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四大起源之謎:人類(第2版)》是“四大起源之謎”系列之一。本書用通俗的語言和圖文並茂的形式,與你一起探討有關人類起源這一重大命題,並用大量的篇幅介紹古人類學家為尋找人類起源有關線索所作的艱苦工作和重大發現,與此同時也介紹他們提出的有關人類起源的重要思想,以及一些在古人類學界引起強烈爭論的學術觀點,意在開闊讀者的視野,並全方位地介紹古人類學的進展和面臨的困惑。
名人/編輯推薦
《四大起源之謎》分《宇宙》《地球》《生物》《人類》四冊,它們不僅能帶你回到150億年之前宇宙大爆炸的那一瞬間,讓你經歷46億年前原始地球的孕育過程,更重要的是,它們能讓你深刻地認識到萬事萬物發生發展這一不變的運動規律。你以為宇宙是死寂的嗎?錯了,不只是地球在自轉和公轉,太陽系、銀河系,仙女星系乃至整個宇宙都不是靜止的,它們都在運動!你以為人生來就這么聰明,生來就是世界的主宰嗎?錯了,相比于46億年高齡的地球,人類只有幾百萬年的歷史,那只是一瞬!而且,如果不是恐龍在6500萬年前意外滅絕,作為從哺乳動物進化來的人類根本就得不到發展的空間、登不上進化的舞臺。自然界一切的一切都要經歷誕生、壯大、衰落、死亡這一發生發展螺旋式循環過程。關鍵就在于要明白這一點,明白世界萬事萬物是變化的,這樣,我們就不會默守陳規,就不會止步不前,就會勇于進取,不斷創新,笨者就有可能變聰明,窮者就有可能變富,弱小就有可能變強大!
陳翁良編著的《人類(第2版)》用通俗的語言和圖文并茂的形式,與你一起探討有關人類起源這一重大命題。
陳翁良編著的《人類(第2版)》用通俗的語言和圖文并茂的形式,與你一起探討有關人類起源這一重大命題。
序
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是如此博大如此精彩。自從人類意識到自身存在的那一刻起,就從沒停止過對自己生存環境的考察和探究。愛因斯坦說過:“最不可理解的事就是這世界竟然是可以理解的。”現在,我們理解的范圍大到100億光年以上(望遠鏡的最大可視距離),小到十億分之一米以下(顯微鏡的最大分辨率)。
像人類這樣智力發達的神奇物種最初來自何處?他們如何懂得去思索自身起源之謎?他們又怎樣找到自身起源的謎底?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在探索之中。
親愛的讀者,相信你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上述的疑問。你現在拿在手中的書雖然不能徹底回答這些問題,因為有些答案至今仍在探索之中,但這套書將會帶給你一種對自然對生命的驚嘆和敬畏。《四大起源之謎》分《宇宙》《地球》《生物》《人類》四冊,它們不僅能帶你回到150億年之前宇宙大爆炸的那一瞬間,讓你經歷46億年前原始地球的孕育過程,更重要的是,它們能讓你深刻地認識到萬事萬物發生發展這一不變的運動規律。你以為宇宙是死寂的嗎?錯了,不只是地球在自轉和公轉,太陽系、銀河系,仙女星系乃至整個宇宙都不是靜止的,它們都在運動!你以為人生來就這么聰明,生來就是世界的主宰嗎?錯了,相比于46億年高齡的地球,人類只有幾百萬年的歷史,那只是一瞬!而且,如果不是恐龍在6500萬年前意外滅絕,作為從哺乳動物進化來的人類根本就得不到發展的空間、登不上進化的舞臺。自然界一切的一切都要經歷誕生、壯大、衰落、死亡這一發生發展螺旋式循環過程。關鍵就在于要明白這一點,明白世界萬事萬物是變化的,這樣,我們就不會默守陳規,就不會止步不前,就會勇于進取,不斷創新,笨者就有可能變聰明,窮者就有可能變富,弱小就有可能變強大!
親愛的讀者,我們極其珍視眼前的偶然,那就是你現在正翻看著這套書。相比于我們的編輯工作,這個偶然同樣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是如此渴望能通過這套書與你交流,與你分享對宇宙、對地球、對生物和對人類自身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
像人類這樣智力發達的神奇物種最初來自何處?他們如何懂得去思索自身起源之謎?他們又怎樣找到自身起源的謎底?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在探索之中。
親愛的讀者,相信你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上述的疑問。你現在拿在手中的書雖然不能徹底回答這些問題,因為有些答案至今仍在探索之中,但這套書將會帶給你一種對自然對生命的驚嘆和敬畏。《四大起源之謎》分《宇宙》《地球》《生物》《人類》四冊,它們不僅能帶你回到150億年之前宇宙大爆炸的那一瞬間,讓你經歷46億年前原始地球的孕育過程,更重要的是,它們能讓你深刻地認識到萬事萬物發生發展這一不變的運動規律。你以為宇宙是死寂的嗎?錯了,不只是地球在自轉和公轉,太陽系、銀河系,仙女星系乃至整個宇宙都不是靜止的,它們都在運動!你以為人生來就這么聰明,生來就是世界的主宰嗎?錯了,相比于46億年高齡的地球,人類只有幾百萬年的歷史,那只是一瞬!而且,如果不是恐龍在6500萬年前意外滅絕,作為從哺乳動物進化來的人類根本就得不到發展的空間、登不上進化的舞臺。自然界一切的一切都要經歷誕生、壯大、衰落、死亡這一發生發展螺旋式循環過程。關鍵就在于要明白這一點,明白世界萬事萬物是變化的,這樣,我們就不會默守陳規,就不會止步不前,就會勇于進取,不斷創新,笨者就有可能變聰明,窮者就有可能變富,弱小就有可能變強大!
親愛的讀者,我們極其珍視眼前的偶然,那就是你現在正翻看著這套書。相比于我們的編輯工作,這個偶然同樣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是如此渴望能通過這套書與你交流,與你分享對宇宙、對地球、對生物和對人類自身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
目次
一、大自然的一員1.人類起源的神話與傳說2.動物界中的一員3.走出《神創論》的第一步4.人類起源的間接證據:人類與現在的非洲猿是最近的親屬(1)人類的近親:類人猿(2)人類與類人猿的比較(3)人猿同祖演化圖2.人類起源的直接證據:已絕滅的古猿化石(1)如何識別古猿或古人類化石(2)一系列的古猿化石的發現(3)早期人科成員:南方古猿化石的發現(4)人、猿共同祖先的活樣板:俾格米黑猩猩三、400萬~500萬年的旅程1.南方古猿階段(距今約700萬年)2.能人階段(距今200萬~150萬年)3.直立人階段(距今200萬~20萬年)4.早期智人階段(距今25萬~4萬年)5.晚期智人階段(距今5萬~1萬年)(1)克羅馬農人(2)普雷德莫斯特人及其他四、中國人的根1.直立人階段2.早期智人階段3.晚期智人階段4.中國人的根在哪裡
書摘/試閱
1.南方古猿階段(距今約700萬年)
南方古猿化石的首次發現是在1 924年,在非洲南部阿扎尼亞(南非)的湯恩采石場。當時,采石工人們將爆破出來的1個化石頭骨轉送到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威特沃特蘭斯德大學醫學院任教的雷蒙德·達特那里,年輕的達特非常高興,花了整整三天三夜進行整理。這個不完整的頭骨保存有大部分面骨、部分顱骨、顱內膜、下頜骨和頜骨上全套的乳齒和正在萌出的4個第一恒臼齒,頭骨屬于一個6歲的幼兒。雖然采石場堆積物年代無法精確測定,但科學估算認為小孩生活于200萬年前。1925年,達特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認為頭骨具有許多似猿的性狀,如小的腦袋、前突的上下頜骨,同時也有不少人類的特點,如上下頜骨前突程度比猿要小,頰齒咬合面平,犬齒小。但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特征是枕骨大孔的位置接近顱底中央,與人相似,而猿類的枕骨大孔位于顱底偏向后方。枕骨大孔接近顱底中央反映了人的兩足直立行走的姿勢,此時頭是平衡于脊柱的頂端,與猿前傾的頭向不同。湯恩幼兒枕骨大孔接近顱底中央,表明小孩能兩足行走。進而達特認為湯恩幼童是與人類最接近的兩足行走的猿,它代表了比現生和化石的猿類更接近于人的這一支,是猿和人之間的中間環節,即人們正在尋找的“缺環”。因該化石是在非洲南部發現,故取名南方古猿非洲種。不料,論文發表后,許多人表示反對,英國當時的著名人類學權威曾發出這樣的嘲諷:像大多數父母一樣,達特教授對“幼兒”過分熱情了。他們主張把南方古猿和大猩猩歸于一類。連達特的老師也不支持他,認為南非發現的化石不過是另一個猿類化石。然而,蘇格蘭古生物學家布魯姆教授看了達特的報告后,親自執筆寫信支持達特的研究。幾年后,布魯姆教授帶了助手親自到南非尋找人類化石,他們發現了很多與湯恩幼童相似的人類化石,還有不少更為粗壯的同一類型的化石。與此同時,達特也在南非繼續研究并尋找人類化石,同樣獲得了不少南方古猿化石。經過多年的尋找,在南非的斯特克方丹,斯瓦特克朗、克羅姆德萊和馬卡潘斯蓋特等地相繼發現了幾十個南方古猿化石,當時命名了不少種名。
20世紀50年代人類學家們決定將已有的過多的人類的物種加以歸并,只承認兩個物種。當然,兩者都是兩足行走的猿,都是像湯恩小孩那樣的似猿動物。兩個物種的主要差別在于其頜骨和牙齒:兩者的頜骨和牙齒都較大,但是一個物種比另一個物種更為粗壯。較纖細的種被命名為南方古猿非洲種,這是達特1924年給予湯恩小孩的名稱;較粗壯的那個種被恰如其分地稱作南方古猿粗壯種。粗壯型最后絕滅,而纖細型經過一系列適應、演變最后向人的方向發展。估計生活在距今350~150萬年之間。
20世紀50年代以后,人們尋找人類化石的地點轉移到了東非,并且在那里相繼發現了眾多類型的化石,這與東非重要的地質特點有關。大約在1200萬年前,由于持續的地質構造力量使東非大地上形成一條大裂谷,它穿越東非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抵紅海沿岸,經坦桑尼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境,而后繼續向北延伸經紅海、亞喀巴灣,直至死海和約旦河谷。地表上表現為從南到北的一系列峽谷和湖泊。大裂谷的存在形成了妨礙動物群東西方交流的屏障,進一步促進了一種富有鑲嵌性生態環境的形成。有人認為這種東西向的屏障對于人和猿的分道揚鑣的進化是關鍵性的。由于環境的力量,人和猿的共同祖先群體本身便分開了,這些共同祖先的西部后裔致力于適應生活在濕潤的樹叢環境,演變發展至今就成為現生猿類,如大猩猩、普通黑猩猩和矮小黑猩猩;這些共同祖先東部后裔中的大部分,由于不適應環境的改變而逐漸絕滅,而其中的一小部分,卻幸運地得到了一種新的適應,它們能夠在開闊的環境中生活,并且開創了一套全新的技能。兩足行走是在改變的環境條件下,被賦予的最重要的生存優勢,它使這種猿最終踏入了人類的門檻。
東非古人類化石和古文化遺物的大量被發現,首先應歸功于利基家族,他們一家從1931年始就辛勤耕耘在東非的大地上。在炎炎的烈日下,工作條件之艱辛,自然環境之惡劣常人是難以想象的,但他們一家一干就是20年。1959年他們的勞動終于得到了回報。是年路易斯·利基的夫人瑪麗·利基在坦桑尼亞奧杜威峽谷更新世早期的地層中發現東非第一個早期人科化石。這個頭骨與南非的南方古猿粗壯種很相像,甚至比粗壯種還要粗壯些,他們是堂兄弟。路易斯·利基將其命名為南方古猿鮑氏種(曾稱東非人)。經測定生活于距今175萬年前。南方古猿鮑氏種被認為是南方古猿粗壯種在東非的地理變異。
P31-36
南方古猿化石的首次發現是在1 924年,在非洲南部阿扎尼亞(南非)的湯恩采石場。當時,采石工人們將爆破出來的1個化石頭骨轉送到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威特沃特蘭斯德大學醫學院任教的雷蒙德·達特那里,年輕的達特非常高興,花了整整三天三夜進行整理。這個不完整的頭骨保存有大部分面骨、部分顱骨、顱內膜、下頜骨和頜骨上全套的乳齒和正在萌出的4個第一恒臼齒,頭骨屬于一個6歲的幼兒。雖然采石場堆積物年代無法精確測定,但科學估算認為小孩生活于200萬年前。1925年,達特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認為頭骨具有許多似猿的性狀,如小的腦袋、前突的上下頜骨,同時也有不少人類的特點,如上下頜骨前突程度比猿要小,頰齒咬合面平,犬齒小。但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特征是枕骨大孔的位置接近顱底中央,與人相似,而猿類的枕骨大孔位于顱底偏向后方。枕骨大孔接近顱底中央反映了人的兩足直立行走的姿勢,此時頭是平衡于脊柱的頂端,與猿前傾的頭向不同。湯恩幼兒枕骨大孔接近顱底中央,表明小孩能兩足行走。進而達特認為湯恩幼童是與人類最接近的兩足行走的猿,它代表了比現生和化石的猿類更接近于人的這一支,是猿和人之間的中間環節,即人們正在尋找的“缺環”。因該化石是在非洲南部發現,故取名南方古猿非洲種。不料,論文發表后,許多人表示反對,英國當時的著名人類學權威曾發出這樣的嘲諷:像大多數父母一樣,達特教授對“幼兒”過分熱情了。他們主張把南方古猿和大猩猩歸于一類。連達特的老師也不支持他,認為南非發現的化石不過是另一個猿類化石。然而,蘇格蘭古生物學家布魯姆教授看了達特的報告后,親自執筆寫信支持達特的研究。幾年后,布魯姆教授帶了助手親自到南非尋找人類化石,他們發現了很多與湯恩幼童相似的人類化石,還有不少更為粗壯的同一類型的化石。與此同時,達特也在南非繼續研究并尋找人類化石,同樣獲得了不少南方古猿化石。經過多年的尋找,在南非的斯特克方丹,斯瓦特克朗、克羅姆德萊和馬卡潘斯蓋特等地相繼發現了幾十個南方古猿化石,當時命名了不少種名。
20世紀50年代人類學家們決定將已有的過多的人類的物種加以歸并,只承認兩個物種。當然,兩者都是兩足行走的猿,都是像湯恩小孩那樣的似猿動物。兩個物種的主要差別在于其頜骨和牙齒:兩者的頜骨和牙齒都較大,但是一個物種比另一個物種更為粗壯。較纖細的種被命名為南方古猿非洲種,這是達特1924年給予湯恩小孩的名稱;較粗壯的那個種被恰如其分地稱作南方古猿粗壯種。粗壯型最后絕滅,而纖細型經過一系列適應、演變最后向人的方向發展。估計生活在距今350~150萬年之間。
20世紀50年代以后,人們尋找人類化石的地點轉移到了東非,并且在那里相繼發現了眾多類型的化石,這與東非重要的地質特點有關。大約在1200萬年前,由于持續的地質構造力量使東非大地上形成一條大裂谷,它穿越東非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抵紅海沿岸,經坦桑尼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境,而后繼續向北延伸經紅海、亞喀巴灣,直至死海和約旦河谷。地表上表現為從南到北的一系列峽谷和湖泊。大裂谷的存在形成了妨礙動物群東西方交流的屏障,進一步促進了一種富有鑲嵌性生態環境的形成。有人認為這種東西向的屏障對于人和猿的分道揚鑣的進化是關鍵性的。由于環境的力量,人和猿的共同祖先群體本身便分開了,這些共同祖先的西部后裔致力于適應生活在濕潤的樹叢環境,演變發展至今就成為現生猿類,如大猩猩、普通黑猩猩和矮小黑猩猩;這些共同祖先東部后裔中的大部分,由于不適應環境的改變而逐漸絕滅,而其中的一小部分,卻幸運地得到了一種新的適應,它們能夠在開闊的環境中生活,并且開創了一套全新的技能。兩足行走是在改變的環境條件下,被賦予的最重要的生存優勢,它使這種猿最終踏入了人類的門檻。
東非古人類化石和古文化遺物的大量被發現,首先應歸功于利基家族,他們一家從1931年始就辛勤耕耘在東非的大地上。在炎炎的烈日下,工作條件之艱辛,自然環境之惡劣常人是難以想象的,但他們一家一干就是20年。1959年他們的勞動終于得到了回報。是年路易斯·利基的夫人瑪麗·利基在坦桑尼亞奧杜威峽谷更新世早期的地層中發現東非第一個早期人科化石。這個頭骨與南非的南方古猿粗壯種很相像,甚至比粗壯種還要粗壯些,他們是堂兄弟。路易斯·利基將其命名為南方古猿鮑氏種(曾稱東非人)。經測定生活于距今175萬年前。南方古猿鮑氏種被認為是南方古猿粗壯種在東非的地理變異。
P31-36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