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避險一本通:世界500強學不到的經營智慧(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小微企業經營管理叢書
ISBN13:9787506493611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作者:嚴行方
出版日:2013/01/01
裝訂/頁數:平裝/228頁
規格:23.5cm*16.8cm (高/寬)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小微企業經營管理叢書》是一套專門為小微企業“融資、理財、避險”量身打造的實用型指導叢書,共三本。《小微企業避險一本通》完全站在小微企業的角度,從決策、產品、經營、管理、投資、融資、財務、稅務和道德等九個方面,用輕鬆活潑的筆調,全面闡述了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小微企業經營管理叢書:小微企業避險一本通》引導著您小心翼翼地遠離危險境地。《小微企業避險一本通》對各類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管理人員具有很高的閱讀參考價值;同時,也可作為全國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課程《創業基礎》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嚴行方,著名財經作家。擅長用最簡單的道理闡述最複雜的話題。著有《每天學點金融學》、《小本經營如何致富》、《老闆是怎樣煉成的》、《創業怪招》、《一不小心就發了財》、《打造金牌推銷員六大法則》等暢銷圖書。
名人/編輯推薦
《小微企業經營管理叢書:小微企業避險一本通》編輯推薦:西方國家的企業平均壽命是40年,我國大型企業是7.5年,小微企業只有2.5年!絕大多數小微企業逃脫不了“一年穩住,兩年發展,三年倒閉”的夭折命運。為什么?原因雖然多種多樣,但不知道風險在哪里、不懂得如何回避風險是主要原因。《小微企業經營管理叢書:小微企業避險一本通》像導盲犬一樣,從九個方面領著您小心翼翼地遠離危險,帶領企業茁壯成長。一書在手,避險無憂!
序
本書適合哪些人看
本書的閱讀對象,主要是小微企業老板、經營管理者,以及一切關心或有志于自主創業的朋友們。
小微企業是2011年出現的新名詞,具體是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數量上看,全國小微企業有4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7.3%。
小微企業的標準在不同行業略有不同。一般認為,工業領域年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員工人數300人以下、總資產4000萬元以下,三項條件中只要符合一項,就屬于小型企業;其他領域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下、員工人數100人以下、總資產1000萬元以下,只要符合一項,就屬于小型企業。在上述企業中,不論企業類型,年銷售額300萬元以下、員工人數20人以下的,就都屬于微型企業。
為什么要看這本書
小微企業雖然規模小,但在生產、銷售、經營、管理上的難度并不見得也小;相反,卻會因為生產專業化程度低、管理力量薄弱、資金緊缺、人手不夠、產品質量不過硬、技術開發落后、業務時有時無等因素而顯得更為繁雜,有更多煩惱,對老板的要求也更高。顯而易見,大中型企業人才濟濟,各項工作正規,老板有什么要求吩咐下去不用操心,就一切全OK了。可是在小微企業,您必須事必躬親,樣樣要想到看到,一腳不到說不定就會出問題,甚至釀成大錯。
小微企業的特點與大中型企業完全不同。所以,小老板們切不要以為自己也讀過幾本有關世界500強的書,就能勝任這個角色了;更不要以為自己天生就是一塊管理的料。要想在競爭充分的市場上賺錢,在哪個國家、哪個朝代都不易。
看了本書會有什么收獲
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全球性難題,不是我國特有的;但我國的小微企業又有獨特的國情和階段特色。
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稅費負擔過重,生存和發展壓力大;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步履維艱;三是融資困難,明明有好的項目,也會因為缺少資金、無法上馬而錯失良機。
與大中型企業不同的是,小微企業的發展更強調“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要“贏利”。不求贏利大小,但求筆筆贏利,積小贏為大贏。兩個基本點,就是要“用對人、用好錢”。當然,在這其中又有無數的學問可供探討,小微企業避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老板只有多多學習別人尤其是其他小微企業的先進經驗,才能切切實實開闊眼界,觸類旁通,抓住關鍵,把小企業一步步做大,做成百年老店,甚至做進世界500強。
無疑,這就是本書想要為您提供的啟發和服務。本書能否起到這樣的作用,只有讀者您最有發言權了。
本書的閱讀對象,主要是小微企業老板、經營管理者,以及一切關心或有志于自主創業的朋友們。
小微企業是2011年出現的新名詞,具體是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數量上看,全國小微企業有4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7.3%。
小微企業的標準在不同行業略有不同。一般認為,工業領域年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員工人數300人以下、總資產4000萬元以下,三項條件中只要符合一項,就屬于小型企業;其他領域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下、員工人數100人以下、總資產1000萬元以下,只要符合一項,就屬于小型企業。在上述企業中,不論企業類型,年銷售額300萬元以下、員工人數20人以下的,就都屬于微型企業。
為什么要看這本書
小微企業雖然規模小,但在生產、銷售、經營、管理上的難度并不見得也小;相反,卻會因為生產專業化程度低、管理力量薄弱、資金緊缺、人手不夠、產品質量不過硬、技術開發落后、業務時有時無等因素而顯得更為繁雜,有更多煩惱,對老板的要求也更高。顯而易見,大中型企業人才濟濟,各項工作正規,老板有什么要求吩咐下去不用操心,就一切全OK了。可是在小微企業,您必須事必躬親,樣樣要想到看到,一腳不到說不定就會出問題,甚至釀成大錯。
小微企業的特點與大中型企業完全不同。所以,小老板們切不要以為自己也讀過幾本有關世界500強的書,就能勝任這個角色了;更不要以為自己天生就是一塊管理的料。要想在競爭充分的市場上賺錢,在哪個國家、哪個朝代都不易。
看了本書會有什么收獲
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全球性難題,不是我國特有的;但我國的小微企業又有獨特的國情和階段特色。
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稅費負擔過重,生存和發展壓力大;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步履維艱;三是融資困難,明明有好的項目,也會因為缺少資金、無法上馬而錯失良機。
與大中型企業不同的是,小微企業的發展更強調“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要“贏利”。不求贏利大小,但求筆筆贏利,積小贏為大贏。兩個基本點,就是要“用對人、用好錢”。當然,在這其中又有無數的學問可供探討,小微企業避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老板只有多多學習別人尤其是其他小微企業的先進經驗,才能切切實實開闊眼界,觸類旁通,抓住關鍵,把小企業一步步做大,做成百年老店,甚至做進世界500強。
無疑,這就是本書想要為您提供的啟發和服務。本書能否起到這樣的作用,只有讀者您最有發言權了。
目次
第一章
決策風險
1.迷信人際關係
小貼士:老鄉騙老鄉,兩眼淚汪汪
2.家族式決策
小貼士:第三只眼睛看"瞧這一家子"
3.法盲
小貼士:違規不能違法,否則遲早出事
4.癡大膽
小貼士:風險來自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5.
小貼士:實質是急功近利
第二章
產品風險
1.質量不過關
小貼士: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2.成本居高不下
小貼士:成本是第一競爭力
3.熱衷於玩概念
小貼士:聰明反被聰明誤
第三章
經營風險
1.總是打不開市場
小貼士:市場永遠正確,錯的是你
2.薄利了不能多銷
小貼士:薄利不能多銷等於自殺
3.貨款收不回來
小貼士: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4.不賺錢
小貼士:不賺錢是企業罪過
第四章
管理風險
1.克扣工資
小貼士:一味克扣員工工資的企業搞不大
2.用人不當
小貼士:用人不當則一事無成
3.員工大量跳槽
小貼士:跳槽不斷是企業地震的前兆
4.授權不明,合同欺詐
小貼士:合同管理不嚴理應付出代價
5.經常上當受騙
小貼士:騙子可恨,被騙可憐
6.存在危機管理誤區
小貼士:臨時抱佛腳,佛把你踢掉
第五章
投資風險
1.率性進入陌生領域
小貼士:盲目是最大的投資風險
2.投資黑洞
小貼士:這種投資像玩"超級瑪麗"
3.利用無形資產不當
小貼士:別白白浪費了最有價值的東西
第六章
融資風險
1.為融資而融資
小貼士:夠用就好
2.沒找對融資顧問
小貼士:企業融資也有媒婆
3.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小貼士:拆了東牆補西牆
第七章
財務風險
1.老闆不懂財務
小貼士:隔行如隔山
2.資金鏈斷裂
小貼士: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3.經常換會計
小貼士:前庭擺擂,後院起火
第八章
稅務風險
1.老婆當會計
小貼士:清官難斷家務事
2.銷毀憑證
小貼士:難言之隱豈能一燒了之
3.內外兩本賬
小貼士: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第九章
道德風險
1.以身試法
小貼士:民不與法鬥
2.滿嘴謊言
小貼士: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
3.好色之徒
小貼士:"色"字頭上一把刀
4.嗜賭如命
小貼士:十賭九騙,久賭必輸
決策風險
1.迷信人際關係
小貼士:老鄉騙老鄉,兩眼淚汪汪
2.家族式決策
小貼士:第三只眼睛看"瞧這一家子"
3.法盲
小貼士:違規不能違法,否則遲早出事
4.癡大膽
小貼士:風險來自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5.
小貼士:實質是急功近利
第二章
產品風險
1.質量不過關
小貼士: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2.成本居高不下
小貼士:成本是第一競爭力
3.熱衷於玩概念
小貼士:聰明反被聰明誤
第三章
經營風險
1.總是打不開市場
小貼士:市場永遠正確,錯的是你
2.薄利了不能多銷
小貼士:薄利不能多銷等於自殺
3.貨款收不回來
小貼士: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4.不賺錢
小貼士:不賺錢是企業罪過
第四章
管理風險
1.克扣工資
小貼士:一味克扣員工工資的企業搞不大
2.用人不當
小貼士:用人不當則一事無成
3.員工大量跳槽
小貼士:跳槽不斷是企業地震的前兆
4.授權不明,合同欺詐
小貼士:合同管理不嚴理應付出代價
5.經常上當受騙
小貼士:騙子可恨,被騙可憐
6.存在危機管理誤區
小貼士:臨時抱佛腳,佛把你踢掉
第五章
投資風險
1.率性進入陌生領域
小貼士:盲目是最大的投資風險
2.投資黑洞
小貼士:這種投資像玩"超級瑪麗"
3.利用無形資產不當
小貼士:別白白浪費了最有價值的東西
第六章
融資風險
1.為融資而融資
小貼士:夠用就好
2.沒找對融資顧問
小貼士:企業融資也有媒婆
3.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小貼士:拆了東牆補西牆
第七章
財務風險
1.老闆不懂財務
小貼士:隔行如隔山
2.資金鏈斷裂
小貼士: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3.經常換會計
小貼士:前庭擺擂,後院起火
第八章
稅務風險
1.老婆當會計
小貼士:清官難斷家務事
2.銷毀憑證
小貼士:難言之隱豈能一燒了之
3.內外兩本賬
小貼士: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第九章
道德風險
1.以身試法
小貼士:民不與法鬥
2.滿嘴謊言
小貼士: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
3.好色之徒
小貼士:"色"字頭上一把刀
4.嗜賭如命
小貼士:十賭九騙,久賭必輸
書摘/試閱
第四章管理風險
4.授權不明,合同欺詐
市場經濟中業務往來、供應合作越來越重視合同的簽訂很正常,但就有許多小微企業由于授權不明,或無法識別合同欺詐行為,最終上當受騙,導致企業因此關門大吉的也并非沒有。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下面試舉幾例:
最常見的合同陷阱形式
最常見的合同陷阱主要有以下七類:
(1)釣魚合同。說穿了就是利用簽訂合同的機會,先向你預付少量的預付款或定金取得你的信任,然后騙取全部貨款。一旦陰謀得逞,你的余款就怎么也拿不到了。
(2)假戲真演。就是利用假公章、假執照、假賬號、假身份證等虛構業務背景,瞞天過海。為了增強可信度,他們一般都會表現得很有來頭、很大方。
(3)合演雙簧。他們一方面在報紙上大做加工組裝之類的虛假廣告,一方面以中介人身份與你簽訂信息中介合同,主要是騙取你的所謂信息費、立項費、中介服務費等。當你拿著合同去簽訂承攬合同時,又要支付一筆質量保證金、合同保證金、材料押金等費用,然后讓你按照他們提供的圖紙制作樣品。殊不知,這樣的圖紙漏洞百出,你是不可能做出合格樣品的。這樣,你就被他們合伙騙了。
(4)偷梁換柱。這主要是通過合同條款中的約定不清,尤其是產品規格、型號、標準等模糊不清;或者簽訂代銷、聯銷合同,可是產品出售后又拒不付款,而是從其他地方購進假冒偽劣產品歸還給你,從而達到頂賬、賴賬的目的。
(5)隔山賣牛。這主要是合同對方把別人的貨說成是自己的,通過編造事實誘你上當,或者重復抵押,“一女多嫁”來騙取錢財。
(6)改頭換面。這主要是對方一旦把你的貨物或貨款騙到手后,就立刻改變公司名稱、地址、性質等。上門討債的你因為人生地不熟,多次催討無果,往往只好不了了之。
(7)金蟬脫殼。一旦把你的貨款或貨物騙到手后,便用它來注冊成立新的公司。而原來的破門面依然還在,專門用來應付像你這樣上門討債的人。
防不勝防的疏于管理
企業疏于管理往往會留下諸多隱患,導致剪不斷,理還亂。
2011年7月,云南某飲用水公司總經理經人介紹與H集團總經理Z達成合作意向,同意將公司擁有的著名商標授權給該飲用水公司使用,期限3年,飲用水公司一次性付給對方加盟費200萬元,付給介紹人技術效勞費100萬元。
協議簽訂后,飲用水公司就開始添置設備,并且在全國籌備3家網點同時開展業務,已投入費用200萬元。但這時候H集團稱,飲用水公司不得從事該品牌水的消費和銷售。如果是這樣,飲用水公司將會造成1120多萬元損失。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Z總經理當初授權飲用水公司使用該商標是一種越權行為。雖然Z是集團總經理,可是集團執行總裁認為,該集團作為一家上市企業,不可能把商標授權給其他企業使用。至此,飲用水公司才覺得自己受騙了。
專家認為,從管理和商業角度看,該集團應該對此負有連帶責任,因為正是該集團疏于管理才會導致這種狀況發生的。但現在的問題是,無論結果如何,對這家飲用水公司來說都已經造成了損失,即使獲得賠償也沒有多大意義;而對于H集團來說,名譽損失是明擺著的。
那么,這里的疏于管理體現在哪里呢?按照法律規定,商標轉讓合同是要在國家商標局備案,并經國家商標局批準、公告后才成立的。容易看出,這里雙方是通過非合規途徑簽訂的商標許可合同,從法律上看應該是無效的。
心有余悸的表見代理
先看一個真實案例:
某建筑安裝公司的王經理出門時丟了一個包,里面有一份已經蓋好公章的空白合同。于是,他立刻吩咐手下在當地晚報上刊登一份合同遺失作廢的聲明。但是不久就有某電器設備供應商找到王經理說,一個月以前有人以王經理的名義與其簽訂一份購買電氣設備配件的合同,價值20萬元。貨物已被取走,但只付了2萬元定金,余款說好在10日內結清。現在10天已經過去了,于是他不得不找上門來,要求王經理按照合同約定支付余款18萬元。
王經理當然不承認有這回事,因為他此前已經登報聲明這份合同遺失作廢的,并且該公司也沒有授權任何人與對方簽訂合同,沒有收到任何貨物。
可是,對方依然把王經理告上法庭,并且在經過一審、二審后,法院最終還是判令其向供貨商支付18萬元余款。
王經理在這里當然要大呼冤枉了,因為他就這樣白白損失了18萬元利潤,而且還受了冤枉氣。可是從法律上講,王經理卻一點也是不冤的。
《合同法》中有一種“表見代理”制度,在這里說穿了就是,這名與電氣設備配件公司簽訂合同的代理人,雖然并沒有得到王經理的授權,但他拿著這份“正式合同”與配件公司簽訂合同時,足以讓配件公司相信,這就是王經理所在建筑安裝公司的正常業務,至少從表面上看是這樣。既然如此,簽訂這份合同的法律后果就該由建筑安裝公司來承擔,至于建筑安裝公司已經造成的損失,應該向簽訂這份合同的代理人(詐騙犯)追償。事實上這是很難追償到的,所以這里的王經理只能打落牙齒往肚里吞。
法律為什么要這樣規定呢?究其原因在于,表見代理的產生通常是由被代理人存在以下過錯造成的:公章保管不善,或者加蓋有公章的合同等保管、使用不慎或被盜;授權不明,致使代理人超越代理權行使職權;代理人在被終止代理權后沒有通知相關單位和人員。正因如此,簽訂合同的另一方無法識別這些過錯是否存在,所以對方在法律上是無過錯的。
授權不明,協議荒唐害人
合同陷阱不僅僅在于對方,也在于自身企業。有時候對業務員授權不明,簽下荒唐協議,同樣會莫名其妙地給企業造成損失,令人后悔不已。
常熟某紡織品公司與姜堰某布廠之間一直是有棉紗交易往來的。公司業務員劉某在與布廠簽訂的合同中載明,如果公司供應的棉紗出現質量問題,以前付給布廠的2萬元貨款就作為補償對方的損失了。
11月23日,布廠要求紡織品公司送7噸棉紗過來,價值11.5萬元。當天劉某與布廠又簽訂一份質量問題協議,約定由紡織品公司按每米9.5元的價格把布廠織出來的5萬多米次品布購回時沖減棉紗款。這就是說,如果按照這份協議執行的話,紡織品公司需要用近50萬元才能把布廠的次品布買回去。
紡織品公司這下慌了,認為劉某無權簽訂質量問題協議,便向法院起訴,要求布廠支付兩筆貨款共計13.5萬元,以免夜長夢多。
法院最終駁回了紡織品公司的起訴,認為劉某當然是有權簽訂這份合同的。首先是劉某在過去的4年中一直擔任該公司業務員,并且一直代表紡織品公司與布廠處理棉紗購銷業務,所以布廠有理由認為劉某是紡織品公司的全權代表,在發生質量問題時有權代表紡織品公司與布廠協商處理。再說了,劉某在與布廠簽訂第一份質量問題協議書之后,紡織品公司并沒有否認,也沒有提出異議,這與促使布廠現在與劉某簽訂第二份質量問題協議是有因果關系的。劉某在第二份質量問題協議簽訂后的第二天,就向公司負責人匯報了,并沒有什么異議,現在一個多月過去了,紡織品公司才提出異議,這時候布廠已經按協議將布織好,等待紡織品公司付款提貨呢。法院認為,即使劉某沒有代理權,其行為也已經構成表見代理,更不用說,劉某在這里的代理行為是有效的,并無不妥。
后來,經法院調解,布廠終于同意支付紡織品公司3.2萬元,以此來換取兩份質量問題協議書的終止。
這就是說,這家紡織品公司由于對業務員管理不嚴,致使業務員在外擅自簽訂對公司不利的協議,給公司造成了10.3萬元損失。
·小貼士:合同管理不嚴理應付出代價
(1)俗話說:“白紙黑字上寫著,賴是賴不掉的。”確實,市場經濟需要合同作為約束雙方的依據,但與此同時也會作為束縛雙方或某一方的桎梏。一旦被別有用心者利用,就會成為陷阱。即使一時疏忽,也可能會釀成巨大損失。
(2)與對方簽訂合同前一定要審查對方的資格,以保證合同條款能夠得到正常履行。同時要注意,如果合同金額較大,就必須請相關專業人士起草或審核,把可能出現的問題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上當受騙造成損失、壞了心態。
(3)判斷合同詐騙和合同糾紛的主要區別在于:看對方有無履約能力、履約行為、簽約后的財物流向、是否愿意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對方根本不具備履約能力,或者只具備部分履約能力;只想行使權利,不想履行義務;財物到手后用于非正常途徑;事后推卸責任,或敷衍了事,甚至攜款潛逃等,這些都是詐騙特征。
第五章投資風險
3.利用無形資產不當
企業資產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許多老板會重視有形資產而輕視無形資產,可是,有時候無形資產的價值比有形資產更大。更重要的是,無形資產通常會增值,而有形資產卻會不斷折舊、減少。
當然,并不是所有小微企業都有無形資產,也不是所有小微企業都沒有無形資產。甚至,有些小微企業當初創業就是因為老板擁有某項無形資產或專利,在此基礎上想把它產業化而辦實業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很好地把這種無形資產或專利進行資本化運作,會給企業的壯大和騰飛起到一針定乾坤的作用。
無形資產的概念及其涉稅規定
許多小微企業對無形資產不夠重視,也就更談不上在無形資產投資中的相關涉稅處理規定了。其實這方面是很重要的,一進一出就會影響企業利益。
所謂無形資產,是指個人或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以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從廣義上看,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企業會計中的無形資產通常是狹義概念,僅僅是指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但不包括商譽,因為它不可辨認。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無形資產必須同時符合以下兩項條件:一是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會流入企業。只有這樣,才能作為你的一項資產來對待。二是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像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因為其成本無法可靠計量,就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根據現行稅法規定,小微企業轉讓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取得的收入,應當征收營業稅,同時征收企業所得稅;但如果是以這些無形資產投資入股,情況就不同了。
無論企業還是個人,用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無形資產投資,就是投資入股后完全參與對方的經營管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這種情況就不屬于營業稅征稅范圍,所以不需要繳納營業稅;至于以后如果發生股權轉讓,再按照轉讓無形資產稅目征稅。另一種情況是無形資產轉讓,就是允許對方使用你的無形資產,你不承擔投資經營風險,而是按照營業額的一定比例收取轉讓費,這時候應當按照無形資產稅目來征收營業稅。
在所得稅方面,企業在吸收無形資產后的經營收入,應當分解為按公允價值銷售非貨幣資產和投資業務兩部分來進行所得稅處理。通俗地說就是,如果沒有這項無形資產投入,應該繳納多少所得稅;而現在有了這項無形資產投入,又應該繳納多少所得稅,這兩種情況要分別考慮。
如果是個人擁有的無形資產對外投資入股,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非貨幣性資產評估增值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批復》(國稅函【2005】19號),投資企業取得企業股權時不需要征收個人所得稅,但是在投資收回、轉讓或清算股權時如有所得,要按規定征收個人所得稅,計稅標準是該項無形資產評估前的原值。實際上這就意味著,允許個人在轉讓無形資產時遞延征收所得稅。
從上容易看出,無論作為個人還是企業來說,當你了解了這些政策規定后,在有效利用無形資產時就會多一種選擇。
無形資產是小微企業成長催化劑
在這方面,最簡單的辦法是以這種無形資產為龍頭創辦企業,或者發展加盟企業或產業,把它做大做強。因為這種資產是無形的,所以并不需要增加多少額外付出就能盤活資產(無形資產),說是一本萬利也不為過。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想開一家小吃店,比如要辦一家餛飩店,與其簡簡單單地開一家普通餛飩店,就不如另辟蹊徑,著重花大力氣先打響品牌,然后通過無形資產來賺錢。否則,如果你是開一家普通的餛飩店,賺到的一般只是行業平均利潤;可是如果你能創出一種特色品牌來,顧客吃了都想做回頭客,這時候你就可以利用這種無形資產(品牌)來賺錢了,而且利潤會成倍增加。
例如,這時候你可以利用你的這種品牌吸引別人的投資,把企業進一步做大。這就意味著你不用追加投資,甚至可以抽出原來的投資,就可以擴大規模。也可以利用這種品牌在外地開設分店,允許別人使用你的服務商標,旱澇保收地收取一定的品牌加盟費和管理費,全方位贏利。
如果說開設這樣的餛飩店還是小打小鬧的話,那么要想把企業做大也并非難事。中國前首富、被譽為“光伏界比爾?蓋茨”的施正榮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2000年,留洋博士施正榮回國尋找創業機會。他帶著在澳大利亞打工2年掙得的40萬美元,以及僅有的一個創立太陽能科技企業的概念與無錫市政府進行接觸。在此之前,無錫市政府一直在尋找技術含量高、回報率高的項目,雙方一拍即合。在無錫市政府的出面協調下,當地幾家國有企業共同出資600萬美元,連同施正榮的40萬美元現金、施正榮的個人技術作價160萬美元,共同創立了當今國內最大、全球光伏行業前三強的中澳合資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誕生,使得我國光伏產業與國際之間的差距一下子縮短了15年。
4年后的2005年末,尚德公司完成私有化改造后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施正榮以150億元的個人身價,被《新財富》雜志評為2006年中國首富。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施正榮當初沒有這160萬美元的技術入股,這一切都將被改寫。
無形資產問題也會導致企業一團糟
本篇提出要善于利用無形資產,就說明這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當,也會出現一系列問題,乃至把企業逼上絕路。大致看來,這些問題主要有:
(1)不把字號當回事。俗話說:“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可是許多企業尤其是壟斷性質的企業到現在還沒有自己的廠商字號,甚至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損失。因為字號與生俱來就是企業的第一筆無形資產。
(2)開發無形資產不查詢。結果是,你這邊投入大量技術人員和巨額資金開發的技術或商標,多少年前國外就已經被申請專利了,或者根本就不能用。“安吉”牌冰淇淋投入上百萬元宣傳費后才得知因為這是地名不能注冊,導致企業最終破產,就是一例。
(3)高新技術無專利。高新技術不申請專利,就好比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201校園卡”發明者因為忘記申請專利,所以雖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也只得到1000多元獎金;另一家企業利用該技術開發產品,銷售額一下子就達到幾十億元。
(4)論文葬送專利。發表論文有可能葬送專利權等無形資產,因小失大。美國能源大王哈默曾經看中“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準備投巨資在全球推廣,可是后來發現這50項技術已經全部在文獻中公開,不能再申請專利了,只好作罷。
(5)顯擺喪失新穎性。專利是要新穎性的,可是許多企業出于炫耀需要,最終因為喪失這種新穎性而被撤銷專利。一個已經申請了專利的產品在某市試銷產品被搶購一空,競爭對手就申請要求撤銷其專利,認為這種專利不再具有新穎性,專利不專了。
(6)商標不申請注冊。商標不注冊后患無窮。有100多年歷史的北京名小吃“爆肚馮”,雖說“500年前是一家”,可其中就有一家馮掌柜在注冊了“爆肚馮”的服務商標后,告了另一家沒注冊的馮掌柜,致使后者不得不摘下寫有“爆肚馮”字樣的牌匾。
(7)技術開發中侵犯別人的專利權。這種情形多是無意的,但也有故意的。柯達公司明知寶麗來公司的瞬間成像相機已獲專利,依然堅持生產同一產品,為此打了一場長達15年的官司。最終結果是柯達公司賠償對方近10億美元,不但因此遭受重創,而且必須退出市場。
(8)商標標志出歧義。商標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但如果出了歧義就會起到反作用。當年福特二世用父親的名字“Edsel”做新車商標,由于與一種咳嗽藥水發音相近,引起消費者反感,為此損失了3.5億美元。豐田公司在美國推銷時也犯過同樣的錯誤。
(9)商標沒有獨創性。商標應該具有獨創性。沒有獨創性的商標很難阻止別的商家使用,并且有可能被人搶注。聯想公司的商標“Legend”就因為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英文單詞,在國外被人搶注,不能不說是該公司在國際化經營戰略中的一大遺憾。
(10)不懂得維護商標的涉外權益。商標應該是在全球通行的,可是由于企業不重視維護商標的涉外權益,從而導致這種無形資產不能國際化,以至于中國的“鸚鵡”商標在日本只能叫“蜻蜓”,“五星”在美國只能叫“九星”,“聯想”在境外無法“聯想”等等。
(11)廣告侵犯知識產權。企業想讓廣告容易被人記住很好理解,但如果因此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就會弄巧成拙。樂百氏未經詞作者同意就在電視廣告中把歌詞“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擅自改為“小燕子,小淘氣,開開心心樂百氏”,被判侵權了。
(12)秘密類信息不設防。秘密信息類無形資產是企業競爭的制勝法寶,可是有的企業卻在有意無意間泄密,甚至拱手示人。某技術人員跳槽后另起爐灶,生產同樣的產品,原單位把他告上法庭。法庭查明,原單位并沒有與該員工簽訂保密協議,所以不構成侵權;更可笑的是,原單位在該產品技術成果鑒定書上標明的密級竟然是公開!
(13)惡意搶注域名。域名在網絡世界是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但有些小微企業在“注冊在先”方面理解偏了。某公司一下子就搶注了幾千個其他廠商、個人姓名的域名,注冊費用幾百萬元,每年的維護費用也是幾百萬元,結果不但沒人買,而且還引來一大堆糾紛,不得不被撤銷,同時還要支付昂貴的訴訟費用、律師費用和賠償。
(14)以為萬物皆專利。經常有人動不動就宣稱自己發明了某某專利。某企業甚至宣稱發明了全球最大的專利,研制出了“世界政府”“世界元”和“世界身份證”,一旦被聯合國采納,將會連續30年收到各國GDP15%的專利費,被人罵作神經病。
(15)模仿別人的商標弄巧成拙。有些企業認為模仿別人的商標是一條捷徑,所以就出現了“馬頭人”葡萄酒、“康帥傅”方便面等。但北京恒升電子只用50元案件受理費狀告杭州恒生電子侵犯其注冊商標權,就使得這家正在計劃上市的企業不得不暫停股票發行。
(16)在別人的無形資產權利上打主意。這實際上是侵犯了他人在先權利,所以必定會引來糾紛。江蘇三毛集團以張樂平創作的“三毛”漫畫形象注冊商標,被張樂平的遺孀和子女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權、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17)廣告無法形成無形資產。企業打廣告的目的就是要形成無形資產,可是這種愿望并非一定能實現。一家糖果廠投入大量資金獨家贊助電視劇,結果因為只說自己是“麥麗素”而沒說商標,引發許多企業爭先恐后生產麥麗素,自己的市場份額反而越來越小。
(18)商標通用化沖淡專利權。商標知名度是一把雙刃劍,知名度過大以至于成了通用名詞,反而會失去專有價值。比如有些企業把商標作為路橋、廣場名稱就是如此。少林寺在國外已經被當做“中國武術”的代名詞,某些國家正在對這一商標的專有性提出質疑。
(19)商標沒有續展。商標注冊是有年限的,如果到期沒有辦理續展手續,被別人注冊了去,豈不是很冤枉?而這樣的事例還真不少。某冰箱廠的“冰峰”商標就是這樣,到期沒有續展,被別人注冊并擁有,后來硬是花了30萬元才買回來。
(20)專利沒有交年費。專利不交年費會失效,因此喪失專利令人哭笑不得。某企業有一項國際領先的發明獲得了專利權,外國公司興沖沖地跑過來要與之合作,主動提出這項專利權可作價2000萬元,但誰知道最終卻因為這項專利沒交年費而早已終止。
(21)商標延伸過度。一種產品的商標能否延伸到其他產品上去,要非常慎重。否則容易在市場造成混亂,自己打垮自己。某著名品牌的餐巾紙商標自從被該企業用在婦女衛生巾上后,就失去了消費者對該商標的信任和忠實,反而引起混亂、丟掉了市場。
(22)無形資產評估成走過場。無形資產評估的目的本來是保值增值、改善管理,結果被人用來作為走過場的工具,企業想要評估價多少,都能讓你心想事成。某企業想利用無形資產發展連鎖經營,結果2.9億元的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把合作方全給嚇跑了。
(23)無形資產無人過問。許多小微企業也知道無形資產的重要性,可是卻既沒有無形資產資源,也沒有無形資產管理人員和機構、制度,事與愿違。2003年,有著352年歷史的“王麻子”剪刀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就與沒有充分發掘好這塊無形資產有關。
(24)國有無形資產隱性流失。國有企業改制時不評估或少評估無形資產已經成為慣例,原因有三:一是賬上可能沒有無形資產記載;二是本來就擔心企業改制無法進行下去,如果有無形資產就更擔心賣不出去了;三是無形資產評估要花錢,所以干脆不搞。
(25)殼資源不是無形資產。許多上市公司錯誤地把殼資源當做無形資產,認為自己一上市就自動擁有了無形資產,或者把股價與凈資產的差額看做是無形資產,這實際上是把股市泡沫與無形資產等同起來了。殼資源是一大中國特色,在退市機制下一文不值。
(26)商譽不是無形資產的全部。傳統會計認為“無形資產以商譽(企業兼并價格超出被兼并企業賬面凈值的差價)為主”,而實際上,這個差額除了無形資產外,更主要的是對被兼并企業未來預期的評價。如果把商譽看做無形資產,會掩蓋產權交易中的黑幕。
·小貼士:別白白浪費了最有價值的東西
(1)無形資產對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暴利時代賺錢更多的是靠機會,而微利時代更多的是靠獨特的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正因如此,可口可樂公司老板才敢說:“即使我的廠房全部化為灰燼,我也能在三天之內重建可口可樂。”
(2)目前全社會對無形資產的誤區非常多。認真對照上述經驗教訓構建無形資產,會對你在微利時代如何獲利指明方向。全球第一零售商沃爾瑪超市天天喊“天天低價”卻天天賺錢,從某種意義上說,靠的就是無形資產而不是商品。
(3)《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95條規定: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也就是說,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加扣50%,這對企業是有利的。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