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現代家庭實用保健書系:圖解常見病手部按摩療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手部按摩的功效、常用手法、手部反射區和穴位等內容,並配有大量清晰、直觀的圖片,詳細解析了多種常見病症的手部按摩療法,結構清晰,內容簡明易學,目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作者簡介
陳江華,主治醫師,1977年出生,祖籍山西大同。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現就職於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針灸科。一直從事針灸科研、教學、臨床工作。擅長運用針灸推拿、中藥方法治療各種腦血管疾病、頭痛、眩暈、失眠、面神經麻痹、頸肩腰腿痛症、脾胃疾病、過敏性疾病及亞健康。
名人/編輯推薦
《圖解常見病手部按摩療法/現代家庭實用保健書系》編著者陳江華。
現代社會由于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各種壓力不斷增加。很多人都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越來越多的人把關注健康的目光轉向了保健按摩。為了幫助讀者輕松掌握各種保健按摩的手法、要領和相關知識。我們編寫了《圖解常見病經穴按摩療法》、《圖解常見病足部按摩療法》、《圖解常見病手部按摩療法》這套叢書。
這套叢書在中醫理論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常用經穴、足部、手部的按摩手法以及常見病癥的按摩方法,內容翔實,突出實用。其最大的特點是圖文對應,一目了然;語言通俗易懂,一看就會,為人們的健康生活提供了簡單、有效的指導。
現代社會由于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各種壓力不斷增加。很多人都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越來越多的人把關注健康的目光轉向了保健按摩。為了幫助讀者輕松掌握各種保健按摩的手法、要領和相關知識。我們編寫了《圖解常見病經穴按摩療法》、《圖解常見病足部按摩療法》、《圖解常見病手部按摩療法》這套叢書。
這套叢書在中醫理論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常用經穴、足部、手部的按摩手法以及常見病癥的按摩方法,內容翔實,突出實用。其最大的特點是圖文對應,一目了然;語言通俗易懂,一看就會,為人們的健康生活提供了簡單、有效的指導。
序
按摩療法是祖國傳統醫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以脈象、經絡等中醫學理論為指導,運用各種不同的按摩手法,在人體適當的部位進行操作,產生的刺激信息通過反射的方式,對人體的神經、體液等功能施加影響,達到防治疾病、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健美防衰、延年益壽的目的。按摩手法由于簡單易學、效果顯著,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幾千年來流傳不衰,并已風靡全球。
現代社會由于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各種壓力不斷增加。很多人都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越來越多的人把關注健康的目光轉向了保健按摩。為了幫助讀者輕松掌握各種保健按摩的手法、要領和相關知識。我們編寫了《圖解常見病經穴按摩療法》、《圖解常見病足部按摩療法》、《圖解常見病手部按摩療法》這套叢書。
這套叢書在中醫理論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常用經穴、足部、手部的按摩手法以及常見病癥的按摩方法,內容翔實,突出實用。其最大的特點是圖文對應,一目了然;語言通俗易懂,一看就會,為人們的健康生活提供了簡單、有效的指導。
現代社會由于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各種壓力不斷增加。很多人都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越來越多的人把關注健康的目光轉向了保健按摩。為了幫助讀者輕松掌握各種保健按摩的手法、要領和相關知識。我們編寫了《圖解常見病經穴按摩療法》、《圖解常見病足部按摩療法》、《圖解常見病手部按摩療法》這套叢書。
這套叢書在中醫理論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常用經穴、足部、手部的按摩手法以及常見病癥的按摩方法,內容翔實,突出實用。其最大的特點是圖文對應,一目了然;語言通俗易懂,一看就會,為人們的健康生活提供了簡單、有效的指導。
目次
第一部分 手與人體
一、手與健康
1.手與大腦的神經
2.手掌與內臟反應穴位分區
3.手與十二條經絡
二、手上的常用穴位
1.“全息反應”說
2.經穴與經外奇穴
3.手部反射區
4.手部病理反應點
5.手部全息穴位
第二部分 手部按摩療法
一、按摩方法
1.按摩的順序
2.手背按摩法
3.手指按摩法
4.手掌按摩法
5.手腕
6.前臂(手臂)
二、按摩要領
1.姿勢
2.多用腕關節
3.拇指指間關節要屈曲
4.勤換手
5.手部按摩的注意事項
三、常用手法
1.推法
2.拿法
3.按法
4.點法
5.掐法
6.揉法
7.捏法
8.擦法
9.搖法
10.拔伸法
四、按摩要求
1.按摩工具
2.按摩的時間
3.按摩的力度
4.按摩的方向與順序
5.手部按摩的選穴
6.按摩膏的使用
五、按摩宜忌
1.適應證
2.禁忌證
3.注意事項
第三部分 身體病症
一、頭面部病症
1.
2.三叉神經痛
3.面癱
4.眩暈
二、五官病症
1.牙痛
2.
3.鼻炎
4.近視
三、肩頸病症
1.頸椎病
2.肩周炎
四、腰腿病症
1.急性腰扭傷
2.慢性腰肌勞損
3.腰椎間盤突出
4.坐骨神經痛
第四部分 內科病症
一、呼吸系統
1.感冒
2.慢性支氣管炎
3.慢性咽炎
4.哮喘
5.咳嗽
二、消化系統
1.慢性胃炎
2.胃下垂
3.腹瀉
4.便秘
5.痔瘡
6.膽囊炎和膽石症
7.慢性肝病
三、循環與泌尿系統
1.高血壓
2.低血壓
3.心臟病
4.慢性腎炎
5.尿石症
四、內分泌系統
1.月巴胖症
2.糖尿病
3.
4.前列腺疾病
第五部分 生殖疾病
1.性冷淡
2.遺精
3.
4.不孕
5.不育
一、手與健康
1.手與大腦的神經
2.手掌與內臟反應穴位分區
3.手與十二條經絡
二、手上的常用穴位
1.“全息反應”說
2.經穴與經外奇穴
3.手部反射區
4.手部病理反應點
5.手部全息穴位
第二部分 手部按摩療法
一、按摩方法
1.按摩的順序
2.手背按摩法
3.手指按摩法
4.手掌按摩法
5.手腕
6.前臂(手臂)
二、按摩要領
1.姿勢
2.多用腕關節
3.拇指指間關節要屈曲
4.勤換手
5.手部按摩的注意事項
三、常用手法
1.推法
2.拿法
3.按法
4.點法
5.掐法
6.揉法
7.捏法
8.擦法
9.搖法
10.拔伸法
四、按摩要求
1.按摩工具
2.按摩的時間
3.按摩的力度
4.按摩的方向與順序
5.手部按摩的選穴
6.按摩膏的使用
五、按摩宜忌
1.適應證
2.禁忌證
3.注意事項
第三部分 身體病症
一、頭面部病症
1.
2.三叉神經痛
3.面癱
4.眩暈
二、五官病症
1.牙痛
2.
3.鼻炎
4.近視
三、肩頸病症
1.頸椎病
2.肩周炎
四、腰腿病症
1.急性腰扭傷
2.慢性腰肌勞損
3.腰椎間盤突出
4.坐骨神經痛
第四部分 內科病症
一、呼吸系統
1.感冒
2.慢性支氣管炎
3.慢性咽炎
4.哮喘
5.咳嗽
二、消化系統
1.慢性胃炎
2.胃下垂
3.腹瀉
4.便秘
5.痔瘡
6.膽囊炎和膽石症
7.慢性肝病
三、循環與泌尿系統
1.高血壓
2.低血壓
3.心臟病
4.慢性腎炎
5.尿石症
四、內分泌系統
1.月巴胖症
2.糖尿病
3.
4.前列腺疾病
第五部分 生殖疾病
1.性冷淡
2.遺精
3.
4.不孕
5.不育
書摘/試閱
一、手與健康
從古到今,人們對自己的雙手都很重視,因為是人類的雙手創造和改變了這個世界。《黃帝內經》中說:“夫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意思是說手足是陰陽經脈氣血會合聯絡的重要部位。人體生命力的旺盛和衰弱,與手足的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手足靈活,則四肢發達,生命力旺盛;反之,手足不靈活,則行動緩慢,人體的功能就差。
手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手骨由54塊骨骼和幾十個關節、肌肉和韌帶組成。手部血液循環極為豐富,微循環密集,有極為豐富的毛細血管網營養和神經末梢支配。這些解剖和生理特點使雙手動作靈活自如。手掌皮膚汗腺無汗毛,這種皮膚現象是掌部皮膚的重要特征之一。手背溫度與體表溫度相仿,手掌溫度高于體表溫度0.2~0.8℃。手部有六條手經分布,它們分別是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太陽小腸經。其中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與大腦及頭面部各器官直接聯系;手三陰經由胸走手,與心、心包、肺等胸部臟器密切聯系。手三陽經和手三陰經分別在頭面和胸腹部與足三陽經、足三陰經交接,并通過經脈循行與任脈、督脈相聯系.從而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相溝通。手部貫通十四經氣.分布的經穴、經外奇穴和病理反應點等近400個,病理反射區70多個。因此,雙手特別敏感,且功能齊備,為人體使用最多的組織器官.與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各司其職,有著不同的生理功能,共同維持著人體的生命活動。根據生物全息律學說及中醫的整體理論、經絡學說,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都能反映到手部。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人,手和腳就多汗;維生素A缺乏者,手足皮膚就粗糙、角化;微量元素鋅缺乏時,手指尖可出現糜爛、脫屑;頭腦血液循環不良,可在指甲部出現黑紅瘀斑:胃腸功能不好者,食指的半月甲呈粉紅色;肝功能有問題者,指甲常嵌入肉里,或呈勺型;便秘者張開五指,就會感覺到食指尺側靠近指蹼根部疼痛。
經常活動雙手和按摩雙手就可起到防病治病和保健的作用。雙手的經常摩擦按揉可改善血液循環,可防治腦動脈硬化、降低血脂,可使消化系統保持通暢;如常按摩雙手的大小魚際可宣肺止咳、健脾和胃、調肝明目、促進心臟功能正常;按揉五指可使四肢靈活,雙腳活動自如:常擦手背可改善脊柱的功能,鎮靜安神,消除緊張情緒,放松全身肌肉,降低血壓;按揉中渚穴可治療頭痛、眩暈;經常按摩肺、支氣管反射區,可防治肺與支氣管疾病。靈活的雙手是人們智力發達的表現即所謂“心靈手巧”。雙手經常摩擦按揉可激發大腦潛能、增加智力。
以上說明了人體雙手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有著密切的聯系.雙手確實能反映某些臟腑、組織和器官的病理變化。按摩雙手某些穴位或反射區確實能防治疾病,提高人體的健康水平。
1.手與大腦的神經
在自然界,看似一點關系都沒有的事物,它們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樹木,高高的枝葉與泥土的關系看似疏遠卻緊密相連,如果是貧瘠的泥土,那枝葉就無法繁榮。
現在,我們來看看手與大腦的關系: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就好比是東半球與西半球一樣互不相聯又遙遙相對。
大腦兩半球最上面的一層叫大腦皮質,厚約3厘米,呈灰色。大腦半球的表面并不是整齊光滑的,而是有許多的溝裂,凹凸起伏,并以這些溝裂為界,把大腦半球分為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它們由大約140億個神經細胞組成。兩側大腦半球由胼胝體相連.胼胝體由密集的神經纖維構成,起著聯系兩側大腦半球的作用,使兩側皮質協同活動。
大腦皮質的基本活動過程是興奮和抑制,基本活動方式是反射,如手碰到燙的物體會立即縮回,針尖刺著我們的體膚就感到痛,這個過程就是反射。
我們的大腦皮質是神經系統的最高中樞,是身體一切活動的最高司令部,因此,它結構復雜,分工精細,以其不同的功能而分為很多區。歸納起來大腦分為兩大區:一是感覺區,一是運動區(圖l一1)。
(1)感覺區
感覺區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傳人神經從不同的感受器傳來的神經運動,從而感受到痛、觸、熱、冷、光及聲等刺激。在高級神經活動下,由皮質的運動區將“指令”經由傳出神經傳到有關的器官(效應器),產生各種運動,如肢體、心臟、呼吸及內臟的活動等,還有復雜的關于聽、說、讀、寫的語言功能,它們全部是在大腦皮質的參與下實現的。但也有某些皮質區起著主要作用,如聽覺語言區、視覺語言區等。
從古到今,人們對自己的雙手都很重視,因為是人類的雙手創造和改變了這個世界。《黃帝內經》中說:“夫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意思是說手足是陰陽經脈氣血會合聯絡的重要部位。人體生命力的旺盛和衰弱,與手足的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手足靈活,則四肢發達,生命力旺盛;反之,手足不靈活,則行動緩慢,人體的功能就差。
手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手骨由54塊骨骼和幾十個關節、肌肉和韌帶組成。手部血液循環極為豐富,微循環密集,有極為豐富的毛細血管網營養和神經末梢支配。這些解剖和生理特點使雙手動作靈活自如。手掌皮膚汗腺無汗毛,這種皮膚現象是掌部皮膚的重要特征之一。手背溫度與體表溫度相仿,手掌溫度高于體表溫度0.2~0.8℃。手部有六條手經分布,它們分別是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太陽小腸經。其中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與大腦及頭面部各器官直接聯系;手三陰經由胸走手,與心、心包、肺等胸部臟器密切聯系。手三陽經和手三陰經分別在頭面和胸腹部與足三陽經、足三陰經交接,并通過經脈循行與任脈、督脈相聯系.從而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相溝通。手部貫通十四經氣.分布的經穴、經外奇穴和病理反應點等近400個,病理反射區70多個。因此,雙手特別敏感,且功能齊備,為人體使用最多的組織器官.與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各司其職,有著不同的生理功能,共同維持著人體的生命活動。根據生物全息律學說及中醫的整體理論、經絡學說,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都能反映到手部。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人,手和腳就多汗;維生素A缺乏者,手足皮膚就粗糙、角化;微量元素鋅缺乏時,手指尖可出現糜爛、脫屑;頭腦血液循環不良,可在指甲部出現黑紅瘀斑:胃腸功能不好者,食指的半月甲呈粉紅色;肝功能有問題者,指甲常嵌入肉里,或呈勺型;便秘者張開五指,就會感覺到食指尺側靠近指蹼根部疼痛。
經常活動雙手和按摩雙手就可起到防病治病和保健的作用。雙手的經常摩擦按揉可改善血液循環,可防治腦動脈硬化、降低血脂,可使消化系統保持通暢;如常按摩雙手的大小魚際可宣肺止咳、健脾和胃、調肝明目、促進心臟功能正常;按揉五指可使四肢靈活,雙腳活動自如:常擦手背可改善脊柱的功能,鎮靜安神,消除緊張情緒,放松全身肌肉,降低血壓;按揉中渚穴可治療頭痛、眩暈;經常按摩肺、支氣管反射區,可防治肺與支氣管疾病。靈活的雙手是人們智力發達的表現即所謂“心靈手巧”。雙手經常摩擦按揉可激發大腦潛能、增加智力。
以上說明了人體雙手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有著密切的聯系.雙手確實能反映某些臟腑、組織和器官的病理變化。按摩雙手某些穴位或反射區確實能防治疾病,提高人體的健康水平。
1.手與大腦的神經
在自然界,看似一點關系都沒有的事物,它們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樹木,高高的枝葉與泥土的關系看似疏遠卻緊密相連,如果是貧瘠的泥土,那枝葉就無法繁榮。
現在,我們來看看手與大腦的關系: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就好比是東半球與西半球一樣互不相聯又遙遙相對。
大腦兩半球最上面的一層叫大腦皮質,厚約3厘米,呈灰色。大腦半球的表面并不是整齊光滑的,而是有許多的溝裂,凹凸起伏,并以這些溝裂為界,把大腦半球分為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它們由大約140億個神經細胞組成。兩側大腦半球由胼胝體相連.胼胝體由密集的神經纖維構成,起著聯系兩側大腦半球的作用,使兩側皮質協同活動。
大腦皮質的基本活動過程是興奮和抑制,基本活動方式是反射,如手碰到燙的物體會立即縮回,針尖刺著我們的體膚就感到痛,這個過程就是反射。
我們的大腦皮質是神經系統的最高中樞,是身體一切活動的最高司令部,因此,它結構復雜,分工精細,以其不同的功能而分為很多區。歸納起來大腦分為兩大區:一是感覺區,一是運動區(圖l一1)。
(1)感覺區
感覺區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傳人神經從不同的感受器傳來的神經運動,從而感受到痛、觸、熱、冷、光及聲等刺激。在高級神經活動下,由皮質的運動區將“指令”經由傳出神經傳到有關的器官(效應器),產生各種運動,如肢體、心臟、呼吸及內臟的活動等,還有復雜的關于聽、說、讀、寫的語言功能,它們全部是在大腦皮質的參與下實現的。但也有某些皮質區起著主要作用,如聽覺語言區、視覺語言區等。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