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2012中國雜文年選》持之有據,針砭時弊,人物,大多深刻而幽默,尖銳潑辣,尋根溯源,一語中的,充分展示出作為“投槍與匕首”的雜文的獨特風格,充分體現出中國公民權利意識的增強,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當下黨和政府一系列為民愛民、和諧穩定的方針政策的認同與期待。綜覽全稿,我認為其整個基調是健康積極的,除個別者外,絕大部分文章都能恰如其分,掌握分寸。
作者簡介
鄢烈山,雜文家,時評家,全國第三屆(2001-2003)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退休前為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高級編輯,現為個人紀事叢書“白紙黑字”主編。
名人/編輯推薦
雜文是文學殿堂中一種比較獨特的文體,它的形式靈活,可以抒情、可以敘事、可以議論,具有應用性強和戰斗性強的鮮明特點。鄢烈山編選的《2012中國雜文年選》精選了2012年度優秀雜文作品,盡顯年度雜文寫作之盛景與實績。入選作品,或立論新穎獨到、發人所未發、令人為之一震,或極具思想鋒芒、尖銳觸及習俗及傳統、給人以醒醐灌頂、拍案驚奇感覺。
序
2012年注定了是重要的,也是熱鬧的一年:一方面,如同在美國是“大選年”,在中國,是執政黨中央委員會的“換屆年”。非但有預定科目,更有不在預案的自發節目,最大的兩件:一是所謂“重慶模式”的要角王立軍出奔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以及主角薄熙來的倒臺;二是由日本政府違反“擱置爭議”的共識進行“購島”挑釁而引起的釣魚島風波。薄王事件不僅暴露了他們主推的所謂“唱紅打黑”的偽善,也引起大眾對“文革”死灰復燃的警惕。而在釣魚島事件中,波及國內的“抗日”游行示威中所發生的打砸搶燒暴力行為,更讓我們看到“文革”悲劇重演的嚴重可能性。
因此,今年的雜文有一個重大主題是關于“文革”的。曾穎的《應該從“懷念‘文革”’聲中反思些什么》,是就其大者而言;王彬彬的《“文革”時期的農村工分問題》等篇章,則是就相對具體的問題反思“文革”。另一個重要主題是關于愛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本書里三葉徐的《我對釣魚島的承諾》、王石川的《做公民,為晦暗注入亮色》,都表達了一種理性的態度。
不但在上述兩件大事上,在一般共同事件爭論中也常見有“文革”遺風。所不同的是毛澤東時代,給對方扣的政治帽子是“反革命”或“三反分子”(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如今則動輒指人為“漢奸”、“帶路黨”。所謂“文革”遺風有多種表現:斗爭哲學,仇恨心態,兩極思維,非友即敵;“唯我獨革”,不容異見,對方或是“漢奸”或是“五毛”,或是敵人或是“病人”,或是“既得利益者”或是“犬儒”;黨同伐異,只問“立場”,不問是非不辨真偽只分幫派搞“站隊”;崇尚暴力,踐踏法律,要么以“陰謀論”誅心追動機問罪,要么只要“大方向正確”而不管手段是否正義……這些年特別是今年,讓很多人清醒地體察到清除“文革”遺毒有多么重要和艱難。
這本年選并不是“文革”反思專集。作為導讀,為節省篇幅計,下面把本書入選的雜文大致分類,并結合推介最優篇章和年度最優作者來談一談。
通常意義的現代雜文(不包括文書、書信、演講等應用文之有文采者),大抵可分四類。
一是時評類。魯迅說雜文是“攻守的手足,感應的神經”,可以理解為所有針砭時弊的雜文的起興和立意,但這里所說的時評類雜文對時局和新聞“實事”有更直接的言說。劉敏的《趕快收拾人心》,就是對時世大局的警世鐘,這個不憚雷同的題目就引人聯想。文章痛切地說:“經濟發展的成就,不能等同或代替合法性資源的獲取。新的政治和道義合法性資源從哪里來,政府將如何重新樹立公共權威性,都是重大的時代問題,關系到中國社會的前景。合法性資源不是可以無限透支,修復合法性的時間也不是無限多。當務之急,是趕快收拾人心,重塑合法性,這是為人民、國家和歷史負責的正確做法。”《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全文轉載了《長江日報》7月31日發表的這篇社評,“人民時評”作者祝華新在評湖南上訪母親唐慧被勞教案時,特別引用了這篇文章的觀點。吳非的《吳景彪,你哭什么呢》則是新聞時評類雜文的代表作。它不是簡單的一事一議,而是借一典型人物命運而討論體育精神的作品。
第二類是學者型的雜文。它又可分為側重思辨的與側重文史知識的兩種,前者可叫思想隨筆,后者可叫文史札記。本書中前者如劉瑜的《惡之平庸》、王曄的《美國何以保護說謊的自由》、‘邵燕祥《對“團結,教育,改造”的反思》、李鐵的《“貞操女神”,不傻不天真》;后者如徐迅雷的《319字的非凡妥協》等等。當然有時你很難分清一篇文章是文史知識還是思辨成分更多些,比如張鳴的《清朝是被媒體毀掉的嗎?》,端木賜香的《鴉片戰爭:民眾緣何成看客?》,既是觀點駁證,也是文史知識,總之是學者路數的。
第三類是文學型雜文,如果你要說雜文就是文學的一支呀,那這里就是指純文學型的。巖泉的“諷刺詩”有寫實,是雜文;周實的短詩《有些時候》,是“朦朧詩”也是“隨感錄”。孔曦的《干爹新賦》,賦體其表,內核是諷時憂世的雜文。當然,更多的是散文隨筆這種文學樣式。比如魏英杰的《香港:一座值得尊重的城市》,你可以當游記讀;它們都以觀點針對性很強,所以是雜文。這里特別要推介兩篇好文章:一是上海市江蘇路第五小學三(七)班楊芷湄同學(網名“蟹妹”)的《爸爸,請您“跪”下來跟我說話》,夾敘夾議,很誠懇,也以其(美國大使及普通人對孩子的態度,中國人包括自由主義者對孩子的態度)對比鮮明,令人心靈震撼。誰說文化與“文明”(生活方式)沒有高低文野之分!另一篇是蹇廬氏的《足之隨想》。它不是寓言勝似寓言,有科學依據,有生活質感,平實地講了怎樣才能“維穩”的大道理:三足可以鼎立,四只腳椅子才能安穩——“不能此長彼短,或者說,給某腳多一點,讓某腳則少一點,否則,四腳就很難齊心,不齊心,何求穩?同時,地面也必須平,唯地平,椅方能穩,所謂平穩平穩,有平才有穩,求穩必先求平。”我怎么就沒觀察到他說的“比如,冰箱的求穩,就是四腳中三只固定一樣(長短),余一腳靈活,以隨地調整其高低”?
第四類就是很難歸于時評、文史或思想隨筆,也明顯與純文學樣式不同的,真正的雜文——文體雜交出來的雜文。你看楊于澤的《航母上的中國》,是時評,又是文史隨筆,又都不是;題材重大,論的是國人的航母情結,談古鑒今很合適,呼喚的是什么,欲言又止,點到為止,但你懂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田東江先生這些年在時評與文史隨筆雜交方面的建樹。從收入本書的《食無肉》、《××體》可以窺見其寫作特點。要知道,這是發表在《南方日報》封二版的時評,不是發在副刊的讀書札記。通常是當天下午根據新聞定選題,當晚交稿付印。他的“夾袋”里哪來那么多文史典故,旁征博引?有人哀嘆“雜文”被“時評”搶了地盤,田東江證明,那是他的實力不夠!
下面介紹一下,在編這本雜文年選過程中,我最欣賞的作者。這是撇開兩種作者不談,一是篇篇精彩的專欄作家如徐賁、吳醴、張鳴和雜文家邵燕祥、陳四益、徐迅雷、陸春祥等人;二是偶爾露崢嶸的普通人與網絡“無名氏”——他們有些雜文“作品”比專業作者更出彩。如最近央視記者問“你幸福嗎”,那個“路人甲”說“我姓曾”,這一問一答就構成精短的雜文,比裝瘋賣傻捧哏逗哏的相聲段子還有余味。
本書選了吳鉤的三篇讀史札記,篇篇都很精彩。講明代在建筑物上刻勒工匠之名防粗制濫造的制度,講宋代相當廣泛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講晚清資政院的議員是如何開會的,盡管都是觀照現實的選題(即借古諷今吧),卻不是隨意的借題發揮,而有嚴謹的立論學術依據。從前,我們“厚今薄古”,用莫須有的“封建社會”和“萬惡的舊社會”的罪名罵倒前人,以頌今天的“偉光正”。現在雖說興國學、講傳統文化,真能像錢穆所說的帶著溫情看待中國歷史的人并不多,吳鉤就是一個。吳鉤不像張鳴、宋石男和端木賜香是大學教師,業余作者有此等功底殊為不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汪強。且看本書選取他的兩篇。《麻雀為何要自由》說,這麻雀真是“不自由,毋寧死”的,卻不是為了開發智慧,也不是為了什么民主權利和普世價值,“只是出于它們的天性。有自由,它們就感到快樂。沒有自由,它們就感到不快樂。僅此而已。”而“人來自于動物界。人愛自由,首先也應該出于本能,是為了快樂。”講得多么單純多么質樸,又多么深刻多么透辟!講民主憲政“常識”,就應該這么深入淺出,這比引經據典掉書袋更有說服力。《過激分子阿Q》評點阿Q的言論,表明欲加之罪,毫無行動力和新思想的老Q,也是可以成為維穩對象的。把《阿Q正傳》解讀到這個分上,真叫人哭笑不得。瓜田老師講雜文要看重藝術性,汪強的雜文可以作范文了。
好了,不必把好文一一列舉。是為序。
2012年10月10日
因此,今年的雜文有一個重大主題是關于“文革”的。曾穎的《應該從“懷念‘文革”’聲中反思些什么》,是就其大者而言;王彬彬的《“文革”時期的農村工分問題》等篇章,則是就相對具體的問題反思“文革”。另一個重要主題是關于愛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本書里三葉徐的《我對釣魚島的承諾》、王石川的《做公民,為晦暗注入亮色》,都表達了一種理性的態度。
不但在上述兩件大事上,在一般共同事件爭論中也常見有“文革”遺風。所不同的是毛澤東時代,給對方扣的政治帽子是“反革命”或“三反分子”(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如今則動輒指人為“漢奸”、“帶路黨”。所謂“文革”遺風有多種表現:斗爭哲學,仇恨心態,兩極思維,非友即敵;“唯我獨革”,不容異見,對方或是“漢奸”或是“五毛”,或是敵人或是“病人”,或是“既得利益者”或是“犬儒”;黨同伐異,只問“立場”,不問是非不辨真偽只分幫派搞“站隊”;崇尚暴力,踐踏法律,要么以“陰謀論”誅心追動機問罪,要么只要“大方向正確”而不管手段是否正義……這些年特別是今年,讓很多人清醒地體察到清除“文革”遺毒有多么重要和艱難。
這本年選并不是“文革”反思專集。作為導讀,為節省篇幅計,下面把本書入選的雜文大致分類,并結合推介最優篇章和年度最優作者來談一談。
通常意義的現代雜文(不包括文書、書信、演講等應用文之有文采者),大抵可分四類。
一是時評類。魯迅說雜文是“攻守的手足,感應的神經”,可以理解為所有針砭時弊的雜文的起興和立意,但這里所說的時評類雜文對時局和新聞“實事”有更直接的言說。劉敏的《趕快收拾人心》,就是對時世大局的警世鐘,這個不憚雷同的題目就引人聯想。文章痛切地說:“經濟發展的成就,不能等同或代替合法性資源的獲取。新的政治和道義合法性資源從哪里來,政府將如何重新樹立公共權威性,都是重大的時代問題,關系到中國社會的前景。合法性資源不是可以無限透支,修復合法性的時間也不是無限多。當務之急,是趕快收拾人心,重塑合法性,這是為人民、國家和歷史負責的正確做法。”《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全文轉載了《長江日報》7月31日發表的這篇社評,“人民時評”作者祝華新在評湖南上訪母親唐慧被勞教案時,特別引用了這篇文章的觀點。吳非的《吳景彪,你哭什么呢》則是新聞時評類雜文的代表作。它不是簡單的一事一議,而是借一典型人物命運而討論體育精神的作品。
第二類是學者型的雜文。它又可分為側重思辨的與側重文史知識的兩種,前者可叫思想隨筆,后者可叫文史札記。本書中前者如劉瑜的《惡之平庸》、王曄的《美國何以保護說謊的自由》、‘邵燕祥《對“團結,教育,改造”的反思》、李鐵的《“貞操女神”,不傻不天真》;后者如徐迅雷的《319字的非凡妥協》等等。當然有時你很難分清一篇文章是文史知識還是思辨成分更多些,比如張鳴的《清朝是被媒體毀掉的嗎?》,端木賜香的《鴉片戰爭:民眾緣何成看客?》,既是觀點駁證,也是文史知識,總之是學者路數的。
第三類是文學型雜文,如果你要說雜文就是文學的一支呀,那這里就是指純文學型的。巖泉的“諷刺詩”有寫實,是雜文;周實的短詩《有些時候》,是“朦朧詩”也是“隨感錄”。孔曦的《干爹新賦》,賦體其表,內核是諷時憂世的雜文。當然,更多的是散文隨筆這種文學樣式。比如魏英杰的《香港:一座值得尊重的城市》,你可以當游記讀;它們都以觀點針對性很強,所以是雜文。這里特別要推介兩篇好文章:一是上海市江蘇路第五小學三(七)班楊芷湄同學(網名“蟹妹”)的《爸爸,請您“跪”下來跟我說話》,夾敘夾議,很誠懇,也以其(美國大使及普通人對孩子的態度,中國人包括自由主義者對孩子的態度)對比鮮明,令人心靈震撼。誰說文化與“文明”(生活方式)沒有高低文野之分!另一篇是蹇廬氏的《足之隨想》。它不是寓言勝似寓言,有科學依據,有生活質感,平實地講了怎樣才能“維穩”的大道理:三足可以鼎立,四只腳椅子才能安穩——“不能此長彼短,或者說,給某腳多一點,讓某腳則少一點,否則,四腳就很難齊心,不齊心,何求穩?同時,地面也必須平,唯地平,椅方能穩,所謂平穩平穩,有平才有穩,求穩必先求平。”我怎么就沒觀察到他說的“比如,冰箱的求穩,就是四腳中三只固定一樣(長短),余一腳靈活,以隨地調整其高低”?
第四類就是很難歸于時評、文史或思想隨筆,也明顯與純文學樣式不同的,真正的雜文——文體雜交出來的雜文。你看楊于澤的《航母上的中國》,是時評,又是文史隨筆,又都不是;題材重大,論的是國人的航母情結,談古鑒今很合適,呼喚的是什么,欲言又止,點到為止,但你懂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田東江先生這些年在時評與文史隨筆雜交方面的建樹。從收入本書的《食無肉》、《××體》可以窺見其寫作特點。要知道,這是發表在《南方日報》封二版的時評,不是發在副刊的讀書札記。通常是當天下午根據新聞定選題,當晚交稿付印。他的“夾袋”里哪來那么多文史典故,旁征博引?有人哀嘆“雜文”被“時評”搶了地盤,田東江證明,那是他的實力不夠!
下面介紹一下,在編這本雜文年選過程中,我最欣賞的作者。這是撇開兩種作者不談,一是篇篇精彩的專欄作家如徐賁、吳醴、張鳴和雜文家邵燕祥、陳四益、徐迅雷、陸春祥等人;二是偶爾露崢嶸的普通人與網絡“無名氏”——他們有些雜文“作品”比專業作者更出彩。如最近央視記者問“你幸福嗎”,那個“路人甲”說“我姓曾”,這一問一答就構成精短的雜文,比裝瘋賣傻捧哏逗哏的相聲段子還有余味。
本書選了吳鉤的三篇讀史札記,篇篇都很精彩。講明代在建筑物上刻勒工匠之名防粗制濫造的制度,講宋代相當廣泛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講晚清資政院的議員是如何開會的,盡管都是觀照現實的選題(即借古諷今吧),卻不是隨意的借題發揮,而有嚴謹的立論學術依據。從前,我們“厚今薄古”,用莫須有的“封建社會”和“萬惡的舊社會”的罪名罵倒前人,以頌今天的“偉光正”。現在雖說興國學、講傳統文化,真能像錢穆所說的帶著溫情看待中國歷史的人并不多,吳鉤就是一個。吳鉤不像張鳴、宋石男和端木賜香是大學教師,業余作者有此等功底殊為不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汪強。且看本書選取他的兩篇。《麻雀為何要自由》說,這麻雀真是“不自由,毋寧死”的,卻不是為了開發智慧,也不是為了什么民主權利和普世價值,“只是出于它們的天性。有自由,它們就感到快樂。沒有自由,它們就感到不快樂。僅此而已。”而“人來自于動物界。人愛自由,首先也應該出于本能,是為了快樂。”講得多么單純多么質樸,又多么深刻多么透辟!講民主憲政“常識”,就應該這么深入淺出,這比引經據典掉書袋更有說服力。《過激分子阿Q》評點阿Q的言論,表明欲加之罪,毫無行動力和新思想的老Q,也是可以成為維穩對象的。把《阿Q正傳》解讀到這個分上,真叫人哭笑不得。瓜田老師講雜文要看重藝術性,汪強的雜文可以作范文了。
好了,不必把好文一一列舉。是為序。
2012年10月10日
目次
鄢烈山序
張鳴清朝是被媒體毀掉的嗎?
徐迅雷319個字的非凡妥協
陳四益選擇
劉瑜惡之平庸
宋志堅銀川與羊及其他
沈棲有“寬容”胡蘭成的一天嗎?
黎明一棵榆樹,拖出一部歷史
宋石男清代官員的革職與複出制度
朱大可“十三釵”的情色愛國主義
金新“過去的中學”因何“不過去”?
王彬彬對真實的恐懼
張心陽個人掛像越多的國家政權越危險
向繼東還得“回到蔡元培”
蔣萌今天,你是否仍懷良善之心?
狄馬奪了鳥位又如何?
長平“人票”的功效
郭振亞選擇的焦慮與選擇的恐懼
楊光洲為什麼要善待農民工
葉匡政123歲的希特勒究竟在想什麼?
李鐵“貞操女神”,不傻不天真
姚志勇“淡定”的中國人
孫振軍鄉下住幾天靈魂通通電
趙健雄給自己看病
魏劍美真理的敵人不是謬誤而是壓制
黎明狗屎也是生產力
陸春祥感恩所有和爾俸爾祿
宋志堅中國的股奴是怎樣鑄成的
郭慶晨“納入幹部的政績考核”
陳慶貴痛打“狗心理”
潘真草嬰的價值依然被忽視
阮直現代隱士要隱啥
徐迅雷從草房到豪宅
邵燕祥對“團結,教育,改造”的反思
趙暢從“慈禧太后的‘怪癖’”說開去
吳鉤宋代的“福利國家”氣象
徐勤我們能否不活得這麼累?
滕朝陽人有病,熊知否
宋石男明代廠衛的秘密拘捕和黑名單
吳澧中學裡那些無用的課
田東江××體
劉齊“舊政權”的印章
王彬彬“文革”時期農村的工分問題
張鳴只能聽明白權力聲音的人們
易國祥要“智囊”不要“字囊”
林達美國社會的現代病和零容忍
孫玉祥不同地方發生的拼寫錯誤
洪巧俊“大衣哥”的一曲悲歌
楊益萍從細節看差異
端木賜香兩套語言系統
符號“橋上看風景”與“樓上看你”
陸春祥“顯貴”轉了四個彎
許家祥我是潛在的貪官
端木賜香鴉片戰爭:民眾緣何成看客?
孫貴頌聽經修煉變魔鬼
林永芳我討厭做一隻每天被拔毛的病鵝
楊芷湄爸爸,請您“跪”下來跟我說話
蹇廬氏足之隨想
廖保平言必稱“頂層設計”當戒
徐賁慎談美德也許正是一種美德
曹林要“舌尖中國”不要“舌尖愛國”
朱國良可貴的“心有主”
阿敏適應難度
戴志勇不能設想沒有夢的人生
孔曦乾爹新賦
齊亮爬著的學生和流著淚的老師
彭友茂幸福得一塌糊塗
王乾榮山丹丹為什麼紅豔豔
嚴遙愛爾蘭球迷的掌聲最精彩
詹苗康難以想像的迅速
朱鐵志雲中誰寄錦書來
石飛兩劫脫逃
徐懷謙清虛之美
吳志實試驗可以示範不成
劉興雨五四運動的背後
鄢烈山昂山素季為緬甸做了些什麼?
魏英傑香港:一座值得尊重的城市
張桂輝放著金礦而不采
周春華頭文字“最”與貝勃定律
單士兵一塊烏木引發的產權痛感
王曄美國何以保護說謊的自由
朱大路赫魯曉夫的細膩
陳倉“運動治”簡析
李興濂看皇帝怎麼拆遷
郭興文古今賣官之異同
喬志峰為什麼孔融必須“讓梨”
葉延濱甫志高吃過的牛肉幹
張林華你理應是歷史的一部分!
劉敏趕快收拾人心
于堅孔廟門前的石獅子
姚宏李世民的民主藝術
吳興人“高考狀元”今何在?
吳非吳景彪,你哭什麼呢?
王萬然從勃列日涅夫給自己掛勳章談起
王暉自造佳話
汪強過激分子阿Q
田東江食無肉
侯志川“一分為二病”
劉誠龍新聞牌民心之大宋製造
林文祥“雞”同“鴨”講
吳鉤明代人是如何對付“豆腐渣”的?
楊耕身有一種欲哭無淚叫熱點新聞週期律
曾穎應該從“懷念‘文革’”聲中反思些什麼?
汪強麻雀為何要自由
商子雍有趣的輪滑
三葉徐我對釣魚島的承諾
郭宇寬金燦燦的大腕表
郭宇寬誰家孩子該優先上國立大學
趙健偉“草泥馬”與國罵
潘采夫《竊讀記》成了“竊改記”
陳倉專家學者論說老漢騎驢
王石川做公民,為晦暗注入亮色
高低“首席”的擴容
劉才文沒說去白宮打牌
潘沁從人性出發
汪金友腐敗臨頭
餘以為在流民中找到可以對話的“林祖戀”
吳鉤清末資政院是怎樣開會的
楊於澤航母上的中國
蘇中傑烏龜是如何退化而來的?
劉陽原來偶像是男人
陳揚走後門的人情腐敗
岩泉雜詩9首
周實有些時候
瓜田我為什麼看重雜文的藝術性
張鳴清朝是被媒體毀掉的嗎?
徐迅雷319個字的非凡妥協
陳四益選擇
劉瑜惡之平庸
宋志堅銀川與羊及其他
沈棲有“寬容”胡蘭成的一天嗎?
黎明一棵榆樹,拖出一部歷史
宋石男清代官員的革職與複出制度
朱大可“十三釵”的情色愛國主義
金新“過去的中學”因何“不過去”?
王彬彬對真實的恐懼
張心陽個人掛像越多的國家政權越危險
向繼東還得“回到蔡元培”
蔣萌今天,你是否仍懷良善之心?
狄馬奪了鳥位又如何?
長平“人票”的功效
郭振亞選擇的焦慮與選擇的恐懼
楊光洲為什麼要善待農民工
葉匡政123歲的希特勒究竟在想什麼?
李鐵“貞操女神”,不傻不天真
姚志勇“淡定”的中國人
孫振軍鄉下住幾天靈魂通通電
趙健雄給自己看病
魏劍美真理的敵人不是謬誤而是壓制
黎明狗屎也是生產力
陸春祥感恩所有和爾俸爾祿
宋志堅中國的股奴是怎樣鑄成的
郭慶晨“納入幹部的政績考核”
陳慶貴痛打“狗心理”
潘真草嬰的價值依然被忽視
阮直現代隱士要隱啥
徐迅雷從草房到豪宅
邵燕祥對“團結,教育,改造”的反思
趙暢從“慈禧太后的‘怪癖’”說開去
吳鉤宋代的“福利國家”氣象
徐勤我們能否不活得這麼累?
滕朝陽人有病,熊知否
宋石男明代廠衛的秘密拘捕和黑名單
吳澧中學裡那些無用的課
田東江××體
劉齊“舊政權”的印章
王彬彬“文革”時期農村的工分問題
張鳴只能聽明白權力聲音的人們
易國祥要“智囊”不要“字囊”
林達美國社會的現代病和零容忍
孫玉祥不同地方發生的拼寫錯誤
洪巧俊“大衣哥”的一曲悲歌
楊益萍從細節看差異
端木賜香兩套語言系統
符號“橋上看風景”與“樓上看你”
陸春祥“顯貴”轉了四個彎
許家祥我是潛在的貪官
端木賜香鴉片戰爭:民眾緣何成看客?
孫貴頌聽經修煉變魔鬼
林永芳我討厭做一隻每天被拔毛的病鵝
楊芷湄爸爸,請您“跪”下來跟我說話
蹇廬氏足之隨想
廖保平言必稱“頂層設計”當戒
徐賁慎談美德也許正是一種美德
曹林要“舌尖中國”不要“舌尖愛國”
朱國良可貴的“心有主”
阿敏適應難度
戴志勇不能設想沒有夢的人生
孔曦乾爹新賦
齊亮爬著的學生和流著淚的老師
彭友茂幸福得一塌糊塗
王乾榮山丹丹為什麼紅豔豔
嚴遙愛爾蘭球迷的掌聲最精彩
詹苗康難以想像的迅速
朱鐵志雲中誰寄錦書來
石飛兩劫脫逃
徐懷謙清虛之美
吳志實試驗可以示範不成
劉興雨五四運動的背後
鄢烈山昂山素季為緬甸做了些什麼?
魏英傑香港:一座值得尊重的城市
張桂輝放著金礦而不采
周春華頭文字“最”與貝勃定律
單士兵一塊烏木引發的產權痛感
王曄美國何以保護說謊的自由
朱大路赫魯曉夫的細膩
陳倉“運動治”簡析
李興濂看皇帝怎麼拆遷
郭興文古今賣官之異同
喬志峰為什麼孔融必須“讓梨”
葉延濱甫志高吃過的牛肉幹
張林華你理應是歷史的一部分!
劉敏趕快收拾人心
于堅孔廟門前的石獅子
姚宏李世民的民主藝術
吳興人“高考狀元”今何在?
吳非吳景彪,你哭什麼呢?
王萬然從勃列日涅夫給自己掛勳章談起
王暉自造佳話
汪強過激分子阿Q
田東江食無肉
侯志川“一分為二病”
劉誠龍新聞牌民心之大宋製造
林文祥“雞”同“鴨”講
吳鉤明代人是如何對付“豆腐渣”的?
楊耕身有一種欲哭無淚叫熱點新聞週期律
曾穎應該從“懷念‘文革’”聲中反思些什麼?
汪強麻雀為何要自由
商子雍有趣的輪滑
三葉徐我對釣魚島的承諾
郭宇寬金燦燦的大腕表
郭宇寬誰家孩子該優先上國立大學
趙健偉“草泥馬”與國罵
潘采夫《竊讀記》成了“竊改記”
陳倉專家學者論說老漢騎驢
王石川做公民,為晦暗注入亮色
高低“首席”的擴容
劉才文沒說去白宮打牌
潘沁從人性出發
汪金友腐敗臨頭
餘以為在流民中找到可以對話的“林祖戀”
吳鉤清末資政院是怎樣開會的
楊於澤航母上的中國
蘇中傑烏龜是如何退化而來的?
劉陽原來偶像是男人
陳揚走後門的人情腐敗
岩泉雜詩9首
周實有些時候
瓜田我為什麼看重雜文的藝術性
書摘/試閱
召開“御前會議”決定接受共和的時候,隆裕太后心情一定很復雜,肯定不是“忐忑”兩個字能概括的,更不是百年后走紅網絡的神曲《忐忑》那“啊咿呀咿”一路到底的心情,倒是網友“翻譯”的歌詞“阿姨壓抑帶個刀”這句有點切近。
隆裕太后帶著個6歲的宣統皇帝,這對孤兒寡母此刻已經沒有多少力量了,“帶個刀”也沒用。她授權袁世凱去跟南邊談判,商酌退位條件。1912年2月12日,《清帝遜位詔書》頒布。這是一份未有標點、正文全文才319個字的詔書;今加標點,全文如下: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涂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諸將,亦主張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圣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軍民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義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清帝遜位詔書》頒布,清帝宣布退位,由此結束了清王朝260余年的統治。這個遜位詔書文采斐然,淺文言,多駢句,甚至最后還用反問句抒情。詔書頒布,有著多重含義:其政治意義是標志著革命的勝利,其歷史意義是結束了一個時代,其法律意義是洋溢著憲政思想,其人文意義則是和平妥協。
沒有妥協,如何共和?《清帝遜位詔書》,短短319個字,有著非常非凡的妥協精神。一則告示文書,已成了一部文獻。這詔書可不是隆裕太后自己寫的,她哪里寫得出來?“清帝遜位諭旨之文辭即在趙(鳳昌)宅起草,乃出張季直手筆。”這是14歲就在橫濱加入興中會的老牌革命黨人馮自由的記載。那時刻,隆裕太后顯然也沒什么辦法,這詔書只能是“秘書”寫了算了。
張季直,即張謇,清末狀元,他是那么多無聊狀元中難得的一個人才。張謇作為中國的實業先驅,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無大權,也無巨富,但聲望和社會地位確實很高,被稱為“紳商”。有意思的是,張謇并沒有在自己的日記中記載這件名垂千古的事情。三天后,張謇看到頒布的遜位詔書時,在日記中先舉重若輕、后舉輕若重地寫下這兩句話:“此一節大局定矣,來日正難。”
張季直是幕后英雄,袁世凱是臺上梟雄。清帝的遜位詔書中,竟然三次出現袁世凱的大名。其中“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這句大白話,語感語調上不甚相稱,原來是老袁在審稿時自己授意寫上去的。按說,這話在邏輯上是不通的:皇帝宣布自己退位的詔書,怎么好規定對方由誰來“全權組織”新政府?
在《清帝遜位詔書》中,與出現三處“袁世凱”相比,分量要重得多的是,同樣也出現三處“共和”。《清帝遜位詔書》是不能遺忘的,就因其中的共和思想、憲政精神。著名學者、法學教授高全喜在《立憲時刻》(廣西師大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一書中,干脆將《清帝遜位詔書》說成是中國版的“光榮革命”(見第83頁)。作者認為,在走向共和的古今大變局中,《清帝遜位詔書》是中華民國憲制的一個重要構成,具有立國基礎的憲法意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清帝遜位詔書》,共同構成和發揮了現代民國的憲法精神。 比較遺憾的是,《立憲時刻》作者認為,《清帝遜位詔書》誰寫的不重要,對張謇的著墨不多,但也說到,張謇是草擬詔書的不二人選,“張謇的立憲思想是解讀這份詔書所蘊含的憲法法律意義的最為恰切妥當的注腳”(見第95頁)。在我看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在那個人心惶惶的時刻,誰執筆來寫,真是太重要了。換作別的人來寫,僅僅只把“遜位”這層意思表達清楚也可以了。
然而,高全喜教授將《清帝遜位詔書》看成是中國版的“光榮革命”,這是很有價值的。“光榮革命”意指和平過渡、沒有流血或流血甚少的革命,亦即以談判妥協為主的革命。狹義的“光榮革命”是指1688年英國的那場非暴力革命,由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統治;這場革命沒有流血,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政體,就源于這次光榮革命。“光榮”之革命,屬于不可避免、但又相對溫和的革命。光榮與夢想結合得好,當然是最理想的。
談判、溝通、妥協、讓步,不是你死我活的斗爭,雙方都有一點“費厄潑賴”精神,最終達成了契約協議,很多政治歷史就是這樣走過的。《清帝遜位詔書》也有鮮明的契約性。一方對另一方有優待的承諾,一方給另一方讓出權力。“清帝不是遜位給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遜位給了一個未來的立憲共和政體,這是它與中國傳統禪讓的不同之處。”高全喜教授后來談到:從辛亥革命到北伐戰爭,近百年來中國一直存在南北之爭;中華民國的建立,是南方的革命黨人和北方的改良主義者兩種力量的妥協與折中,最后實現了合作。
與低烈度的辛亥革命相比,美國的南北戰爭是內戰而非革命——盡管歷史學家稱之為“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北方的聯邦和南方的邦聯作戰,最終以亞伯拉罕·林肯的聯邦獲勝而告終。與中國的“風從南邊來”不同,美國蓄奴的南方是落后的一方。通過這場南北戰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起飛鋪平了道路,更是成就了一位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但這場戰爭的妥協性是當然不足的,沒有人說美國的南北戰爭是“光榮革命”。
中國后來也經歷了三年國共內戰,把重慶談判所達成的一丁點不牢靠的妥協撕得粉碎。內戰就是內戰,不是什么革命。后來在臺灣,蔣經國在晚年有了間接的“光榮革命”,那真是革自己的命,從而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清帝遜位的“光榮革命”,當然不是主動、高姿態的拱手相讓,而是情勢所迫、高壓所致。與政治共舞的張謇,彼時也是在情勢所迫下,由一個溫和而堅定的立憲人士,迅速走上了民主共和之路。曾在軍中教授過袁世凱詩文制藝的張謇,算是袁世凱的老師,但他終究是教不會袁世凱領會憲政精神。武夫袁世凱有能力壓倒“弱女”隆裕太后,他能夠成為壓垮清政府的最后一把稻草,但他也成了壓垮自己的最后一把稻草。唯獨裁者沒有讓步妥協。袁世凱終究是缺乏妥協精神、拋卻共和思想的舊時代的人,在最后的最后,多少有點忐忑地登上了皇位——他擁抱了一把獨裁的權柄,也斬斷了自己立足的雙腿。P3-5
隆裕太后帶著個6歲的宣統皇帝,這對孤兒寡母此刻已經沒有多少力量了,“帶個刀”也沒用。她授權袁世凱去跟南邊談判,商酌退位條件。1912年2月12日,《清帝遜位詔書》頒布。這是一份未有標點、正文全文才319個字的詔書;今加標點,全文如下: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涂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諸將,亦主張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圣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軍民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義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清帝遜位詔書》頒布,清帝宣布退位,由此結束了清王朝260余年的統治。這個遜位詔書文采斐然,淺文言,多駢句,甚至最后還用反問句抒情。詔書頒布,有著多重含義:其政治意義是標志著革命的勝利,其歷史意義是結束了一個時代,其法律意義是洋溢著憲政思想,其人文意義則是和平妥協。
沒有妥協,如何共和?《清帝遜位詔書》,短短319個字,有著非常非凡的妥協精神。一則告示文書,已成了一部文獻。這詔書可不是隆裕太后自己寫的,她哪里寫得出來?“清帝遜位諭旨之文辭即在趙(鳳昌)宅起草,乃出張季直手筆。”這是14歲就在橫濱加入興中會的老牌革命黨人馮自由的記載。那時刻,隆裕太后顯然也沒什么辦法,這詔書只能是“秘書”寫了算了。
張季直,即張謇,清末狀元,他是那么多無聊狀元中難得的一個人才。張謇作為中國的實業先驅,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無大權,也無巨富,但聲望和社會地位確實很高,被稱為“紳商”。有意思的是,張謇并沒有在自己的日記中記載這件名垂千古的事情。三天后,張謇看到頒布的遜位詔書時,在日記中先舉重若輕、后舉輕若重地寫下這兩句話:“此一節大局定矣,來日正難。”
張季直是幕后英雄,袁世凱是臺上梟雄。清帝的遜位詔書中,竟然三次出現袁世凱的大名。其中“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這句大白話,語感語調上不甚相稱,原來是老袁在審稿時自己授意寫上去的。按說,這話在邏輯上是不通的:皇帝宣布自己退位的詔書,怎么好規定對方由誰來“全權組織”新政府?
在《清帝遜位詔書》中,與出現三處“袁世凱”相比,分量要重得多的是,同樣也出現三處“共和”。《清帝遜位詔書》是不能遺忘的,就因其中的共和思想、憲政精神。著名學者、法學教授高全喜在《立憲時刻》(廣西師大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一書中,干脆將《清帝遜位詔書》說成是中國版的“光榮革命”(見第83頁)。作者認為,在走向共和的古今大變局中,《清帝遜位詔書》是中華民國憲制的一個重要構成,具有立國基礎的憲法意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清帝遜位詔書》,共同構成和發揮了現代民國的憲法精神。 比較遺憾的是,《立憲時刻》作者認為,《清帝遜位詔書》誰寫的不重要,對張謇的著墨不多,但也說到,張謇是草擬詔書的不二人選,“張謇的立憲思想是解讀這份詔書所蘊含的憲法法律意義的最為恰切妥當的注腳”(見第95頁)。在我看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在那個人心惶惶的時刻,誰執筆來寫,真是太重要了。換作別的人來寫,僅僅只把“遜位”這層意思表達清楚也可以了。
然而,高全喜教授將《清帝遜位詔書》看成是中國版的“光榮革命”,這是很有價值的。“光榮革命”意指和平過渡、沒有流血或流血甚少的革命,亦即以談判妥協為主的革命。狹義的“光榮革命”是指1688年英國的那場非暴力革命,由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統治;這場革命沒有流血,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政體,就源于這次光榮革命。“光榮”之革命,屬于不可避免、但又相對溫和的革命。光榮與夢想結合得好,當然是最理想的。
談判、溝通、妥協、讓步,不是你死我活的斗爭,雙方都有一點“費厄潑賴”精神,最終達成了契約協議,很多政治歷史就是這樣走過的。《清帝遜位詔書》也有鮮明的契約性。一方對另一方有優待的承諾,一方給另一方讓出權力。“清帝不是遜位給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遜位給了一個未來的立憲共和政體,這是它與中國傳統禪讓的不同之處。”高全喜教授后來談到:從辛亥革命到北伐戰爭,近百年來中國一直存在南北之爭;中華民國的建立,是南方的革命黨人和北方的改良主義者兩種力量的妥協與折中,最后實現了合作。
與低烈度的辛亥革命相比,美國的南北戰爭是內戰而非革命——盡管歷史學家稱之為“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北方的聯邦和南方的邦聯作戰,最終以亞伯拉罕·林肯的聯邦獲勝而告終。與中國的“風從南邊來”不同,美國蓄奴的南方是落后的一方。通過這場南北戰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起飛鋪平了道路,更是成就了一位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但這場戰爭的妥協性是當然不足的,沒有人說美國的南北戰爭是“光榮革命”。
中國后來也經歷了三年國共內戰,把重慶談判所達成的一丁點不牢靠的妥協撕得粉碎。內戰就是內戰,不是什么革命。后來在臺灣,蔣經國在晚年有了間接的“光榮革命”,那真是革自己的命,從而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清帝遜位的“光榮革命”,當然不是主動、高姿態的拱手相讓,而是情勢所迫、高壓所致。與政治共舞的張謇,彼時也是在情勢所迫下,由一個溫和而堅定的立憲人士,迅速走上了民主共和之路。曾在軍中教授過袁世凱詩文制藝的張謇,算是袁世凱的老師,但他終究是教不會袁世凱領會憲政精神。武夫袁世凱有能力壓倒“弱女”隆裕太后,他能夠成為壓垮清政府的最后一把稻草,但他也成了壓垮自己的最后一把稻草。唯獨裁者沒有讓步妥協。袁世凱終究是缺乏妥協精神、拋卻共和思想的舊時代的人,在最后的最后,多少有點忐忑地登上了皇位——他擁抱了一把獨裁的權柄,也斬斷了自己立足的雙腿。P3-5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