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中國學術思想史散論:《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讀稿劄記(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學術思想史散論:《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讀稿劄記(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0 元
定價
:NT$ 720 元
優惠價
8762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學術思想史散論:讀稿劄記》是201卷《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讀稿劄記。每部“中國思想家評傳”均有一篇讀稿劄記,計201篇。另有獨立增設東漢經學家鄭玄(附馬融)、唐代天文學家一行(附劉焯、李淳風)、五代經籍出版家馮道、宋代政治家宋太祖、宋代建築學家李誡、金朝文學家元好問、明代航海家鄭和等七部“評傳”的建議稿。每一建議稿亦獨立成篇。還有在相關“評傳”中附設明末清初史學家談迂、清代戲劇家洪昇、校勘學家顧廣圻、近代青年革命家秋謹“評傳”的建議;因這幾部並不獨立成冊,僅附設在相關的評傳中,故建議之文亦在相關劄記內。所以,全書劄記之文計208篇。文章順序,大致按照傳主在中國思想文化發展中所發揮作用的歷史順序(並參考生卒年)編排的,目的是彰顯中國學術思想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如果讀者有心讀完全書就會發現:這是一部別具風格的中國思想史。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學術思想史散論:<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讀稿札記》另有獨立增設東漢經學家鄭玄(附馬融)、唐代天文學家一行(附劉焯、李淳風)、五代經籍出版家馮道、宋代政治家宋太祖、宋代建筑學家李誡、金朝文學家元好問、明代航海家鄭和等七部“評傳”的建議稿。每一建議稿亦獨立成篇。還有在相關“評傳”中附設明末清初史學家談迂、清代戲劇家洪昇、校勘學家顧廣圻、近代青年革命家秋謹“評傳”的建議;因這幾部并不獨立成冊,僅附設在相關的評傳中,故建議之文亦在相關札記內。

目次

出版說明
“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聖矣”
:讀匡亞明《孔子評傳》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讀楊善群《孫子評傳》(《叢書》卷2)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讀陳鼓應、白奚《老子評傳》(《叢書》卷3)
“言而毋儀,譬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
:讀邢兆良《墨子評傳》(《叢書》卷4)
“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讀鄭良樹《商鞅評傳》(《叢書》卷5)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讀楊澤波《孟子評傳》(《叢書》卷6)
辨“同異”的惠施與“離堅白”的公孫龍
:讀楊俊光《惠施公孫龍評傳》(《叢書》卷7)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讀顏世安《莊子評傳》(《叢書》卷8)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郭維森《屈原評傳》(《叢書》卷9)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讀孔繁《荀子評傳》(《叢書》卷10)
“天子不處全,不處極,不處盈。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
:讀洪家義《呂不韋評傳》(《叢書》卷11)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
:讀施覺懷《韓非評傳》(《叢書》卷12)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讀于琨奇《秦始皇評傳》(《叢書》卷13)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讀張大可、徐日輝《張良蕭何韓信評傳》(《叢書》卷14)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
:讀王興國《賈誼評傳》(《叢書》卷15)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讀王永祥《董仲舒評傳》(《叢書》卷16)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
:讀王雲度《劉安評傳》(《叢書》卷17)
“嘉唐虞而樂殷周,據舊以鑒新”
:讀莊春波《漢武帝評傳》(《叢書》卷18)
“富國何必用本農,足民何必井田也”
:讀晉文《桑弘羊評傳》(《叢書》卷19)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讀張大可《司馬遷評傳》
“象天地日月星辰草木萬物,順之則和,逆之則亂”
:讀盧央《京房評傳》(《叢書》卷22)
“王者必通三統,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也”
:讀徐興無《劉向(附劉歆)評傳》(《叢書》卷21)
“由於情欲,入自禽門;由於禮義,入自人門;由於獨智,入自聖門”
:讀王青《揚雄評傳》(《叢書》卷23)
……

書摘/試閱



的角度評說張衡者,在現代僅見于張舜徽老先生的《中國古籍校讀法》。本書作者許結(1957~ )教授,其學問由父榻、由田頭、由車間、由資料室而來,自幼及長至壯數十寒暑,煎出一位研究漢賦的專家。而撰寫本評傳對他無疑是新的挑戰:不僅艱深的天文學知識讓文科學子望而卻步,而怎樣從思想家的角度重新認識張衡,更是不知從何下手。而本書恰恰在此點上實現了新的突破。審稿人之一的郭維森教授評之日:本書具有全、通、創三大特點,當為研究張衡的一部力作。
作者認為,張衡一生有七大貢獻:一政治學,見《請禁絕圖讖疏》、《應間》、《思玄賦》;二哲學,見《靈憲》;三天文學,見《渾天儀注》與《靈憲》;四數學與歷法學,見《開元占經》與《后漢書?律歷志》;五機械學,見《后漢書?張衡列傳》;六地震學與氣象學,見《后漢書》本傳;七文學,張氏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合為“漢賦四大家”。(p.3)而之所以有這七者,乃是因為歷史使命與時代的學術思潮造就了一個“尊道而又崇禮”的思想家。張所尊的道,乃兼“玄化為本”和“德教為宗”兩種屬性;他所崇的禮,則反映了東漢中葉之后的“澆淳時異”而“風化應殊”的思想特征。(p.96)
的確,張衡所生活的和帝(88~105年在位)、安帝(106~125在位)、順帝(125143年在位)三朝,宦官權勢日重,羌患烈于匈奴,以及自然災害特別頻繁的時期——據作者統計,自和帝永元元年至順帝漢安二年計54年中,有46年均有較大的天災,其中水災28次、風(含“雹”)災17次、旱災l8次、蝗災l3次、地震(含“山崩”)災害47次。怎樣認識這些現象?作為漢代人,當然要從天人感應的思想體系中,尋找原因,天災源于天子失政,所謂“政失于此,則變見于彼,猶景之象形,響之應聲”也。張衡不可能擺脫此種時代之意識,但是,其可貴之處,是把糾“政之失”從迷信圖讖,轉為對道的追求和經常性的禮治建設上。所謂對道的追求,從現實性來說,即認為合乎天道、天象的制度是最清凈美好的,比如他在《東京賦》中對禮樂制度的描寫:“元祀惟稱,群望咸秩。揚檁燎(古代封禪祭天的一種儀禮。以牲體置柴堆上焚之,揚其光達到天,以祀天神)之炎煬,致高煙乎太一。神歆馨而顧德,祚靈主以元吉。”(p.162引)這表明張衡將尊崇北極及太一之道的禮樂制度認作是最美妙的,因而崇禮乃尊道之必然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2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