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心理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全國醫學高等專科教育案例版規劃教材
ISBN13:9787030364401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吳斌
出版日:2019/09/03
裝訂/頁數:平裝/233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護理心理學》共12章,分別介紹了心理學基礎知識,護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健康、身心疾病、患者心理、心理評估、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護士心理及心理護理以及心理障礙的相關知識。本教材的主要特色:①每章分別從知識、技能、情感三個方面提出學習目標。②相比同類教材加入了“心理障礙和不良行為”章節內容,讓護理專業的學生也能識別常見的心理障礙並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③每章加入了一定量的知識拓展,以豐富心理學課外知識。④每章根據相關內容設置了案例分析,讓學生能對知識更好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⑤每章後都加入“章節概要”,方便學生更加直觀地掌握要點。
名人/編輯推薦
護理心理學是護理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學科,是將心理學理論、技術運用到護理領域,研究心理因素與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系,研究護理領域中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其相應的最佳心理護理方法的學科。吳斌等編著的《護理心理學》共八章節,內容包括緒論、心理學基礎知識、挫折與心理防御機制、心理健康、護士心理等。本書可供護理類專業師生教學中使用。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緒論
護理心理學從學科性質上來看是涉及多學科知識的交叉性學科,除應用心理學的觀點和理論,闡明護理情境與護士、患者個體間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心理學規律外,還廣泛吸收了醫學、護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因此,護理心理學是在心理學應用研究向各個領域滲透以及現代護理學迅速發展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及護理模式的不斷完善,護理心理學必將對現代護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發展與變革產生深遠的作用,發展護理心理學,符合21世紀護理學科的發展趨勢。
她做得對嗎
麻老師,女,48歲,已婚,患“左乳腺增生病”20余年,近一個月明顯增大,確診為“左乳腺癌”。住院后,接受了4個療程的化療,腫物明顯縮小。被確診為“左乳腺癌”后,麻老師認為自己患了“絕癥”,情緒低落,不能自拔,心理恐慌和懼怕,感覺死神就要降臨到自己頭上,惶惶不可終日,同時對親人產生留戀、牽掛和內疚之感。
護士對該患者采取了以下的措施: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熱情接待患者,關心體貼患者。
②采用讓患者宣泄、哭泣的方式,把她在親人面前不能表達的壓抑傾訴出來。③針對焦慮的程度及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協助患者提高應對能力。④了解患者家庭的情況,囑咐家屬多來探視,給患者以支持。⑤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時,應注意語言及非語言溝通技巧,避免患者產生歧義。
思考題:
1. 該護士所采取的護理措施符合護理心理學的理念嗎?
2. 該護士要完成所制訂的護理措施需要具備哪些方面的知識?
3. 你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如何理解的?
4. 作為一名護生為什么要學習護理心理學?應該如何學好該課程?
5. 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理論?在護理學中如何應用?
6. 通過該案例的學習你有何感想?
第一節 護理心理學概述
一、概念
(一)心理學概念
法國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莫過于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莫過于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莫過于人的精神世界。”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想探明它的究竟,然而至今仍被那些撲朔迷離的現象所困惑。心理學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學科,揭示和科學地解釋神秘的心理現象,使你對紛繁復雜的心理現象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科學的認識,從而為你揭開心理現象的神秘面紗。
有一位西方心理學家曾作出的評價說:“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長期以來,許多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和醫務工作者都十分關注“心靈”、“意識”、“人性”等問題。我國先秦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孔子、孟子、荀況等人就曾探討過人性的本質,在人性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問題上也有過一系列的精辟論述。
直到19世紀后半葉,在自然科學和實驗技術迅速發展的影響下。在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現代心理學的誕生,使心理學真正脫離哲學,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二)護理心理學概念
護理心理學是護理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是將心理學知識、理論和技術運用于現代護理領域,研究心理因素與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系,研究解決護理領域中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其相應的最佳心理護理方法的學科。
護理心理學是介于心理學和護理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這是由其研究對象的自身特點決定的。既受心理因素的制約,又受生物、特定的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護理心理除了用心理學的觀點及理論,闡明護理情境與護理人員、患者個體間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心理學的規律外,還需要廣泛吸收醫學、護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才能使護理心理學成為一門新興的獨立的學科。
護 理心理學與護理學的不同之處在于,其研究重點側重于那些與“增進和保持健康”緊密關聯的心理學問題。如護理心理學較多地通過激發護理對象的內在潛力、充分調動自身主觀能動性等途徑,以心理調控為主要方式,實現預期目標。這就要求護士既要學習基礎護理知識,又要學習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并在心理學應用技能上訓練有素,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
(三)醫學模式的轉變與護理心理學的發展
醫學模式是指醫學的主導思想,是某一時代的各種醫學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觀、健康觀等。醫學模式影響著醫學工作的思維及行為方式,使它們帶有一定的傾向性和行為風格,從而也影響醫學工作的結果。正是現代醫學模式的產生,促進了護理心理學的發展,從而使護理心理學與現代醫學模式在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上達到一致。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由美國醫生恩格爾提出的。他認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一種系統論和整體觀的醫學模式,要求醫學把人看成一個多層次的、完整的連續體,在健康和疾病的問題上,要同時考慮生物、心理、行為以及社會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其主要觀點是:①人或患者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保持全身各系統、器官、組織、細胞活動的統一;②人同時具有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心、身是相互聯系的,心理行為活動通過心身中介機制影響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同時生理功能也影響個體的心理功能,因此在研究疾病和健康的同時應注意心身兩方面因素的影響;③人與環境是緊密聯系的,人不僅是自然人,而且也是社會人,社會環境因素如文化、職業、家庭、人際關系以及自然環境因素如氣候、污染等都對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影響;④心理因素在人類調節和適應功能活動中有能動作用,人作為一個整體對包括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個體的內環境會隨時做出適應性調整,以保持健康狀態。在這種適應性調整過程中,人可以通過認識和行為做出一些主動的適應性努力。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核心在于有關心理學、社會學知識對醫學的補充與有機結合,護理心理學則是這種補充與有機結合的具體實踐的產物,也是在現代醫學模式的影響下形成并快速發展的,同時護理心理學的產生、發展對促進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對人類健康的維護和疾病的防治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現代護理學為了適應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護理模式已經從功能制護理轉變為系統化整體護理,即護理工作的重點從疾病護理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由此實現了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以解決服務對象的健康問題為目標的護理功能,護理理論與實踐擴展到了人的心理、行為、社會等方面,形成了護理心理學的完整理論體系和實踐內容,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護理科學的發展。
二、護理心理學的發展簡史
(一)國外護理心理學的發展及特點
護理學的先驅南丁格爾最早提出心理護理的理念,她針對傳統護理理念的弊端,提出了全新的護理理念。她認為:“各種各樣的人,由于社會職業、地位、民族、信仰、生活習慣、文化程度等不同,所患疾病與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萬別的人都達到治療或康復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狀態,是一項最精細的藝術”。她提出護士必須“區分護理患者與護理疾病之間的差別,著眼于整體的人”。之后,美國的護理學家最先提出了“護理程序”的概念,以“應重視人是一個整體,除生理因素以外,心理、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人的健康狀態和康復程度”的新觀點來重新認識護理工作對象,進一步提出了“在疾病護理的同時,重視人的整體護理”的專業發展新目標。
總之,國外護理心理學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 強調心身統一,心理學融入護理學實踐 國外的學者主張:把疾病與患者視為一個整體;把“生物學的患者”與“社會心理學的患者”視為一個整體;把患者與社會及其生存的整個外環境視為一個整體;把患者從入院到出院視為一個連續的整體。這種整體護理的思想在護理實踐中表現為:護理工作的主動性增加,從被動的疾病護理轉變為護士圍繞患者的需求,運用護理程序系統地從生理、心理、社會及文化等方面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護理工作除了執行醫囑和各項護理技術操作之外,還要注重心理、社會狀況和文化對患者疾病轉歸與健康的影響,從而幫助患者最大限度地達到生理與心理新的平衡和適應;護理人員的角色不僅是患者的照顧者,而且更多的是擔當患者的教育者、咨詢者和患者健康的管理者;患者有機會參與對其治療和護理方案的決策等。
2. 應用心理療法開展臨床心理護理 國外護理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將心理療法應用于臨床心理護理實踐。在應用心理療法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國外還非常重視應用的效果,很多研究采用心理量表進行對照測驗,取得了肯定的效果。
3. 開展量化和質性研究 運用量化研究對患者及其家屬和護士自身的心理特點、心理干預策略與心理護理效果進行評價,是國外護理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此外,質性研究也廣泛地應用于心理護理理論與實踐研究,研究方法以參與觀察、無結構訪談或深度訪談為主。分析方式以歸納法為主,強調研究過程中護理人員的自身體驗,主要以文字化描述為主。開展這些研究有利于提高護理心理學的科學性和實踐性。
(二)國內護理心理學的發展及特點
20世紀80年代初期,責任制護理開始引入我國并逐步推廣和實施,對我國護理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此,在我國各層次護理教育中逐步增加了護理心理學內容,并由最初的知識講座很快過渡為系統講授的必修課程。經過多年教學、臨床實踐和專題研究,一支心理學理論扎實、臨床實踐經驗豐富、科研學術水平較高的專業人才隊伍已初步形成。國內護理心理學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 學科建設日趨成熟和完善 1996年,在全國高等教育護理學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上將護理心理學從醫學心理學中分離出來,正式命名為《護理心理學》,并將其列為“九五”國家重點教材,由此護理心理學成為護理學專業教育中一門獨立的學科。護理心理學作為一門具有心理學本質屬性、應用于護理實踐的新興獨立學科,在進一步確定學科發展目標、構建獨特理論體系、改革實踐應用模式的過程中逐漸走向成熟,從此我國護理心理學的學科建設步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2. 科研活動廣泛開展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臨床護理已由單純的軀體護理轉變為心身整體護理,護理心理學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護理人員積極開展心理護理的應用研究,探索患者的心理活動共性規律和個性特征的各類研究設計,取代了以往千篇一律經驗式的總結,前瞻性研究逐漸增多,對心理診斷、心理護理程序、心理評估體系以及護理人員人才選拔和培養的研究也得到了進一步重視和加強。
3. 臨床常用心理評定量表的應用 臨床常用心理評定量表的應用是護理心理學研究的熱點,通過心理評定量表對群體、個體心理和社會現象進行觀察,并對觀察結果以數量化的方式進行評價和解釋,是心理衛生工作者客觀準確地評估被測群體和個體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點的手段之一。由于心理評定量表在心理護理評估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心理護理臨床工作和理論研究更加快速和簡便,研究更具有科學性,用客觀量化替代主觀評價并借此作為制定干預對策的依據,關注干預質量和效果,已成為我國臨床心理護理的一個發展方向。
4. 臨床心理護理突出個性心理特征 隨著護理心理學理論及心理護理方法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逐步開展了臨床心理護理個案研究,特別是認識到突出個性心理特征在心理護理中的重要性。不同氣質、性格的患者對疾病承受能力、反應方式及情緒表達不同,社會角色和社會經歷不同,疾病的心理活動規律也有極大差異。護理人員在掌握了患者一般心理活動規律后,對不同的個體實施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
(三)護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護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包括患有各種身心障礙的患者和受到潛在因素威脅的健康人。
1. 研究身心交互作用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護理心理學不僅深入研究人們的心理活動對軀體生理活動的影響,揭示疾病與心理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還應著重研究人在患病之后所引起的各種心理反應,即人的軀體生理功能改變是如何引起其心理活動改變的。因此,護理工作只有認識了身心交互作用的規律,才能在臨床實踐中更好地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2. 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和心理護理方法 護理工作的主要對象是患者,人患病后,不僅出現生理障礙,而且出現心理反應。因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深入研究不同年齡和性別、不同心理和生理狀況,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并根據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和不同的心理需要,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從而促進患者康復。
3. 研究干預患者心理活動的理論和技術 護理心理學不僅要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還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干預患者心理活動的理論和技術,這也是心理護理過程中最難、最重要的方面。所以、護理人員必須掌握正確有效的心理干預技術,才能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并解決或緩解患者的心理問題。
4. 研究護理人員的心理品質及培養 為了使整體護理取得更好效果,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一系列優良的心理品質。例如,對患者的同情、尊重和體貼;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記憶力,獨立的思維能力;高度的責任心和精湛、嫻熟的臨床護理技術。此外,言談舉止、儀表修飾等也都非常重要,以便樹立“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四)護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的方法,又稱自然觀察法。
2. 調查法 調查法是借助于會見和問卷或各種調查表了解一組人的態度、意見和行為的一種研究方法。調查可以面對面,除了可收集到患者自我報告資料外,還可以直接觀察。局限是投入較多的人力和時間,某些被調查者不習慣面對面,導致收集的資料不真實。
3. 心理測驗法 心理測驗法是用一套預先經過標準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素質的方法。心理測驗種類繁多,如智力測驗、人格測驗等。心理測驗作為一種有效的定量手段在護理心理學研究中得到普遍應用。
4. 實驗法 實驗法是在控制的條件下觀察、測量和記錄個體行為的一種研究方法,也是科學研究中最廣泛、成效最大的一種方法。它最常被用于實驗室中,但也可用于臨床研究中。
5. 個案法 個案法是對某現象的一個特例進行詳細深入的調查研究的一種方法。主要用于了解和幫助有心理問題或障礙的患者。例如,研究某些心理干預方法(如行為治療)對心身功能 的影響。
護理心理學與護理學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為什么要學習護理心理學? 應該如何學好該課程?
第二節 心理學主要理論
他這樣做對嗎?
李某是一家軟件公司的銷售經理,能力強,熱愛工作,業績突出。今年提升他為上海總公司的銷售經理,而且增加薪水,但是,近期他不但沒有工作熱情,甚至還有辭職的念頭。
為什么升職、加薪反而想辭職呢? 經了解,原來李某對他的上司不滿。他的上司對李某到上海工作頗不放心,擔心他做不好,在李某工作時也經常干預。李某工作能力較強,習慣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上司的頻繁干預使他在工作中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挫傷了工作的積極性。
思考題:
1. 請你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分析這一案例。
2. 如果你是李某的上司,你將如何來激勵他努力工作?
一、精神分析理論
(一)代表人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出生于奧地利默拉維亞的一個猶太人家庭。3歲時,全家遷至奧地利的維也納。在維也納,弗洛伊德生活、工作近80年的時間。1938年,由于納粹德國的迫害,他被迫逃往英國,次年病逝于倫敦。
(二)主要觀點
弗洛伊德主張把無意識作為精神分析心理學的主要對象,并提出人格結構的理論、人的“性本能”理論等。
1. 潛意識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可分為三個層次,即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他把人的心理比做大海中的冰山,冰山的主體部分隱匿在海水下面,是看不到的,露出水面的部分僅僅是冰山的很小的部分。所以,若用形象比喻看待心理,則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意識;隨海水的運動時而露出水面,時而被海水淹沒的部分是前意識;海水下面的冰山主體則類似于我們的潛意識。
意識是指個體可覺察到的心理活動,是與語言有關的。潛意識是指無法被個體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動。前意識是指通過集中注意或回憶、聯想而能浮現于意識領域的心理事件、過程和內容,是無意識中可召回的部分。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潛意識的欲望只有經過前意識的審查、認可,才能進入意識;人的大部分行為由潛意識的動機左右著。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各種欲望或觀念,如果不被允許進入到意識中,就會以各種變相的方式出現,例如心理、行為或軀體的各種疾病都被認為與此有關。
2. 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存在于潛意識的深處,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們生物性的本能沖動,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壞欲,其中性本能對人格發展尤為重要。本我具有要求即刻被滿足的傾向,遵循著所謂的“唯樂原則”。由于本我處于潛意識中,因而不能被個人覺察。
自我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屬于人格中比較理性、真實的部分,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任務是調節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遵循“現實原則”活動,它一方面尋求合理的方式盡可能使本我的欲望得到滿足,另一方面使得個體行為符合超我的要求,使機體不受傷害。
超我類似良心、良知、理性等含義,大部分屬于意識。超我是在長期社會生活過程中,社會規范、道德觀念等內化而成。超我的特點是能辨明是非,分清善惡,因而能對個人的動機行為進行監督管制,使人格達到完善的程度。超我按“至善原則”行事。
弗洛伊德主張,在人格結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這三種心理成分如果保持平衡,就會實現人格的正常發展;一旦三者之間發展失調乃至破壞,就會導致神經癥和病態行為。
二、行為主義理論
(一)代表人物
約翰?布勞德斯?華生是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創始人,出生于美國南卡羅琳納的格林威爾城外的一個村莊中。母親是一個虔誠的教徒,從小就教育華生長大以后要成為一名牧師,為教會服務;父親則是懶散和不負責任的人,在華生13歲的時候就撇下家庭出走了。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給華生帶來了巨大的榮譽。1914年,華生被推選為美國心理學學會主席,而這一年,華生才36歲,從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僅11年。1939年,美國心理學會為表彰華生對心理學的貢獻,授予華生榮譽金質獎章。
護理心理學從學科性質上來看是涉及多學科知識的交叉性學科,除應用心理學的觀點和理論,闡明護理情境與護士、患者個體間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心理學規律外,還廣泛吸收了醫學、護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因此,護理心理學是在心理學應用研究向各個領域滲透以及現代護理學迅速發展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及護理模式的不斷完善,護理心理學必將對現代護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發展與變革產生深遠的作用,發展護理心理學,符合21世紀護理學科的發展趨勢。
她做得對嗎
麻老師,女,48歲,已婚,患“左乳腺增生病”20余年,近一個月明顯增大,確診為“左乳腺癌”。住院后,接受了4個療程的化療,腫物明顯縮小。被確診為“左乳腺癌”后,麻老師認為自己患了“絕癥”,情緒低落,不能自拔,心理恐慌和懼怕,感覺死神就要降臨到自己頭上,惶惶不可終日,同時對親人產生留戀、牽掛和內疚之感。
護士對該患者采取了以下的措施: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熱情接待患者,關心體貼患者。
②采用讓患者宣泄、哭泣的方式,把她在親人面前不能表達的壓抑傾訴出來。③針對焦慮的程度及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協助患者提高應對能力。④了解患者家庭的情況,囑咐家屬多來探視,給患者以支持。⑤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時,應注意語言及非語言溝通技巧,避免患者產生歧義。
思考題:
1. 該護士所采取的護理措施符合護理心理學的理念嗎?
2. 該護士要完成所制訂的護理措施需要具備哪些方面的知識?
3. 你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如何理解的?
4. 作為一名護生為什么要學習護理心理學?應該如何學好該課程?
5. 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理論?在護理學中如何應用?
6. 通過該案例的學習你有何感想?
第一節 護理心理學概述
一、概念
(一)心理學概念
法國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莫過于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莫過于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莫過于人的精神世界。”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想探明它的究竟,然而至今仍被那些撲朔迷離的現象所困惑。心理學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學科,揭示和科學地解釋神秘的心理現象,使你對紛繁復雜的心理現象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科學的認識,從而為你揭開心理現象的神秘面紗。
有一位西方心理學家曾作出的評價說:“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長期以來,許多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和醫務工作者都十分關注“心靈”、“意識”、“人性”等問題。我國先秦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孔子、孟子、荀況等人就曾探討過人性的本質,在人性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問題上也有過一系列的精辟論述。
直到19世紀后半葉,在自然科學和實驗技術迅速發展的影響下。在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現代心理學的誕生,使心理學真正脫離哲學,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二)護理心理學概念
護理心理學是護理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是將心理學知識、理論和技術運用于現代護理領域,研究心理因素與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系,研究解決護理領域中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其相應的最佳心理護理方法的學科。
護理心理學是介于心理學和護理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這是由其研究對象的自身特點決定的。既受心理因素的制約,又受生物、特定的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護理心理除了用心理學的觀點及理論,闡明護理情境與護理人員、患者個體間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心理學的規律外,還需要廣泛吸收醫學、護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才能使護理心理學成為一門新興的獨立的學科。
護 理心理學與護理學的不同之處在于,其研究重點側重于那些與“增進和保持健康”緊密關聯的心理學問題。如護理心理學較多地通過激發護理對象的內在潛力、充分調動自身主觀能動性等途徑,以心理調控為主要方式,實現預期目標。這就要求護士既要學習基礎護理知識,又要學習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并在心理學應用技能上訓練有素,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
(三)醫學模式的轉變與護理心理學的發展
醫學模式是指醫學的主導思想,是某一時代的各種醫學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觀、健康觀等。醫學模式影響著醫學工作的思維及行為方式,使它們帶有一定的傾向性和行為風格,從而也影響醫學工作的結果。正是現代醫學模式的產生,促進了護理心理學的發展,從而使護理心理學與現代醫學模式在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上達到一致。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由美國醫生恩格爾提出的。他認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一種系統論和整體觀的醫學模式,要求醫學把人看成一個多層次的、完整的連續體,在健康和疾病的問題上,要同時考慮生物、心理、行為以及社會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其主要觀點是:①人或患者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保持全身各系統、器官、組織、細胞活動的統一;②人同時具有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心、身是相互聯系的,心理行為活動通過心身中介機制影響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同時生理功能也影響個體的心理功能,因此在研究疾病和健康的同時應注意心身兩方面因素的影響;③人與環境是緊密聯系的,人不僅是自然人,而且也是社會人,社會環境因素如文化、職業、家庭、人際關系以及自然環境因素如氣候、污染等都對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影響;④心理因素在人類調節和適應功能活動中有能動作用,人作為一個整體對包括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個體的內環境會隨時做出適應性調整,以保持健康狀態。在這種適應性調整過程中,人可以通過認識和行為做出一些主動的適應性努力。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核心在于有關心理學、社會學知識對醫學的補充與有機結合,護理心理學則是這種補充與有機結合的具體實踐的產物,也是在現代醫學模式的影響下形成并快速發展的,同時護理心理學的產生、發展對促進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對人類健康的維護和疾病的防治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現代護理學為了適應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護理模式已經從功能制護理轉變為系統化整體護理,即護理工作的重點從疾病護理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由此實現了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以解決服務對象的健康問題為目標的護理功能,護理理論與實踐擴展到了人的心理、行為、社會等方面,形成了護理心理學的完整理論體系和實踐內容,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護理科學的發展。
二、護理心理學的發展簡史
(一)國外護理心理學的發展及特點
護理學的先驅南丁格爾最早提出心理護理的理念,她針對傳統護理理念的弊端,提出了全新的護理理念。她認為:“各種各樣的人,由于社會職業、地位、民族、信仰、生活習慣、文化程度等不同,所患疾病與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萬別的人都達到治療或康復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狀態,是一項最精細的藝術”。她提出護士必須“區分護理患者與護理疾病之間的差別,著眼于整體的人”。之后,美國的護理學家最先提出了“護理程序”的概念,以“應重視人是一個整體,除生理因素以外,心理、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人的健康狀態和康復程度”的新觀點來重新認識護理工作對象,進一步提出了“在疾病護理的同時,重視人的整體護理”的專業發展新目標。
總之,國外護理心理學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 強調心身統一,心理學融入護理學實踐 國外的學者主張:把疾病與患者視為一個整體;把“生物學的患者”與“社會心理學的患者”視為一個整體;把患者與社會及其生存的整個外環境視為一個整體;把患者從入院到出院視為一個連續的整體。這種整體護理的思想在護理實踐中表現為:護理工作的主動性增加,從被動的疾病護理轉變為護士圍繞患者的需求,運用護理程序系統地從生理、心理、社會及文化等方面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護理工作除了執行醫囑和各項護理技術操作之外,還要注重心理、社會狀況和文化對患者疾病轉歸與健康的影響,從而幫助患者最大限度地達到生理與心理新的平衡和適應;護理人員的角色不僅是患者的照顧者,而且更多的是擔當患者的教育者、咨詢者和患者健康的管理者;患者有機會參與對其治療和護理方案的決策等。
2. 應用心理療法開展臨床心理護理 國外護理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將心理療法應用于臨床心理護理實踐。在應用心理療法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國外還非常重視應用的效果,很多研究采用心理量表進行對照測驗,取得了肯定的效果。
3. 開展量化和質性研究 運用量化研究對患者及其家屬和護士自身的心理特點、心理干預策略與心理護理效果進行評價,是國外護理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此外,質性研究也廣泛地應用于心理護理理論與實踐研究,研究方法以參與觀察、無結構訪談或深度訪談為主。分析方式以歸納法為主,強調研究過程中護理人員的自身體驗,主要以文字化描述為主。開展這些研究有利于提高護理心理學的科學性和實踐性。
(二)國內護理心理學的發展及特點
20世紀80年代初期,責任制護理開始引入我國并逐步推廣和實施,對我國護理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此,在我國各層次護理教育中逐步增加了護理心理學內容,并由最初的知識講座很快過渡為系統講授的必修課程。經過多年教學、臨床實踐和專題研究,一支心理學理論扎實、臨床實踐經驗豐富、科研學術水平較高的專業人才隊伍已初步形成。國內護理心理學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 學科建設日趨成熟和完善 1996年,在全國高等教育護理學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上將護理心理學從醫學心理學中分離出來,正式命名為《護理心理學》,并將其列為“九五”國家重點教材,由此護理心理學成為護理學專業教育中一門獨立的學科。護理心理學作為一門具有心理學本質屬性、應用于護理實踐的新興獨立學科,在進一步確定學科發展目標、構建獨特理論體系、改革實踐應用模式的過程中逐漸走向成熟,從此我國護理心理學的學科建設步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2. 科研活動廣泛開展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臨床護理已由單純的軀體護理轉變為心身整體護理,護理心理學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護理人員積極開展心理護理的應用研究,探索患者的心理活動共性規律和個性特征的各類研究設計,取代了以往千篇一律經驗式的總結,前瞻性研究逐漸增多,對心理診斷、心理護理程序、心理評估體系以及護理人員人才選拔和培養的研究也得到了進一步重視和加強。
3. 臨床常用心理評定量表的應用 臨床常用心理評定量表的應用是護理心理學研究的熱點,通過心理評定量表對群體、個體心理和社會現象進行觀察,并對觀察結果以數量化的方式進行評價和解釋,是心理衛生工作者客觀準確地評估被測群體和個體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點的手段之一。由于心理評定量表在心理護理評估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心理護理臨床工作和理論研究更加快速和簡便,研究更具有科學性,用客觀量化替代主觀評價并借此作為制定干預對策的依據,關注干預質量和效果,已成為我國臨床心理護理的一個發展方向。
4. 臨床心理護理突出個性心理特征 隨著護理心理學理論及心理護理方法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逐步開展了臨床心理護理個案研究,特別是認識到突出個性心理特征在心理護理中的重要性。不同氣質、性格的患者對疾病承受能力、反應方式及情緒表達不同,社會角色和社會經歷不同,疾病的心理活動規律也有極大差異。護理人員在掌握了患者一般心理活動規律后,對不同的個體實施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
(三)護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護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包括患有各種身心障礙的患者和受到潛在因素威脅的健康人。
1. 研究身心交互作用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護理心理學不僅深入研究人們的心理活動對軀體生理活動的影響,揭示疾病與心理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還應著重研究人在患病之后所引起的各種心理反應,即人的軀體生理功能改變是如何引起其心理活動改變的。因此,護理工作只有認識了身心交互作用的規律,才能在臨床實踐中更好地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2. 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和心理護理方法 護理工作的主要對象是患者,人患病后,不僅出現生理障礙,而且出現心理反應。因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深入研究不同年齡和性別、不同心理和生理狀況,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并根據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和不同的心理需要,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從而促進患者康復。
3. 研究干預患者心理活動的理論和技術 護理心理學不僅要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還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干預患者心理活動的理論和技術,這也是心理護理過程中最難、最重要的方面。所以、護理人員必須掌握正確有效的心理干預技術,才能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并解決或緩解患者的心理問題。
4. 研究護理人員的心理品質及培養 為了使整體護理取得更好效果,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一系列優良的心理品質。例如,對患者的同情、尊重和體貼;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記憶力,獨立的思維能力;高度的責任心和精湛、嫻熟的臨床護理技術。此外,言談舉止、儀表修飾等也都非常重要,以便樹立“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四)護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的方法,又稱自然觀察法。
2. 調查法 調查法是借助于會見和問卷或各種調查表了解一組人的態度、意見和行為的一種研究方法。調查可以面對面,除了可收集到患者自我報告資料外,還可以直接觀察。局限是投入較多的人力和時間,某些被調查者不習慣面對面,導致收集的資料不真實。
3. 心理測驗法 心理測驗法是用一套預先經過標準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素質的方法。心理測驗種類繁多,如智力測驗、人格測驗等。心理測驗作為一種有效的定量手段在護理心理學研究中得到普遍應用。
4. 實驗法 實驗法是在控制的條件下觀察、測量和記錄個體行為的一種研究方法,也是科學研究中最廣泛、成效最大的一種方法。它最常被用于實驗室中,但也可用于臨床研究中。
5. 個案法 個案法是對某現象的一個特例進行詳細深入的調查研究的一種方法。主要用于了解和幫助有心理問題或障礙的患者。例如,研究某些心理干預方法(如行為治療)對心身功能 的影響。
護理心理學與護理學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為什么要學習護理心理學? 應該如何學好該課程?
第二節 心理學主要理論
他這樣做對嗎?
李某是一家軟件公司的銷售經理,能力強,熱愛工作,業績突出。今年提升他為上海總公司的銷售經理,而且增加薪水,但是,近期他不但沒有工作熱情,甚至還有辭職的念頭。
為什么升職、加薪反而想辭職呢? 經了解,原來李某對他的上司不滿。他的上司對李某到上海工作頗不放心,擔心他做不好,在李某工作時也經常干預。李某工作能力較強,習慣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上司的頻繁干預使他在工作中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挫傷了工作的積極性。
思考題:
1. 請你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分析這一案例。
2. 如果你是李某的上司,你將如何來激勵他努力工作?
一、精神分析理論
(一)代表人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出生于奧地利默拉維亞的一個猶太人家庭。3歲時,全家遷至奧地利的維也納。在維也納,弗洛伊德生活、工作近80年的時間。1938年,由于納粹德國的迫害,他被迫逃往英國,次年病逝于倫敦。
(二)主要觀點
弗洛伊德主張把無意識作為精神分析心理學的主要對象,并提出人格結構的理論、人的“性本能”理論等。
1. 潛意識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可分為三個層次,即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他把人的心理比做大海中的冰山,冰山的主體部分隱匿在海水下面,是看不到的,露出水面的部分僅僅是冰山的很小的部分。所以,若用形象比喻看待心理,則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意識;隨海水的運動時而露出水面,時而被海水淹沒的部分是前意識;海水下面的冰山主體則類似于我們的潛意識。
意識是指個體可覺察到的心理活動,是與語言有關的。潛意識是指無法被個體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動。前意識是指通過集中注意或回憶、聯想而能浮現于意識領域的心理事件、過程和內容,是無意識中可召回的部分。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潛意識的欲望只有經過前意識的審查、認可,才能進入意識;人的大部分行為由潛意識的動機左右著。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各種欲望或觀念,如果不被允許進入到意識中,就會以各種變相的方式出現,例如心理、行為或軀體的各種疾病都被認為與此有關。
2. 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存在于潛意識的深處,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們生物性的本能沖動,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壞欲,其中性本能對人格發展尤為重要。本我具有要求即刻被滿足的傾向,遵循著所謂的“唯樂原則”。由于本我處于潛意識中,因而不能被個人覺察。
自我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屬于人格中比較理性、真實的部分,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任務是調節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遵循“現實原則”活動,它一方面尋求合理的方式盡可能使本我的欲望得到滿足,另一方面使得個體行為符合超我的要求,使機體不受傷害。
超我類似良心、良知、理性等含義,大部分屬于意識。超我是在長期社會生活過程中,社會規范、道德觀念等內化而成。超我的特點是能辨明是非,分清善惡,因而能對個人的動機行為進行監督管制,使人格達到完善的程度。超我按“至善原則”行事。
弗洛伊德主張,在人格結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這三種心理成分如果保持平衡,就會實現人格的正常發展;一旦三者之間發展失調乃至破壞,就會導致神經癥和病態行為。
二、行為主義理論
(一)代表人物
約翰?布勞德斯?華生是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創始人,出生于美國南卡羅琳納的格林威爾城外的一個村莊中。母親是一個虔誠的教徒,從小就教育華生長大以后要成為一名牧師,為教會服務;父親則是懶散和不負責任的人,在華生13歲的時候就撇下家庭出走了。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給華生帶來了巨大的榮譽。1914年,華生被推選為美國心理學學會主席,而這一年,華生才36歲,從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僅11年。1939年,美國心理學會為表彰華生對心理學的貢獻,授予華生榮譽金質獎章。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