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主要水蝕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與治理範式(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主要水蝕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與治理範式(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主要水蝕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與治理範式》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中國主要水蝕區土壤侵蝕過程與調控研究”之第七課題《水土流失綜合調控原理與治理範式》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系統闡述了黃土高原區、東北黑土區、北方土石山區、南方紅壤區和西南紫色土區等我國主要水蝕區水土流失特點、基本治理目標和侵蝕產沙規律,揭示了主要水蝕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原理與治理範式,並分析了綜合治理範式的區域格局演變規律及調控範式的結構與功能,豐富了不同類型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知識庫。利用流域綜合模型對不同水保措施情景下的生態、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定量評估水土流失調控過程對生態、經濟演變的影響和響應,實現不同水土流失治理範式的優化評價,為流域綜合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學基礎。比較了不同類型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原理地帶性異同,揭示不同類型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共性和特殊性,為不同類型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供理論基礎。《中國主要水蝕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與治理範式》可供自然地理、地貌、生態、水利和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等專業的科學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主要水蝕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與治理范式》可供自然地理、地貌、生態、水利和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等專業的科學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目次

前言第1章黃土高原溝壑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原理與治理範式1.1黃土高原溝壑區區域特徵及水土流失特點1.2黃土高原溝壑區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特點及產流產沙機理1.3黃土高原溝壑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範式及其結構與功能1.4黃土高原溝壑區水土保持與經濟發展耦合機制及土地利用變化下的土壤侵蝕情景模擬分析本章參考文獻第2章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一副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原理與治理範式2.1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一副區水土流失特點與水土流失治理目標2.2試驗小流域概況及侵蝕規律2.3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一副區水土保持治理範式及其結構和功能2.4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一副區水土保持治理效益分析本章參考文獻第3章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三副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原理與治理範式3.1第三副區水土流失特點3.2精品小流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3.3水土流失治理範式3.4範式與區域發展耦合協調機制本章參考文獻第4章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原理與治理範式4.1東北黑土區區域特徵與水土流失特點4.2漫川漫崗黑土區水土流失特點及水土保持目標4.3漫川漫崗黑土區坡面土壤侵蝕產沙規律4.4漫川漫崗黑土區典型示範區水土流失治理演變歷程4.5漫川漫崗黑土區綜合治理範式及其結構與功能本章參考文獻第5章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原理與治理範式5.1南方紅壤區的範圍、特點5.2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演變規律研究53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範式結構與功能本章參考文獻第6章北方土石山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原理與治理範式6.1北方土石山區基本概況及特點6.2北京市山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範式6.3張家口不同類型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範式研究6.4北方土石山區不同坡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範式研究本章參考文獻第7章紫色土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原理與治理範式7.1紫色土區基本概況7.2典型流域水土流失演變規律及治理過程7.3紫色土水土流失治理範式7.4構建範式與生態經濟的耦合、協調機制本章參考文獻第8章水土保持治理對不同空間尺度水沙關係的影響及減水減沙作用8.1黃土丘陵溝壑區簡介及次洪總水總沙比例函數8.2黃土丘陵溝壑區植被及坡面措施對水沙關係的影響8.3黃土丘陵溝壑區植被及坡面措施減水率減沙率比較8.4水土保持措施減水減沙作用的尺度效應8.5我國主要水蝕類型區水土保持措施減水減沙作用評價本章參考文獻第9章土壤性狀空間變化的定量推測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新範式9.1土壤性狀空間變化的定量推測及效應分析9.2水土流失治理的新范式本章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2.“四個生態經濟帶”模式
該模式是1987年由甘肅省慶陽地區水利處和寧縣水保站以老虎溝流域為依托聯合提出的。該模式已經把“三道防線”的“純治理模式”與“因地制宜、因害設防、水土保持為農業生產服務”的保持水土與合理開發利用土地、提高經濟效益、改善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強調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目標是經濟收入的不斷提高和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而且探討了具體的實踐,把水土保持的總體規劃與老百姓的具體實施結合了起來,通過建立小生態單元,達到總體規劃的要求;把綜合防治和不同效能的各單項治理措施的布設統一起來,通過建設多層次、多功能的單項水土保持措施,達到綜合治理的目的。
該模式在概念上提出了“建設小生態單元”的基本觀點,在防治體系上,對“三道防線”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和深化。這種模式將流域按生態經濟系統劃分為:塬面農業生態經濟帶(兼鄉鎮企業、加工業中心),塬邊林果生態經濟帶,溝坡草灌生態經濟帶,溝底水利綜合利用生態經濟帶。強調生態、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的發揮,融治理水土流失與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為一體。體現了生態和經濟耦合的治理思想和治理模式。
3.基于徑流調控利用的多元綜合治理模式
該模式以塬面的徑流調控和高效利用為核心,以溝道的徑流和泥沙調控為支撐,以溝坡的徑流調控為補充,構建完善的徑流泥沙調控和利用體系。該模式是南小河溝流域“三道防線”基礎上,根據黃土高塬塬面是徑流來源的特點以及該區農業生產中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提出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開發利用模式,該模式具體如下。
(1)塬面。農田低凹處修建集流槽、緩坡地改造為水平梯田,通過建設庭院水窖、沼氣池等生態經濟系統,結合新農村建設,盡量使民居集中連片。砂石化村莊道路以及通過道路防護林的建設,并結合胡同道路的改道,進行胡同的封堵。將塬面低凹地、廢棄機井、地坑院和胡同復墾地作為徑流調蓄區,道路兩側低凹邊角地修建澇池,溝頭修建澇池、溝邊埂,通過人為匯水通道的改變,使塬面徑流蓄存在徑流調蓄區,以防地表徑流在溝頭處下溝。
(2)溝坡。利用徑流林業技術,營建集水造林和集水種草工程。
(3)溝道。溝底修建柳谷坊、淤地壩、塘壩以及治溝骨干工程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紅土瀉溜面栽植灌木林,陡坡瀉流面栽植喬灌混交林或灌木林,配套建設溝底防沖林和護岸林。
(4)溝谷川道。川臺地土地生產力高,以發揮土地生產力為主,配套移動式低揚程管灌或噴灌設備灌溉經濟作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