱性
(五)矯正反應與平衡反應發育障礙
六、移動模式的異常發育
(一)匍匐爬行
(二)體重負荷的非對稱性
(三)近位部的不穩定
(四)坐位姿勢移動的異常發育
七、立位與步行的異常發育
(一)異常肌緊張佔優勢
(二)低緊張
八、攝食模式的異常發育
(一)攝食模式異常的弊端
(二)各種攝食功能的異常發育
第三節 各類型腦性癱瘓患兒姿勢、運動的異常發育
一、掌握各類型腦性癱瘓的異常發育過程的目的和意義
二、各類型患兒的運動模式變化的階段區分
三、以癱瘓部位分型及特點
(一)雙癱
(二)四肢癱
(三)偏癱
(四)單癱
(五)截癱
(六)重複偏癱
(七)三肢癱
四、痙攣型雙癱姿勢、運動的異常發育
(一)雙癱患兒異常發育的主要特點
(二)各階段的異常發育特點
五、痙攣型偏癱姿勢、運動的異常發育
(一)偏癱患兒異常發育的主要特點
(二)各階段的異常發育
六、痙攣型四肢癱姿勢、運動的異常發育
(一)重度痙攣型四肢癱異常發育的主要特點
(二)輕、中度痙攣型四肢癱的異常發育
七、不隨意運動型四肢癱姿勢、運動的異常發育
(一)姿勢、運動異常發育主要特點
(二)各階段的異常發育

第六章 神經發育學治療法概論
第一節 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的發展史
第二節 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的理論基礎
一、未熟性與異常性的概念及在治療中對其的認識
二、運動的構成與意義
(一)單純運動
(二)涉及生存功能的運動
(三)目的運動
三、正常姿勢反應機構
(一)姿勢緊張
(二)相反神經支配
(三)運動模式的多樣性
第三節 小兒腦性癱瘓的Bobath分型及各型特點
一、分型
二、各型的特點
(一)重症痙攣型
(二)中度痙攣型
(三)中度痙攣型手足徐動
(四)重度痙攣型手足徐動
(五)舞蹈樣手足徐動
(六)單純型手足徐動
(七)失調型
(八)弛緩型
(九)過剩運動型
第四節 促通
一、促通的概念
二、促通的特點
三、張力影響模式的目的
四、張力影響模式的原則
五、促通的手法
(一)關鍵點
(二)參照系
(三)基底支持面
六、促通的工具
七、促通的練習
(一)促通練習的內容
(二)在促通練習中治療師需考慮的問題
八、安置(placing)反應
九、促通技術

第七章 小兒腦性癱瘓的評定
第一節 評定的目的與原則
一、評定的目的
二、評定的原則
(一)全身性的、綜合性的評定
(二)隨年齡變化進行不斷的評定
(三)定期的評定
(四)評定與治療一體化
(五)對患兒周圍環境等的評定
三、參加評定的人員
第二節 神經發育學評價的思考方法
一、整體的評定方針
(一)觀察分析要點
(二)姿勢模式與運動模式
(三)運動模式的性質
(四)姿勢肌緊張
(五)自律的姿勢反應
二、適應行為
(一)對刺激的閾值
(二)行動的多樣性
(三)精神反應性
(四)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五)運動的精細性與發育指標
三、各種功能動作的評定要點
(一)頭的控制和軀幹的控制
(二)上肢功能
(三)姿勢的變換
(四)前進移動
(五)支持立位
四、對運動模式質量的評定
(一)姿勢肌緊張
(二)運動反應的多樣性
(三)運動的階段化
(四)運動的連續性(順序性)
(五)原始反射群的統合
(六)姿勢的對稱性
(七)姿勢的直線化
(八)姿勢的穩定性與運動性
(九)運動的分離(成熟的運動模式與原始的運動模式)
五、原發異常模式與代償異常模式
六、攣縮與變形
第三節 評定的具體內容
一、患兒的整體像
(一)觀察與詢問
(二)設定場景進行觀察
二、原始的、正常的運動模式的評定
三、姿勢肌緊張的評定
(一)評定方法
(二)姿勢肌緊張的種類
(三)姿勢肌緊張程度的判定
四、異常姿勢模式與異常運動模式的評定
(一)評定的順序
(二)評定中的重點內容
(三)評定中應用的名詞解釋
五、基本的自律反應的評定
六、攣縮與變形的評定
(一)常見的攣縮與變形
(二)對攣縮與變形應採取的對策
七、口腔功能的評定
(一)與攝食功能有關的姿勢的評定
(二)攝食模式的觀察
(三)各種攝食障礙的觀察方法
(四)口腔的檢查
第四節 評定的程序與具體方法
一、整體的印象
二、感覺障礙及其他相關資料
三、運動功能評定
(一)觀察自發運動及運動、姿勢模式
(二)檢查誘發的反應與運動
(三)運動性與姿勢肌緊張的檢查
四、運動行為的整體特徵
五、佔優勢的運動模式
六、被限制的運動性、攣縮與變形的危險性
七、對運動覺、觸覺、視覺等感覺刺激的反應
八、總結
(一)評定要點
(二)評定後確定的問題
九、設定治療目標
十、制訂具體的治療方法
第五節 評定的量表及記錄方法
一、發育商評定法
二、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
(一)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的作用
(二)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的組成
(三)評分標準
(四)評分結果計算方法
(五)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測試的要求
(六)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應用的工具
(七)舉例說明測試方法
三、Bobath的記錄法
四、遠城寺式乳幼兒分析的發育檢查表
五、PALCI評定表
六、日常生活動作評定表
七、簡便的評定記錄法
八、0~6歲小兒神經心理檢查

第八章 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總論
第一節 神經發育學治療法概述
一、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的治療原則
(一)促通運動模式的協調性
(二)利用運動、姿勢與姿勢肌緊張的相關性進行治療
(三)促通自律運動與隨意運動
(四)利用各種運動模式間的相互關係進行治療
(五)通過控制感覺刺激的傳入來促通自律反應或抑制異常姿勢反應
(六)正確理解正常協調性的發育
(七)對治療技術的認識
(八)為患兒準備功能性的精細動作
(九)腦性癱瘓患兒的感覺-運動問題
(十)姿勢性肌張力的變化
(十一)治療團隊
二、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的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評定與再評定
(二)患兒對自身整體像的修正
(三)階段性地給予刺激手法
(四)應用運動構成要素進行治療
(五)對肌肉痙攣的處理原則
(六)增加姿勢肌緊張
(七)促進整體性模式的分離
(八)避免聯合運動
(九)正確選擇治療手法
(十)應用動態的治療手法
(十一)通過操作手法促通運動行為的形成
(十二)針對每個患兒的個別治療
(十三)醫生與治療師要與患兒形成正反饋關係
(十四)根據患兒的生活年齡、生長發育及智能狀況進行評定與治療
(十五)患兒性格、情緒及家庭環境與治療的關係
(十六)治療中要援助患兒的學習
(十七)姿勢肌緊張和姿勢模式的關係在治療中的運用
三、設定治療程序
第二節 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的操作手法
一、控制關鍵點
(一)頭部關鍵點的控制
(二)肩胛帶及上肢關鍵點的控制
(三)軀幹(脊柱)部關鍵點的控制
(四)骨盆帶及下肢關鍵點的控制
(五)各種體位上關鍵點的控制
二、促通自律的姿勢反應的手法
(一)促通頸矯正反應的操作手法
(二)注意事項
三、本體感受器及體表感受器的刺激手法
(一)刺激手法的適應證
(二)刺激手法的種類及操作方法
第三節 治療手法的應用
一、關於抑制過緊張
二、關於同時收縮的治療原則
三、關於促通矯正反應、平衡反應、保護伸展反應
四、治療手法要適應患兒的性格

第九章 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各論
第一節 促通頭部控制能力的治療方法
一、頭部控制能力發育的必需條件
二、阻礙頭部控制能力發育的因素
三、促通頭部控制能力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
(一)促通頭部抗重力伸展的操作手法
(二)促通頭部向側方矯正活動的操作方法
(三)促通頸部伸展的操作方法
(四)促通頭部和兩隻手正中位指向的操作方法
(五)促通頭部回旋的操作方法
(六)促通作用於頭部的身體的矯正反應的操作方法
(七)促通身體對身體的矯正反應的方法
第二節 促通軀幹控制能力的治療方法
一、促通俯臥位上軀幹伸展與屈曲統合的操作方法
二、促通仰臥位上屈曲與伸展統合的操作方法
(一)床上仰臥位
(二)治療師膝上仰臥屈曲體位
三、促通坐位上頭與軀幹的矯正反應的操作方法
第三節 促通坐位控制能力的治療方法
一、坐位控制能力發育的必需條件
二、阻礙坐位控制能力發育的因素
三、促通坐位控制能力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方法
(一)促通從俯臥位向坐位轉換的操作方法
(二)促通坐位軀幹穩定與回旋的操作方法
(三)促通伸腿坐位平衡的操作方法
(四)側坐位上的各種治療操作方法
(五)對患兒家長的指導
第四節 促通翻身運動的治療方法
一、翻身運動發育的必需條件
二、阻礙翻身運動發育的因素
三、促通兩栖類反應的操作方法
(一)治療目標
(二)體位與操作方法
四、促通軀幹回旋的操作方法
(一)治療目標
(二)體位與操作方法
五、促通翻身運動的操作方法
(一)球上翻身運動的促通手法
(二)仰臥位上促通手法
六、對患兒家長的指導
第五節 促通用上肢負荷體重的治療方法
一、促通俯臥位上控制骨盆和髖關節伸展的操作方法
(一)治療目標
(二)體位與操作方法
二、促通肩胛帶、頭部和軀幹間的運動分離性的操作方法
(一)治療目標
(二)體位和操作方法
三、促通坐位上向後方傾斜時用上肢負荷體重的操作方法
(一)治療目標
(二)體位和操作方法
四、促通上肢保護伸展反應的操作方法
(一)構成上肢保護伸展反應的要素
(二)影響腦性癱瘓患兒上肢保護伸展反應發育的因素
(三)促通肩胛帶穩定性的操作方法
(四)伸腿坐位上促通上肢支持能力的操作方法
(五)治療師膝上側坐位的操作方法
第六節 促通四點支持位及四爬移動的治療方法
一、四點支持位及四爬移動發育的必需條件
二、阻礙四點支持位及四爬移動發育的因素
三、促通操作方法
(一)四點支持位準備的操作方法
(二)促通骨盆的控制和四點支持位平衡反應的操作方法
(三)促通四爬移動的操作方法
四、對患兒家長的指導
第七節 促通膝立位、立位的治療方法
一、立位發育的必需條件
二、阻礙立位發育的因素
三、促通立位發育的治療方法
(一)促通足部與眼睛的協調性手法
(二)促通各種體位上足部負荷體重的操作方法
(三)促通足部平衡反應的手法
(四)促通用屈曲體位負荷體重的手法
(五)促通立位平衡的操作方法
(六)促通膝立位的操作方法
(七)促通立位的操作方法
(八)對家長的指導
第八節 促通步行的操作方法
一、步行發育的必需條件
二、阻礙步行發育的因素
三、促通步行的操作方法
四、對家長的指導

第十章 各類型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
第一節 痙攣型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
一、痙攣型腦性癱瘓的共同問題
二、痙攣型四肢癱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
(一)治療目標
(二)應抑制的模式
(三)應促通的要素
(四)手法操作範例介紹
三、重症痙攣型四肢癱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
(一)治療原則
(二)治療目標
(三)應抑制的模式
(四)應促通的要素
(五)手法操作範例介紹
四、痙攣型雙癱或輕度痙攣型四肢癱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
(一)治療目標
(二)應抑制的模式
(三)應促通的要素
(四)手法操作範例介紹
五、痙攣型偏癱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
(一)治療目標
(二)應抑制的模式
(三)應促通的要素
(四)手法操作範例介紹
第二節 不隨意運動型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
一、不隨意運動型腦性癱瘓的共同問題
二、各類型不隨意運動型腦性癱瘓的治療原則
(一)中度痙攣型不隨意運動
(二)重度痙攣型不隨意運動
(三)舞蹈樣不隨意運動與單純不隨意運動
三、重度緊張性不隨意運動型患兒的手法操作範例介紹
四、中度緊張性不隨意運動型患兒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
(一)治療目標
(二)應抑制的模式
(三)應促通的要素
(四)手法操作範例介紹
第三節 痙攣型與不隨意運動型腦性癱瘓患兒治療的不同點
一、姿勢肌緊張方面特點
(一)不隨意運動型
(二)痙攣型
二、相反神經支配方面特點
(一)不隨意運動型
(二)痙攣型
三、自律姿勢反應方面特點
(一)不隨意運動型
(二)痙攣型
四、攣縮與變形
(一)不隨意運動型方面特點
(二)痙攣型
五、性格特徵方面特點
(一)不隨意動動型
(二)痙攣型
第四節 共濟失調型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
一、共濟失調型腦性癱瘓的主要特點
二、共濟失調型腦性癱瘓的治療原則
三、手法操作範例介紹
第五節 各類型腦性癱瘓患兒的步行訓練
一、痙攣型四肢癱患兒的步行訓練
(一)治療目標
(二)步行準備及步行訓練方法
二、痙攣型雙癱患兒的步行訓練
(一)臨床特點
(二)步行準備及步行訓練方法
三、痙攣型偏癱患兒的步行訓練
(一)臨床特點
(二)步行準備和步行訓練方法
四、不隨意運動型患兒的步行訓練
(一)臨床特點
(二)步行準備及步行訓練方法

第十一章 治療應用的器具
第一節 小型訓練器具
一、Bobath球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二、滾筒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三、三角墊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四、木箱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五、平衡板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六、木棒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七、圓環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八、球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九、握力器
十、沙袋
第二節 大型訓練用器具
一、平行杠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二、異常步行姿勢矯正用具
(一)足內旋矯正板
(二)步行訓練用平行梯子
(三)足內、外翻矯正板
(四)足內收矯正板
三、訓練用階梯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四、肋木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五、姿勢鏡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六、起立訓練用梯子
(一)構造與規格
(二)應用方法及作用
七、墊子、訓練台
八、功率自行車
第三節 坐位輔助具
一、椅子
二、圓筒狀坐位輔助具
三、便攜式坐位輔助具
四、保持伸腿坐位的輔助具
第四節 立位輔助具
一、立位促通板
二、下肢矯形器固定台
三、箱型站立桌
四、泡沫支持具
第五節 移動用器具
一、爬行器
二、坐位移動輔助用具
(一)四輪車
(二)輪椅
三、步行移動輔助用具
(一)助行器
(二)其他步行輔助用具
四、手杖、拐杖
第六節 矯形器
一、應用矯形器的目的
二、矯形器的分類
三、下肢矯形器
(一)下肢矯形器的分類
(二)下肢矯形器的作用
四、矯形鞋與鞋底矯形器
五、上肢和手矯形器

第十二章 腦性癱瘓患兒的家庭療育
第一節 家庭療育的必要性
一、家庭療育的意義
二、腦性癱瘓患兒家長要端正心態
三、醫務人員與患兒家長在家庭療育中的作用
第二節 矯正異常姿勢與運動模式的方法
一、對頭部及肩部的控制方法
二、對上肢的控制方法
(一)痙攣型腦性癱瘓
(二)不隨意運動型腦性癱瘓
三、對下肢與足的控制方法
四、手的控制方法
五、全身的控制方法
六、坐位的控制方法
(一)不隨意運動型患兒的控制方法
(二)痙攣型患兒的控制方法
(三)肌張力低下型患兒的控制方法
七、立位與步行的控制方法
第三節 睡眠姿勢的控制
一、床、枕與被的選擇
二、睡眠姿勢
(一)姿勢肌緊張亢進患兒的睡眠姿勢
(二)姿勢肌緊張低下患兒的睡眠姿勢
第四節 排泄動作訓練方法
一、尿布的應用
二、便盆的應用
(一)應用便盆時體位的選擇
(二)便盆的種類
三、自立地排泄
(一)自立排泄動作所需要的功能動作
(二)訓練自立地排泄的方法
第五節 穿、脫衣物的訓練方法
一、穿、脫衣物需要的功能
二、腦性癱瘓患兒穿、脫衣物的原則
(一)選擇的體位
(二)做好準備工作
(三)對患兒的要求
三、穿、脫衣物的方式
(一)伸展模式、角弓反張的患兒
(二)不隨意運動型患兒
(三)伴有中度肌肉痙攣的患兒
(四)偏癱患兒
(五)重症患兒
四、穿、脫衣物時注意事項
五、促進患兒自己站立地穿、脫衣物的方法
(一)穿、脫衣物必需的功能
(二)對患兒自立穿衣的指導與訓練
六、衣物的樣式與質地
第六節 洗浴的動作與訓練
一、嬰兒的洗浴
二、年長患兒的洗浴
第七節 腦性癱瘓患兒的抱法
一、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的抱法
(一)易出現角弓反張的痙攣型患兒的抱法
(二)呈屈曲模式的痙攣型患兒的抱法
二、不隨意運動型患兒的抱法
三、肌張力低下患兒的抱法
第八節 攝食功能障礙的訓練方法
一、攝食功能障礙的原因
二、攝食功能障礙的特徵性症狀
三、攝食障礙的矯治與訓練方法
(一)攝食時的姿勢控制
(二)對口腔的控制方法
(三)指導攝食模式
(四)口腔護理
(五)改善攝食功能訓練方法
第九節 遊戲的指導
一、遊戲的作用
二、正常小兒遊戲的能力的發育
三、腦性癱瘓患兒的遊戲障礙的原因與後果
(一)遊戲障礙的原因
(二)遊戲障礙的後果
四、腦性癱瘓嬰幼兒的遊戲方式與指導方法
(一)嬰幼患兒的遊戲特點
(二)嬰幼患兒的遊戲方法與協助
五、痙攣型雙癱患兒的遊戲方式
(一)痙攣型雙癱患兒遊戲的特點
(二)痙攣型雙癱患兒遊戲方式與指導
六、痙攣型偏癱患兒的遊戲方式
(一)痙攣型偏癱患兒遊戲的特點
(二)痙攣型偏癱患兒遊戲的方式與指導
七、不隨意運動型患兒的遊戲方式
(一)不隨意運動型患兒遊戲的特點
(二)不隨意運動型患兒遊戲的方式與指導
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